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 《神奇的中草藥》比賽課教案設計反思

大班科學活動 《神奇的中草藥》比賽課教案設計反思

大班科學活動 《神奇的中草藥》比賽課教案設計反思

1、大班科學活動 《神奇的中草藥》比賽課教案設計反思

  教學理論依據(jù)及實施策略

  中草藥是我國醫(yī)學的寶貴財富,是我們健康的守護神,也是幼兒從小感受中華醫(yī)藥博大精深的好教材。幼兒在生活中接觸過中草藥,如喝過枸杞熬的粥、菊花茶海等;生病時吃過中藥,幼兒有一定的感性經(jīng)驗。《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現(xiàn)象、特點,產(chǎn)生興趣和探究欲望。”要求我們培養(yǎng)幼兒對身邊事物感興趣。本節(jié)活動我根據(jù)幼兒直覺形象思維的學習特點,運用視頻、選取生活中常見的中草藥,引導幼兒感知觀察、探索體驗,從幼兒感興趣的中草藥入手,讓幼兒了解中草藥的神奇、萌發(fā)對中草藥的興趣。

  主要運用以下教學策略:

  1.巧用多媒體,豐富幼兒對中草藥的認知。

  視頻課件以其豐富多樣、形象直觀的表現(xiàn)形式,滿足了幼兒興趣廣泛、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演示了視頻《鹿茸救母》的故事、《神奇的中草藥》以及課件《老中醫(yī)答疑》等引導幼兒感受中草藥的奇特,同時知道中草藥包括植物藥、動物藥及礦物藥等。

  2.實踐體驗,培養(yǎng)幼兒對中草藥的觀察和主動探究能力。

  皮亞杰認為:“知識的產(chǎn)生有賴于兒童對材料的探索、操作和擺弄?!睘榇耍顒又袨槌浞肿層變褐鲃犹剿?,我為幼兒提供了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幾種生活中常見的中草藥,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看、摸、捏、聞、嘗,在探索中了解中草藥的名稱、特征和作用。幼兒園教學中強調孩子的體驗式學習,通過讓幼兒看藥方、配藥、泡藥、嘗藥等形式,引導幼兒觀察中草藥在水中變化的神奇,培養(yǎng)幼兒主動探究的能力。

  3.聯(lián)系生活,感受中草藥與人們健康生活的關系。

  我們在選取藥材上,貼近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枸杞、菊花、胖大海等;在講解治病的作用時,與幼兒已有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感受中草藥在生活中的作用;通過視頻《走進大藥房》拉近現(xiàn)實,了解存藥、抓藥、配藥、包藥、熬藥等情節(jié),萌發(fā)對中醫(yī)藥文化的興趣。

  4.整合課程,融健康、社會、語言、科學于活動中。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發(fā)展?!庇纱?,我們在引導幼兒對中草藥的探究過程中,運用故事向幼兒滲透了愛的教育;在與老中醫(yī)互動、幼兒自主配藥活動中,滲透了健康教育經(jīng)驗;在整個活動中重視了幼兒探究過程中的自主表達。

  活動目標

  1.知道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幾種生活中常見中草藥的名稱和特征,了解它們簡單的保健、治病作用。(活動重點)

  2.觀察并說出中草藥的神奇,嘗試根據(jù)藥方簡單配藥、泡藥、嘗藥。(活動難點)

  3.感受中草藥的神奇,以及與人們健康生活的關系,萌發(fā)幼兒對中草藥的興趣。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提前請家長與幼兒交流,了解有關常見中草藥的知識。

  2.物質準備:視頻《鹿茸救母》《神奇的中草藥》《走進大藥房》;課件《常見的中草藥》《老中醫(yī)互動》等;幼兒操作材料:杯子、勺子每人一份;常見的中草藥菊花、枸杞、胖大海、炒山楂、蓮子心、陳皮若干。

  活動過程

  1.觀看《鹿茸救母》的視頻,感受鹿茸的神奇,產(chǎn)生對中藥的興趣。

  (1)教師引出故事視頻,幼兒觀看并感受鹿茸的神奇作用。

  (2)引導幼兒回憶《鹿茸救母》的故事,教師提問:故事中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是什么治好了母親的病?

  教師小結:七彩鹿的鹿茸熬制的中藥把奄奄一息的母親治好了,鹿茸真神奇。

  2.運用多種感官探究操作,認識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幾種生活中常見中草藥的名稱、特征及來源。

  (1)請幼兒運用看、捏、聞、嘗等方法觀察中草藥,引導幼兒說出中草藥的名稱,外形、味道等特征。

  (2)結合課件《常見的中草藥》相互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講述菊花、枸杞、胖大海等中草藥的簡單特征。教師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中草藥?它是什么樣子的?什么味道?

  教師小結:中草藥中有紅有綠;有的捏上去軟軟的,有的是硬硬的;味道有甜的也有酸的,有的聞起來還有清香味呢。

  (3)出示課件《這些藥材哪里來》,感受普通的植物經(jīng)過加工能變成中草藥的神奇性。教師提問:你發(fā)現(xiàn)它們是用什么做的?

  教師小結:生活中一些普普通通植物的花、果實等,經(jīng)過加工居然可以做成中藥,真神奇。

  3.和“老中醫(yī)”互動,知道中草藥的保健、治病作用,并根據(jù)藥方嘗試配藥、泡藥、嘗藥,感受與人們健康生活的關系。

  (1)請幼兒咨詢“老中醫(yī)”,結合課件介紹枸杞、胖大海等常見中草藥的作用。

  (2)幼兒回憶自己生病、治病的經(jīng)歷,觀看《藥材搭配圖》,知道藥材相互搭配能治病的作用。

  教師小結: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配幾付中藥,就可以治好病,中草藥真神奇。

  (3)出示“老中醫(yī)的藥方”,引導幼兒看懂藥方,嘗試配藥、泡藥。

  要求:根據(jù)藥方準確配藥;泡藥時,把握好水的位置;泡好后,仔細觀察中草藥在水里的變化。

  (4)幼兒觀察、品嘗、相互交流中草藥在水中的變化,了解中草藥的保健作用。

  教師小結:中草藥中有的可以泡的,是保健藥。但有些中草藥是不能隨便泡,更不能亂吃。

  4.觀看視頻《神奇的中草藥》,了解幾種奇特的中草藥,感受中草藥的神奇,萌發(fā)對中草藥的興趣。

  (1)觀看視頻《神奇的中草藥》,了解幾種中草藥的奇特之處。

  (2)引導幼兒說出人參、蜈蚣、蟬衣等幾種中草藥在外形、毒性、蛻皮等方面的奇特。

  教師小結:中草藥不僅有植物藥、動物藥,還有一些石頭礦物也是珍貴的中草藥,因為植物藥最多,所以中藥也叫中草藥。

  5.視頻演示《走進大藥房》,進一步萌發(fā)對中草藥的興趣。

  (1)觀看視頻《走進大藥房》,了解存藥、抓藥、配藥、包藥、熬藥等情節(jié),萌發(fā)對中醫(yī)藥文化的興趣。

  (2)簡單了解中醫(yī)藥文化的悠久歷史,進一步感受神奇的中草藥與人們健康生活的關系。

  活動反思:

  科學研究應從幼兒身邊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事物,發(fā)現(xiàn)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本次活動從幼兒熟悉的幾種常見中草藥入手,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并通過參觀實物、觀看課件等多種形式,層層遞進,讓幼兒了解中草藥的有關知識,從而達到活動目的。

2、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神奇的布》含反思

【設計意圖】

  初夏雨水多,陽光烈,傘是幼兒經(jīng)常接觸的物品,他們通常對傘都很感興趣。借此機會,可以讓孩子了解傘面是利用不吸水的布制成的,讓幼兒通過實驗了解不同布的吸水性,從而理解傘面的制作道理。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地運用自己掌握的生活經(jīng)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能通過實驗檢驗自己或別人的假設。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初步感知不同布的吸水性不同。

  2、發(fā)展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激發(fā)對生活現(xiàn)象的好奇心。

  3、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4、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質地的布塊若干(棉布、紗布、絨布、尼龍布、麻布、塑料布等)及眼藥水瓶若干。

  2、掛圖。

【活動過程】

  1、幼兒猜猜:換別的布做傘面,行不行?

  2、幼兒分組觀察各種布的區(qū)別。引導幼兒用眼睛看(顏色),用手摸一摸(厚薄、軟硬、粗細),使勁拉一拉,聽聽它們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請幼兒說一說自己都觀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教師用棉布實驗,將水滴在上面。

  (1)操作之前請幼兒猜猜:水滴上去后會怎樣?有沒有變化?有什么樣的變化?

  (2)教師將水滴上去之后,請幼兒觀察,用語言總結變化。(如:水透進布里去了;布把水吸進去了;有水的地方變濕了等。)

  4、請幼兒猜想一下,如果用眼藥水瓶滴水在其他布的表面上,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有能力的幼兒可以說一說判斷的根據(jù)。

  5、幼兒分組動手操作,教師觀察、協(xié)助、指導。

  將水滴在不同布的表面,看看水滴在不同材料的表面是如何改變的。是停留在一個地方還是散開;是停留在表面還是滲透進去。如果能滲透,比較一下在哪種材料上滲透得快,在哪種材料上滲透得慢。再多滴幾滴試一試。滴完水后,可以用手在材料上摸一摸,壓一壓,比較不同材料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幼兒交流自己操作時觀察到的情況和想法。

  6、討論:哪一種材料吸水性好?哪一種材料吸水性較差?按其吸水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排列一下。選出吸水性最好的和最差的材料,比較它們在外觀形態(tài)、軟硬程度和表面的觸感上有什么不同。

  7、想一想:吸水性強的布與吸水性差的布各有什么作用?我們的身邊和生活中是否有使用這種材料的布做成的東西?為什么會使用它們?(比如:為什么用軟的吸水性好的布做毛巾、手帕?為什么用結實的不吸水的布做雨棚、雨傘等?)

  8、出示掛圖:

  (1)小明熱得滿頭大汗,在到處找擦汗的東西;

  (2)媽媽看到地上很臟,想做一個拖把拖地;

  (3)外面下雨了,爸爸想買一件雨衣,雨衣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方總是把桌子上弄得油乎乎的,媽媽想鋪一張桌布,應該選什么材料?請幼兒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在材料筐中找出一種最合適的布。

【活動延伸】

  1、鼓勵孩子們用不同的液體進行實驗,如醋、油等。讓幼兒觀察不同的液體在不同布的表面上有什么變化。

  2、教師向幼兒介紹幾種布的名稱、作用和原料。

【活動反思】

  《綱要》中明確指出:“在活動中,要培養(yǎng)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和主動樂觀、合作等優(yōu)良品質?!被顒又?,老師運用了簡單的材料——布,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個有趣的游戲情景,不但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而且還讓幼兒嘗試利用各種大小不一的布積極探索各種玩法,開放性的教學培養(yǎng)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踏浪——捕魚——快艇手運魚”的故事情節(jié)貫穿的游戲活動,有效地增強了幼兒手腳動作協(xié)調能力及手臂力量。幼兒親手撕布的環(huán)節(jié),既讓幼兒從布的分裂中獲得驚喜,又提高了幼兒的合作能力。在整個活動中,設計者還注意到了讓幼兒自主探索新玩法,讓幼兒積極參與游戲,合作解決問題,在“小小快艇手”游戲環(huán)節(jié)中,特別設計了鯊魚的角色,讓幼兒在緊張的氛圍中表現(xiàn)出了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到了合作的愉快與成功的喜悅。

3、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空氣》含反思

設計意圖:

  我一直認為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應該再注重靜態(tài)知識的傳遞,而應該注重將知識和兒童的生活有機牽掛起來,變靜態(tài)的傳遞為動態(tài)的索取。注重兒童的情感態(tài)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在科學活動內容的選擇上“源于生活,緣于興趣?!笨諝馐侨撕蛣又参镔囈陨娴奈镔|,無處不在,無色、無味、無固定形狀。但是在與中班幼兒平時的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對空氣的了解知之甚少,于是我設計了本次科學活動?;顒又饕ㄟ^五個階段的實驗讓幼兒多種感官積極參與進行探索,從而了解空氣的存在與神奇,感知空氣流動形成風,幫助幼兒初步了解空氣與人以及其它物質的關系。在實驗過程中,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注意讓每個幼兒都參與進來。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真知;通過嘗試驗證真知,培養(yǎng)幼兒探究科學的能力以及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活動目標:

  1.了解空氣是無色、無味、無固定形狀的物質。

  2.初步了解空氣流動產(chǎn)生了風,以及空氣與人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條形的氣球11個、圓形氣球1個、充氣動物玩具2個、一個打火機、一根香條、5支小蠟燭、5個燒杯、一把扇子。

  2.風車圖片ppt。

  3.關閉活動室的窗戶。

活動過程:

  一、師幼通過深呼吸初步感知空氣的存在及特點

  教師做深呼吸,幼兒也模仿著做深呼吸。

  提問:我們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氣)

  師引導幼兒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聞,感知空氣無色、無形、無味的基本特征。

  設計意圖:

  通過深呼吸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直奔主題,同時又很巧妙地滲透了空氣的基本特點,激發(fā)幼兒對空氣的關注興趣。

  二、師幼通過“改造”氣球感知空氣的變形

  1.老師出示不同形狀的氣球,以及不同形狀的充氣玩具。

  2.引導幼兒說出它們的形狀。

  3.引導幼兒思考這些玩具為什么能鼓起來?

  (幼兒討論)

  4.師小結過渡:這些玩具能鼓起來是因為里面填充了空氣。空氣沒有固定的形狀,把它裝在圓形的容器里,它是圓的;把它裝在長方形的容器里,它是長方形的;裝在兔子的氣球里,它就成兔子形狀了??諝馐菚兊哪g師,老師請你們來看看空氣是怎么變形的。

  5.老師取出一個條形狀的氣球,通過擠壓把它設計成一小狗模樣。

  6.把10個條形狀的氣球分發(fā)給幼兒進行造型設計。其余幼兒注意觀察這些條形狀氣球的變化。

  幼兒進行操作老師表揚心靈手巧的幼兒。

  7.拓展過渡:空氣是個魔術師可以任意改變形狀,在我們身邊還有一些東西和他一樣沒有固定的形狀,你能想出來嗎?

  幼兒思考,交流。

  師小結:像空氣一樣的氣體,像水一樣的液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比方說天上的云、霧、風,我們吃的油等等。

  設計意圖:

  此環(huán)節(jié)重點讓幼兒通過觀察、操作去主動發(fā)現(xiàn)空氣是沒有固定形狀的。結尾的拓展是對幼兒好奇心的培養(yǎng),讓幼兒學會聯(lián)系生活中的所見進行比對從而擁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

  三、通過造風實驗感知空氣流動產(chǎn)生風

  1.師打開活動室的窗戶,引導幼兒感受有什么東西吹進來了。

  2.師用打火機點燃一根香條,讓幼兒觀察煙的方向,然后用扇子輕輕扇動,讓幼兒觀察煙的方向,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煙的方向發(fā)生了改變?(扇子的扇動使空氣流動了)

  3.師讓全班幼兒用手對著臉扇一扇,看看會產(chǎn)生什么?(有一股風)

  4.請一名幼兒拿著一個圓氣球,然后對著另一名幼兒的臉,放掉氣球里的氣,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覺。

  5.啟發(fā)幼兒思考風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幼兒交流)

  6.師小結補充:通過剛才的幾個小實驗我們知道空氣流動產(chǎn)生了風。風有時大有時小??諝馀艿每?,風就跟著快,空氣跑得慢,風就跑得慢。

  7.師引導幼兒思考交流:如果我們在一個小房間里感覺悶時要怎樣呢?夏天,小朋友感覺熱怎么辦?冬天,在外面感覺風很大很冷的時候,該怎么辦呢?早晨起床,房間里氣味很不好,應該怎樣呢?

