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繪本《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反思

小班語言繪本《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反思

小班語言繪本《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反思

1、小班語言繪本《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理解故事內容。

  2、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嗯,果然不一樣?!?/p>

  3、在學學、說說的過程中感受閱讀的樂趣。

  4、能簡單復述故事內容,并進行角色表演。

  5、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自制希沃課件

  活動過程:

  一:音頻導入,幼兒自由猜測故事主人公。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我的好朋友,現在我先不告訴小朋友們,聽一聽它的聲音猜一猜它是誰? 小朋友聽出來它是誰了嗎?(小豬)

  2、出示封面大餅:看,這是什么呀?(大餅)這塊大餅是小豬做的,它做了一塊好大的餅,這個小豬在干嘛呀?(睡覺)

  教師出示大餅:看看大餅上的缺口是什么形狀的?(半圓形的)幫小豬猜猜是誰咬了他的大餅?(幼兒猜測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

  二、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師:小豬決定去問問它的朋友,它走啊走,遇到誰啦?(小鳥)如果你們是小豬會怎樣問它呢?(請幼兒問)

  “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鳥說:“不是我,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啊嗚!”(取走大餅一小塊)

  師:小朋友幫小豬看看,小鳥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呀(三角形),為什么小鳥咬的大餅是三角形(因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小小的三角形,所以要出來的牙印是三角形)和原來的那個牙印一樣嗎?是不是小鳥咬的呢?(不是)幼兒猜測小豬會怎么說(嗯,果然不一樣)。

  2、師:小豬又遇見誰啦?(小兔)小豬會怎樣問小兔呢?小兔子又會怎么說呢?兔子咬的牙印是怎么樣的,(突出小兔的三瓣嘴、門牙) (幼兒猜測)

  師:你們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豬說:果然不一樣。

  3、(出示狐貍的牙印)猜猜這是誰的牙印?小豬又遇見了狐貍,請小朋友用響亮的聲音幫小豬問一問,“狐貍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狐貍會怎么說呢?狐貍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是怎么樣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圓形的牙印一樣嗎? 是不是狐貍咬的呢?小豬會怎么說呢?(幼兒猜測)

  4、小豬又遇見誰了?(鱷魚)小豬會怎樣問鱷魚?猜猜鱷魚咬出來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鱷魚咬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尖尖的,鋸齒一樣)看來也不是鱷魚咬的。小豬會怎么說?(果然不一樣。)

  5、最后小豬又遇見了誰?(河馬)小豬會怎樣問河馬?河馬張開大嘴,輕輕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餅變得怎么樣了?(咬掉了一半)

  6、教師小結:小鳥的牙印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兩顆大板牙,狐貍咬了一個大三角,鱷魚咬掉了一個大鋸齒,河馬咬掉了半個大餅,他們咬的牙印和這個半圓形的牙印都不一樣,所以都不是它們咬的。那到底會是誰咬的的呢,真奇怪!(邊總結邊出示小動物)

  7、教師繼續(xù)講述結尾并再次強調故事名稱:小朋友們發(fā)現了嗎?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呀?引導幼兒自由猜測,并提問故事名稱是什么。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內容,幼兒欣賞故事。

  完整展示故事課件圖片,教師講述故事。利用課件進行總結,復習一下這些牙印出自哪個小動物。

  四、結束活動:小豬送餅干

  小豬非常感謝我們小一班的小朋友們幫助了他,他還想請你們吃他做的小餅干呢! 我們一起洗洗小手,去吃餅干吧,看看小朋友們咬下來的牙印缺口是什么樣子的呀?先跟所有的小動物們再見吧,我們下次再見!

  五、活動結束。(在舒緩的音樂中與小動物們再見)

  活動反思: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豬的形象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整個故事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就好像那只小豬就生活我們身邊一樣。這樣的繪本故事更能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根據這本繪本內容的特點與小班幼兒好奇的求知心理,教師創(chuàng)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制造一個接一個的懸念,將幼兒的注意引入與繪本故事有關的情境中,并在觀察、猜測圖片信息中獲得結果解釋疑惑。這樣的提問簡單有趣但是具體,圍繞故事情節(jié)而展開,足以吸引幼兒全神貫注地閱讀與傾聽教師講述書中的故事。

2、大班教案《誰咬了我的大餅》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在看看、猜猜、說說中,感受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

  2、感受不同動物的不同齒印,并能進行匹配活動。

  3、積極參與活動,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理解與想象。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能簡單復述故事。

活動準備:

  1、《誰咬了我的大餅》PPT。

  2、動物圖片及咬過的餅干圖片。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引導語:寶貝們,小豬遇到了一個困難,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吧!小豬做了一個大餅,累得睡著了,等他醒來一看,你們看,它的大餅怎么了?小豬的大餅被咬了一口,可是它不知道是誰咬的,是你咬了它的大餅嗎?是你咬了它的大餅嗎?你們覺得是誰咬了它的大餅呢?和你身邊的小朋友說一說。提問:你覺得是誰咬了大餅?為什么?

  二、觀察與想象。

  引導語:到底是誰呢?我們一起去問問小豬的鄰居吧!

  1、依次詢問小鳥、兔子、鱷魚、河馬,觀察齒印;

  2、嘗試進行齒印與大餅的配對。

  引導語:哎呀,為了證明不是自己咬的,每只小動物都在大餅上咬了一口,留下了齒印,你們知道這些齒印分別是哪只小動物的嗎?(依次配對)

  三、完整閱讀繪本。

  引導語:寶貝們,大餅的秘密就藏在這本書里,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書本的名字叫做《誰咬了我的大餅》,播放PPT,講述繪本。

  1、提問:寶貝們,現在你們知道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嗎?為什么?你覺得小豬是什么時候咬了大餅呀?

  2、寶貝們,每只小動物的牙齒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的齒印也是不一樣的。

  四、幼兒自由配對。

  1、引導語:寶貝們,曹老師這里有一些不知道被誰咬了的大餅和小動物的胸飾,找一找,是誰咬了你的大餅或你咬了的大餅是誰,找到了就手牽手走到旁邊。

  2、幼兒配對,師在旁指導。

  3、隨樂舞動,音樂停止,回到座位。

  活動結束:

  今天的活動結束啦!寶貝們和客人老師說再見。

教學反思

  在本活動中,幼兒能掌握故事內容,并能大膽想象與猜測,在角色表演中掌握句型“**,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幼兒能通過對比猜測動物的牙印。在第一次試上的時侯,使用PPT,效果不理想,由于是第一次給他們上課見到陌生的男老師幼兒剛開始有點不適應有點害怕,所以活動中幼兒不是很主動,而且興趣也不濃。發(fā)現不足之后進行修改,然后再次試上,這次幼兒已經對我有點了解先播放PPT大餅圖片進行講述,幼兒對動物的牙印很感興趣,很樂意去觀察并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然后在播放PPT完整欣賞故事。在故事的開始時,有個別幼兒已經猜到是誰咬了大餅,但不確定。還有個別幼兒說是小猴咬的,當時我很著急,因為小猴不是故事中的小動物,在通過多次的對比、驗證、猜測之后,最終找到的答案,而且還從中了解了動物的牙印與牙齒的關系。但是在最后欣賞PPT時,我們在前面已經揭曉了故事的結局,解開了懸念,所以幼兒講述的積極性不高。在第三次試上時我們將懸念留到了欣賞PPT的時候,幼兒講述的積極性就提高了,最后在驗證自己的猜測,這樣來之不易的結果讓幼兒很開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欣賞PPT時插入了音樂,這樣聲圖并茂,提高了幼兒講述的積極性和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3、小班語言教案《猜猜我是誰》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2、 辨別并愿意模仿幾種常見小動物的姿態(tài)及叫聲。

  3、 學習短句“一只xx……,兩只xx……,三只xx…..。”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活動準備:

  小動物圖片(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錄音機、音樂“小魚游”

  活動過程:

  一、 引起興趣

  1、 今天,有許多動物朋友來和我們一起做游戲。

  2、 猜猜它們是誰?

  二、 請朋友

  (一)天上飛的動物

  1、 根據老師出示的動物手影,請幼兒猜。(小鳥)

  2、 問:天上飛的動物有哪些?

  3、 [展板]

  4、 [學小鳥飛]示范兒歌“一只小鳥飛飛飛,兩只小鳥一起飛,三只小鳥做游戲?!?/p>

  (二)地上跑的動物

  1、 [小貓叫]誰來了?[老師念兒歌]

  2、 [小雞叫]這是誰?小雞也想有一首好聽的兒歌,誰來幫它?

  3、 小動物的叫聲不一樣,它們的動作也不一樣,看這是誰?小兔可以怎么說?

  4、 地上的動物有像小貓小雞這樣走的有像小兔這樣跳的還有跑的,誰跑得很快呀?誰來一邊表演一邊說。

  5、 你們瞧,又來了這么多的小動物,有誰? 他們都是在哪里的?

  6、 選一個你喜歡的小動物,一邊表演一邊說。

  (三)水里游的動物

  1、 出示魚尾巴,請幼兒猜。

  2、 小魚會怎么游?

  3、 我們小朋友帶來了很多水里游的動物,有哪些啊?

  4、 我們幫小魚找到這么多的好朋友它真高興,它要和我們一起做游戲呢![“小魚游”]

  觀察與反思:

  在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小班的孩子對于小動物仍然有著高度的熱情,在活動中,孩子們會根據各種小動物的特征如影子、叫聲、動作、或動物的局部,來猜測動物的名稱,當他們發(fā)現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時候,他們那種興奮頓時躍然臉上。孩子們開心的模仿小動物的姿態(tài)和叫聲,在想想、猜猜、說說、唱唱、跳跳中,體驗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從孩子們的言語中,可以看出他們的語言發(fā)展還是不錯的,教師應多點肯定和鼓勵,及時抓住孩子的亮點,讓其他小朋友學一學??梢詫⒌厣吓艿膭游锓诺降谝画h(huán)節(jié),因為地上的動物幼兒更喜歡更熟悉。

  看到孩子們對小動物的極度喜悅,我們將延續(xù)對動物的主題活動,讓孩子們能更加的接近他們的“所愛”。

  設計思路:

  各種可愛的小動物是小班幼兒的最愛,不管是在平時的游戲還是活動中,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會不時地把小動物的毛絨玩具抱在懷里,或是和小動物說說悄悄話,或是和小動物一起開心的跳、高興的唱!為了讓孩子們對他們喜歡的這些動物寶寶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了解,我采用家園互動的形式,請家長幫助一起收集動物圖片,并結合主題開展活動“猜猜我是誰”,讓孩子們想想、猜猜,看看、說說,唱唱、跳跳,并學習短句,體驗其樂趣,在輕松、開心的氛圍中得到發(fā)展。

4、小班語言教案《我的爸爸》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安靜地聽同伴談話、交談的習慣。

  2、讓幼兒增進對爸爸的了解,培養(yǎng)幼兒關心和熱愛他人的情感。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組織語言教學

  2、教學難點:如何組織幼兒圍繞話題談話。

活動準備

  1、布置幼兒事先在家觀察自己爸爸的日常生活,了解爸爸在家都做些什么?

