發(fā)餅干

發(fā)餅干

發(fā)餅干

  


  首先請到的是文文,他站起來馬上很流利地一邊用手指點一邊數,然后告訴我們:“我們這組有五個小朋友。”“那么你應該拿幾塊餅干?”我問?!拔鍓K。”他一邊拿餅干一邊數著,然后一人一塊正好分發(fā)。


  第二組是小宇,他離開了位置,一邊走著點每個人一邊數數,數到了五個小朋友,然后過來數餅干,他拿了五塊,我沒有糾正他,于是當他發(fā)完餅干時,他就叫起來:“老師,缺了一塊。”“哦,怎么會缺了一塊呢?你們這組是不是有五個小朋友?你再數一數?”他又數了一次,可還是五個。我讓他再數一數餅干,他終于發(fā)現了自己沒有餅干,就說:“我自己還沒點呢!”噢,原來是這么回事!小宇明白了,第三次數的時候就先從自己開始數起,然后成功地數到了六個人,又添了一塊餅干,他拿著餅干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第三組是峰峰,他有點猶豫,聲音很輕,于是我鼓勵他們這組孩子和他一起數,數好后,他很高興地告訴我:“我們這組有五個小朋友。”聲音比剛才響了許多。


  第四組是敏敏,她從自己開始數了數說:“我們這組有三個人。”然后又不放心地回頭看了看,她馬上又說:“對的。”我朝她笑了,點點頭。她滿意地拿了三塊餅干去發(fā)了。


  第五組是小寶,她迅速地看了看,就馬上跑過來和我說:“黃老師,我們這組有五個人。”我很驚奇地問:“小寶怎么這么快就數好了,你是怎么數的?”她甜甜地笑著回答我:“我用眼睛看出來的,我一看就知道了!”“真的?你太厲害了!”我馬上表揚了她。然后,許多孩子也跟著說:“我也可以用眼睛數的……”


  今天的餅干發(fā)得皆大歡喜,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好象味道比以前更香了!于是,每天我們都采用了這樣的方法,并且更換不同的小朋友,讓每個孩子都來數一數,拿一拿,發(fā)一發(fā),吃一吃。他們在發(fā)餅干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了數數的快樂,還發(fā)現了餅干的不同形狀、大小等等,慢慢地,發(fā)餅干變成了孩子們每天等待的最快樂的事情之一


  得到的啟示:


  1、 在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都透露著數學的訊息,我們要善于捕捉這種訊息,抓住各種隨機教育的契機,讓數學教育的空間更加廣闊,讓數學教育更加生活化。


  2、 留給孩子探索的空間。在這個案例中,充分地讓我看到了五個孩子的不同數法和在數數過程中的不同表現:文文很大膽自信,能正確地點數;小宇雖然能點數,但卻忘了數自己;峰峰比較膽小,通過同伴的幫助能正確數數;敏敏能正確數數,有點缺乏自信;小寶已經能夠目測簡單的數量了。對于不同的孩子我提供了不同的探索空間,尤其是小宇,我并沒有一下子指出他的不對,而是引導他在不斷的數數中發(fā)現了“自己”,獲得了成功。而這樣的發(fā)現深深地刺激了其他孩子,讓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當后面幾組孩子數的時候,就再也沒有孩子把自己遺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