  8.知識拓展:ppt出示風車圖片,告訴幼兒人們利用風的力量可以發(fā)電。

  設計意圖:

  在感知風的形成這個環(huán)節(jié),我主要設計了四個體驗步驟來感知空氣流動形成了風這一科學知識:感知自然風——扇子扇動的風——手扇動的風——氣球放出的風。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學會在生活中巧妙利用風,實現(xiàn)知識和生活的鏈接。關于風的知識拓展,是為幼兒打開又一扇科學探究之門。

  四、通過捂鼻試驗,感知空氣與人的關系

  1、無色、無味、無固定形狀的空氣和我們有什么直接的關系呢?我們來做個實驗:用小手把鼻子捏緊,緊閉嘴巴,直到自己不舒服為止。

  2、師引導幼兒思考交流剛才為什么會感覺難受。

  3、師小結:我們的生命離不開空氣,長時間吸不到空氣,我們就呼吸困難了,所以睡覺的時候,一定要把腦袋放在被子外面,這樣我們就能吸到空氣了。

  設計意圖:

  此環(huán)節(jié)除了讓幼兒親身感受空氣是人賴以生存的重要生命元素外,還將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意識滲透其中,讓幼兒學科學,用科學。

  五、通過蠟燭熄滅實驗,了解空氣的助燃性

  1、我們的生命離不開空氣,火其實也離不開空氣,老師給你們做個實驗:先點燃一根蠟燭,然后用一個燒杯罩住,過一會兒,把燒杯拿掉,看看蠟燭怎樣了。

  2、師請5名幼兒到操作臺前做同樣的實驗。

  3、小朋友們現(xiàn)在知道了火離不開空氣,要是家里炒菜的油鍋著火了,最好的滅火辦法是什么呢?

  幼兒討論交流。師小結:對于著火的油鍋,讓火苗碰不到空氣最好的辦法是快速蓋上鍋蓋。

  設計意圖:

  這個環(huán)節(jié)緊扣課題,突出空氣的“神奇”,讓幼兒逐步加深對空氣的好奇心。同時也是滲透學科學用科學的理念,引導幼兒學會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六、師總結延伸

  空氣就是這么神奇,風離不開它,我們離不開它,連火也離不開它呢,還有哪些東西離不開它呢?它究竟還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呢?小朋友們平時可要多聽、多看、多問、多想,就會有許多發(fā)現(xiàn)哦!

  設計意圖:

  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僅僅靠幾節(jié)科學活動課是遠遠不夠的,老師必須讓每節(jié)科學活動課都長滿向外不斷延伸的觸角,這樣的科學活動才是有生命力的。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先從教育目標方面來看:活動目標比較明確,恰當體現(xiàn)了“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思想,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也在目標中體現(xiàn)。所選內容以及整個設計過程,符合新《綱要》精神,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活動過程緊緊圍繞著目標,環(huán)環(huán)相扣,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從活動過程來看,第一環(huán)節(jié):以猜謎的形式導入活動,讓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說說是誰的尾巴、形狀等。在這過程中鼓勵幼兒說出不同答案和看法,給予每個幼兒充分展示的機會;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用課件的形式調動幼兒觀察的興趣,生動形象地讓幼兒了解動物尾巴的功能,使幼兒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操作活動,完成拼圖游戲,引導幼兒動手又動腦。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幼兒在用手用腦的過程中積極的探索認識了更多的動物以及它們尾巴的功能。科學活動不僅僅是傳授科學知識,更要緊的是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擁有科學的素養(yǎng),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一顆充滿好奇的心,一雙敢于嘗試的雙手,一個善于思考的大腦。這些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需要豐富的、有趣的形式吸引幼兒主動參與。

4、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磁鐵》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我們班的孩子一直都對我的黑板為什么會吸東西很感興趣,也經(jīng)常問我老師這個東西為什么會被黑板吸住,磁鐵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想既然他們這么有興趣,就為他們設計了這樣一節(jié)課。本次活動的內容源于生活,選取了幼兒現(xiàn)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它是幼兒能夠直接感知,容易理解,并且用有吸引力的事物作為學習對象,增進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置身情境中去感受、去學習,既獲得了許多磁鐵的知識,也培養(yǎng)了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習慣和能力。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望,體驗科學實驗所帶來的樂趣。

  2、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了解磁鐵的基本特性和作用。

  3、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初步學習用記錄的方式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讓幼兒通過自主活動了解磁鐵的基本特征。

  活動難點:讓幼兒通過探索,合作發(fā)現(xiàn)并記錄觀察結果。

活動準備

  各種形狀大小不同的磁鐵、積木、回形針、積塑、飲料瓶、樹葉、小剪刀、鑰匙、鐵夾子、鐵盒子、小鐵環(huán)、鏍絲釘、水瓶、木板、紙、布、磁鐵的小人、公園的背景圖、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變個魔術。(事先準備好的一張公園圖片放在桌子上,圖片上放有磁鐵小人)老師操控磁鐵在下面移動,帶領磁鐵小人游公園。操控磁鐵使小人翻滾跳躍,表現(xiàn)出小人游公園的快樂心情。

  2、 師:小朋友,你們想想看,老師是怎樣變的魔術呢?到底是誰在幫助小人游公園呢?(出示磁鐵)

  3、 介紹磁鐵的特性,結合實例講解什么叫“吸引”。

  4、 “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用過磁鐵,用來做什么?”

  5、 產(chǎn)生問題:磁鐵能吸引住哪些東西?(幼兒假想猜測)

  (二)操作探索

  1、吸各種制品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磁鐵和裝有各種小東西的封袋,假如你們想知道磁鐵能吸引住哪些東西,就用磁鐵吸吸看,然后互相說一說,吸住了哪些東西?”

  幼兒玩磁鐵,老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每樣都去吸一吸。

  提問:磁鐵吸住了哪些東西?

  小結:原來磁鐵吸住了鐵釘、針。。。吸不住木塊、布條、玻璃。。。。

  2、記錄

  師:小朋友用磁鐵吸住了很多東西,那我們把這些能吸的東西通通都記下來好嗎?

  師發(fā)記錄表,在能吸的東西下面畫“√”。不能吸的東西下面畫“×”。

  小結:請你們記住這些可以被磁鐵吸的東西和不能被磁鐵吸的東西。

  (三)討論活動

  1、為什么有的東西能被吸住,有的東西不能被吸住?

  2、被吸住的東西是什么做的?

  3、小結:鐵制品能被磁鐵吸住。

  (四)磁鐵游戲

  1、師:“磁鐵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大的用處,它還能變魔術呢,今天就讓它帶著小朋友玩魔術好嗎?”

  2、讓幼兒玩磁鐵,讓磁鐵粘著桌子下面移動,看桌子上的鐵制品也會跟著移動。

教學反思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主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新《綱要》科學領域的內容與要求中有這樣的表述:“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chǎn)生興趣與探究欲望”、“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yǎng)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等,突出了教師在幼兒探索中的引導作用,本次活動,我先引導孩子們觀看魔術表演,孩子們特別感興趣,同時我啟發(fā)孩子們猜測是什么東西使紙上的東西動了起來,幾乎全部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東西,只有張渝雅大聲說了下面有磁鐵。在指導孩子時,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把積木、花布猜測為可以被磁鐵吸起來,還有很多小朋友把硬幣定為不能吸起來,經(jīng)過試驗以后才發(fā)現(xiàn)積木和花布不能被磁鐵吸起來,硬幣可以被吸起來,并把自己所得到的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本次活動我為孩子們準備了很多的操作材料,孩子們在活動中探索了磁鐵的特性,同時知道了什么東西可以被磁鐵吸起來,什么東西部可以被磁鐵吸起來,嘗試了先猜測,再記錄和邊試驗邊記錄的方法,大部分的孩子學會了記錄,但是還是有個別孩子不知道如何記錄,在以后的活動中應該多引導孩子們學會記錄自己的試驗結果,還可以鼓勵他們去生活中和大自然尋找可以被磁鐵所吸引的東西。

5、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藥水》含反思

活動設計意圖《綱要》中指出:

  在終身教育背景下的高質量的幼兒教育,強調科學教育首先要精心呵護和培植幼兒對周圍事物及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一次三八家長助教活動中,班上有位家長為孩子表演了一個小魔術,在魔術表演過程中孩子們異常地認真,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表演,他們對這個魔術表現(xiàn)出了濃厚地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孩子才會積極關注,主動思考,并自覺采取行動。因此根據(jù)孩子對魔術的熱衷我設計了這節(jié)大班的科學活動《神奇的藥水》。本次活動是把化學實驗活動引進到幼兒科學教育活動領域的一項實踐活動,在本次活動,我不是追求一種嚴謹?shù)幕瘜W實驗程序,而是把側重點放在讓孩子感知化學變化的奇妙上,通過孩子感興趣的“變魔術”的游戲形式,貫穿活動始終,不僅可以使孩子自始至終保持濃厚的探究興趣,真正感受到世界的奇妙,還充分激發(fā)孩子探索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和欲望。

活動目標:

  1、運用化學小魔術,使幼兒了解碘酒遇到另一種藥水(淀粉溶液)會變成藍色的現(xiàn)象。

  2、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變色”的奧秘,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3、通過游戲活動,充分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究興趣和積極嘗試的欲望。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運用化學小魔術,使幼兒了解碘酒遇到另一種藥水(淀粉溶液)會變成藍色的現(xiàn)象。

  2、難點: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變色”的奧秘,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

  1.碘酒、淀粉溶液(米湯)、清水。

  2.毛筆、杯子、雙面膠;

  3.水彩紙數(shù)張,教師示范畫一張(事先均用彩筆畫好樹林、房屋等,用毛筆蘸取米湯畫狐貍、老虎、大灰狼隱藏在樹林中,晾干),白紙數(shù)張(事先用米湯畫上小動物,晾干)。

  經(jīng)驗準備:知道米湯、面湯內含有淀粉。

活動過程: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做化學小魔術,激發(fā)幼兒興趣。

  1.制造神秘效果,引發(fā)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禮物,看看是什么呢?(教師出示一張已用米湯畫了小動物的白紙)教師:“看,這是什么呀?你覺得這白紙里有東西嗎?”“這可不是一張普通的白紙,它里面藏著許多小動物呢,這些小動物們非常想出來玩玩,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請它們出來嗎?”(幼兒自由暢想)。

  2.教師演示小實驗,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

  教師:“老師帶來了一樣工具,我來試一試能不能把小動物請出來。”(教師操作)教師:“哇,它們真的出來了,是誰呀?”(三條毛毛蟲)提問:“老師用什么方法把毛毛蟲請了出來?”

  3.用試一試、看一看、聞一聞的方法比較水和碘酒,了解碘酒這一藥水。

  注意教給孩子正確聞化學藥品的方法:一只手將瓶子放在鼻子附近,另一只手左右煽動,以免藥品氣味過大,刺激幼兒鼻腔粘膜。

  教師小結:剛才老師請毛毛蟲用的不是水,而是一杯神奇的藥水,它的名字叫碘酒。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幼兒實驗探索,發(fā)現(xiàn)其中奧秘。

  1.幼兒實驗操作,請出小動物。

  (1)教師:“小朋友看,這些白紙里還藏著很多小動物,我們一起來把它們請出來好嗎,請小動物們出來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碘酒)“老師為你們每人都提供了提供了一張隱藏著小動物的白紙和一杯碘酒,請你們自己動手把小動物請出來?!?/p>

  (2)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2.幼兒互相交流實驗結果。

  3.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實驗過程。

  提問:“你請出來的小動物是誰?你是怎樣把它請出來的?”

  4.引導幼兒歸納得出結論。

  提問:“這些小動物都是什么顏色?是誰把它們變成藍色的?他們是怎樣隱身的?”

  結論:用米湯液畫的畫遇碘酒后變成藍,顯示出小動物。

  5.老師實驗論證。(兩種溶液直接反應)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游戲挑戰(zhàn),體驗活動的樂趣。

  1.教師故事導入,引出游戲“捉小偷”。

  2.教師提問:

  (1)猜猜可能是誰把小雞偷走了?

  (2)小偷可能隱身在哪里?

  (3)我們用什么辦法讓小偷顯身呢?

  (幼兒自由討論,各抒已見)

  3.幼兒運用剛學過的辦法,開展“尋找小偷”的游戲。

  (1)幼兒“搜索”。

  (2)幼兒講述自己“搜索”的經(jīng)過和結果。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簡單小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碘酒遇到另一種藥水(淀粉溶液)會變成藍色。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許多的變化,只要我們小朋友仔細的觀察,還會發(fā)現(xiàn)許多奇妙的現(xiàn)象。請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看一看,把你的發(fā)現(xiàn)來告訴大家。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制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活動難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結果,使孩子們通過成功的結果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6、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橋》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常見的橋的類型、特征及用途。

  2、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動手構建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橋》

  活動準備:

  1、常見橋梁圖片兩幅。

  2、從網(wǎng)上下載的各種不同橋梁圖片資料若干,電腦一臺。

  3、積木(每組兩籃),作業(yè)紙每人一張。每人從家?guī)淼男〖埡袃蓚€。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引出關于橋梁的課題,了解幾種常見橋梁的類型。(斜拉橋、拱橋、立交橋)

  2、用電腦演示各種橋梁的圖片,請幼兒說出這種橋梁的類型。也可讓幼兒自己操作鼠標調出各種橋梁的圖片,并說出其類型,從中認識“梁橋”和“升降橋”。可讓幼兒根據(jù)圖片提出問題,由幼兒和老師來共同想辦法解決。

  3、請幼兒分組用紙盒和作業(yè)紙(隨意折成各種形狀)搭成紙橋,用積木來測橋梁的載重。鼓勵幼兒大膽嘗試。

  4、組織各組幼兒開展自制紙橋的承重試驗,激發(fā)幼兒不斷嘗試新方法的欲望和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課評:

  1、活動較成功。能根據(jù)幼兒的興趣、需要生成活動。

  2、教學資料準備豐富、充分,能從多種渠道獲取資料。

  3、讓幼兒自己嘗試解決問題。

  4、注意驗證幼兒的實驗結果,及時指出普遍存在的問題。

  5、幼兒個別指導不足,指導應更加細致。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主題“橋”來源于身邊的事物。我以謎語開始,吸引幼兒興趣,從謎語中對橋有了初步的形態(tài)和功能認識。在活動中主要讓孩子了解了橋的演變,在這一基礎上,引導幼兒探究“橋”,重點讓幼兒通過觀察與比較,對橋的特征及功用等能自己描述出來,對橋的材料的描述讓幼兒感受科學發(fā)展的進步。但是幼兒受生活經(jīng)驗的限制,對橋了解較少,在說一說自己見過的橋是什么樣的叫什么名字中,大都說的是家附近、甚至是小區(qū)里的橋,品種較為單一。需要在課前多做一些準備,讓幼兒在生活中注意觀察了解橋的外形和用途,使經(jīng)驗更豐富些,這樣幼兒才能更好的發(fā)散思維,進行創(chuàng)新。

7、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神奇的魔水》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碘灑與淀粉所產(chǎn)生的變化,并且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含淀粉的食物。

  2.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實踐來尋找答案,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

  2.碘灑、土豆、青菜、鏝頭、蘋果、筆、記錄紙人手一份

  3.寫字板、紅旗若干

  活動過程:

  (一)結合故事,了解淀粉的作用

  1.教師講述故事一遍,提問;彬彬長得怎么樣?為什么?

  2.教師簡單介紹淀粉的作用。

  (二)幼兒猜測

  1.出示記錄紙,引導幼兒一一指認記錄紙中的食物。

  2.請幼兒猜一猜,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3.引導幼兒將自己的猜測在記錄紙中進行記錄。

  4.各自交流自己的猜測。

  (三)實驗驗證

  1.出示碘灑教師以神秘的語氣告訴幼兒這是“魔水”。

  2.引尋幼兒記錄“魔水”的顏色。(荼褐色).