  2、《好爸爸、壞爸爸》唱碟

  3、每人帶一張爸爸的相片,老師畫好有爸爸頭像的畫一幅。

活動過程

  一、引入話題

  師:(出示有爸爸頭像的畫)小朋友每個人的爸爸都不一樣。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爸爸是什么樣子的?他在家都做些什么?

  二、活動開始

  1、老師向幼兒提出要求:請小朋友在介紹自己的爸爸時要清楚地說出爸爸的長相,爸爸在家里做些什么事?

  2、教師輪流參與幼兒的小組談話,了解幼兒的談話內容,引導幼兒圍繞主題談話。

  三、引導幼兒集體談“爸爸”

  1、自由交談后,教師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談自己的爸爸。

  2、對幼兒的談話給予贊許和鼓勵。

  四、拓展談話的話題

  1、“你喜歡爸爸嗎?”“你愿意為爸爸做些什么事情?”。

  2、在幼兒的談話過程中,教師用平行談話的方式,為幼兒提供新的談話經驗。例如:“我爸爸是……”,“他會做……”。

  五、小結

  引導幼兒:爸爸是很愛孩子的,同時,他們也希望我們的小朋友成為好孩子。!.快思.教案網!小朋友你們也應該關心爸爸、愛爸爸和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六、結束活動

  欣賞歌曲《好爸爸、壞爸爸》。

教學反思

  1、我在構思談話活動時,選擇了幼兒比較熟悉的話題“我的爸爸”,引發(fā)幼兒積極而有趣的交談。能根據小班的年齡特點精心設計談話活動,讓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很好地展開活動。

  2、談話活動設計的結構合理,我通過三個步驟完成此次談話活動的。

  第一步:通過語言和照片實物創(chuàng)設談話的情境導入談話的內容;

  第二步:要求幼兒利用照片圍繞話題在小組和集體面前自由交流,對“我的爸爸”的認識;

  第三步:通過提出問題“你喜歡爸爸嗎?”“為什么喜歡爸爸?”“你愿意為爸爸做些什么事情?”等對幼兒進行啟發(fā),引導進一步拓展談話的范圍,使幼兒在交談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到新的談話經驗。

  3、當然,我在組織分組談話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感覺有些困難,因為小班幼兒對談話活動的規(guī)則意識不強,所以如何協(xié)調而有效地開展活動,使活動開展得既有趣更有序還需要進一步的摸索。

5、小班語言教案《我長大了》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感知理解詞語:大、小。

  2、嘗試運用各種感官,感知自己長大了。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小朋友小時候的衣物。(如:孩子們小時候的衣服、褲子、鞋子、帽子等物品)

  2、小朋友現在的衣服。(如:孩子們現在的衣服、褲子、鞋子、帽子等物品)

活動過程:

  一、幼兒通過感官感知大、小。

  1、教師帶領幼兒參觀自己帶來的衣物,請幼兒找找哪些東西大、哪些東西小,感知大與小。

  教師:今天,你們帶了自己小時候的衣服和小時候的衣服來幼兒園,你們現在看一看小時候的衣服和現在的衣服有什么區(qū)別。

  2、引導幼兒穿一穿小時候的衣服,感知大與小。

  教師:小朋友們可以試一試穿一下自己小時候的衣服,看看是什么感覺?

  二、幼兒通過欣賞兒歌感知自己長大了。

  1、展示幼兒帶來的小衣服。

  教師:這些小衣服現在能穿嗎?

  教師:為什么穿不了了呢?(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

  教師:那小襪子呢?小鞋子呢》小帽子呢?能穿嗎?為什么不能穿呢?

  教師:哦!原來我們長大了。

  2、教師完整的朗誦一遍兒歌。

  教師:今天老師就要念一首《我長大了》的兒歌給小朋友聽一聽。

  三、幼兒學習兒歌。

  1、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教師:兒歌里說到了哪些東西變小了?(出示相應的實物)哪些東西變大了?(帶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2、引導幼兒完整的朗讀兒歌。

  四、幼兒講述自己長大了的變化。

  教師:我們長大了,還有什么方面發(fā)生了變化呢?請你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說。

  教師:那個小朋友愿意上臺來告訴我們自己的發(fā)現哪些變化?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們再把兒歌念一遍。

  五、收拾教具結束本次活動。

教學反思:

  1.這節(jié)課的內容緊緊圍繞了我長大了這個環(huán)節(jié)來上,幼兒也能認知了自己在成長的過程。

  2.能以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在成長的環(huán)節(jié),兩兩相對比,這樣既能讓幼兒學會高矮的意思,又能知道自己長高了,長大了。

  3.運用了對比的方式,拿嬰兒用品來與現在自己用的東西對比,更一步說明了幼兒的成長。

  4.這節(jié)課遺憾的是,幼兒沒有能玩游戲,如果加上一個游戲的話,更能表明長大這個環(huán)節(jié),也能激發(fā)幼兒對這節(jié)課的興趣,使這節(jié)課更活潑,更生動化。

6、小班語言教案《誰會飛》含反思

教學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樂意朗讀,并用肢體動作表現。

  2、體驗游戲的快樂。

  3、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說角色對話。

  4、能簡單復述兒歌。

教學過程:

  (一)情景中發(fā)現

  (向幼兒呈現一個天空、小河的場景,里面放置著“魚”和“鳥”的動物教具)

  師:

  1、你看到了什么呀?(幼:天空、小河)

  2、再輕輕的走過去一點,看看還有什么?它們在做什么?(幼:小魚、小鳥,小魚在游,小鳥在飛呀飛)

  3、小魚在哪里游?小鳥在哪里飛呢?(幼:小魚在水里游,小鳥在天上飛)

  4、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魚游和小鳥飛好不好?

  (教師邊帶領幼兒模仿動作,邊朗誦兒歌中的四句:小鳥小鳥怎樣飛?撲撲翅膀飛呀飛,小魚小魚怎樣游?搖搖尾巴游呀游)

  (二)情景中理解

  師:1、剛剛我們小鳥和小魚是怎么飛怎么游的呀?(幼兒說不完整)沒有聽清楚呀,沒關系,我們再來聽一聽。(教師再次朗讀兒歌)聽到小鳥是怎么飛的嗎?(幼:撲撲翅膀飛呀飛)小魚是怎么游的呢?(搖搖尾巴游呀游)

  2、現在我們一邊學小鳥和小魚,一邊來說說它們是怎么飛怎么游的好嗎?(幼兒跟著老師邊模仿動物邊朗讀兒歌)

  (三)情景中游戲

  師:

  1、還有誰會飛?誰會游呢?跟旁邊的好朋友說一說。(幼兒兩兩相互說)

  (出示各種會飛和會游的動物頭飾)

  2、很多小動物,小朋友去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動物也讓它們去飛呀飛游呀游。

  3、(巡回提問)你是誰?你是怎么飛(游)的?

活動反思:

  這是一個兒歌活動,目的是想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游戲,初步學念兒歌,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鍛煉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在整個活動中,我以“媽媽帶寶寶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讓幼兒在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游戲環(huán)境中玩玩學學。整個活動幼兒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不同的形式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趣濃厚。

7、小班語言教案《我爸爸和我》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圍繞主題談話,學會用簡短的語言介紹自己的爸爸。

  2、鼓勵幼兒養(yǎng)成安靜地傾聽同伴說話,輪流交流的習慣。

  3、培養(yǎng)幼兒關心和熱愛爸爸的情感。

  4、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fā)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5、能簡單復述故事《我爸爸和我》。

活動準備:

  已進行了一次有關爸爸的活動、爸爸的照片、爸爸和孩子活動的照片

活動分析:

  這是一堂談話活動,在此之前,幼兒已學習了《我爸爸和我》的繪本,積累了有關爸爸的經歷,初步感受了熊爸爸和熊寶寶之間的愛,這堂活動在此基礎上,再次挖掘爸爸和我這個話題,孩子對自己的爸爸也有很多的思想、情感要表達,談話活動,首先要“談”,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力是重點。

活動過程:

  1、通過提問引出談話話題。

  教師談話,激發(fā)幼兒對談論爸爸的興趣。

  孩子們們,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爸爸吧.。(老師要隨機追問,引導幼兒講述)環(huán)節(jié)分析:從介紹爸爸的角度來拓展話題,讓幼兒從有關紛繁的線索中抓住一兩條要點來進行講述,從而使講述有重點有目標。

  2、啟發(fā)幼兒談一談爸爸對自己的愛。

  孩子們,我們的爸爸很愛我們,但有時爸爸會把他的愛藏起來,你們發(fā)現了嗎?

