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的感染性疾病

人畜共患的感染性疾病

人畜共患的感染性疾病


  由動物傳染給人類的疾病有很多種,現(xiàn)今比較不常見,因為環(huán)境衛(wèi)生改善及衛(wèi)生單位的努力,讓發(fā)生率逐年下降,但是如果父母一不小心,還是會使家中的小寶貝暴露在危險的環(huán)境之中,所以專家提出以下幾種較常見的細菌性感染疾病。

  布魯氏菌:
  這是由狗、兔子及家禽類身上感染到的細菌,通常由動物的排泄物所傳染,只要用手碰過動物的糞便再吃進口中,或者吸入排泄物中的細菌至體內,就會感染到,一般會引起關節(jié)炎、肺炎,甚至是敗血癥,有抗生素可治療。

  鼠疫:
  這即為15世紀時的黑死病,鼠疫的潛伏期為1~6天?;颊咄ǔl(fā)燒、頭痛,和有局部淋巴腺脹大和疼痛(淋巴結炎),這是常見的病征類型。鼠疫是由嚙齒動物身上的帶菌蚤咬人而傳播。人們皮膚若有傷口,而與帶菌動物的體液或組織接觸,亦可感染到鼠疫。鼠疫通常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染,但卻具有高度傳染性,可于人與人之間通過空氣傳播。不要以為鼠疫只有經由老鼠身上才會得到,其實由貓、狗、兔子等身上也會傳染到,這種疾病通常由食物及接觸傳染,如果動物身上有跳蚤又咬到人身上時,也會傳染到,會引起腦膜炎、敗血癥等后遺癥,有抗生素可治療。

  萊姆氏菌:
  由貓狗身上的虱子傳染而來,在人會發(fā)生類似感冒的癥狀、疲倦、頭痛及偶有皮膚紅斑,如果不予治療則有心臟、神經及關節(jié)的毛病出現(xiàn),有抗生素可治療;寵物如有突發(fā)之關節(jié)腫痛,不愿走動,另外還有發(fā)燒、疲倦、脾及淋巴結腫大、無食欲時就要懷疑了。

  狂犬病:
  這是一種急性及致命的疾病,因狂犬過濾性病毒引起,影響病者的腦部及脊髓。潛伏期通常是3至8個星期,也可能是幾天至一年。病征包括疲倦、頭痛、發(fā)燒和皮膚產生異常的感覺;經過幾天后,會出現(xiàn)過度活躍、神志不清、肌肉非常疼痛及僵硬(特別是咽喉,導致患者怕水)、呼吸困難、癱瘓、昏迷和死亡。會導致神經病變,有抽筋、意識不清等癥狀。由貓、狗、或者比較少見的果子貍、浣熊、蝙蝠身上而來,通常是經由唾液傳染??袢≈饕€是靠動物施打疫苗來預防,所以賴建丞叮嚀家長一定要帶寵物去施打疫苗,一但被寵物咬傷,由于臺灣不是疫區(qū),仍建議先觀察十天寵物有無發(fā)病,若在疫區(qū)(如中國大陸部分地區(qū)),或動物有狂犬病征候,則可向醫(yī)院求診,再向疾病管制局申請免疫球蛋白及疫苗施打。

  貓抓熱:
  小寶寶如果被猴子、貓、狗的爪子所抓傷,就很容易得到貓抓熱,癥狀為發(fā)燒及淋巴結腫大,雖然大部分會自愈,但是小寶寶會發(fā)燒幾個月,而且貓抓熱的診斷需要一點時間,免不了要受一些折騰,所以最好還是不要被寵物抓到。另外貓抓之后,也不一定是貓抓熱,蜂窩性組織炎更常見,若延緩治療會演變成敗血癥,會危及生命,不可不小心。

  隱球菌:
  存在于鳥類的巢穴中,通常為鴿子,屬於呼吸傳染,容易導致腦膜炎。養(yǎng)鴿的可怕在于得到隱球菌后,不一定會有癥狀。發(fā)生于肺部的隱球菌癥,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沒有任何自覺癥狀,只有在偶然的機會照X光片才會被發(fā)現(xiàn),所以病情往往拖延而錯失診斷的良機,及時發(fā)現(xiàn)有抗隱球菌藥物可治療。

  弓蟲:
  此為寵物身上很常有的寄生蟲,透過吃進遭污染的食物而感染,但絕多數(shù)寶寶吃進去之后不會有狀況,但孕婦千萬不可誤食,容易導致流產、胎兒畸形、腦波不全等癥狀。

  寄生蟲:
  弓蟲之外,跳蚤、虱子等也是寵物身上常見的寄生蟲,容易導致許多疾病,例如鼠疫等。



(責任編輯:暖暖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