  3.介紹“魔水”遇到淀粉時會變成深藍柴色。

  4.幼兒實驗,并將實驗結果記錄。

  (四)交流討論

  1.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

  2.根據(jù)幼兒的介紹,教師一一驗證。

  (五)游戲:找一找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猜測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2.點擊課件:一一驗證

  3.賽一賽:看看哪組找到的含淀粉食物多?

  A 介紹比賽規(guī)則;根據(jù)課件和食物,各組討論并將猜測的結果寫在寫字板上,哪組猜對的多,就在哪組上插上一面紅旗。游戲共進行四次,哪組旗幟多,哪組就贏。

  B 幼兒比賽延伸:當?shù)鉃⒂龅降矸蹠r,有時變色深,有時變色淺,為什么?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huán)節(jié)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8、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指紋》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指紋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了解指紋能夠識別別人的身份。

  2、在活動中啟發(fā)幼兒提問,激發(fā)幼兒探索自身的興趣。

  3、了解保持個人衛(wèi)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4、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yǎng)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動畫片、指紋圖片、警服一套、探索材料(放大鏡、印泥、紙、透明膠、橡皮泥)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指紋》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

  在“藍帽和淘氣”的動畫片里,有一天,藍貓被外星人抓走了,外星人變成了假藍貓來騙淘氣。你們猜,淘氣是用什么分清真假藍貓的呢?請看動畫片(幼兒觀看)。是什么辦法呢?(用指紋分辨)

  二、探索指紋。

  1、那么,指紋在哪里呢?(指肚上)

  2、我們的指紋是什么樣子的呢?

  3、你們有沒有好辦法來看清指紋?(放大鏡、指紋蓋印等)

  4、來,我們一起來觀察指紋,在觀察的時候,如果你們有什么問題,可以先告訴我。(幼兒探索,教師記錄。)

  5、剛才有些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老師已經(jīng)把它記錄了下來,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三、“警察”出現(xiàn),請幼兒“破案”

  警察:“小朋友們,昨天,小明家的東西被偷了,經(jīng)過我們的偵察,在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了小偷的指紋,我們還從公安局的檔案里掉出了一些可疑人員的指紋,現(xiàn)在,我要請小朋友幫我從這些指紋里找出和在現(xiàn)場一模一樣的指紋。這樣,我們就能找出小偷了。”

  (幼兒找出指紋,并用筆圈出)。

  小朋友找的是幾號指紋呢?我們把找出來的結果交給警察叔叔,讓他們去做進一步調查吧。

  教師問:警察叔叔,小偷留下的指紋,你是怎么看見的呢。

  “警察”:這些指紋,就這樣是看不見的,但我們有精密的儀器可以看見并取下來。小朋友用手摸到的桌子、椅子、鋼琴,都會留下指紋。

  教師:指紋真神奇,關于指紋的秘密還有很多呢,小朋友回去還可以問問爸爸媽媽,還可以上網(wǎng),找找資料,去發(fā)現(xiàn)更多的秘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因經(jīng)過較為充分的準備,總體來說是比較成功的。尤其因為這次活動的生成不是單方面出自老師的設計,而是融入了幼兒的自主選擇,是真正能夠讓幼兒感興趣的課題。課后,大部分孩子都比較全面的掌握了指紋的特征、用途等。由于這是幼兒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孩子們的準備都比較積極,在課堂上的提問也更加踴躍起來,師幼互動較好。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了自己的思考,在這次活動中,他們不僅是課程的參與者,更是課程的設計者。我作為老師也及時對課程計劃做出了相應更改。然而本次活動也同樣存在不足之處,我沒有充分考慮到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變數(shù),例如幼兒對創(chuàng)胞胎的指紋問題提出的疑問,如果不是當時準備時碰巧準備了雙胞胎的指紋放大圖,在幼兒提出問題時,我就只能枯燥的講解知識,而不能直觀的讓他們觀察,那我講課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而由于時間原因,最后的游戲和總結時間都比較倉促。因此我認為在以后的課程教學中,我應當更加注意考慮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充分準備并加強對時間的控制。

9、大班科學教案《神奇中草藥茶》含反思

  活動目標:

  初步認識常用的中草藥,知道它們可以用來泡茶治病強身健體。

  感受中國傳統(tǒng)中醫(yī)文化的神奇。

  活動準備:

  知識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經(jīng)認識了一些常見的植物材料準備:中草藥圖片重點:在植物中對中草藥進行分類過程情境表演“醫(yī)院”

  ——教師飾“病人”因咳嗽去看病,“病人”不能吃西藥所以幼兒飾“醫(yī)生”開了一貼中草藥“川貝止咳露”,“病人”吃后好多了。

  ——小朋友,你們知道醫(yī)生給我開的是什么?

  感知了解——多虧醫(yī)生給我開了中草藥治好了我的病。今天還來了許多中草藥朋友,大家用自己的好辦法也去認識認識它們嗎?

  討論講述——誰能告訴大家你認識哪些中草藥朋友?(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圖片或實物)。

  ——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幼兒討論,講述)——還有一些中草藥我還不認識,它們又是誰?(教師出示幼兒沒有講到的,如金銀花、天麻等)。

  ——原來,靈芝、人參、川貝、金銀花等等這些神奇的中草藥有的可以治病,有的可以滋補身體,用處真不小!

  ——這些中草藥朋友還能泡成茶水,在日常生活中起到強身健體的功效哦。

  ——你們在家里有沒有看到過這些中草藥茶?

  ——這是用什么中草藥泡出來的,喝了有什么功效?

  ——我們來選擇一些適合家里人喝的中草藥。

  釋疑延伸——這么有趣的中草藥,大家還有什么想知道的嗎?(幼兒提問,討論解決)——那我也要考考大家,你們知道什么人最早發(fā)現(xiàn)中草藥?中草藥還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下面讓我們來聽聽醫(yī)生的介紹吧!

  活動反思:

  科學研究應從幼兒身邊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事物,發(fā)現(xiàn)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本次活動從幼兒熟悉的幾種常見中草藥入手,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并通過參觀實物、觀看課件等多種形式,層層遞進,讓幼兒了解中草藥的有關知識,從而達到活動目的。

10、大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神奇的中草藥》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常用的中草藥,知道它們可以治病強身健體。

  2、感受中國傳統(tǒng)中醫(yī)文化的神奇。

  3、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知識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經(jīng)認識了一些常見的植物

  材料準備:中草藥圖片

  活動重點:

  在植物中對中草藥進行分類

  活動過程:

  1、情境表演“醫(yī)院”

  ——教師飾“病人”因咳嗽去看病,“病人”不能吃西藥所以幼兒飾“醫(yī)生”開了一貼中草藥“川貝止咳露”,“病人”吃后好多了。

  ——小朋友,你們知道醫(yī)生給我開的是什么?

  2、感知了解

  ——多虧醫(yī)生給我開了中草藥治好了我的病。今天還來了許多中草藥朋友,大家用自己的好辦法也去認識認識它們嗎?

  3、討論講述

  ——誰能告訴大家你認識哪些中草藥朋友?(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圖片或實物)。

  ——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幼兒討論,講述)

  ——還有一些中草藥我還不認識,它們又是誰?"來;自.屈;老師;教.案;(教師出示幼兒沒有講到的,如金銀花、天麻等)。

  ——原來,靈芝、人參、川貝、金銀花等等這些神奇的中草藥有的可以治病,有的可以滋補身體,用處真不小!

  4、活動延伸

  ——這么有趣的中草藥,大家還有什么想知道的嗎?(幼兒提問,討論解決)

  ——那我也要考考大家,你們知道什么人最早發(fā)現(xiàn)中草藥?中草藥還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下面讓我們來聽聽醫(yī)生的介紹吧!

  活動反思:

  科學研究應從幼兒身邊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事物,發(fā)現(xiàn)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本次活動從幼兒熟悉的幾種常見中草藥入手,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并通過參觀實物、觀看課件等多種形式,層層遞進,讓幼兒了解中草藥的有關知識,從而達到活動目的。

11、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力量》含反思

  活動意圖:

  設計此活動,旨在讓幼兒動手操作、創(chuàng)造的同時,發(fā)現(xiàn)有趣現(xiàn)象,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探索欲望。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電能產(chǎn)生磁能。

  2、了解電磁鐵的磁力與電池電量和纏繞導線圈數(shù)有關。

  3、通過實驗,激發(fā)幼兒好奇心,產(chǎn)生探索欲望。

  4、通過對比,引導幼兒主動思考,促進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5、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采用的科學方法:

  對比法、討論法、探索發(fā)現(xiàn)法 。

  活動準備:

  幼兒材料:

  雙入電池盒、電池(電池屬于公共材料,之后每節(jié)課都會用到留下或下次帶兩個新的)

  鐵釘、回形針2、鱷魚夾2、漆包線

  教師材料:

  同上、兩塊磁鐵

  實驗步驟:

  1、將鱷魚夾穿在電池盒導線上

  2、將鱷魚夾與導線相連

  3、用砂紙將漆包線兩端打磨好

  4、將漆包線如圖纏繞在釘子上

  5、用鱷魚夾夾住漆包線被打磨的地方

  6、安裝電池,用釘子吸引曲別針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導入

  1、兒歌:小小磁鐵真神奇,喜歡就把你抱起。磁鐵磁鐵碰一起,請你分清南北極。

  2、激發(fā)幼兒對磁鐵的興趣。

  (磁鐵到底喜歡什么?幼兒開放性思考并回答,能被磁鐵吸起的物品磁鐵都喜歡。

  3、什么是磁鐵的南北極。

  (通過試驗引導幼兒驗證磁鐵的南北極。用有標明兩極的磁鐵,根據(jù)“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判斷。用繩子綁住條形磁鐵中端懸掛起來,靜止時N極指向北方,S極指向南方。因為地理的南北極是地磁的北南極)。

  (二)活動進行中

  1、材料探索

  (1)引導幼兒怎樣使鐵釘產(chǎn)生磁力?

  提問:小朋友有沒有辦法讓鐵釘產(chǎn)生磁力?認識各種材料,并進行說明。!來自快思老師教案.!激發(fā)幼兒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幼兒利用已有經(jīng)驗和自主探究使鐵釘產(chǎn)生磁力。了解鐵釘通電能產(chǎn)生磁力。

  (2)鞏固電池正負極知識,并進行安裝。(我們把電池裝入電池盒,正極和負極安裝正確才能發(fā)電。)

  (3)怎樣使釘子通電,引導幼兒組裝串聯(lián)電路,

  (利用串聯(lián)知識:串聯(lián)電路。串聯(lián)是連接電路元件的基本方式之一。將電路元件(如電阻、電容、電感等) 逐個順次首尾相連接。將各用電器串聯(lián)起來組成的電路叫串聯(lián)電路。串聯(lián)電路中通過各用電器的電流都相等)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幼兒操作。

  (1)教師組裝步驟:先將銅絲纏繞在鐵釘上,然后將銅絲兩端各穿入鱷魚夾, 兩個鱷魚夾分別與將裝有電池的電池組兩端連接,用通電的鐵釘吸引回形針進行試驗。

  (2)將通電的鐵釘試一試,觀察鐵釘是否具有磁力。

  (3)教師指導幼兒操作。幼兒一起來感受電能產(chǎn)生磁的科學知識。

  (4)幼兒自由探索,電磁鐵的磁力與纏繞導線圈數(shù)有關。

  3、總結:電能產(chǎn)生磁能。了解電磁鐵的磁力與纏繞導線圈數(shù)有關。

  (三)互動課堂

  1、 根據(jù)互動課堂問題進行提問:

  小朋友們想一想,下面哪種情況可以抓到萊克。(幼兒觀察畫面,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的知識找出正確答案。)

  2、游戲: 小能手

  幼兒制作的小磁釘可以吸起哪些物品?在教室自由尋找,自由試驗。

  (四)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教師提問并進行作品展評

  1、總結:電能產(chǎn)生磁能。了解電磁鐵的磁力與纏繞導線圈數(shù)有關。

  2、提問:書中科學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評:哪個小朋友能吸上更多的曲別針?

  (五)總結延伸

  電磁鐵的磁力與電池電量有關。(用4節(jié)和8節(jié)電池試試看。)

  (六)撕頁、成品、袋子帶回家。

  活動反思:

  保護并發(fā)揚兒童好奇、好探索的天性,不僅給兒童一個富于童心、童真和童趣的童年生活,還要給他的一生留下美好回憶。

12、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神奇的力》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種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

  2、通過各種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不同物體下落速度不同是與物體重力和空氣浮力有關。

  3、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操作材料:各種糖紙、羽毛、報紙、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絹、紙杯

  輔助材料:剪刀、透明膠、夾子、雙面膠、泥工、彩帶。

  活動過程:

  1、 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自由下落的現(xiàn)象。

  (1) 師:“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東西,請你們來玩一玩,把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p>

  (2)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3) 你剛才扔的是什么東西?你扔這些東西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它落下來的速度是什么樣的?

  2、 再一次拋接物體,發(fā)現(xiàn)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 啟發(fā)幼兒任意選兩樣玩具同時拋接,發(fā)現(xiàn)物體下落速度不同。

  (2) 引導幼兒兩兩相伴,同時拋接物體,發(fā)現(xiàn)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 啟發(fā)幼兒探索改變物體下落速度的方法。

  (1) 師出示兩張相同的紙,啟發(fā)幼兒能讓我們以不同的速度落下來。

  (2) 幼兒嘗試探索:如將紙折成飛機就扔得高些,落下來也快些。夾子夾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 為什么物體都會往下落?教案出自: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師:“扔上去的物體為什么會落下來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5、 小結:今天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知道物體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會下落。輕而大的物體扔不高,落下來也慢;重而小的物體扔的高,落下來也快,通過改變,也會改變它的速度。

  6、 組織幼兒觀看人在太空中的錄象。

  7、 活動延伸:在區(qū)域活動中讓幼兒繼續(xù)感知。

  《神奇的力》活動評析評析者:吳蓉活動評析:教師能關注幼兒的興趣愛好,根據(jù)幼兒生活經(jīng)驗的內容來制定活動主題,在活動中,教師按循序漸進的原則,設置了三個操作活動,讓幼兒從最初的玩到有目的的玩,再到探索的發(fā)現(xiàn),環(huán)環(huán)相扣,來讓幼兒感知物體的下落與地心的引力、物體的重量和空氣的浮力有關;通過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發(fā)揮幼兒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

  活動建議:

  1、 教師的教育隨機性有待進一步加

  2、 教師的示范操作需要尊重客觀現(xiàn)實。

  活動反思:

  吸引力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通過游戲的層層引導,首先感知物體的下落現(xiàn)象,其次比較兩種物體的下落速度,再次討論怎樣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讓幼兒積極的參與游戲,并嘗試通過感受、探索、發(fā)現(xiàn)、引導幼兒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使幼兒由被動學習者變?yōu)橹鲃訉W習者、探索者,從而培養(yǎng)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使科學活動順利地延伸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不為“教”而教,只是幼兒的“學”而教,突出幼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

13、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神奇的空氣》含反思

  設計意圖:

  我一直認為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應該再注重靜態(tài)知識的傳遞,而應該注重將知識和兒童的生活有機牽掛起來,變靜態(tài)的傳遞為動態(tài)的索取。注重兒童的情感態(tài)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在科學活動內容的選擇上“源于生活,緣于興趣。”空氣是人和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物質,無處不在,無色、無味、無固定形狀。但是在與中班幼兒平時的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對空氣的了解知之甚少,于是我設計了本次科學活動?;顒又饕ㄟ^五個階段的實驗讓幼兒多種感官積極參與進行探索,從而了解空氣的存在與神奇,感知空氣流動形成風,幫助幼兒初步了解空氣與人以及其它物質的關系。在實驗過程中,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注意讓每個幼兒都參與進來。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真知;通過嘗試驗證真知,培養(yǎng)幼兒探究科學的能力以及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活動目標:

  1.了解空氣是無色、無味、無固定形狀的物質。

  2.初步了解空氣流動產(chǎn)生了風,以及空氣與人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條形的氣球11個、圓形氣球1個、充氣動物玩具2個、一個打火機、一根香條、5支小蠟燭、5個燒杯、一把扇子。

  2.風車圖片ppt。

  3.關閉活動室的窗戶。

  活動過程:

  一、師幼通過深呼吸初步感知空氣的存在及特點

  教師做深呼吸,幼兒也模仿著做深呼吸。

  提問:我們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氣)

  師引導幼兒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聞,感知空氣無色、無形、無味的基本特征。

  設計意圖:

  通過深呼吸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直奔主題,同時又很巧妙地滲透了空氣的基本特點,激發(fā)幼兒對空氣的關注興趣。

  二、師幼通過“改造”氣球感知空氣的變形

  1.老師出示不同形狀的氣球,以及不同形狀的充氣玩具。

  2.引導幼兒說出它們的形狀。

  3.引導幼兒思考這些玩具為什么能鼓起來?