  引導幼兒從語言、動作等角度來表達爸爸的愛。

  環(huán)節(jié)分析:小班幼兒以直觀感知能力為主,教師在引導幼兒時,先自己示范講述,讓幼兒在講述時,知道從哪個角度來講述爸爸對自己的愛。教師在幼兒講述時,注重整理幼兒的語匯和句式,對于表達清晰完整的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于能力較弱的幼兒要適時給予幫助。

  3、閱讀圖片教師指圖大聲朗讀散文,引導幼兒一起復述。

  環(huán)節(jié)分析:因為這是第二課時,幼兒對散文的內容已經熟悉,再次欣賞散文,是在講述的基礎上的情感上的一個歸納提升,注重情感上的熏陶和情境的營造。

  4、拓展閱讀教師播放圖片,有各種爸爸和孩子相處時的情景。

  環(huán)節(jié)分析:情境的營造可以讓孩子更深角度地去感受爸爸的愛,也許沒有媽媽表現得那么明顯,但爸爸的愛會藏在游戲中、讀故事書中、和我們嬉戲中等等,與孩子相處的點滴中,但孩子會忽視這些細節(jié),這些圖片幫助他們重溫父子相處時光。

  5、送一句“我愛你”給爸爸。

  鼓勵幼兒回家對爸爸說一句“我愛你”,并抱抱自己的爸爸。

  環(huán)節(jié)分析:讓幼兒把對爸爸的愛表達出來,是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反思:

  在生活中,爸爸是幼兒身邊親近的家人,對于孩子的成長有著很重要的責任。但在平時和孩子的交談中知道,很多家庭中媽媽和奶奶、外婆等女性充當著重要角色,而爸爸的角色在家庭中被弱化,“爸爸天天去上班,不在家”“爸爸在外面掙錢”“爸爸回家就打游戲”等等,在這個活動中,幫助孩子尋找、理解、感受父親的愛,也許沒有媽媽的細膩,但爸爸對家庭的付出和責任同樣重要。良好的親子關系對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尤其重要。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說說爸爸對自己的愛,讓幼兒從內心激發(fā)愛爸爸的情感,通過圖片的播放,幫助幼兒回溫父子相處時的快樂時光。這一刻的孩子是幸福的,快樂的。

8、小班教案《誰咬了我的大餅》含反思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嘗試完整地表達一句話: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2、通過對比觀察,發(fā)現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

  3、在“咬一咬”的環(huán)節(jié)中,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愿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

準備:

  課件 大餅人手一塊 咬有動物牙印的“餅干”

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們喜不喜歡聽故事呀?今天楊老師帶來了一個和大餅有關的故事,小朋友有沒有吃過大餅呀?大餅是怎么樣的呀?

  2、我們一起來看看故事中的大餅是怎樣的。

  3、這個大餅是誰做的?

  二、結合課件 以“牙印”為線索,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繼續(xù)講述:原來是小豬做的呀,小豬做完大餅太累了,就躺在大餅上睡著了,可是等它醒來一看……

  2、咦,大餅和開始有什么不一樣?(被人咬了一口)咬的這口是怎樣的呀?小豬說:“我剛才睡著了,你們有沒有看見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呀?”那我們跟著小豬一起去問問是誰咬了它的大餅。

  3、小豬碰到小動物(小鳥、兔子、狐貍、鱷魚、河馬)

  ①小豬碰到小鳥 教師:“小豬碰到了誰?你們猜,小豬會對小鳥說什么?”(那我們一起來聽聽小豬是怎么說的)小豬說:“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幼兒學說這句話)“不是我,不信的話能讓我在你的大餅上咬一口嗎?”說完,小鳥就在大餅上咬了一口?!靶∨笥褌兛?,上面和下面的牙印哪個才是小鳥咬的呀?師:哦,這個尖尖的牙印是小鳥咬的,那彎彎的牙印是誰咬的呢?

  引導幼兒學說小豬和其他動物說的話

  4、師:都不是這些動物咬的,那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播放課件 師有感情講述)

  5、師:你們有沒有發(fā)現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

  三、完整閱讀故事

  師:這個故事好玩嗎?現在楊老師和你們一起來講講這個故事好嗎?

  四、咬一咬

  1、出示牙印,幼兒說出是誰咬的。

  2、師:小朋友們真棒,為了表揚你們,楊老師獎勵你們每人一塊大餅,也獎勵我自己一塊好嗎?(師咬一口)這是誰的牙印,你們想咬咬看嗎?

  3、幼兒邊咬大餅邊比較牙印的不同。

活動反思:

  《誰咬了我的大餅》是一個輕松詼諧的繪本故事,故事情節(jié)充滿懸念,看到最后,結局令人感到意外,讓幼兒體驗到了繪本故事帶來的快樂。因此這個故事是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的,是幼兒感興趣的。

  活動中的三個目標是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的,包含了認知、能力和情感目標,活動過程緊緊圍繞這三個目標設計,我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以談話為主,談話的內容與幼兒切身經驗有關,因此幼兒都能大膽地交流,也能馬上投入到活動當中。接下來讓幼兒帶著問題進入故事,進入活動的第二環(huán)節(jié)——“誰咬了我的大餅”,也是活動的重點環(huán)節(jié),課件中生動的畫面一下就吸引了孩子的眼球,讓幼兒對不同動物在大餅上的牙印有了直觀的對比感受,激發(fā)了他們大膽猜想故事情節(jié)的欲望。在引導幼兒嘗試完整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這一環(huán)節(jié),目標是層層遞進的,1、讓幼兒聽小豬說。2、教師引導幼兒一起說。3、請個別能力較強的幼兒單獨說。4、鼓勵全班幼兒一齊說。最后活動在“咬一咬”的輕松氛圍中結束,在這一環(huán)了中,幼兒既能親口嘗到大餅又能把自己的牙印和動物的牙印做對比,幼兒的興趣很高。

  不足之處:

  在復述故事的環(huán)節(jié)中,可能是因為幼兒已經知道了故事結果,所以沒有興趣再去聽這個故事了。因此,復述故事這個環(huán)節(jié)顯得很牽強,活動中我沒有及時地進行調整,如果及時地跳過復述故事這一環(huán)節(jié)或換成故事表演可能會好一些。

9、小班語言教案《誰松的土》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

  2、鍛煉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

  3、通過學習故事,學會幫助別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能分析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誰松的土》掛圖、蚯蚓圖片、蚯蚓實物。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1、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它是什么。“細細長長一條龍,天天躲在泥土中,他是莊稼好朋友,鉆來鉆去把土松?!?/p>

  2、“它是誰?”“它長什么樣子?”“他生活在哪里?”“他喜歡干什么?”小朋友們聽得非常仔細。現在我們都知道了蚯蚓喜歡松土,但是有一棵小桃樹不知道。他到處尋找?guī)退赏恋男游?,我們看看他都遇到了誰。

  二、出示掛圖,讓幼兒自由表述。

  1、出示第一幅掛圖,他遇到了誰?對,是蝴蝶。我們來學一學蝴蝶飛 。那小桃樹會怎么問蝴蝶呢?是你幫我松的土嗎?那蝴蝶會怎么回答?不是蝴蝶,小桃樹又繼續(xù)找他又找到了誰呢?我們來看下一幅圖。

  2、分別出示二、三幅掛圖,問題同上。也不是啄木鳥,那最后小桃樹找到幫他松土的小動物了嗎?我們來看最后一幅掛圖。

  3、出示第四幅掛圖,最后他找到了誰?對,是小蚯蚓。小桃樹會怎么問小蚯蚓?小蚯蚓會怎么回答?原來是小蚯蚓幫它松的土。那小蚯蚓有松土的本領,其他小動物有什么本領呢?我們聽聽故事里是怎么說的。

  三、對照掛圖完整講述故事后,表演故事。

  故事講完了,故事里小蝴蝶有什么樣的本領?小蜜蜂和啄木鳥呢?好,小朋友們聽得很認真?,F在老師來扮演小桃樹,你們扮演小動物加上動作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好嗎?

  四、出示實物,讓幼兒觀察。

  1、今天老師把小蚯蚓和他的家一起請來了,閉上眼睛等他出來。小蚯蚓什么樣子?什么顏色?他生活的土是什么樣子的。對,它是活在濕潤的土里。

  2、我們摸一摸它看看是什么感覺。軟軟的,滑滑的,很好。我們讓他休息一下。

  五、幼兒自由討論蚯蚓生活習性,并自由表演。

  1、蚯蚓是怎樣松土的呢?請小朋友用好看的動作表演一下。(教師總結提升動作,然后請幼兒一起跟著表演。)

  2、那小蚯蚓吃什么呢?小蚯蚓怎樣保護自己呢?小朋友們非常聰明,小蚯蚓吃一些腐爛的樹葉或是從土里吸收一些東西,遇到危險時可以鉆到很深的土里。它還有一個很厲害的本領就是被砍成好幾節(jié)時還是可以活下來,是不是非常厲害!

  六、情感教育。

  小桃樹長得這么健康是因為有那么多的好朋友幫助了他,他非常感謝他們。他的好朋友也感到非常的高興。那你想幫你的好朋友做些什么事呢?(教師總結)

  七、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非常棒,我們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送小蚯蚓回家,我們一起去吧!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充分的鍛煉了孩子們的思維和想象力,其中分角色進行表演故事讓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也很有趣味性。通過活動不僅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同時知道其他動物的本領。讓孩子用優(yōu)美的動作去表現蚯蚓松土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對于孩子們不太敢與自我表現通過及時表揚做得好的幼兒,讓其他幼兒也敢于大膽地進行想象并進行表演。后面部分讓幼兒觀察實物時,更直觀,能便于孩子們的觀察。孩子們在看到真的蚯蚓時,表現得很興奮很驚奇。通過鼓勵幼兒大膽地進行觸摸和仔細觀察,孩子們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活動效果非常好。

10、小班語言教案《誰最羞》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辨認詩歌結構圖上的各種標記,感知小雞、小鴨、小兔、小袋鼠的行走方式,初步嘗試自主學習。

  2、學習詩歌,感受詩歌天真活潑的情趣,體驗小袋鼠的害羞心理。

  3、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爸爸媽媽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4、能簡單復述詩歌內容,并進行角色表演。

  5、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重點難點

  學習詩歌,感受詩歌天真活潑的情趣,體驗小袋鼠的害羞心理。

活動準備

  根據詩歌內容繪制的教學結構圖(一張),歌曲《乖孩子》。

活動過程

  1、觀察詩歌結構圖,產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2、熟悉并區(qū)分詩歌結構圖中各種符號的特征自主學習詩歌。

  (1)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及其身后的符號,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2)鼓勵幼兒繼續(xù)觀察詩歌結構圖,猜測詩歌的第二句、第三句的內容,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3、學習詩歌第四句,體驗小袋鼠的害羞心理。

  (1)鼓勵幼兒仔細觀察詩歌結構圖,分辨其他小動物的媽媽和袋鼠媽媽有什么不同。

  (2)鼓勵幼兒用各種身體動作表示“羞”。

  (3)小結幼兒的回答,并和幼兒一起帶著害羞的表情朗誦這句詩歌。

  4、完整欣賞并學習朗誦詩歌。

  5、小結:鼓勵幼兒自己獨立行走,不要大人抱。

  6、歌表演《乖孩子》,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是小班的語言活動《誰最羞》,在選材上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心理特點。準備的簡單易懂的詩歌結構圖在活動中折射出深受幼兒的喜愛,對詩歌內容感興趣,通過對詩歌結構圖的觀察、猜測、表演、體驗等環(huán)節(jié),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活動的氛圍輕松愉快,達到活動的預設目標。

  通過本次活動,希望自己能對本次活動開展延伸活動,引導幼兒替換詩歌中小雞、小鴨、小兔子、小袋鼠等形象,進行詩歌創(chuàng)編。更進一步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爸爸、媽媽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11、小班語言優(yōu)質課教案《誰咬來我的大餅》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初步理解故事內容,通過對比了解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

  2、 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1、小豬、小鳥、兔子、狐貍、鱷魚、河馬的圖片。

  2、大餅的教具

  3、ppt

  4、餅干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大餅,引出課題:

  師:今天徐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樣東西,你們看看是什么?