  (幼兒討論)

  4.師小結過渡:這些玩具能鼓起來是因為里面填充了空氣??諝鉀]有固定的形狀,把它裝在圓形的容器里,它是圓的;把它裝在長方形的容器里,它是長方形的;裝在兔子的氣球里,它就成兔子形狀了??諝馐菚兊哪g師,老師請你們來看看空氣是怎么變形的。

  5.老師取出一個條形狀的氣球,通過擠壓把它設計成一小狗模樣。

  6.把10個條形狀的氣球分發(fā)給幼兒進行造型設計。其余幼兒注意觀察這些條形狀氣球的變化。

  幼兒進行操作老師表揚心靈手巧的幼兒。

  7.拓展過渡:空氣是個魔術師可以任意改變形狀,在我們身邊還有一些東西和他一樣沒有固定的形狀,你能想出來嗎?

  幼兒思考,交流。

  師小結:像空氣一樣的氣體,像水一樣的液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比方說天上的云、霧、風,我們吃的油等等。

  設計意圖:

  此環(huán)節(jié)重點讓幼兒通過觀察、操作去主動發(fā)現(xiàn)空氣是沒有固定形狀的。結尾的拓展是對幼兒好奇心的培養(yǎng),讓幼兒學會聯(lián)系生活中的所見進行比對從而擁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

  三、通過造風實驗感知空氣流動產(chǎn)生風

  1.師打開活動室的窗戶,引導幼兒感受有什么東西吹進來了。

  2.師用打火機點燃一根香條,讓幼兒觀察煙的方向,然后用扇子輕輕扇動,讓幼兒觀察煙的方向,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煙的方向發(fā)生了改變?(扇子的扇動使空氣流動了)

  3.師讓全班幼兒用手對著臉扇一扇,看看會產(chǎn)生什么?(有一股風)

  4.請一名幼兒拿著一個圓氣球,然后對著另一名幼兒的臉,放掉氣球里的氣,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覺。

  5.啟發(fā)幼兒思考風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幼兒交流)

  6.師小結補充:通過剛才的幾個小實驗我們知道空氣流動產(chǎn)生了風。風有時大有時小。空氣跑得快,風就跟著快,空氣跑得慢,風就跑得慢。

  7.師引導幼兒思考交流:如果我們在一個小房間里感覺悶時要怎樣呢?夏天,小朋友感覺熱怎么辦?冬天,在外面感覺風很大很冷的時候,該怎么辦呢?早晨起床,房間里氣味很不好,應該怎樣呢?

  8.知識拓展:ppt出示風車圖片,告訴幼兒人們利用風的力量可以發(fā)電。

  設計意圖:

  在感知風的形成這個環(huán)節(jié),我主要設計了四個體驗步驟來感知空氣流動形成了風這一科學知識:感知自然風——扇子扇動的風——手扇動的風——氣球放出的風。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學會在生活中巧妙利用風,實現(xiàn)知識和生活的鏈接。關于風的知識拓展,是為幼兒打開又一扇科學探究之門。

  四、通過捂鼻試驗,感知空氣與人的關系

  1、無色、無味、無固定形狀的空氣和我們有什么直接的關系呢?我們來做個實驗:用小手把鼻子捏緊,緊閉嘴巴,直到自己不舒服為止。

  2、師引導幼兒思考交流剛才為什么會感覺難受。

  3、師小結:我們的生命離不開空氣,長時間吸不到空氣,我們就呼吸困難了,所以睡覺的時候,一定要把腦袋放在被子外面,這樣我們就能吸到空氣了。

  設計意圖:

  此環(huán)節(jié)除了讓幼兒親身感受空氣是人賴以生存的重要生命元素外,還將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意識滲透其中,讓幼兒學科學,用科學。

  五、通過蠟燭熄滅實驗,了解空氣的助燃性

  1、我們的生命離不開空氣,火其實也離不開空氣,老師給你們做個實驗:先點燃一根蠟燭,然后用一個燒杯罩住,過一會兒,把燒杯拿掉,看看蠟燭怎樣了。

  2、師請5名幼兒到操作臺前做同樣的實驗。

  3、小朋友們現(xiàn)在知道了火離不開空氣,要是家里炒菜的油鍋著火了,最好的滅火辦法是什么呢?

  幼兒討論交流。師小結:對于著火的油鍋,讓火苗碰不到空氣最好的辦法是快速蓋上鍋蓋。

  設計意圖:

  這個環(huán)節(jié)緊扣課題,突出空氣的“神奇”,讓幼兒逐步加深對空氣的好奇心。<來.源快思教.案網(wǎng)>同時也是滲透學科學用科學的理念,引導幼兒學會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六、師總結延伸

  空氣就是這么神奇,風離不開它,我們離不開它,連火也離不開它呢,還有哪些東西離不開它呢?它究竟還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呢?小朋友們平時可要多聽、多看、多問、多想,就會有許多發(fā)現(xiàn)哦!

  設計意圖:

  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僅僅靠幾節(jié)科學活動課是遠遠不夠的,老師必須讓每節(jié)科學活動課都長滿向外不斷延伸的觸角,這樣的科學活動才是有生命力的。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先從教育目標方面來看:活動目標比較明確,恰當體現(xiàn)了“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思想,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也在目標中體現(xiàn)。所選內容以及整個設計過程,符合新《綱要》精神,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活動過程緊緊圍繞著目標,環(huán)環(huán)相扣,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從活動過程來看,第一環(huán)節(jié):以猜謎的形式導入活動,讓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說說是誰的尾巴、形狀等。在這過程中鼓勵幼兒說出不同答案和看法,給予每個幼兒充分展示的機會;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用課件的形式調動幼兒觀察的興趣,生動形象地讓幼兒了解動物尾巴的功能,使幼兒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操作活動,完成拼圖游戲,引導幼兒動手又動腦。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幼兒在用手用腦的過程中積極的探索認識了更多的動物以及它們尾巴的功能??茖W活動不僅僅是傳授科學知識,更要緊的是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擁有科學的素養(yǎng),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一顆充滿好奇的心,一雙敢于嘗試的雙手,一個善于思考的大腦。這些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需要豐富的、有趣的形式吸引幼兒主動參與。

14、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神奇的圈》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探索將長條形紙制作成麥比烏斯圈,并等分不同的次數(shù)后會產(chǎn)生不同的現(xiàn)象。

  2.大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發(fā)現(xiàn),對科學現(xiàn)象感興趣。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人手三張長條形的蠟光紙,剪刀一把,固體膠,每組若干個麥比烏斯圈供幼兒觀察。

  2.視頻、過山車錄像一段、圖片立交橋

  活動過程:

  一、師生互動,集體制作圓圈,發(fā)現(xiàn)圓圈等分后變成了兩個一樣的圈。

  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什么?請你想想紙條怎樣變成一個圈?猜猜從中間剪開它會變成什么?

  集體制作紙圈,再將紙圈沿中線剪開。

  二、探索麥比烏斯圈。

  1.觀察麥比烏斯圈是怎樣制作成的,猜測沿中線剪開會是怎樣的。老師記錄。

  2.幼兒嘗試制作麥比烏斯圈。

  3.觀察二等分麥比烏斯圈后的變化,大膽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老師記錄操作結果:一個象八字的大圈。

  4.猜測三等分麥比烏斯圈的結果,并嘗試探索發(fā)現(xiàn)圈的變化,激發(fā)對麥比烏斯圈現(xiàn)象的興趣。

  5.觀察和交流探索結果并作記錄。。本.文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一個大圈連著一個小圈。

  三、拓展并了解麥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運用。播放過山車的視頻和城市立交橋的圖片,感受麥比烏斯圈帶給人類的方便和快樂。

  四、延伸:展示畫有三條等分線和四條等分線的麥比烏斯圈,引發(fā)幼兒再次探索的欲望,發(fā)現(xiàn)等分不同次數(shù)后麥比烏斯圈變化,感受圈的神奇。

  活動反思:

  《神奇的圈》是中班主題《彎彎繞繞》中的一節(jié)生成的美術活動。緣于孩子們對彎彎繞繞物體的認識和感受。語言《什么東西彎又彎》、科學《植物的彎曲運動》等活動的開展為這個活動做了一個前期鋪墊,所以基于幼兒的認知能力,生成了這個美術活動。

  如何開展這個活動呢?我把活動目標定位在:

  1、積極主動參加繪畫活動,體驗表現(xiàn)圓形變化過程中產(chǎn)生的快樂情緒。

  2、結合生活經(jīng)驗,大膽想象,自主創(chuàng)作圖形的變化。

  3、用不同的繪畫方式在圈圈上添畫,使其變成不同的物體。

  大班的孩子對于想象畫還接觸的不多,主要是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不足,還有就是繪畫技能的缺乏。那么如何引導孩子展開合理的想象呢?首先我把自己的語言風格定位在簡潔、直接。其次在教師出示的范例上進行分析、考量,爭取盡多的吸引幼兒。活動中我改變以往美術活動先出示一幅成品范例的模式,而是用16K的畫紙粘貼成一本畫冊,每頁畫紙上按圈數(shù)的數(shù)量遞增畫好。開始出示時,幼兒看見的是白紙上只有一個圈,這個圈對于幼兒的概念來說只是一個單一的圓,幼兒的興趣并不是很大,所以我直接給了他們一個經(jīng)驗-----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圈,也可以叫圈圈。接下來,我給了幼兒一個變式,在幼兒閉眼數(shù)到三的時候一個圈圈變成了一朵漂亮的花朵。于是在幼兒的驚奇和感嘆中,又翻出了第二頁。第二頁上,還是一個圈,由于第一個圈圈的直觀引導,所以幼兒的興趣大增,一下子想出來好多可以變化的圈圈圖案,如太陽、手鐲、棒棒糖----有了這個想象的基礎,在出示兩個圈、三個圈、四個圈時幼兒的想象較快,幼兒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想象,把這些圈圈融入自己認識的物體中。

  這樣一路下來,孩子的想象思路打開了,在觀看老師添畫的過程中感知了添畫的技巧,為親身操作提供了基礎。

  在幼兒操作中,我也領略到了孩子們想象能力之豐富,一串飄動的風鈴、電話機上一個個數(shù)字按鈕,一條條蠕動的毛毛蟲、一只只飄舞的蝴蝶都躍然紙上,一個簡單的圈圈在孩子的筆下演繹成了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作。在活動最后環(huán)節(jié)中,一般都是以評價孩子的作品后結束活動。這次活動中,我還安排了一個小環(huán)節(jié),就是在孩子自我介紹了作品中的圈圈畫后,出示了兩幅老師的范例。在這兩幅精心準備的范例中,老師把不同的圈圈畫物體進行了合理布置,成了兩幅畫面完整、結構合理的繪畫作品。我想通過這兩幅作品不僅讓幼兒欣賞圈圈畫的各種變化,重要的是傳遞給幼兒一個"美"的概念,讓幼兒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同時,促使幼兒畫面布局和建構能力的提升。

15、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田納西搖擺舞》公開課教案設計反思

  活動名稱:音樂活動《田納西搖擺舞》

  年齡段及領域:大班藝術

  活動目標:

  1.學習集體舞,感受和表現(xiàn)樂曲輕松、愉快的情緒。

  2.借助簡單的節(jié)奏型,努力嘗試在樂句開始部分做出即興動作。

  3.在樂曲結束部分準確交換舞伴,享受交換舞伴和舞伴共舞的快樂。

  4.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著節(jié)奏律動。

  5.感知樂曲的旋律、節(jié)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1.《田納西搖擺舞》音樂、課件。

  2.活動前熟悉音樂,簡單了解音樂的結構。

  3.活動前豐富幼兒的游戲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1.聽音樂玩“老狼游戲”進場,感受第一段音樂的節(jié)奏特點。提問:剛才老狼回頭的時候每個人都變出了不一樣的造型,如果找個好朋友,兩個人一起合作可以變出什么造型呢?

  2.玩“照鏡子”游戲,了解固定的動作模式,并能在樂句開始部分做出即興動作。

  (1)教師提供“拍手、拍手,扭一扭”的動作模式讓幼兒模仿。樂曲前兩拍拍兩下手,后兩拍扭一扭屁股。

  (2)引導用拍身體的其他部位動作替換“拍”的動作,如拍肩、拍腿等動作帶領幼兒練習節(jié)奏型。

  (3)引導幼兒根據(jù)日常生活中的動作或模仿動物動作嘗試創(chuàng)編、表達,從幼兒做出的動作中選出兩個動作隨音樂帶領全體幼兒練習。

  (4)雙圈玩“照鏡子”游戲,邀請兩名幼兒到前面隨音樂示范玩

  “照鏡子”的游戲,然后全體幼兒站雙圈,面對面隨音樂玩“照鏡子”

  3.能看圖示學習交換舞伴,并在老師適當?shù)奶崾鞠聹蚀_交換舞伴。

  (1)出示隊形圖,請幼兒自己觀察發(fā)現(xiàn)交換舞伴的方法。

  提問:你能看懂嗎?怎么交換舞伴?

  教師小結:內圈不動,外圈面向圓上站好,跑到下一個小朋友的位置找到一個新朋友。

  (2)幼兒聽老師的語言提示嘗試交換舞伴。

  4.完整隨音樂跳雙圈集體舞,感受音樂及與舞伴共舞的快樂。

  (1)看隊形圖,師生共同遷移已有經(jīng)驗完整聽音樂梳理舞蹈結構。

  (2)隨音樂完整舞蹈,教師進行適當評價。

  (3)再次隨樂完整舞蹈,內外圈交換位置,并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交換舞伴時的舞蹈動作,進一步感受集體舞的快樂。

  活動反思:

  我覺得本次活動的氣氛非常好,小朋友們的興趣有濃厚,參與性強。幼兒對肢體的動作表現(xiàn)地也比較地突出,也由一開始的單一“變”為后來的豐富,這一過程中我看到了孩子們的變化,感受了引導的魅力之大。在合作游戲中,小朋友們也很開心地去尋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跳舞。

16、幼兒園大班科學實驗活動《神奇的水袋》教學設計教案

  活動目標:

  1.幼兒動手操作實驗,初步了解塑料袋的特征有彈性。

  2.觀察實驗,大膽說出想法。

  3.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密封塑料袋、彩色鉛筆若干(表面要光滑)、水。

  視頻準備:鉛筆水袋的實驗視頻。(教師上課實驗視頻)

  活動過程:

  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的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扮演鉛筆角色:“大家好,我是一把鉛筆,告訴你們一件神奇的事哦!我可以刺穿放在桌子上的水袋,并且水不會流出來。你們相信嗎?”(事先往袋子里加入水。并密封放在顯眼的桌子上)

  ——鼓勵幼兒猜想是否能成功?為什么呢?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實驗的過程,提出問題展開討論。

  1、教師第一次操作,引導幼兒觀察并提出問題。

  教師呈現(xiàn)失誤示范

  ——用一把鉛筆將密封的袋子戳一個洞,拔出鉛筆,密封袋中的水從洞中流出。

  ——模仿鉛筆說:糟了糟了,水怎么流出來了?是哪里出現(xiàn)問題了?