  1、出示大餅圖片:看,這是什么?(大餅),看一看大餅是什么樣的?(圓圓的)啊嗚一口,可能會是什么味道呢?(。。。)

  2、這么香的大餅是誰做的呀?(出示小豬睡在大餅上的畫面)

  這個香香的大餅是小豬做的,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豬做餅。(和和面,搓搓圓,搟面杖搟一搟,大家加油哦)

  3、小豬做完大餅太累了,他躺在大餅上面睡著了??墒且挥X醒來發(fā)現...... (教師出示有缺口的大餅與幼兒互動提問幼兒)咦,大餅怎么樣了?教師引導幼兒看看:大餅上有一個牙印是什么形狀的?(半圓形的)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幼兒猜測)

  3.教師邊操作大餅教具邊走到幼兒座位問個別幼兒:“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二、結合圖片,以“牙印”為線索,理解故事內容

  師:小豬決定去問問它的朋友,它走啊走,遇到誰啦?(小鳥)

  小豬問:“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小鳥說:“不是我,不是我!你看,小鳥啊嗚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取走大餅一小塊)

  師:小朋友幫小豬看看,是小鳥咬的嗎?它的牙印與這個一樣嗎?(鳥的牙印和半圓形的牙印對比)(不一樣)小鳥咬出來的是什么形狀的?(三角形的)對,因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像小小的三角形,所以咬出來的牙印是三角形的)

  和原來的那個牙印一樣嗎?是不是小鳥咬的呢?

  小豬說:嗯,果然不一樣。他繼續(xù)往前走,小豬又遇見了誰呢?

  (2)出示小兔圖片,提問:這是誰?(小兔)

  小豬問小兔:“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兔說:“不是我,不是我!不信你看,小兔在大餅上啊嗚咬了一口(取走大餅一小塊)

  提問:它的牙印和這個一樣嗎?(兔嘴和半圓嘴對比)(不一樣)小兔的牙齒是什么樣的?(小兔有兩顆大大的門牙)。是小兔咬的嗎?(不是)

  小豬說:果然不一樣。小豬又往前走,這時遇見了狐貍。

  (3)出示狐貍圖片

  它會怎么問狐貍呢?誰來幫小豬問問狐貍,誰來用響亮的聲音問一問… “狐貍,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大家一起問:“狐貍,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狐貍說:不是我,不是我。狐貍也在大餅上啊嗚咬了一口(取走大餅一小塊)

  提問:狐貍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是怎么樣的?;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圓形的牙印一樣嗎?(不一樣)狐貍的嘴巴是什么樣的?(也像小鳥的嘴一樣是尖尖的,但比小鳥的大,是大大的三角形。 是不是狐貍咬的?(不是)

  小豬看了之后說:果然不一樣。它還繼續(xù)往前走,小豬又遇見誰了?

  4、出示鱷魚圖片,提問:這是誰?(鱷魚)

  小豬會怎樣問鱷魚?大家一起問:“鱷魚,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鱷魚會怎么說:不是我,不是我。你看!鱷魚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取走大餅一塊)鱷魚咬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尖尖的,像鋸齒一樣)是鱷魚咬的嗎?看來也不是鱷魚咬的。

  小豬說:果然不一樣。最后小豬又遇見了誰?(河馬)

  (4)出示河馬圖片,提問:這是誰? (河馬)

  小豬會怎樣問河馬?大家問:“河馬,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大河馬張開大大的嘴巴,輕輕地咬了一小口。小豬的大餅怎么樣了,快被吃完了。河馬咬出來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大大的牙印。

  小結:小鳥的嘴巴咬出來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兩顆大大的門牙, 狐貍咬了一個大三角,鱷魚咬掉了一個大鋸齒,河馬咬掉了半個大餅,他們咬的牙印和這個半圓形的牙印都不一樣,所以都不是它們咬的。那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

  我們一起到故事里去找一找吧!

  三、 完整欣賞故事。

  1、幼兒觀看ppt,完整欣賞故事。

  2、故事欣賞完后,教師提問:“是誰咬了大餅呀?”(小豬自己)

  “為什么是小豬自己?”看一看小豬咬過的牙印是什么形狀的?(因為他們的牙印是一樣,都是半圓形)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用問題“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貫穿于整個活動,從而調動幼兒的好奇心,激發(fā)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孩子們通過對PPT的觀看,了解了小豬去問了小鳥、兔子、狐貍、鱷魚、河馬,它們都通過自己咬一口大餅來驗證不是自己咬的。最后餓了的小豬自己咬了一口大餅,牙印和開始的一樣,原來是自己咬的大餅。

  這是一節(jié)語言課,孩子們在聽一聽、學一學、說一說的過程中練習角色對話,在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的過程中知道不同動物的牙齒印是不同的。孩子們在說的過程中大膽講述,在想一想的環(huán)節(jié)中說出了小動物咬的牙印的樣子,像什么,大膽猜想、講述。但是活動中還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上課時還不夠從容,一開始當PPT沒有插話筒時,影響了上課的狀態(tài),接下來,孩子們的情緒我也調動的不夠,課堂中師幼互動還不夠輕松、活躍。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多思考,讓自己的教學課堂充滿魅力。

12、小班語言教案《請猜猜我是誰》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學習用“我猜你是***”的句式表達自己的猜測。

  2. 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3. 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

  4. 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普米課件:請你猜猜我是誰。

  2.合作游戲者(課前邀請一名教師及幼兒參與游戲活動)。

  3.用牛奶箱做的大頭娃娃兩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教師:你們喜歡玩游戲嗎?平時玩過什么好玩的游戲?

  2.介紹游戲名稱“請你猜猜我是誰”。

  師: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新的游戲,游戲的名字叫“請你猜猜我是誰”。

  二、結合課件,學習用“我猜你是***”的句式表達猜測內容。

  1.出示課件畫面一:七星瓢蟲花紋

  (1)教師:請你猜猜我是誰?幼兒學習用“我猜你是***”的句式表達猜測內容。

  師:有位朋友來跟我們玩游戲了。聽聽它說了什么?誰來猜猜它是誰呢?看看它身上有什么?

  師:我們一起用完整好聽的話把它請出來。

  (2)出示“七星瓢蟲”畫面,點數瓢蟲身上的小圓點,了解“七星瓢蟲”的名稱。

  2.出示課件畫面二:青蛙嘴巴

  (1)教師:又有一位朋友來跟我們做游戲了。聽它在說什么?(.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請你猜猜我是誰?幼兒學習用“我猜你是***”的句式猜測內容。

  (2)出示“青蛙”畫面,你們知道青蛙有什么本領嗎?

  (3)我們一起來學學青蛙捉害蟲吧。(帶領幼兒有節(jié)奏地邊模仿青蛙的叫聲邊跳。)

  3.出示課件畫面三:蜜蜂背部花紋

  (1)教師:這個游戲太好玩了,有位朋友也想玩,它呀寄來了一張關于它的照片,你們看。請你猜猜我是誰?幼兒學習用“我猜你是***”的句式表達猜測內容。

  (2)出示“蜜蜂”畫面,師幼共同模仿小蜜蜂采花蜜的情景。

  讓我們跟著小蜜蜂一起飛到花園里采花蜜去吧。

  三、小結三位小動物的特征。

  1 . 師:剛才有幾位朋友跟我們玩游戲了呀?他們都是誰呢?(根據幼兒回答一一出示相應的動物)

  2 .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朋友都有哪些特征呢?(七星瓢蟲身上有黑色的小圓點、小青蛙有大大的嘴巴、小蜜蜂身上有黃色和黑色的條紋。)

  3 . 師:每一位朋友都有他自己的特征。剛才是昆蟲和動物朋友跟我們玩了游戲。在我們周圍還有些朋友也來跟我們玩游戲了。等一會我,我們可要仔細看看她有什么特征猜猜她是誰?

  四、教師與幼兒玩“請你猜猜我是誰”的游戲

  課前邀請一名教師及幼兒參與游戲活動,帶上大頭娃娃,分別請幼兒猜測,幼兒鼓勵幼兒用“我猜你是***”的句式表達猜測內容。

  師:你是從哪里猜出來的。

  五、結束活動。教師鼓勵幼兒與客人老師玩“請你猜猜我是誰”的游戲。

  師:這個游戲好玩嗎?我們一起去和后面的客人老師玩一玩這個游戲吧!

  活動反思:

  小班語言《請猜猜我是誰》我根據小班上學期幼兒語言發(fā)展的能力及特點從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1.學習用“我猜你是***”的句式表達自己的猜測。2.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3.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

  在教學中,我嘗試新的教學方式,活動中我緊緊抓住小班孩子愛玩,愛活動的天性。以興趣來激發(fā)幼兒學習的動力?;顒永糜螒蛐问?,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在活動中,我從孩子們身邊所熟悉的小動物入手,給孩子們提供了七星瓢蟲背上的斑點、跳躍的小青蛙、小蜜蜂嗡嗡的叫聲,這三個即典型又抽象的情景。孩子們在猜一猜的游戲中盡情地發(fā)揮著自己的想象力的同時輕松地學會了“我猜你是XXX‘的句式。在不知不覺中思維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活動最后我又將生活中常見的老師和小朋友也利用了起來,體現了取材于生活。正是這一取材將活動帶向了**。整個活動從開始到結束孩子們始終都處于自主、愉快之中。我想這個活動雖然活動準備是那樣的簡單樸實,卻能帶給孩子們無盡的快樂和新的知識。當然活動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還請各位領導和姐妹批評指正。

13、小班語言活動教案《誰咬了我的大餅》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通過對比了解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

  2.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不是我,你看——”“嗯,果然不一樣”。

  3.體會故事角色的情感變化,感受故事的有趣,幽默的情節(jié)。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的對話,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觀察、比較情況。

  活動難點:比較牙印的不同,并作出判斷。

  活動準備:

  1.KT板制作大餅

  2.《誰咬了我的大餅》的圖書

  3.自制餅干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師:今天小豬遇到了一個麻煩,想請小朋友們幫忙,你們愿意嗎?

  出示圖畫書1:看,這是什么呀?(大餅)這塊大餅是小豬做的,它做了一塊好大的餅,累的睡著了,等他醒來一看,咦!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啊?(出示教具:大餅)

  師:**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那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

  教師出示大餅:看看大餅上的缺口是什么形狀的?(半圓形的)幫小豬猜猜是誰咬了他的大餅?(幼兒猜測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

  二、理解故事

  1.師:小豬決定去問問它的朋友,它走啊走,遇到誰啦?(遇見小鳥)小豬會怎樣問它呢?(請幼兒問)

  “小鳥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快思老師.教案網出處)小鳥說:“不是我,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啊嗚”咬了一口!”(取走大餅一小塊)

  師:小朋友幫小豬看看,小鳥咬的是怎么樣的,為什么小鳥咬的大餅是三角形(因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小小的三角形,所以要出來的牙印是三角形),和原來的那個牙印一樣嗎?是不是小鳥咬的呢?小豬說:嗯,果然不一樣。

  2.師:小豬又遇見誰啦?(小兔)小兔咬出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呢?(幼兒猜測)小豬會怎樣問小兔呢?“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兔說:“不是我不是我,不信你看!說完兔子在大餅上“啊嗚”咬了一口(取走一塊),兔子咬的牙印是怎么樣的,(突出小兔的三瓣嘴、門牙)你們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豬說:果然不一樣。

  3.小豬又遇見了狐貍,誰來幫助小豬問問狐貍吧,還有誰來用響亮的聲音問一問“狐貍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狐貍說:不是我,你看,狐貍在大餅上“啊嗚”咬了一口(取走大餅一小塊)”狐貍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是怎么樣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圓形的牙印一樣嗎?

  是不是狐貍咬的呢?小豬會怎么說呢?(嗯,果然不一樣)

  4.小豬又遇見誰了?(鱷魚)小豬會怎樣問鱷魚?猜猜鱷魚咬出來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鱷魚說:不是我,不是我,你看!鱷魚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取走大餅一塊)鱷魚咬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尖尖的,鋸齒一樣)看來也不是鱷魚咬的。小豬會怎么說?(果然不一樣。)

  5.最后小豬又遇見了誰?(河馬)小豬會怎樣問河馬?河馬張開大嘴,輕輕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餅變得怎么樣了?河馬咬出來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小鳥的嘴巴要出來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狐貍咬了一個大三角,鱷魚咬掉了一個大鋸齒,河馬咬掉了半個大餅,他們咬的牙印和這個半圓形的牙印都不一樣,所以都不是它們咬的。那到底會是誰咬的的呢,真奇怪!(邊總結邊出示小動物)

  6.教師繼續(xù)講述結尾:小豬的肚子也有點餓了,它也咬了一口,啊嗚!(吧唧吧唧)真好吃!他一邊嚼著大餅一邊想: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原來是小豬自己咬的!真是一只糊涂的小豬呀!

  三、送餅干

  1.老師這里有許多小餅干,看看上面的缺口是不是它們咬的呢?

  2.(分別出示不同缺口的餅干)讓小朋友猜猜是誰咬的,然后請個別幼兒送給相應的小動物。(送的時候說一句我送餅干給你吃)

  3.這里還有許多餅干,都是這些小動物咬的,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塊餅干,仔細看一看餅干缺口是什么樣子的,和誰的嘴巴像,就把它送給誰。

  4.集體檢查送的是不是正確。(請個別幼兒檢查)

  四、完整地欣賞故事

  完整展示圖畫書,教師講述故事。

  五、結束活動

  小豬謝謝你們幫助了他,他又做了很多餅干請小朋友們吃,你們與客人老師一起分享吧!

  活動反思: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豬的形象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整個故事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就好像那只小豬就生活我們身邊一樣。這樣的繪本故事更能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根據這本繪本內容的特點與小班幼兒好奇的求知心理,教師創(chuàng)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制造一個接一個的懸念,將幼兒的注意引入與繪本故事有關的情境中,并在觀察、猜測圖片信息中獲得結果解釋疑惑。這樣的提問簡單有趣但是具體,圍繞故事情節(jié)而展開,足以吸引幼兒全神貫注地閱讀與傾聽教師講述書中的故事。

14、小班語言課教案《誰咬來我的大餅》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初步理解故事內容,通過對比了解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

  2、 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3、 喜歡繪本,體驗閱讀和想象所帶來的快樂。

  4、 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小豬、小鳥、兔子、狐貍、鱷魚、河馬的圖片。

  2、大餅的教具

  3、ppt

  4、餅干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大餅,引出課題:

  師:今天徐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樣東西,你們看看是什么?

  1、出示大餅圖片:看,這是什么?(大餅),看一看大餅是什么樣的?(圓圓的)啊嗚一口,可能會是什么味道呢?(。。。)

  2、這么香的大餅是誰做的呀?(出示小豬睡在大餅上的畫面)

  這個香香的大餅是小豬做的,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豬做餅。(和和面,搓搓圓,搟面杖搟一搟,大家加油哦)

  3、小豬做完大餅太累了,他躺在大餅上面睡著了??墒且挥X醒來發(fā)現......(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 (教師出示有缺口的大餅與幼兒互動提問幼兒)咦,大餅怎么樣了?教師引導幼兒看看:大餅上有一個牙印是什么形狀的?(半圓形的)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幼兒猜測)

  4.教師邊操作大餅教具邊走到幼兒座位問個別幼兒:“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二、結合圖片,以“牙印”為線索,理解故事內容

  師:小豬決定去問問它的朋友,它走啊走,遇到誰啦?(小鳥)

  小豬問:“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小鳥說:“不是我,不是我!你看,小鳥啊嗚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取走大餅一小塊)

  師:小朋友幫小豬看看,是小鳥咬的嗎?它的牙印與這個一樣嗎?(鳥的牙印和半圓形的牙印對比)(不一樣)小鳥咬出來的是什么形狀的?(三角形的)對,因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像小小的三角形,所以咬出來的牙印是三角形的)

  和原來的那個牙印一樣嗎?是不是小鳥咬的呢?

  小豬說:嗯,果然不一樣。他繼續(xù)往前走,小豬又遇見了誰呢?

  (2)出示小兔圖片,提問:這是誰?(小兔)

  小豬問小兔:“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兔說:“不是我,不是我!不信你看,小兔在大餅上啊嗚咬了一口(取走大餅一小塊)

  提問:它的牙印和這個一樣嗎?(兔嘴和半圓嘴對比)(不一樣)小兔的牙齒是什么樣的?(小兔有兩顆大大的門牙)。是小兔咬的嗎?(不是)

  小豬說:果然不一樣。小豬又往前走,這時遇見了狐貍。

  (3)出示狐貍圖片

  它會怎么問狐貍呢?誰來幫小豬問問狐貍,誰來用響亮的聲音問一問… “狐貍,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大家一起問:“狐貍,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狐貍說:不是我,不是我。狐貍也在大餅上啊嗚咬了一口(取走大餅一小塊)

  提問:狐貍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是怎么樣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圓形的牙印一樣嗎?(不一樣)狐貍的嘴巴是什么樣的?(也像小鳥的嘴一樣是尖尖的,但比小鳥的大,是大大的三角形。 是不是狐貍咬的?(不是)

  小豬看了之后說:果然不一樣。它還繼續(xù)往前走,小豬又遇見誰了?

  4、出示鱷魚圖片,提問:這是誰?(鱷魚)

  小豬會怎樣問鱷魚?大家一起問:“鱷魚,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鱷魚會怎么說:不是我,不是我。你看!鱷魚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取走大餅一塊)鱷魚咬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尖尖的,像鋸齒一樣)是鱷魚咬的嗎?看來也不是鱷魚咬的。

  小豬說:果然不一樣。最后小豬又遇見了誰?(河馬)

  (4)出示河馬圖片,提問:這是誰? (河馬)

  小豬會怎樣問河馬?大家問:“河馬,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大河馬張開大大的嘴巴,輕輕地咬了一小口。小豬的大餅怎么樣了,快被吃完了。河馬咬出來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大大的牙印。

  小結:小鳥的嘴巴咬出來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兩顆大大的門牙, (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狐貍咬了一個大三角,鱷魚咬掉了一個大鋸齒,河馬咬掉了半個大餅,他們咬的牙印和這個半圓形的牙印都不一樣,所以都不是它們咬的。那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

  我們一起到故事里去找一找吧!

  三、 完整欣賞故事。

  1、幼兒觀看ppt,完整欣賞故事。

  2、故事欣賞完后,教師提問:“是誰咬了大餅呀?”(小豬自己)

  “為什么是小豬自己?”看一看小豬咬過的牙印是什么形狀的?(因為他們的牙印是一樣,都是半圓形)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用問題“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貫穿于整個活動,從而調動幼兒的好奇心,激發(fā)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孩子們通過對PPT的觀看,了解了小豬去問了小鳥、兔子、狐貍、鱷魚、河馬,它們都通過自己咬一口大餅來驗證不是自己咬的。最后餓了的小豬自己咬了一口大餅,牙印和開始的一樣,原來是自己咬的大餅。

  這是一節(jié)語言課,孩子們在聽一聽、學一學、說一說的過程中練習角色對話,在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的過程中知道不同動物的牙齒印是不同的。孩子們在說的過程中大膽講述,在想一想的環(huán)節(jié)中說出了小動物咬的牙印的樣子,像什么,大膽猜想、講述。但是活動中還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上課時還不夠從容,一開始當PPT沒有插話筒時,影響了上課的狀態(tài),接下來,孩子們的情緒我也調動的不夠,課堂中師幼互動還不夠輕松、活躍。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多思考,讓自己的教學課堂充滿魅力。

15、小班語言教案《我的影子》含反思

  設計意圖

  影子是光與不固定物體之間產生的現象。影子的無窮變化及其蘊含的獨特美感往往令孩子們流連忘返,樂此不疲。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影子,那么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呢?小班幼兒對這一科學現象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在開展閱讀讀本《我的影子》時,孩子們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嘗試著以孩子們感興趣的影子游戲為切入口,鼓勵孩子們在陽光下觀察自己的影子,進行一系列的游戲活動,激發(fā)幼兒對影子的探索欲望。引導孩子們大膽的和老師、同伴們分享他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并通過一系列的拓展游戲,豐富孩子們有關影子的指示,并生成新的游戲活動。

  活動目標

  1、愿意與同伴交流自己在游戲中的發(fā)現,并正確運用 “我的影子會……”。

  2、促進幼兒讀圖能力的發(fā)展,能把圖畫的主要內容和文字對應起來。

  3、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能自由發(fā)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小書人手一份、教學大書、有陽光的戶外活動場地。

  活動過程

  (一)請出“神秘的朋友”導入主題

  師:“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一位神秘的好朋友,她和我們每個人長得一樣,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讓我們一起來把自己的神秘好朋友請出來吧?!睅в變旱綉敉怅柟馓?,請幼兒觀察地面被太陽照出來的自己的影子。

  師:我們每個人的神秘好朋友就是自己的影子。

  師: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還有那些物體也有神秘的好朋友?