  ——幼兒的觀察和推測(……)

  2、老師第二次操作,引導幼兒再一次觀察并討論。

  教師呈現(xiàn)成功示范

  ——袋子注入水并密封。緩慢的把鉛筆插入水袋中,并細心觀察袋子是否有水流出來?

  ——教師模范鉛筆:太棒了,太棒了,我終于成功了。哈哈

  ——為什么第一遍鉛筆插入袋子,袋子里的水會流出來,而第二遍鉛筆插入袋子,袋子里的水不會流出來。這是為什么?(孩子們自由討論)

  小結;鉛筆插入水袋中的時候,速度要緩慢,并且不能隨便移動鉛筆。模仿鉛筆表達成功的喜悅。

  幼兒操作實驗,教師觀察并個別指導。

  ——教師提供材料,幼兒操作實驗。

  ——注意事項:實驗操作完畢,不能馬上拔出鉛筆,需用水盆接住,鉛筆拔出時削的那頭,不能對著自己或者同伴哦!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實驗結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塑料袋有彈性的,在它們被插入的瞬間會迅速回彈包裹住鉛筆,不會留有空隙。

  溫馨提醒

  水袋的水量最好要超過袋子的一半哦,鉛筆盡量往水袋中間插入。

  活動延伸:

  區(qū)角活動:除了筷子,還可以增添牙簽等操作材料,鼓勵幼兒自主探究并與同伴分享經(jīng)驗。

  家園共育:請家長提供,保鮮膜或購物袋,讓幼兒在家中進行實驗,觀察。

  附【知識背景】

  知識背景:水袋扎不破其實是由密封塑料袋的材質決定的。密封塑料袋、氣球還有保鮮膜,它們都是由高分子聚合物組成。這些物品有一個特性就是彈性,在它們被戳穿的瞬間會迅速回彈包裹住鉛筆,不會留有空隙,即使有較小的縫隙也會因為水的表面張力而無法流

17、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牛奶畫》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活動目標

  1.探索顏料和牛奶之間發(fā)生的變化,感受彩色和白色的調和之美。

  2.愿意根據(jù)色彩的形態(tài)變化進行大膽想象,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3.體會到自己牛奶的神秘之處,自己動手的樂趣。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食物顏料(色素),牛奶,洗潔精,抹布,每人一個操作盆。

  2.音樂《牛奶歌》。

  3.繪本《彩色牛奶》。

  活動過程

  1.教師扮演奶牛場阿姨,隨音樂《牛奶歌》和幼兒進入牛奶屋情境,一起品嘗甜美的牛奶。

  2.欣賞故事,遐想色彩味道。

  (1)欣賞繪本彬色牛奶》。

  (2)幼兒按故事內容遐想各種色彩牛奶的味道。

  (3)白板演示如何將白色和彩色混合,引導幼兒感受顏色變化。

  運用photoshop中的涂抹工具,將白色抹入彩色中,引導幼兒感受白色與彩色融合的動態(tài)美。

  3.表演魔術《彩色牛奶》,遐想動態(tài)形象。

  (1)將食物顏料疊加倒入裝滿牛奶的盆子中間,注意不要晃動。

  (2)在顏料中間滴人洗潔精(濃縮),引導幼兒感受不同色彩在牛奶中翻滾運動的變化,觀察和想象不同色彩構成的形態(tài)。 (如各種動物或者花草)

  活動結束

  以牛奶歌進行幼兒的小律動,讓幼兒在愉快的舞蹈中結束本次的活動。

  活動延伸

  坐上老師的小火車到科學區(qū)里探索更多的關于牛奶的秘密。

  活動反思

  神奇牛奶畫的原理:食物顏料的密度比牛奶低,所以它們就懸浮在牛奶的脂肪分子中。洗潔精把脂肪分子打散,使得它們在牛奶表面擴散。這一過程的不斷推進,使牛奶動了起來,帶著顏料到處跑。對于本階段的幼兒來說,這是一個充滿神秘的色彩變化過程,注意不要隨意移動操作盤,這樣效果才會好。

18、幼兒園大班科學:神奇的泡泡器公開課教案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比較與反復操作中,分析影響用泡泡器拉出大泡泡的相關因素。

  2.體驗合作拉出大泡泡的快樂,有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3.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泡泡秀道具、視頻

  2.學具準備:各種幼兒自制泡泡器(所用材料:吸管、棉線、毛線、扭扭棒),泡泡水。

  活動重難點:

  重點:兩人合作拉出大泡泡

  難點:找到影響拉出大泡泡的相關因素

  活動過程:

  一、說說泡泡器

  ——前段時間大家在班級里制作大泡泡器,這里是你們已經(jīng)做好的大泡泡器,誰來說說你們這樣設計的理由?你們覺得哪個泡泡器最有可能拉出大泡泡?

  二、用泡泡器拉泡泡

  1、兩兩合作嘗試拉大泡泡

  (1)引出任務

  ——今天我們就來試玩一下,要求是兩兩合作,先來試試自己制作的大泡泡器,看看能不能順利拉出大泡泡!如果拉出來了,想想你們是怎么做到的,如果沒能拉出大泡泡,思考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

  (2)幼兒合作拉泡泡

  觀察重點:觀察幼兒兩人合作拉泡泡的方法;觀察幼兒是否關注到“膜”;觀察幼兒是否調整拉泡泡的方法。

  (3)交流拉泡泡的感受

  ——你們哪幾組拉出了大泡泡?

  ——介紹一下拉出大泡泡的好方法?未能拉出大泡泡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小結:把泡泡器完全浸在泡泡水里,看到一層膜,同時朝一個方向拉,才能拉出大泡泡。

  ——你們覺得要拉出大泡泡除了方法之外,和材料有關系嗎?

  過渡語:我們可以試試別的小組制作的泡泡器,這樣會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

  2、再次嘗試拉泡泡

  ——現(xiàn)在我們用剛才討論的辦法再去試試,如果還是沒能拉出大泡泡,我們再找找原因。

  三、延伸活動

  ——今天,我也有一個大泡泡器,你們覺得能拉出大泡泡嗎?

  ——神奇的泡泡器還能變成一場好看的魔幻秀,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教學反思

  1、活動來源于幼兒的生活,所涉及的材料也是常見的。

  2、我覺得在嘗試環(huán)節(jié)中,應對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要求。

19、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運水》公開課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將生活中不能盛水的物品變?yōu)榭梢赃\水的工具,與同伴合作運水。

  2.探索管子運水的方法,感知用管子運水既快又方便。

  3.感知水的特性,萌發(fā)節(jié)約用水的情感。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拯救小魚、干旱地區(qū)):防滑墊、防水圍裙、防水鞋套、水桶、魚缸、塑料盆、長軟管(虹吸管和普通管)、海綿、瓶蓋、沒底沒蓋的礦泉水瓶、塑料膜、塑料籃、皮筋、針管、勺子等;背景音樂。

  經(jīng)驗準備:引導幼兒了解水有“流動”的特性,探索水的多種玩法。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回憶玩水的經(jīng)驗,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共鳴。

  師:你們喜歡玩水嗎?你平時是怎樣玩水的?

  二、教師交代任務,鼓勵幼兒小組合作探索各種運水方法。

  1.請幼兒4人一組觀察桌面材料,商量用什么辦法運水。

  2.幼兒自主探索運水的方法,并記錄在黑板上,教師巡回指導。

  3.組織幼兒交流各組運水方法,教師將方法進行歸納。

  三、創(chuàng)設情境“拯救小魚”組織幼兒進行運水比賽。

  1.師:現(xiàn)在接到一個緊急任務——魚缸里的小魚缺水了,我們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給魚缸灌滿水,你認為哪種方法好?為什么?

  2.將魚缸并排放好,比較水位高低。

  四、鼓勵幼兒探索用軟管將桶里的水運到盆里,學習使用虹吸管。

  1.討論:如果家里用的水也用這些方法來運輸方便嗎?那我們家里的水是怎么運來的?

  2.出示虹吸管和普通軟管,引導幼兒比較兩種管子的不同。

  3.幼兒小組合作嘗試水管運水,發(fā)現(xiàn)水流方向與水管位置高低的關系。

  提問:你運水成功了嗎?你是怎么做的?水從水管高的一端流出還是從水管低的一端流出?你們覺得用什么工具運水比較方便?

  小結:看來用水管運水是又快又方便的一種方法。

  五、情感提升,了解缺水地區(qū)是怎樣運水的,懂得節(jié)約用水。

  1.討論:他們是怎么運水的?生活中怎樣節(jié)約用水?

  2.小結:原來這么多地方都沒有水用,,那我們小朋友在用水時要節(jié)約用水。

  大班科學《運水》課后反思

  “玩水”對于孩子來說是一件很感興趣的事。利用孩子這一天性,在運水活動中,為幼兒營造了輕松、愉快、自主的運水氛圍。使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到運水活動中來,盡情地表達著、思考著、表現(xiàn)著。活動中孩子們通過玩水、運水,充分感受了水的特性,享受到了玩水帶來的樂趣,探索在不同情形下選擇最適合的工具和材料來運水。從而獲得粗淺的科學知識和科學體驗,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從小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好習慣。

  本次活動為幼兒創(chuàng)造了三次小組合作實驗的機會,每次動手實驗前引導幼兒集體討論方法、比較材料,為幼兒小組合作探究奠定基礎。并對幼兒提出明確的要求,增進幼兒實驗的規(guī)則感,如:不要把水灑到地上或者小朋友的身上。一方面避免了地面濕滑或弄濕衣服,另一方面也是引導幼兒節(jié)約用水。

  活動中幼兒表現(xiàn)出不錯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他們主動分工實驗,有的記錄方法,有的實驗驗證……從“幼兒表征”中可以看出,幼兒能夠用繪面等簡單的方法記錄出觀察和探究的過程咋果,并愿意在交流中嘗試概括他們的探究成果。

  整個活動在歡快的實驗中進行,幼兒充分體驗了探究玩水的樂趣,但是也有一點不足。雖然提出了實驗要求,還是有小朋友將水灑在了地面上。因此我?guī)ьI幼兒觀察“干旱地區(qū)的水是怎么來的?”從而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懂得節(jié)約水資源。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也存在著不足,對孩子的回應雖然采取了追問、鼓勵等方法,但概括能力有所欠缺,在以后的教學中,將加以改進,使幼兒在活動中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20、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神奇的中草藥》反思

  本篇是幼兒園大班活動《神奇的中草藥》,通過引導幼兒認識一些常見的中草藥名稱及作用,了解中藥的由來與采制,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讓幼兒了解中草藥的有關知識,從而達到活動目的,知道中草藥最早是中國人發(fā)現(xiàn)并使用的,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目標:

  1、對中草藥產(chǎn)生興趣。

  2、認識幾種常見的中草藥,知道它們可以治病。

  3、知道中草藥最早是中國人發(fā)現(xiàn)并使用的,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些常見的中草藥實物,并知道其名稱與作用。

  2、課件(1):中草藥的由來與采制。課件(2):可以用作中草藥的各種動植物及礦物質等。課件(3):李時珍及《本草綱目》。

  3、準備一些常見的中草藥

  活動流程:

  一、導入部分

  師:前幾天,老師讓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些中草藥,這幾天小朋友帶來了這么多的中草藥,你在哪兒找到這些中草藥的呢?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中草藥?引導幼兒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想一想,說一說,從而激發(fā)幼兒探究中草藥的愿望。

  二、展開部分

  1、引導幼兒認識一些常見的中草藥名稱及作用

  師:老師把大家收集到的中草藥布置成了一個小小的藥店。現(xiàn)在,老師想請小朋友們來仔細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這些藥材,看看你認識多少種呢?它們叫什么名字?都有什么作用?是植物類的還是動物類的呢?一會兒老師請你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幼兒自由觀看)

  (1)提問個別幼兒,介紹自己認識的藥材的名稱及其功效。

  (2)教師介紹名貴藥材——靈芝

  師:老師也認識一種藥材,它是生長在山林中的一種植物,是一種非常名貴的藥材,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它叫靈芝,可以治很多病,還可以增強抵抗力,延長壽命呢。據(jù)說千年靈芝還可以讓快要死去的人活過來呢,神奇吧!

  小結:原來,植物做成的藥材是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幫助的,有些還可以治病呢!

  2、了解中藥的由來與采制

  師:小小的植物也能治病,是哪個國家的人這么聰明發(fā)現(xiàn)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課件你就會找到答案的。播放課件(1)。

  師:現(xiàn)在大家知道了嗎?對!就是我們的祖先發(fā)現(xiàn)的,是我們中國人最早發(fā)現(xiàn)植物可以治病的,所以我們稱這些藥物為中藥。你覺得我們祖先聰明嗎?他們的確非常聰明,不僅發(fā)現(xiàn)了有些植物可以治病,而且還發(fā)現(xiàn)了許多動物和礦物質也可以做成藥材用來治病呢!那么,哪些地方可以找到這些做成藥材的動植物和礦物質呢?

  播放課件(2)

  師:原來,大自然中到處都可以找到用來制成中藥的動植物和礦物質呢,又方便又便宜,而且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們離不開大自然,我們要保護好大自然。

  3、介紹中藥名醫(yī)李時珍及其著作《本草綱目》播放課件(3)

  師:在明朝,有個非常有名的大夫,叫李時珍,為了給老百姓尋找治病的藥材,不怕苦,不怕累,帶著徒弟走遍了千山萬水,親自嘗盡各種奇花異草,最后終于編寫了著名的醫(yī)藥用書《本草綱目》,這本書里面記載了一萬多種中草藥的作用,是我國醫(yī)藥寶庫中的珍貴產(chǎn)物。因為中藥的副作用特別小,所以很多外國人十分佩服我們中國的中醫(yī)藥,也來學習我們用中藥來給病人治病。李時珍爺爺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中國人呀!