  佳佳:我看見大樹有影子,大樹的影子是它最神秘的好朋友。

  心開:旗子有影子,旗子的影子是它最神秘的好朋友。

  佳琪:滑梯有影子,話題的影子是它最神秘的好朋友。

  中一:小貓有影子,小貓的影子是它最神秘的好朋友。

  教師小結:影子是光與不透明物體之間產生的一種現象。光照射過來,被物體擋住,在物體下形成一片黑暗的區(qū)域,這個黑暗的區(qū)域就是物體的影子。

  (二)引導幼兒進行與圖書內容相關的游戲活動——我和影子做游戲。

  1、游戲——“我的影子會……”

  引導幼兒在太陽下進行和圖書相關的活動(如走路、跳舞、擺造型、向左向右轉等等),同時觀察自己的影子是怎么樣在活動的,并提問。

  師:××,你在做什么?

  幼兒:我在走路。

  師:你的影子在做什么?

  幼兒:我的影子在走路。

  教幼兒練習句式:我的影子會……

  得出結論: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的動作是一樣的。

  2、影子變變變

  教師和幼兒玩影子變變變的游戲,帶幼兒到太陽光強烈的地方觀察自己的影子,(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引導幼兒發(fā)現自己的影子變長了,并請幼兒和自己的影子比比誰高誰矮。

  得出結論:我的影子比我高;再帶幼兒到太陽光弱的地方,發(fā)現自己的影子變短了,請幼兒再和自己的影子比高矮,得出結論:我的影子比我矮;最后帶幼兒到陰涼處,讓幼兒找找自己的影子,孩子們神奇地發(fā)現自己的影子不見了。

  (三)圖書閱讀

  1、 教師向幼兒介紹書名《我的影子》,引導幼兒自由翻看,鼓勵幼兒讀出圖書內容。

  2、師生共同進行閱讀,重點引導幼兒學說:“我的影子會……”的句式。

  3、 發(fā)給幼兒人手一份小書,鼓勵幼兒自由閱讀,對有閱讀困難的幼兒及時給予糾正和幫助。

  課后反思:

  教完這篇課文,我感到無比輕松和愉悅。它讓我知道了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應通過實實在在的質疑、觀察等形式來落實,還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去觀察、去搜集相關資料,讓課內的知識、疑問在課外廣闊的空間得以延伸、解決。

  正如瑞士心理學學家皮亞羅說過:一切真理要學生自己獲得,或者由他們自己重新發(fā)現。至少由他們重建,而不是簡單的傳遞給他們。

16、小班語言教案《是誰的肚臍眼》含反思

  設計意圖:

  “肚臍眼”對于孩子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怎么會有肚臍眼的?肚臍眼又有什么用?繪本故事《是誰的肚臍眼》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白。所以我設計了這個活動,一張一張形象逼真的圖像引起孩子們的興趣,開拓了幼兒的思路,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引發(fā)了幼兒語言表達的動機,提高孩子們的看圖講述畫面的能力,培養(yǎng)幼兒大膽表述與創(chuàng)意想象能力。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肚臍眼的由來及其作用。

  2.在看看、猜猜、講講中,能夠準確找出不同物體肚臍眼的部位。

  3.能自由想象并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體驗繪本故事帶來的樂趣。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1.繪本PPT。

  2.人手一份操作練習和固體膠。

  活動過程:

  1、故事內容

  (1).今天陳老師邀請小朋友幫個忙的你愿意嗎?請你告訴我這可能是什么?出示幻燈1,引起幼兒觀看興趣。(幼兒猜猜)

  (2)、邊翻書邊說,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什么?(出示幻燈2)原來是寶寶的肚臍眼啊!

  (3)、問問寶寶你們知道寶寶怎么會有肚臍眼的嗎?<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寶寶在媽媽肚里要依靠臍帶來吸取氧氣和營養(yǎng),當寶寶出生后會將臍帶剪斷,打個結就變成了我們的肚臍眼。)邊講邊出示幻燈圖片3,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寶寶你們有肚臍眼嗎?找一找,撓一撓,癢不癢?

  (4).那除了寶寶有肚臍眼,你知道還有什么東西有肚臍眼嗎?(讓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5).今天陳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也有肚臍眼的,你來找找看,它藏在了哪里?出示幻燈4櫻桃圖,讓幼兒來找一找。

  (6).你們?yōu)槭裁凑f這是櫻桃的肚臍眼?引出它的作用。

  小結:櫻桃的肚臍眼跟寶寶在媽媽肚子里面的時候一樣是用來吸取媽媽身上的營養(yǎng)的。

  (7).小櫻桃有肚臍眼,寶寶有肚臍眼,這里啊陳老師還找來了兩個肚臍眼,你能猜出是誰的肚臍眼嗎?(出示幻燈,猜一猜)

  2:操作練習

  陳老師這里還有一些肚臍眼,你們能猜出這是誰的嗎?

  (1).先看圖片內容,找出肚臍眼在哪里?

  (2).講解操作步驟。

  (3).進行作業(yè)評析。

  活動反思:

  《是誰的肚臍眼》是一本知識性繪本,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但是我將故事的后半段給刪減掉了改變?yōu)椴僮骶毩?,我把重心放在了“猜誰的肚臍眼”上面,上課過程中我讓幼兒先了解了自己肚臍眼的由來從而引申出肚臍眼的作用。然后上幼兒猜了小櫻桃的肚臍眼在哪里通過這個引申出它的肚臍眼的作用跟寶寶相似。(小結:肚臍眼是用來吸取營養(yǎng)的)在激發(fā)了幼兒探索興趣之后,我進行猜是“誰的肚臍眼”的一系列活動,先由觀看幻燈猜再到動手操作。我發(fā)現大多數幼兒對活動還是很感興趣的,就是收尾部分我似乎沒有語言組織好還不夠精簡,以后還需把問題考慮清楚并且將語言組織的更好更精簡易懂些。

17、中班教案《誰咬了我的大餅》含反思

活動目標

  能運用觀察討論并嘗試猜測的方法,理解繪本畫面內容,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表述。

  知道不同動物的咬痕特征,并能根據咬痕判斷是哪種動物。

  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能運用觀察討論并嘗試猜測的方法,理解繪本畫面內容,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表述。(重點)

  知道不同動物的咬痕特征,并能根據咬痕判斷是哪種動物。(難點)

活動準備

  課件PPT 輕音樂 小豬頭飾1個、小鳥、小兔、狐貍、鱷魚、河馬等頭飾。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小豬。

  1,出示小豬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今天老師看到小朋友太可愛了,所以老師我太喜歡你們了。今天來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我的好朋友你們想認識他嗎? 芝麻關門我看誰在偷看啊?芝麻開門,

  提問:這是什么啊(小豬)可愛吧?喜歡他嗎?今天我們講的就是關于小豬的故事。想聽嗎?

  2 展示PPT第1—2頁,引語:小豬今天遇到了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來幫忙,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豬遇到了什么困難?小豬做了一個好大的餅,累得睡著了。等他醒來一看,咦,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問題:小豬的大餅被誰咬了一口?請幼兒觀察,想一想。你想會是誰那?幫助小豬想一想!會是那些小動物那?

  二、了解故事的發(fā)展情節(jié)。

  引語:小朋友幫小豬想了這么多哪,讓我們和小豬一起在這里找答案吧!

  1.展示PPT第3—4頁:問題:小豬找到了誰啊?(小鳥)怎么問哪?幼兒自由回答老師總結?!笆悄阋Я宋业拇箫瀱帷毙∝i問小鳥?!安皇俏?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一樣”

  2.師幼扮演角色表演小豬和小鳥的對話,加深對這兩句話的記憶,為下邊的故事情節(jié)做鋪墊。

  老師當小豬你們當小鳥我們來演一遍他們的對話“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小鳥?!安皇俏?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小鳥咬的像什么呀?(三角形)

  3.展示PPT第5—10頁:對各種動物肢體語言的模仿和對話及對各種動物咬痕特征和誰咬的進行了解。

  小豬又找到了誰呀?(兔子)說什么啊?師幼:“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兔子?!安皇俏?你看——”兔子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一樣”小豬又找找到了?(狡猾的狐貍)怎么問啊?“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狐貍?!安皇俏?你看——”狐貍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焙傄У南袷裁囱?(三角形,比小鳥咬得大)小豬還是沒找到傷心地走著!找到了鱷魚怎么問啊?“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鱷魚?!安皇俏?你看——”鱷魚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摈{魚咬的像什么呀(鋸,尖尖的)。

  4.展示PPT第11—13頁:傷心的小豬還是沒有找到兇手所以就還找,找到了河馬怎么問哪?“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河馬?!昂玉R張大了嘴”輕輕的咬了一小口,小豬看到河馬咬掉了那么多小豬尖叫了一聲“啊——”的大餅呀!問題:變得更小了.小豬找到兇手了嗎?小豬還是沒有找到。

  5.展示PPT第14頁:小豬肚子餓得“咕咕叫”“啊嗚”它也在大餅上咬了一口 “吧唧吧唧”,他一邊嚼著大餅,一邊想:究竟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我們來看有什么變化(看課件)請幼兒想一想:小豬找到兇手了嗎?幼兒與同伴互交流說一說。誰是兇手啊?小朋友自己說!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課件PPT 輕音樂 )請幼兒給故事起名字,鼓勵幼兒大膽去想,告訴幼兒故事的名字:誰咬了我的大餅。

  1.我們的故事講完了我們給這個故事起個好聽的名字吧?(互相交流)讓幼兒自己大膽說。這本書的作者給他起了一個誰咬了我的大餅的名字。好聽嗎?你們說一變。

  師幼表演故事,讓幼兒自選較色:小豬、小鳥、小兔、狐貍、鱷魚、河馬等,聽故事帶頭飾表演。幼兒自己找到自己的咬痕!

  四、在表演活動中自然結束本次活動。

  小豬說“今天太謝謝你們了,幫我找到了咬餅得人原來呀是我,嘿嘿”真的謝謝你們!我們一起去吃餅吧?

教學反思

  在本活動中,幼兒能掌握故事內容,并能大膽想象與猜測,在角色表演中掌握句型“**,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幼兒能通過對比猜測動物的牙印。在第一次試上的時侯,使用PPT,效果不理想,由于是第一次給他們上課見到陌生的男老師幼兒剛開始有點不適應有點害怕,所以活動中幼兒不是很主動,而且興趣也不濃。發(fā)現不足之后進行修改,然后再次試上,這次幼兒已經對我有點了解先播放PPT大餅圖片進行講述,幼兒對動物的牙印很感興趣,很樂意去觀察并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然后在播放PPT完整欣賞故事。在故事的開始時,有個別幼兒已經猜到是誰咬了大餅,但不確定。還有個別幼兒說是小猴咬的,當時我很著急,因為小猴不是故事中的小動物,在通過多次的對比、驗證、猜測之后,最終找到的答案,而且還從中了解了動物的牙印與牙齒的關系。但是在最后欣賞PPT時,我們在前面已經揭曉了故事的結局,解開了懸念,所以幼兒講述的積極性不高。在第三次試上時我們將懸念留到了欣賞PPT的時候,幼兒講述的積極性就提高了,最后在驗證自己的猜測,這樣來之不易的結果讓幼兒很開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欣賞PPT時插入了音樂,這樣聲圖并茂,提高了幼兒講述的積極性和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18、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進行交往。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惫适轮械慕巧珜υ挾际且恍┲貜托哉Z句,特別適合正處在語言發(fā)展階段的孩子學習,而且故事中加入了對動物齒痕的學習認識,我選取了這個簡單有趣,適合小班幼兒并且與幼兒平時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故事所以毫不猶豫將他作為禮物帶給孩子們。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通過對比了解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

  2.嘗試學說故事中的語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不是我,你看、嗯,果然不一樣?!?/p>

  3.在玩玩、說說、做做的過程中體會故事的趣味性。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KT板制作大餅。

  2、動物頭像

  3、自制動物牙印餅干若干。

  4、PPT

  5、餅干若干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的對話,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觀察、比較情況。

  活動難點:比較牙印的不同并做出判斷。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1.師出示大餅:寶寶看,這像什么呀? 猜一猜是誰做的呢?

  2、小豬做了這么大一張餅,累得睡著了,可是醒來發(fā)現,怎么了?(少了一塊)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 教師出示大餅:看看大餅上的缺口是什么形狀 的?(半圓形的)幫小豬猜猜是誰咬了他的大餅?

  3.教師走到幼兒座位問個別幼兒:“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讓幼兒初步感知句型。

  二、理解故事

  1、師:小豬決定去問問它的朋友,(走到小鳥處) 它走啊走,遇到誰啦?(小鳥) 小豬會怎樣問它呢?(請幼兒問)

  “小鳥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鳥說:“不是我,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啊嗚!”(取走大餅一小塊)

  2、(走到小兔處師:小豬又遇見誰啦?(小兔)小兔咬出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呢?(幼兒猜測)小豬會怎樣問小兔呢?

  3、小豬又遇見了狐貍,誰來幫助小豬問問狐貍吧,還有誰來用響亮的聲音問一問。

  4、小豬又遇見誰了?(走到鱷魚處)(鱷魚)小豬會怎樣問鱷魚?猜猜鱷魚咬出來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

  5、最后小豬又遇見了誰?(走到河馬處)(河馬)小豬會怎樣問河馬?河馬張開大嘴,輕輕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餅變得怎么樣了?河馬咬出來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咬掉了一半)

  小結

  小鳥的嘴巴要出來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 狐貍咬了一個大三角,鱷魚咬掉了一個大鋸齒,河馬咬掉了半個大餅,他們咬的牙印和這個半圓形的牙印都不一樣,所以都不是它們咬的。那到底會是誰咬的的呢,真奇怪!(邊總結邊出示小動物)

  三、送餅干

  1、老師這里有許多小餅干,看看上面的缺口是不是它們咬的呢?

  2、(分別出示不同缺口的餅干)讓小朋友猜猜是誰咬的,然后請個別幼兒送給相應的小動物。(送的時候說一句我送餅干給你吃)

  3、這里還有許多餅干,都是這些小動物咬的,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塊餅干,仔細看一看餅干缺口是什么樣子的,和誰的嘴巴像,就把它送給誰。

  結束部分:

  品嘗餅干,發(fā)現特征

  師:小豬也給你們送來了餅干,讓我們一起來嘗嘗吧,一邊品嘗一邊看看你咬出來的餅干會是什么樣。

  活動延伸:

  那我們也回去制作一塊大餅吧!

  《誰咬了我的大餅》活動反思

  這個故事情節(jié)簡單、有趣,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小豬發(fā)現自己做的大餅被誰咬了一口開始設置懸念,通過詢問不同的朋友,發(fā)現每個朋友都有自己獨特的牙印,謎底豁然解開。 活動的開始部分我直接出示PPT導入,拋出問題: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小朋友們都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始尋找“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幼兒通過大餅牙印的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并能根據牙印來推斷是哪種動物咬的。 整個活動下來,我覺得現在的孩子們的確很聰明,能很快掌握故事內容,并能大膽想象與猜測,在角色表演中掌握句型“**,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這是一個輕松詼諧的繪本故事,故事情節(jié)充滿懸念,看到最后,結局令人感到意外,讓幼兒體驗到了繪本故事帶來的快樂。因此這個故事是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的,是幼兒感興趣的。 活動中的三個目標是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的,包含了認知、能力和情感目標,活動過程我緊緊圍繞這三個目標設計。我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以談話為主,談話的內容與幼兒切身經驗有關,因此幼兒都能大膽地交流,也能馬上投入到活動當中。接下來讓幼兒帶著問題進入故事,進入活動的第二環(huán)節(jié)——“誰咬了我的大餅”,也是活動的重點環(huán)節(jié),課件中生動的畫面一下就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讓幼兒對不同動物在大餅上的牙印有了直觀的對比感受,激發(fā)了他們大膽猜想故事情節(jié)的愿望。在引導幼兒嘗試完整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活動最后,在“咬一咬”的輕松氛圍中結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既能親口嘗到大餅又能把自己的牙印和動物的牙印做對比,幼兒的興趣很高。

  這是一節(jié)語言活動,孩子們在聽一聽、學一學、說一說的過程中練習角色對話,在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的過程中知道不同動物的牙齒印是不同的。孩子們在說的過程中大膽講述,在想一想的環(huán)節(jié)中說出了小動物咬的牙印的樣子,像什么,大膽猜想、講述。但是活動中還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最后復述故事的環(huán)節(jié)中,可能是因為幼兒已經知道了故事結果,所以沒有興趣再去聽這個故事了。這一環(huán)節(jié)影響了活動中孩子的狀態(tài),接下來,孩子們的情緒我也調動的不夠,活動中師幼互動還不夠輕松、活躍。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多思考,讓自己的教學課堂充滿魅力。

19、小班語言繪本《報紙上的洞洞》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理解小豬用報紙上的洞洞幫助小兔克服膽小的缺點。

  2.體驗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

  3.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進一步激發(fā)閱讀圖書的興趣。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多媒體

  活動過程:

  一、認識小兔(價值分析:認識小兔,發(fā)現小兔的膽小特點。)

  1.出示圖一、二:認識小豬和小兔,引導幼兒打招呼。

  你們站在窗前看過風景嗎?看到過什么風景?

  2.你們覺得,當有人走過的時候,兩個好朋友會怎樣呢?

  3.小豬很大方,可是小兔呢?它怎么樣?為什么要躲到窗簾后面呢?

  小結:用小兔喜歡的東西吸引它出來,真是好辦法!

  二、報紙上的洞洞(價值分析:觀察畫面,理解小豬作為好朋友幫助小兔克服膽小的過程。)

  1.出示圖三、四:我們來看看小豬和你們想的辦法一樣嗎?

  聰明的小豬找來了一樣東西,它能幫助小兔,我們來看它是什么 ?

  這張有洞洞的報紙能怎么幫助小兔呢?看就看唄,干嘛從洞洞往外看?

  2、出示圖五、六:

  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找到小兔嗎?它在哪兒?在干什么?

  3.出示圖七至圖九:

  你發(fā)現洞洞有什么不一樣嗎?

  4.觀察圖七:

  第一天的洞洞最小,小兔看見了什么?

  5.觀察圖八:

  洞洞大一點了,小兔看見了什么?

  6.觀察圖九:

  洞洞更大了,小兔看見了什么?它心里會怎么想?

  7.出示圖八、九:

  報紙上的洞洞那么大了,小兔的臉都露出來了,可是它一點兒也不知道。大家發(fā)現小兔了嗎?猜猜大家會說什么?

  8.出示圖十:

  現在小兔還會害羞嗎?

  小結:小兔扔下報紙,它不再害羞了,笑嘻嘻地跟大家打招呼。

  三、變化的洞洞(價值分析:和朋友做游戲,體驗從害羞到大方的變化。)

  1.這個故事有趣嗎?這么有趣的故事,會叫什么名字呢?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有趣的故事吧!

  2.我們的寶貝也和老師一起去看看,和好朋友們大方打招呼吧!

  3.游戲:變化的洞洞。(孩子選擇一個尺寸的洞洞,站在洞后,和好朋友說一句話,看看誰說的話能得到最響亮的掌聲。)

  小結:大方的朋友大家都喜歡,寶貝們,和好朋友要一起大方相處和玩耍哦!