  三、結束部分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很多關于中草藥的知識,誰能告訴大家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關于中草藥的知識?個別幼兒發(fā)言,教師總結(如:靈芝是名貴藥材,中草藥是中國人發(fā)現(xiàn)的,李時珍是一位名醫(yī)等等)。

  四、拓展延伸:

  組織幼兒參觀附近的中藥店,增加對中草藥的親身體驗。沒有條件參觀中藥店的幼兒園,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區(qū)域,請幼兒進行中藥店的游戲。

  小結及反思:

  科學研究應從幼兒身邊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事物,發(fā)現(xiàn)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本次活動從幼兒熟悉的幾種常見中草藥入手,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并通過參觀實物、觀看課件等多種形式,層層遞進,讓幼兒了解中草藥的有關知識,從而達到活動目的。

21、大班科學《神奇的光》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在區(qū)域活動中,孩子們喜歡拿著手電筒玩,一會兒照亮,一會兒用手擋住光,甚至用積木擋住光,看不見光。但是他們對這些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不理解,也很有興趣很愿意通過實驗來探索一些光的奧秘,為了滿足幼兒的求知愿望,我設計了這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接觸光的穿透現(xiàn)象,知道光穿過不同的東西會變得不一樣。(僅限手電筒的光)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能大膽表達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并記錄下來。

  3、體驗探索光的樂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重點難點

  光穿過不同的東西會變得不一樣。(僅限手電筒的光)

  活動準備

  1、課件

  2、手電筒、白紙、毛巾、紙盤、積木、一次性碗、皺紋紙、電光紙、紅旗、雪花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設置情景,引起幼兒對光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要請來一個神秘的客人,但是這位客人有一個要求,要我們的教室變得黑黑的,它才出來,怎么辦呢?(幼兒:把燈關上、、、、、、)

  師:教室變黑了,讓我們把客人請出來吧。(亮手電筒的光)

  師;大家好,我是光博士,很高興來大大七班做客,你們歡迎我嗎?(幼:歡迎)

  師:謝謝,那你們知道我是從哪來的嗎?(幼回答)

  師:小朋友真聰明,(師用書把光遮住)

  師:咦,光怎么不見了呢?(幼兒回答)

  師:光能穿過嗎?(幼兒回答) 哦,光不能穿過,那光能穿過這個玻璃嗎?(幼兒回答)

  師:到底能不能呢?我們來看看。

  師:用玻璃遮住手電筒的光,光能穿過嗎?(幼兒回答)

  師:剛才我們玩游戲,發(fā)現(xiàn)光不能穿過書,能穿過玻璃。你知道有哪些東西光不能穿過?(幼兒回答)還有哪些東西光能穿過?(幼兒回答)

  師:你們動腦筋說了很多。

  二、基礎部分

  1、幼兒探索,哪些東西光不能穿過,哪些東西光能穿過,分組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

  師:今天,老師這里準備了好多實驗材料,有手電筒、白紙、毛巾、紙盤、積木、一次性碗、皺紋紙、電光紙、紅旗、雪花片,這里還有一張記錄紙,

  通過實驗,如果光不能穿過紙,就在它下面的方框里用“×”記錄,如果光能穿過紙,就在它下面的方框里用“√”記錄。

  師:現(xiàn)在要請你們取一張記錄紙開始實驗吧。

  師巡回指導。

  2、交流實驗結果,結果不一樣的再次實驗。

  師:小朋友拿著你的實驗結果到前面來。誰來說說你的的實驗結果。

  師:通過實驗,光不能穿過、、、、、、光能穿過、、、、、(師記錄幼兒結果)

  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有些東西光不能穿過,有些東西光能穿過,在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比如說我們的教室,你們說說太陽光是能穿透窗戶,還是能穿透墻壁照進來?

  師:小朋友真聰明,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現(xiàn)象,大家以后還會發(fā)現(xiàn)更多 。

  3、幼兒探索,光穿過不同的東西會變得不一樣

  師:剛才小朋友實驗的時候,光穿過藍色電光紙,發(fā)生了有趣的變化,我們來看看。

  師:光穿過藍色電光紙,我們看到了什么?(幼兒回答)

  師:那光穿過一次性的碗、電光紙、皺紋紙、紅旗、雪花片,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請你們去做實驗,光穿過什么,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幼兒回答)

  小結:今天我們做了光的實驗,知道有些東西光不能穿過,有些東西光能穿過。并且光穿過不同的東西會變得不一樣 。

  4、結合生活實踐,加深印象

  師:我們剛才做實驗是手電筒發(fā)出的光,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光?請小朋友看一看光的圖片。

  太陽光,螢火蟲,水母,恒星

  師:它們都是自己本身發(fā)光,是一些自然光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一些人造光源,是科學家發(fā)明的,比如有點燃的蠟燭,發(fā)光的電燈,還有哪些呢?請小朋友說一說。

  師:你們都動腦筋想了很多,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光的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

  師:我們看了光的圖片,請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沒有光會是什么樣子?(幼兒回答)

  師:光照亮了我們的生活,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三、結束:游戲“追光”

  我們的好朋友光博士請你們玩追光的游戲,用小朋友手電筒的光來追老師手電筒的光。

  活動反思

  我們班孩子活潑、好動、喜歡游戲、喜歡探索,因此,我設計了科學活動<<神奇的光>>,讓孩子們在游戲中產(chǎn)生對光的興趣?;顒又形易⒁馐占秘S富多彩的材料,結合幼兒的實際經(jīng)驗,調動幼兒多感官參與,鼓勵幼兒自由觀察、操作、發(fā)現(xiàn)、記錄與探究,充分展示了一個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動態(tài)活動過程,讓幼兒帶著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探究欲望。

  我們共同實踐,共同研究,共同學習,將活動不斷深入下去,在活動中對光是否能穿過紙有爭議時,這是我沒有預設到的,在做記錄時能及時把它留下再來解決。

  當時我急于解決問題,想讓小朋友盡快說出光能穿過紙,最后經(jīng)過幾次實驗,小朋友才知道光能穿過紙。經(jīng)過田園長的指點,讓我認識到應采取有效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讓小朋友來實驗,然后老師進行引導和示范,讓小朋友去比較、發(fā)現(xiàn),才知道光能穿過紙?;顒又袘l(fā)揮記錄紙的作用,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并寫上名字在科學活動區(qū)中展示。

  事實證明,應追隨幼兒興趣,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需要。選擇有價值,有意義的點進行活動。這樣更有利于幼兒通過自己的發(fā)現(xiàn)主動構建相關的知識經(jīng)驗。

  在今后的活動中,還要取長補短,不斷的積累實踐經(jīng)驗,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22、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翻滾吧》公開課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感知物體由于重心轉移而發(fā)生的翻滾現(xiàn)象。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記錄探索的過程,感受科學活動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實驗用具每人一套:膠囊、小鋼珠、軌道:其他實驗材料(沙子、小棍子、塑料小圓珠)、記錄表、記錄標簽

  2.多媒體課件。

  3.木板玩具、蛛俠玩具、n次貼

  活動過程:

  一、慶術情境,激趣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引發(fā)大膽猜想)

  1.導語: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魔術(展示小膠囊翻滾)

  提問:你們猜猜小膠囊為什么會翻滾?

  2.幼兒嘗試(空膠囊)

  追問:為什么老師的膠囊可以翻滾,你們的卻不能?(發(fā)現(xiàn)膠囊中有東西)

  小結:小膠囊里有一樣魔法材料,所以能使小膠囊翻滾。而你們手中的小膠囊是空膠囊所以不能讓小囊翻滾。

  二、猜測操作,感知原理

  (一)觀察現(xiàn)象,大膽豬(探索膠囊中的魔法材料)

  1.出示材料,請幼兒進行初步猜想。

  提問:哪個材料才是真正的魔法材料呢?(記錄自已的猜測)

  2.幼兒操作,嘗試不同材料放入膠囊內。(發(fā)現(xiàn)魔法材料)

  3.分享交流。(記錄操作結果,進行魔術表演)

  小結:魔法材料是小鋼珠。膠囊內放入小鋼珠,會讓小膠囊翻跟頭

  (二)觀看視頦,感知原理(簡單梳理小膠囊翻滾的原理)

  重點提間:為什么小鋼珠能讓小膠囊翻滾?為什么其他材料不能呢?

  (插放原理視頻)

  小結:因為小鋼珠是圓的、它的重量比小膠囊重,可以在膠囊內滾動,滾動時改變了膠囊的重心,引起了小膠囊的翻滾

  三、思維拓展,活動延伸(發(fā)現(xiàn)重心轉移在生活中的有趣現(xiàn)象)

  1.玩具中的現(xiàn)象(現(xiàn)成玩具:翻滾吧,蜘蛛俠:翻滾吧,木板俠)

  提問:這是什么玩具?它會翻滾嗎?

  2.日用品里的現(xiàn)象(n次貼:翻滾吧,紙片俠)

  提問:為什么所有的東西都是從上往下翻滾呢?

  活動反思:

  在這一次的活動中,是科學探索活動。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有幼兒自身的經(jīng)驗儲備中以親身例證的方法去驗證自己的猜測。動手活動又是幼兒比較喜歡的,所以,在活動中幼兒的興趣比較濃厚。指南中指出:“鼓勵和引導幼兒學習做簡單的計劃和記錄,并與他人分享交流?!痹谶@幾點上做的還不夠好,不夠到位,也存在著很多教學的困惑。

  1.語言的表達。對于科學活動,總結性的話語在活動中起著重要性的作用。特別是具有科學性的。在活動中,“有圓面的物體會滾動,沒有圓面的物體不會滾動?!笔钦麄€活動的重點,也為幼兒找出會滾物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話語中,也要切合幼兒的實際,不能太過于深奧要更符合幼兒語言直白,在講述的時候動作語言和口頭語言相結合的方式也帶動幼兒的理解。因此,科學活動中語言的表達需要學習的地方很多。

  2.合作的意識。在活動中,在這個活動我請幼兒用合作的方式進行活動。但在活動中幼兒往往自我操作的居多,在合作性上比較缺乏。所以,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我覺得我在請幼兒操作的時候,所說的要求可能還不夠清晰。其次,也要加強幼兒合作的意識。游戲方式或者其他形式讓幼兒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在這一點上,我們班的幼兒還是比較欠缺。

  3.記錄的方式。操作單是科學活動中有時候必不可少的。但操作單的形式我覺得在活動中還缺乏了一點心意,比較單一。在這一方面,在操作單的制作中還需要多用心去斟酌。怎樣的形式更方便幼兒操作也便于我們去做教學前準備。

  科學活動,也對我們教學的要求比較高,需要我們更好的用心去設計、科學的解答讓幼兒獲得更多科學性的知識。

23、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動物保護色》公開課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為了生存而采取的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

  2.能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動物保護色以及保護色在生活中的應用,會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感受動物保護色的神奇,萌發(fā)探究動物保護色的愿望。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動物為了生存而采取的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難點:能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動物保護色以及保護色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準備:

  《熊二捉迷藏》課件、有關動物保護色及應用的課件和錄像、磁性黑板、森林背景圖、動物圖片、背景音樂等。

  活動過程:

  1.以游戲“捉迷藏”導入,在情境中激發(fā)幼兒了解對動物保護色的興趣。

  1課件演示,引導幼兒說出熊二衣服的特點。

  (2)繼續(xù)演示課件,以“熊二捉述藏”的形式引導幼兒說出熊二兩次躲藏的位置并進行標注。

  教師小結:熊二為了隱藏自己,它躲藏的地方與身上的衣服顏色和花紋差不多。

  2.動物搜尋,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了解并交流不同動物的保護色,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1)繼續(xù)以“捉迷藏”情境引導幼兒觀看錄像,了解動物保護色。

  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都有誰?藏在什么地方?

  教師小結:這些顏色是動物用來保護自己的,是它們的保護色。

  (2)請幼兒幫小動物利用保護色玩“捉迷藏”,引導幼兒觀察、操作,進一步理解保護色。

  (3)課件展示,經(jīng)驗分享,引導幼兒了解其它動物的保護色。

  討論: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有保護色?

  教師展示各種動物課件,進一步了解不同動物的保護色,豐富幼兒對保護色的認識并進行小結。

  3.視頻欣賞,在分享中提升幼兒經(jīng)驗,了解動物的不同保護色。

  (1)觀看視頻“變色龍”,了解變色龍保護自己的特殊方法。

  (2)觀看過程中提問:它變成了什么顏色?引導幼兒觀察并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教師小結:變色龍的保護色更神奇,它的皮膚會隨著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來保護自己。

  4.播放課件,聯(lián)系生活,了解人們對保護色的利用。

  (1)猜猜看:以穿不同服裝的軍隊在森林里行軍打仗為例子,引導幼兒思考:“他們誰能取勝,為什么?”

  (2)播放錄像,引導幼兒通過視頻驗證自己的想法。

  (3)結合課件,拓展幼兒經(jīng)驗,加深幼兒對保護色的了解,并進行小結。

  5.以游戲鞏固對保護色的認識,進一步體驗探索的快樂。

  游戲“快樂大躲藏”,引導幼兒在活動室尋找隱藏的動物,并通過動物自身的保護色進行躲藏。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到戶外玩“捉迷藏”的游戲自然結束活動。

  2.鼓勵幼兒與家長一起探索動物保護色的知識,并充分利用保護色進行奇思妙想。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從幼兒學科學、幼兒認知的特點出發(fā),教學結構嚴謹,各環(huán)節(jié)銜接自然,幼兒在活動中積極投入,發(fā)揮了幼兒的主動性。活動中利用ppt解決難點,既符合幼兒游戲的特點,又達到教學目標,并且充分利用了電教手段,易于幼兒理解和記憶。

  2、有個別孩子參與不是很積極,原因可能孩子對動物的保護色,了解不多,使他們在活動中興趣不高。但教師要注意到這些孩子,主動發(fā)問,積極互動,效果會好些。

24、大班科學《神奇的中草藥》教案反思

  目標:

  ·初步認識常用的中草藥,知道它們可以治病強身健體。

  ·感受中國傳統(tǒng)中醫(yī)文化的神奇。

  ·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準備:

  ·知識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經(jīng)認識了一些常見的植物

  ·材料準備:中草藥圖片

  ·重點:在植物中對中草藥進行分類

  過程

  ·情境表演“醫(yī)院”

  ——教師飾“病人”因咳嗽去看病,“病人”不能吃西藥所以幼兒飾“醫(yī)生”開了一貼中草藥“川貝止咳露”,“病人”吃后好多了。

  ——小朋友,你們知道醫(yī)生給我開的是什么?

  ·感知了解

  ——多虧醫(yī)生給我開了中草藥治好了我的病。今天還來了許多中草藥朋友,大家用自己的好辦法也去認識認識它們嗎?

  ·討論講述

  ——誰能告訴大家你認識哪些中草藥朋友?(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圖片或實物)。

  ——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幼兒討論,講述)

  ——還有一些中草藥我還不認識,它們又是誰?(教師出示幼兒沒有講到的,如金銀花、天麻等)。

  ——原來,靈芝、人參、川貝、金銀花等等這些神奇的中草藥有的可以治病,有的可以滋補身體,用處真不小!

  ·釋疑延伸

  ——這么有趣的中草藥,大家還有什么想知道的嗎?(幼兒提問,討論解決)

  ——那我也要考考大家,你們知道什么人最早發(fā)現(xiàn)中草藥?中草藥還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下面讓我們來聽聽醫(yī)生的介紹吧!

  活動反思:

  科學研究應從幼兒身邊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事物,發(fā)現(xiàn)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本次活動從幼兒熟悉的幾種常見中草藥入手,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并通過參觀實物、觀看課件等多種形式,層層遞進,讓幼兒了解中草藥的有關知識,從而達到活動目的。

25、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神奇的沙畫表演》教案設計課后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沙畫表演”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學習運用漏、勾、捏等簡單的方法嘗試沙畫創(chuàng)作。

  2.能用沙子進行簡單的人物構圖,畫面表現(xiàn)出一定的情境。

  3.感受沙畫表演藝術的奇妙,體會成長,感恩父母。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愿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重難點:

  重點: 初步了解“沙畫表演”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學習運用漏、勾、捏等簡單的方法嘗試沙畫創(chuàng)作。

  難點: 能用沙子進行簡單的人物構圖,畫面表現(xiàn)出一定的情境。

  活動準備:

  1.《感恩父母》沙畫表演視頻,課件(漫畫《感恩父母》),歡快和抒情背景音樂。

  2.沙畫桌(兩人一組),每桌細沙 2 盒、金粉 1 盒、抹布 1 塊。

  活動過程:

  一、沙畫初嘗試,初步感受沙畫藝術的奇妙與獨特。

  1.談話交流,激發(fā)幼兒對探索沙子的興趣。

  提問:“生活中沙子有什么作用?”

  小結:“沙子可以用來鋪路、建筑、滅火、做沙漏,還可以用來做沙畫?!?/p>

  2.幼兒自由嘗試,初步感知沙畫的創(chuàng)作方法。

  提出要求:(1)音樂響起,兩人一組,輕輕走到沙桌后面,開始創(chuàng)作。(2)音樂停時,在沙盒上面清理手上的細沙,再輕輕回到座位上。

  幼兒自由嘗試沙畫的制作,教師將幼兒探究出的塑造方法以及作品錄成視頻。

  3.以視頻形式欣賞幼兒作品,感受沙畫的獨特。

  集體欣賞幼兒的沙畫作品,提問:“看過沙畫表演后有什么感受?沙畫表演與其他繪畫有什么不同?”

  小結:“其他繪畫形式有專門的繪畫工具,往往是靜止的畫面,而沙畫卻是動態(tài)的藝術,塑造畫面、抹去,再塑造新畫面、再抹去,不斷交替呈現(xiàn)的藝術,配上音樂,更像是一部感人的電影。電影需要一個主題,把每一個片段連接起來才是部好影片?!?/p>

  二、欣賞沙畫表演《感恩父母》,體會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愛,激發(fā)再創(chuàng)作的愿望。

  1.欣賞視頻,大膽表達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故事。

  提問:“‘故事未完待續(xù)’什么意思?”

  追問:“說到感恩父母,你們想表現(xiàn)出什么畫面?你和爸爸媽媽曾經(jīng)、現(xiàn)在發(fā)生過什么感人故事,以后呢?”

  2.結合漫畫《感恩父母》,進一步體驗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利用課件小結:“在你們小寶寶的時候,爸爸媽媽照顧著你,教會你各種事情,當你開始記事了,你和爸爸媽媽之間發(fā)生了各種有趣的事情,有一天當你長得比爸爸媽媽還要高,突然發(fā)現(xiàn)他們卻變老了,請你像當年的他們一樣,陪伴、照顧他們。”

  三、趣味示范,了解沙畫的基本塑造方法。

  教師運用“魔術手”變魔術的方法示范人物“媽媽”的沙畫制作過程,借助情境性語言融入制作沙畫的漏沙、勾沙、抹沙等基本方法,例如:

  攪拌車來了,滾筒朝下,轱轆轱轆——攪拌車幫我漏沙;滾筒落下,轉轉轉——攪拌車幫我抹沙。

  轟隆轟隆大吊車開來了,捏、起、落,松開吊鉤——大吊車幫我捏沙。

  刷刷刷清掃車來了,畫畫點點——清掃車幫我勾沙。

  四、幼兒大膽想象,嘗試制作沙畫表達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愛。

  1.提出創(chuàng)作要求。

  (1)刮刮刮,請推土車幫我們刮沙,刮到沙盒中。

  (2)音樂開始輕輕走到沙桌后,兩個制片人合作,先確定你們想表達的畫面,再商量你制作什么我制作什么。

  (3)音樂停時,請在沙盒上面清理手上的細沙。

  2.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提醒幼兒保持地面的整潔,畫面清晰、內容明確。

  提供金粉,鼓勵幼兒可以用不同顏色的金粉裝飾細節(jié),包括爸爸媽媽花白的頭發(fā)、服飾等。

  繪畫結束時,教師將幼兒作品拍攝下來,導入電腦。

  五、欣賞影片《感恩父母》,進一步讓幼兒感受沙畫的奇妙,懂得感恩父母。

  1.請幼兒相互欣賞作品,交流自己制作的沙畫內容。

  2.結合音樂與獨白,感受影片帶來的故事與感動。

  小結:“當你很小的時候,他們花了很長時間教你用勺子,用筷子吃飯,教你穿衣服,教你做人的道理,你是否還記得,第一次上幼兒園,你在里面哭,而他們,在外面哭,你是否還記得,逼問他們你是從哪里來的,所以,當他們有天變老,當他們想不起來,當他們啰里啰嗦,當他們開始忘記,請不要怪罪他們,因為你在慢慢長大,而他們在慢慢變老,如果有天,當他們站也站不穩(wěn),走也走不穩(wěn)的時候,請你緊緊握住他們的手,陪他們慢慢地走,就像他們當年牽著你一樣。讓他們知道‘你們把我養(yǎng)大,我陪你們到老’,此片獻給愛我們的爸爸媽媽。”

  課后反思:

  一、效果分析

  1.主題情境的支持有助于創(chuàng)作的投入

  通過沙畫表演《感恩父母》的欣賞,幼兒進一步感受到沙畫帶來的美感,聯(lián)想到父母與自己發(fā)生的感人故事,沙畫中人物是很難塑造的,而“感恩父母”的主題離不開人物,因此我借助有趣的工程車情景進行了“媽媽”的沙畫示范,示范中將幼兒探究出的一些沙畫制作方法提煉出來,這種情感與技能的鋪墊,讓幼兒更加有創(chuàng)作的欲望。

  2.操作材料的細化有助于效果的呈現(xiàn)

  材料的準備是教師精心挑選的,最細的沙子更能體驗到沙子的流動感,塑造的畫面更加細膩,創(chuàng)作即將結束時,又提供了不同顏色的金粉,有了閃亮金粉的朦朧點綴,細化材料的呈現(xiàn)藝術讓畫面更有層次感、色彩感、細節(jié)感,深受幼兒的喜愛。

  3.合作創(chuàng)作的形式有助于取長補短

  結合幼兒的不能繪畫水平,我運用兩名幼兒合作的形式,這樣不僅可以嘗試合作分工作畫,降低創(chuàng)作難度,還可以互相揚長避短、以強帶弱,共同完成主題性作品,并獲得共同的成就感。

  4.呈現(xiàn)方式的現(xiàn)代化有助于激發(fā)成就感

  沙畫的形式不適宜作品的直接展示,因此兩次作品的呈現(xiàn)都借助現(xiàn)代科技,第一次將作品錄制成視頻,動態(tài)的現(xiàn)場再現(xiàn),讓幼兒快速直觀地欣賞到大家的創(chuàng)作想法及出現(xiàn)的問題,另外這樣呈現(xiàn)的方式獨特新穎,讓幼兒產(chǎn)生“我的作品居然拍成了影片”的想法,激發(fā)成就感。。第二次將作品拍攝下來導入電腦中,再圍繞主題“感恩父母”將單一的幼兒作品串聯(lián)起來,配上音樂、獨白,情感得到升華,全身心投入到欣賞之中,結束時很多孩子留下了感動淚水,記住這一刻,相信通過本活動不僅開啟了幼兒對沙畫的探究之路,更是深切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

  二、問題再思考

  1.控沙能力較弱,是否需要前期鋪墊

  大班幼兒經(jīng)常進行沙雕活動,雖然幼兒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但是在沙

  灘上的沙雕以大動作為主,而動態(tài)沙畫的創(chuàng)作是依靠小肌肉動作的控制,

  細沙不易把握,對沙子的量、控沙的力度等要求較高。部分幼兒小動作發(fā)展不協(xié)調,控沙能力較弱,兩次的創(chuàng)作中塑造的形象線條輪廓較粗、或時粗時細不均勻,畫面形象模糊,影響沙畫的呈現(xiàn)效果?;顒忧笆欠裥枰趨^(qū)域中投放沙盤,讓幼兒在裝沙漏沙的過程中鍛

  煉小手的控制力,但是提前的投放會不會降低幼兒對本節(jié)活動的期待與興趣,有待思考。

  2.是否在塑造技巧上給予過多提示

  第一次沙畫創(chuàng)作目的是鼓勵幼兒大膽自由創(chuàng)作,在欣賞幼兒的創(chuàng)作作品與想法時,對于創(chuàng)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技能技巧問題,并沒有指出來。

  教師借助趣味情境進行示范,幼兒快速直觀了解到幾種簡單的塑造方法,興趣濃厚。但是對于掌握每種方法的關鍵,并沒有提出過多要求,

  只是在幼兒創(chuàng)作中對個別幼兒給予了提示,但效果不佳。

  因此教師是否應該在集體面前及時指出問題,在技能上給予提示,包括細節(jié)處捏沙時取少量,漏沙時先練習控沙的能力,取適量、握緊、慢慢松,抹沙、刮沙時注意清理干凈,但是沙畫藝術的基本技巧不是一節(jié)活動就能達到的,過多的要求會不會出現(xiàn)重技能輕體驗的現(xiàn)象,創(chuàng)作中過多的提示會不會破壞幼兒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對美的感受,這個問題值得思考與探究。

26、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紙圈》大班教案

  在活動中讓幼兒知道紙有兩個面及面的范圍分界; 認識莫比烏斯圈,了解其特點,知道如何驗證只有一個面;能思路清晰地按步驟實驗,感受科學實驗的神奇,有崇尚科學的情感。

  設計意圖

  紙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見的的物品,對于紙的了解和使用幼兒已非常熟悉了?!吨改稀访鞔_提出,幼兒科學學習要善于利用生活中常見物品,通過觀察、操作等方法,學習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同時科學談及內容應貼近生活經(jīng)驗,將身邊的事務和常見現(xiàn)象作為幼兒探究的主要對象和內容,讓幼兒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一張紙給幼兒的直觀印象是有兩面的,但是有沒有只有一個面的紙或者如何讓一張紙變成一個面,幼兒是難以想象的。本次活動就是讓幼兒用眼和手直觀感受到只有一個面的紙,感受科學的神奇與樂趣。

  活動目標

  1. 知道紙有兩個面及面的范圍分界;

  2. 認識莫比烏斯圈,了解其特點,知道如何驗證只有一個面;

  3.能思路清晰地按步驟實驗,感受科學實驗的神奇,有崇尚科學的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一個面的范圍;知道莫比烏斯圈的特點和驗證方法。

  解決措施:活動開始時用一張常見的普通紙先介紹紙的面和面的邊緣,知道筆只能在紙的一個面畫線(筆尖不可離開紙面)。通過驗證并與普通紙圈作對比知道莫比烏斯圈只有一個面。

  難點:莫比烏斯圈的制作及對其一面的認識與理解。

  解決措施:先制作普通紙圈,再通過觀察和聽老師講解制作好莫比烏斯圈,對莫比烏斯圈有初步的印象,最后在老師的提示下完成制作。

  活動準備

  材料:寬度為5厘米左右的紙條(正反面不同色),剪刀,雙面膠,馬克筆

  幼兒:大班幼兒具備了本實驗所需的畫直線、粘雙面膠、剪刀使用、認識面等的技能。在思維上已具備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能夠由一個現(xiàn)象推理證明得出一個結論。在意志方面能集中注意地傾聽并根據(jù)要求或提示動手操作。

  活動過程

  一、認識紙的面和邊

  1.觀察并說明紙的特征

  師:“請大家觀察紙帶有什么特點嗎?它有幾條邊緣?幾個面?”

  2.提出問題并請幼兒嘗試

  師:“用一條線從一面畫到另一面,但是筆尖不能離開紙,你怎么畫呢?”

  師:“是不是每一條線都經(jīng)過了紙的邊緣?有沒有什么辦法讓它不經(jīng)過呢?”

  小結:紙有不同顏色的兩個面,剛才我們畫過了從一面到另一面必須要經(jīng)過一條邊。

  二、發(fā)現(xiàn)自己的作品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并找出問題

  1. 將紙帶粘貼成圈

  幼兒操作將紙帶粘成圈

  師:“請用剛才畫線的方法在紙圈上試一下,筆尖不經(jīng)過邊緣一直畫會出現(xiàn)什么結果?有幾個面上有線條?”

  師:“老師也來試一下我的紙圈,看看是什么結果?”

  小結:在筆尖不經(jīng)過邊緣和不離開紙面的情況下沿紙帶劃線,線條的起點和終點剛好遇到一起了,形成了一個圈。線條就只在紙圈的一面出現(xiàn)了而另一面是空白。

  2.大膽猜測并驗證

  ——“大家猜一猜如果用剪刀沿著這條線剪開,會得到什么?”

  三、按步驟制作莫比烏斯圈,通過驗證知道其特點

  1.制作莫比烏斯圈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我的紙圈和你們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師:“是什么原因呢?老師再畫一次,請大家仔細觀察?!?/p>

  師:“接下來請大家也來做一個,將紙帶一頭翻轉過來,將不同顏色的面粘貼在一起?!?/p>

  2.觀察并驗證紙帶的特點

  師:“再來畫一次試一試,看線的終點能不能回到起點?”

  師:“觀察一下線條在紙的哪一面呢?”

  師:“現(xiàn)在紙圈有幾個面呢?為什么?”

  小結:剛才說過筆尖不經(jīng)過邊緣只能在紙的一個面畫線,現(xiàn)在我們做出的紙圈用一條線就把紙的所有地方畫完了,說明紙圈就只有一個面,這就叫莫比烏斯圈。

  3.用剪刀操作

  師:“用剪刀將紙帶繼續(xù)像剛才一樣沿著線再剪一次,看看又能得到什么?”

  師:“剪出來得到了什么?跟剛才剪出來有什么不一樣的?”

  四、感受科學的神奇,提出問題,讓幼兒能保持興趣,繼續(xù)探索

  1.總結

  師:“今天我們制作并認識了莫比烏斯圈,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師:“它是將紙帶翻轉一次后粘貼成的圈,我們用筆驗證了它只有一個面,而且將它從中間剪開,得到了一個更大圈?!?/p>

  2.延伸

  師:“我們的莫比烏斯圈還有神奇的地方,大家回去可以將現(xiàn)在的紙圈再剪一次,看看又會出現(xiàn)什么?”

  師:“將一條新的紙帶翻轉兩次后再粘貼成圈,它還是莫比烏斯圈嗎?剪開后又有什么不一樣呢?請大家回去驗證,發(fā)現(xiàn)其中的秘密?!?/p>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是生活中常見物品的多種用途的體現(xiàn),很好地展現(xiàn)了身邊的科學。從活動過程來看,活動環(huán)節(jié)由易到難,層層鋪墊,從制作到驗證,過程很完整。但是活動環(huán)節(jié)偏多,有各種突發(fā)情況發(fā)生的可能,活動時間難以把控。從幼兒表現(xiàn)來看,本次活動需要幼兒動手能力、良好的傾聽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集中使用,對部分幼兒稍有難度。此外,對莫比烏斯圈只有一個面的理解可能有難度。從老師的活動開展情況看,同樣需要良好的邏輯思維、較強的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顒又卸嘧⒁庥^察幼兒的表現(xiàn),部分幼兒需要提供幫助。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完整教案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收藏!

27、大班科學活動公開課教案《滾動》活動設計及反思

  一、活動目標

  1.樂于探究,初步發(fā)現(xiàn)不同形狀的物體有不同的滾動路線。

  2.能夠清楚地描述物體滾動的路線并用適宜的符號表示。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二、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讓幼兒對生活中能滾動的物體和物體滾動的現(xiàn)象有所了解,使其具有一定的讓物體滾動起來的經(jīng)驗。

  2.物質準備:材質相同且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圓錐體、圓臺體若干套,木制小山洞六個(用綠紙加以裝飾),自制“壓路機”(含有三種基本形體)或其他用具,紙盒六個,在黑板上畫好代表三種形體的符號,記錄表(集體、個人),鉛筆,橡皮,即時貼等。

  3.活動最好分組進行,每組12人,兩人一小組。

  三、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三種形體的特征

  (二)猜想和驗證三種形體的滾動路線

  1.教師創(chuàng)設“打敵人”的游戲情境,引導幼兒猜想和驗證三種“武器”的滾動路線

  2.教師與幼兒共同比較分析:哪種“武器”最好用

  3.教師引導幼兒再討論嘗試:另外兩種“武器”能打到敵人嗎

  (三)分享交流,總結提升

  (四)萌發(fā)運用經(jīng)驗制作的愿望

  (五)延伸活動

  提供各種圓柱體、圓錐體、圓臺體材料及其他輔助材料,讓幼兒自制玩具,遷移運用相關經(jīng)驗。

  個人反思:

  回顧這一活動的產(chǎn)生過程,作為老師,我認為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在幼兒對活動感興趣的基礎上,確定什么樣的關鍵經(jīng)驗。

  《滾動》的活動來源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較為熟悉的事物。我想讓幼兒通過探索,重點發(fā)現(xiàn)不同形狀的物體滾動的軌跡不同。在最初的活動中,我和幼兒一起在生活中收集了大量可以滾動的物體,讓他們盡情地游戲,并期望他們能夠發(fā)現(xiàn)不同形狀的物體滾動的路線不同。結果,由于這些物體大多有較為漂亮的圖案,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幼兒對于物體形狀產(chǎn)認識,因此,也影響了他們發(fā)現(xiàn)不同形狀的物體與它們的滾動路線之間的關系。第二次嘗試由于有了第一次的經(jīng)驗,我決定選擇薯片桶、紙杯、圓錐體積木三種具有明顯不同的形狀的物體,讓幼兒嘗試。這個活動在另一組幼兒中進行。使幼兒要采用不同的力度才能擊中目標,無形中使幼兒對于物體滾動路線的認識增加了難度。第三次嘗試,鑒于前兩次出現(xiàn)的問題,我想,如果能采用相同材料制成的典型形狀一進行觀察,幼兒一定可以較為清晰地建立起不同形狀的物體和滾動路線之間的關系。于是我請木工師傅采用質地相同的木頭,借鑒較為典型的生活物品的形狀,做成了各種粗細、高矮都不同的圓柱體、圓錐體、圓臺體的積木。在此基礎上又增添了圓錐體。通過嘗試,我又發(fā)現(xiàn)了新的問題,對于不同形狀的積木,在大小差異明顯的情況下,幼兒無法很好地對不同形狀物體的滾動路線進行觀察。第四次嘗試時,針對這一問題,我又請木工師傅做成了同底、同高的積木,分三個一組進行觀察與探究。孩子們發(fā)現(xiàn),同底、同高的積木,兩頭一樣大的圓柱體滾動路線是直線;一頭大、一頭小的圓臺體滾動路線是彎線;一頭大、一頭尖的圓錐體滾動路線為圓圈。按照圓柱體、圓臺體、圓錐體的順序,其滾動路線是越來越彎。

  有了這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使我終于找準了適合幼兒當前能力水平和興趣需要的科學活動的關鍵經(jīng)驗與活動目標。

28、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神奇的魔水》反思

  活動目標

  1、體驗科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知道淀粉遇碘會變藍。

  3、幼兒能獨自完成操作實驗,并用完整的語言講述實驗后的結果。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知道淀粉遇碘會變藍。

  活動難點:幼兒能獨自完成操作實驗,并用完整的語言講述實驗后的結果。

  活動準備

  碘酒、面粉、馬鈴薯、黃瓜、胡蘿卜、西紅柿、藕、水、熊博士頭飾、黑貓警長背景圖、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播放《黑貓警長》的音樂,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我們剛聽了一首歌曲叫什么名字?這個動畫片里誰最厲

  害?它是干什么的?

  2、出示黑貓警長的頭飾,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小朋友,你們好,我是黑貓警長,壞老鼠一只耳帶領一群壞蛋,

  森林里搞破壞,壞老鼠一只耳偷了小猴子家里的東西,我們一起幫助小猴子抓住這個壞蛋,你們愿意嗎?

  二、進行部分:

  1、教師接聽黑貓警長打來的電話,剛才黑貓警長給我打了個電話,

  它派它的手下警員給我送來了一瓶神奇的魔水,用這個魔水來破案。我們一起看看是什么吧!

  2、教師做實驗,引導幼兒觀察,看看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提問:

 ?、倮蠋熡眠@個魔水找到了壞老鼠一只耳,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什么變化?

 ?、谝龑в變河^察魔水的顏色,魔水是黃顏色的,為什么又變成了藍色呢?

  2、教師出示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觀察。

  出示兩張白紙,幼兒做實驗,將魔水滴到白紙上,觀察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一張紙滴上魔水還是黃色的,為什么另外一張紙滴上魔水會變成藍色呢?

  3、做一做:自己做淀粉。

  請幼兒將盤子里的面粉放在清水中,一直等盆中淀粉水沉淀一會后,看到清水變成白色,還有白色的東西沉在盆的底部。

  4、試一試:碘酒滴入淀粉水中會變顏色嗎?

  教師:(出示碘酒)這里有一瓶消毒用的藥水叫碘酒,我們打針時用它來消毒,現(xiàn)在把碘酒滴人揉過面粉的水中,看看有什么變化。

  幼兒:碘酒滴人淀粉水中,淀粉水變成藍色了。

  幼兒討論:生活中還有哪里有淀粉?

  5、試一試:幼兒將碘酒滴在各種蔬菜(黃瓜、胡蘿卜、馬鈴薯、西紅柿、藕片)上,觀察顏色的變化。

  6、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引導幼兒將自己做實驗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

  (1)馬鈴薯片、藕片、面粉水遇到碘酒,變成藍色。

  (2)黃瓜、西紅柿、胡蘿卜滴上碘酒后沒有變色。

  三、結束部分:

  1、熊博士來我們做客了,它知道黑貓警長是怎么抓住壞老鼠一只耳的,你們想知道嗎?

  教師介紹實驗原理:碘酒遇到淀粉會變成藍色,一只耳偷走了小猴子家里的面粉,一只耳的腳上有面粉,面粉里有淀粉,黑貓警長的魔術就是碘酒,點就遇到淀粉會變色,它就是根據(jù)這個原理抓住壞老鼠一只耳的。

  2、我們剛才做了小實驗,誰來告訴老師哪些操作材料里有淀粉。

  四、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回到家嘗試用米湯或面湯做一幅畫,用碘酒涂色看看會發(fā)生什么?

  活動總結

  通過"觀察--探究原因--猜想--驗證--新的發(fā)現(xiàn)--記錄--分享與表達",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孩子們的主動性,讓他們充分討論與實踐并在探究中獲得快樂與成長。通過這一活動,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而且能夠想出各種辦法記錄下實驗結果,基本完成了預定的目標。

  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注意貫徹"做中學"的思想,引導孩子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并且互相交流,取得的效果還不錯。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對活動也十分感興趣,教師在活動中給了孩子充分的探索機會,但孩子們在操作中,對實驗結果的記錄不是很詳細,觀察到的現(xiàn)象沒有及時的記錄到記錄紙上。

  不過,活動也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有待于在以后的活動中注意改進:沒有及時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交流討論的條件。"做中學"科學活動強調科學教育和語言教育的關系,要求兒童在科學活動中用盡可能多的詞語、盡可能準確的語句來表達真實的探究過程。雖然活動持續(xù)進行的時間比較長,但交流與討論活動本應該重視起來并滲透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因為孩子和老師之間的交流、孩子們之間的交流有利于互相學習、共同提高但又不可能集中到一個環(huán)節(jié)完成。

29、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神奇的磁鐵》反思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集中觀察磁鐵,初步建立科學概念;了解鐵制品能被磁鐵吸引。

  2、學習通過預測、實驗的方法探索磁鐵的磁性。

  3、培養(yǎng)樂于探究的品質,體驗探索的樂趣。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了解磁鐵的特性和用途。

  2、活動難點:實驗并填寫表格,并在自主探索中,激發(fā)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長方形磁鐵;各種不同材質的材料(塑料勺、鑰匙、橡皮、毛線、回形針、彩紙、別針等)。

  2、記錄表若干。

  3、PPT課件、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魔法表演——教師扮演魔法師,用“魔法棒”放在同樣裝有磁

  鐵的玩具車前,奇跡發(fā)生了:小車可以隨“魔法棒”前進或后退。

  師:小朋友們下午好!

  生:悅悅老師下午好!

  師:仔細看看我是誰。(摸一摸魔法帽)今天我是悅悅魔法師。接下來我要施魔法啦,請小朋友們配合我哦?,斈岈斈岷?哦,我把小朋友都變成小魔法師啦。歡迎來到今天的魔法課堂。在我們上課之前先跟后面的客人老師們打個招呼吧。(手勢起立向后轉跟客人老師打招呼。)

  生:客人老師下午好!

  師:請坐。我要開始我的魔法表演了??次业氖稚鲜裁炊紱]有,衣服上也什么都沒有哦。請小魔法師們睜大眼睛看清楚??茨莾?(然后變出魔法棒)看這里。(變出小車)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嘿,走!(推著小車走)嘿,來!(吸著小車來)。你們想學這個魔術嗎?(小聲說)

  生:想!

  師:嘿嘿,奧秘就藏在這個魔法棒里。(拆魔法棒,把磁鐵拿出來)這是什么呀?

  生:磁鐵!

  師:今天我們就來和磁鐵一起變魔法吧~

  今天一起和磁鐵變魔法的有橡皮,曲別針,紙,鑰匙,布,吸管等。

  哪個可以跟磁鐵變魔法?哪個不能呢?

  師:(拿出塑料勺)你們猜,它可以跟磁鐵變魔法嗎?

  生:(請一位幼兒來進行猜想)可以/不可以。

  師:我將你的猜想記錄在紙上啦?,F(xiàn)在我們來做實驗,(拿起塑料勺和磁鐵),哦,原來塑料勺是不可以和磁鐵變魔法的。

  師:(拿出鑰匙)你們猜,它可以跟磁鐵變魔法嗎?

  生:(請一位幼兒來進行猜想)可以/不可以。

  師:哦,我們來看一看,鑰匙是可以跟磁鐵變魔法的。

  師:剩下的東西小朋友來猜猜可不可以變魔法,(一個物體請一位小朋友來說,并記錄在表格里,橡皮、毛線、回形針、彩紙、別針 )。

  下面小朋友們要自己進行魔法實驗了,悅悅魔法師已經(jīng)把魔法實驗的東西放到小盒子里了,請小魔法師們來變一變,將你們的答案記錄在表格里。

  為了保證魔法實驗的成功,請小朋友們注意以下幾點:

  1、當悅悅魔法師說開始時,開始魔法實驗。當聽到鈴聲時,請小魔法師們放下手里的物品,整理桌面,結束實驗。

  2、拿到所有的物品,不要吃到嘴巴里,塞到鼻孔里。磁鐵和磁鐵不要相互靠近,防止夾手。

  3、在實驗的過程中請保持安靜,不要打擾到其他魔法師。

  好啦,可以開始實驗了。

  幼兒進行實驗,教師個別指導。

  (鈴聲響起)

  師:各位魔法師,剛才的實驗結果怎么樣啊?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吧。

  橡皮、毛線、回形針、彩紙、別針等可以跟磁鐵變魔法嗎?一個一個進行。

  教師總結:

  師:能和磁鐵變魔法的都是用什么做的啊?

  生:鐵。

  師:所以鐵做的物品才能被磁鐵吸起來。

  師:我們今天的魔法課堂就到此結束了。請各位小魔術師和客人老師說再見吧。(起立,轉身,招手說再見)

  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幼兒從上課開始就表現(xiàn)出強烈的興趣。由于事先準備的材料比較多,所以幼兒一直在動手操作中觀察、發(fā)現(xiàn)、比較,整節(jié)課情緒高漲。幼兒樂于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fā)現(xiàn)事物規(guī)律的活動形式。在活動材料準備中,鑰匙這一材料應該準備為鐵制品。導致向幼兒展示時沒有展示可以被磁鐵吸到的物品。在活動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教師在講述表格填寫規(guī)范時語言不夠清晰,目標不夠明確,仍然有些幼兒將猜測和驗證環(huán)節(jié)混淆起來,不會填寫表格。

30、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彈性玩具》公開課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chǎn)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在開展幼兒科學啟蒙教育的過程中,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對幼兒的學習和經(jīng)驗的獲得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生活中,大班幼兒接觸過很多彈性玩具,并對彈性物品非常感興趣,但對彈性的特征沒有真正的了解,因此設計此次活動。在活動中,針對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為孩子們準備了彈性的玩具,以及彈性及非彈性物品讓孩子們進行分類,幼兒通過玩一玩、試一試,說一說,在實踐中主動感知彈性的特征,了解彈性在生活中的應用,不僅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還引起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發(fā)現(xiàn)物體的彈性,了解彈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2.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物體的彈性,理解彈性的特點,運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3.喜歡探究、發(fā)現(xiàn),積極表達交流,體驗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樂趣。

  4.初步了解其特性。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重點:感知彈性的特點

  活動難點:用不同的方法發(fā)現(xiàn)身邊的彈性物品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

  活動前讓幼兒到日常生活中去尋找各種有彈性的物體,初步感知彈性這一科學現(xiàn)象,了解彈性的特點。2.物質準備:

  第一次操作材料:布娃娃、氣球、彈簧玩具、皮球等。第二次操作材料:橡皮泥、海綿、手套、拉力器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自制彈簧玩具,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二、試一試、玩一玩彈性玩具,感知彈性玩具的特點。

  1.出示彈性玩具,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彈性玩具的特點。

  2.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3.交流分享,總結提升。

  問題:你玩了什么玩具,怎么玩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在交流中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分享、完整講述,教師及時根據(jù)幼兒分享情況提升并小結:這些玩具在小朋友捏捏、拍拍、拉拉、吹吹的過程中都發(fā)生了變化。

  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為什么這些玩具我們一用力它就發(fā)生了變化,不用力又變回原來的樣子了呢?

  引導幼兒討論、總結出:籃球用力一拍就會跳起來;氣球用力一吹會變大,拉力器和彈簧玩具用力拉會變長,不用力就彈回去跟原來一樣……

  我們把有這種本領的玩具叫做彈性玩具。

  4.再次感知彈性玩具的特點

  三、探索比較并分類,進一步感知彈性,深化對彈性的認識。

  1.出示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幼兒進行操作探索并分類2.引導幼兒分享交流,教師重點引導幼兒說出:它們有沒有彈性?為什么?

  四、聯(lián)系生活,拓展認知,感受彈性物品帶給我們的便利。

  提問:1.你身上有彈性的東西嗎?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樣的便利?

  2.生活中,你還看過玩過或用過什么有彈性的物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方便?(ppt)

  五、延伸活動:繼續(xù)尋找身邊或你發(fā)現(xiàn)的有彈性的東西與你的小伙伴和老師進行分享。

  課后反思:

  在我們的生活中,彈性的現(xiàn)象、物品有很多,孩子們也對此司空見慣,但孩子們對彈性的特點去深究的很少。在《幼兒園教育指導制要》中指出要讓幼兒親歷科學、體驗科學,在活動中教師更多的去引導孩子自主實我發(fā)現(xiàn),在玩中感知彈性的特點,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

  在這個大班科學活動中,教師對教學活動的過程有清晰、合理的設計,每個環(huán)節(jié)目標明確,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整個活動中數(shù)師運用了開放式的提問,引導幼兒積極探索、動手操作、實匙,發(fā)現(xiàn)彈性玩具的秘密。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能為這個活動服務,如:第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出示自剖彈簧玩具,微發(fā)幼兒探究的興趣。第二環(huán)節(jié)引導孩子在玩中感受彈性玩具秘密,知道彈性的特點并能用不同的方法分辨生活中的常見物品,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遷移了孩子們的生活經(jīng)驗,使他們吏多的了解了有彈性的物品。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以點到面、層層遞進,拓展了孩子的經(jīng)驗。

  在活動中孩子們很感興趣,并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在原有的經(jīng)驗基礎上得到了發(fā)展,知識上有了新的收獲。

  通過反思,我覺得整個活動中有以下值得肯定的地方:

  1.活動過程條理清晰、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對于材料的提供也有一定的層次性.

  2.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從幼兒的興趣入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后,引導幼兒自主然究實默,感知彈性的特點.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感興趣的材料,使幼兒在玩中學、玩中探索。

  在活動中不足的地方:

  1.教師的語言不夠簡練,語言還需嚴謹。

  2.活動中在對物品進行有無彈性分類時,說到橡皮泥的彈性時,本想引起爭議,我覺得這里教師可用夸張的表情語氣,引起孩子們的爭議,對于大班幼兒,可讓他們對此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