  活動反思:

  日常教學要結合本班孩子的特點,關注到孩子間的差異。主動打招呼對小班孩子來說不難,難就難在如何理解丑小兔心理的轉變過程。《指南》中語言領域提出要“引導孩子清楚的表達”,作為語言活動,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在與孩子運用語言進行交流和表達時需要加強引導。

20、幼兒園小班語言繪本《從頭動到腳》教案

  《從頭動到腳》是一個有趣的繪本,包含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目的在于讓孩子在想、看、說、練的基礎上認識身體各部位的名稱,學說故事中的句式:“我是……,我會……,你會嗎?這個我會!”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學習語言的興趣。

  設計意圖:

  小班的孩子喜歡一些韻律感比較強的文學作品,更喜歡這些作品中一些重復性的語言,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齡特點,要讓他們在短時間內學習一個邏輯性比較強的句式確實很難,因此我設計了微課《從頭動到腳》,目的在于讓孩子在想、看、說、練的基礎上認識身體各部位的名稱,學說故事中的句式:“我是……,我會……,你會嗎?這個我會!”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學習語言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學說句式:“我是……,我會……,你會嗎?這個我會!”

  2、熟悉身體主要部位的名稱。

  3、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重難點:

  學說句式:“我是……,我會……,你會嗎?這個我會!”

  活動準備:

  1、《從頭動到腳》課件。

  2、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引起興趣。(30秒)

  1、創(chuàng)設語言情景,直接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參觀動物園,我們會見到很多很多的小動物,你們能用“我是......” 的句式大聲說出這些動物的名字嗎?

  2、逐一出示故事中動物的圖片,教師先示范用“我是……”的句試介紹前四個小動物,然后引導幼兒看圖用“我是……”的句式說出其余八種動物的名稱。

  二、出示繪本《從頭動到腳》

  引導幼兒欣賞畫面,傾聽故事,學習句式:“我是……,我會……,你會嗎?這個我會!”(4分30秒)

  1、教師講解繪本內容,幼兒觀察畫面,在反復重復的基礎上了解句式特點。

  2、提問故事內容,了解身體各部位的名稱。

  (1)提問:剛才這個故事中提到了身體上的哪些部位?(PPT逐一出示各部位的圖片)

  (2)請把你知道的身體部位指出來,并動一動。(PPT出示所有身體部位的名稱)

  3、看圖片學說句式:“我是……,我會……,你會嗎?這個我會!”

  (PPT逐幅出示故事圖片)提問:你能根據提示用故事中的語言講一講圖片內容嗎?

  三、出示動態(tài)圖片,幼兒練習句式。(1分鐘)

  教師:你能嘗試用“我是......,我會......,,你會嗎?”這個句式說一說圖片中的內容嗎?

  1、PPT出示動態(tài)跳躍的青蛙,幼兒根據圖片練習句式:我是青蛙,我會跳,你會嗎?

  2、PPT出示動態(tài)的走路的小熊,幼兒練習說句式:我是小熊,我會這這樣走, 你會嗎?

  四、延伸活動。(30秒)

  幼兒思考:除了這些動作,你的身體還會做什么?怎么做?

21、小班語言教案《誰的腳印》教學反思

  設計意圖

  你知道小動物的腳和我們的有什么不同嗎?它們的腳印又像什么?走路靜悄悄的小花貓的腳印是什么樣的?你可以想象一只小雞和小鴨踩在雪地上會是怎樣的一幅畫嗎?

  在這本以科學知識為基礎,用對比的方式呈現各種相似的腳印的圖書中,腳印可以通過“像···”這樣的方法描述出來,也可以用一種較為客觀的方式描述出來,通過對比說出腳印間的不同,可以讓小班幼兒看到不同的腳印以及這些腳印間的細微差別,可以看到單個的腳印,也可以看到由腳印組成的生動畫面。

  認識常見的幾種腳印,能用不同的方式來描述它們,了解一些腳印之間的差別,并以此為中心展開本次活動,可以讓幼兒對這個又熟悉又有點陌生的事物形成更多的認識。通過對畫面的有效提問、適宜的追問、反問和對線索的具體引導,來發(fā)展幼兒的閱讀能力,并提高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不同的方式閱讀,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興趣。

  2、根據圖畫,了解圖書的基本內容。

  3、學習用比較的方法來觀察事物。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讓幼兒通過不同的方式閱讀,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興趣。

  活動難點:學習用比較的方法來觀察事物。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大書、小動物的圖片。

  經驗準備:對小動物的腳印有一定認識。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導入——《走路》。

  師:小朋友們,和我們的客人老師打個招呼吧。

  師:和李老師一起聽著音樂,學一學小動物是怎么走路的吧。

  師:現在請我們的小朋友像小花貓一樣,靜悄悄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來吧。

  師:那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本有關于腳印的圖書吧!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封面。

  師:你們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呀?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這些都是誰的腳印呀?師:你們猜一猜接下來會是誰的腳印呢?

  2、出示第 2 頁。

  師:你覺得這兩個腳印一樣嗎?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呢?

  師:你們猜一猜這兩個會是誰的腳印。

  3、出示 3 頁。(小雞的腳印)

  師:咦,你們看這是誰呀?(學小雞叫)

  師:噢,原來這是小雞,那前一頁有它的腳印嗎?

  師:現在呀請小朋友們擦亮你們的小眼睛仔細得觀察一下,小雞的腳印是什么樣子的呢?(你們看一看小雞踩在雪地上的腳印像什么呀?)師:原來,小雞的腳印尖尖的,像竹葉一樣。我們班的小朋友真的是太棒了。

  4、出示第 4 頁。(小鴨子的腳印)

  師:還有一位小動物也等不及要出場了,你們猜一猜它會是誰呢?

  師:原來是小鴨子呀。(學一學小鴨子是怎么走路的吧。)

  師:小朋友們學的太像了,那你們看一下小鴨子的腳印是什么樣子的呀?你覺得它踩在雪地上的腳印像什么呢?

  3、出示第 6 頁。(小貓的腳印)

  師:剛才我們的小朋友們猜到了小雞和小鴨子,認識了小雞的腳印是尖尖的,小鴨的腳印是扁扁的。那你們猜一猜誰最愛吃魚呢?(出示貓踩著魚的圖片)

  師:那你們猜一猜小貓的腳印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回答)

  師:用你們的火眼金睛仔細得觀察一下,小貓的腳趾是什么樣子的呢?

  師:原來呀,小貓的腳趾是圓圓的,走起路來靜悄悄的。

  4、出示第 7 頁。(小狗的腳印)

  師:有一個小動物想和各位做好朋友,你們猜一猜會是誰來啦?

  師:走起路來落梅花,從在到晚守著家,見到生人汪汪叫,見到主人搖尾巴。(說兩遍之后在讓幼兒猜)

  師:你們猜出是誰了嗎?讓我們學一學小狗是怎么搖尾巴的。(幼兒和老師一起做搖尾巴的動作)那讓我們大聲的把他喊出來吧。(小狗小狗快出來)

  師:你們觀察一下小狗的腳印是什么樣的?他的腳趾是什么樣子的呀?

  5、出示 5 頁。

  師:你們觀察一下小貓和小狗的腳印一樣嗎?

  師: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呀?我看看哪個小朋友的小眼睛最亮了,觀察的最仔細了。

  師:原來呀,小貓的腳趾是圓圓的,走起路來靜悄悄的,而小狗的腳趾是尖尖的,非常的鋒利。

  6、出示第 9 頁。(出示小牛的聲音)

  師:咦,你們聽,這是誰的聲音呀?

  師: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牛的腳印是什么樣子的呢?

  師:你們看小牛的腳印有幾瓣兒?

  師:原來這是小牛的腳印,小牛的腳印是分兩瓣的。

  7、出示第 10 頁。(出示小豬的腳印)

  師:你們猜一猜這會是誰的尾巴呢?

  師:那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它的腳印是什么樣子。

  師:擦亮你們的小眼睛,仔細觀察一下。

  師:原來這是小豬的腳印,小豬的腳印有兩點。

  8、出示第 8 頁。(小牛和小豬的腳印)

  師:那你們覺得小牛和小豬的腳印一樣

  嗎?它們的腳印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呀?

  師:原來呀,小豬的腳印比小牛的腳印多了兩點。

  9、出示第 11 頁。(小朋友的腳印)

  師:你們剛才認識了那么多小動物的腳印,猜一猜接下來會是誰的腳印呢?

  師:你們仔細看她們的腳印和你的腳印一樣嗎?為什么?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小朋友的腳印)你們數一數他有幾個腳趾?

  師:原來呀,這是小朋友的腳印,他有五個腳趾頭。

  三、結束部分

  1、出示大書封面。

  師:今天呀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的腳印,但是還沒有給這本書起名字呢?誰有好聽的名字送給它呢?(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師:老師也給這個故事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誰的腳印》。

  2、回顧故事。

  師:你還記得這本書里有哪些小動物嗎?在這些小動物中誰和誰的腳印是相似的呀?

  師:我請小朋友們找一找。分別說一說小動物的腳印有什么不一樣。(出示小動物們的腳印圖片,讓幼兒自己找出相似的腳印,并進行簡單地說明。)

  師:今天呀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的腳印,下節(jié)課讓我們看看你作者是怎么說這些腳印得,現在請小朋友們聽著音樂,我們學著小動物走路的樣子,去戶外做游戲。

  活動反思

  今天我上的是小班語言活動的分享閱讀《誰的腳印》,這堂課主要是讓幼兒感知各種腳印的差異,讓通過不同的方式閱讀,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興趣,學習用比較的方法來觀察事物,并用語言進行表達。在活動中,我鼓勵幼兒仔細觀察,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在幼兒觀察腳印的差異這一環(huán)節(jié),讓

  幼兒看并猜是誰的腳印這一重點中,幼兒的想像力發(fā)揮的不夠,以后要多鍛煉他們的想像能力,這是我們班大部分幼兒的一個缺點,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強練習這一方面。在這個活動中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之處。

  1、缺少游戲環(huán)節(jié),全程缺少活力。

  2、講話缺少親和力,不能很好的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3、在活動中,對于問題的提問不夠準確,引導語不夠具體。

  4、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說的過多,幼兒說的較少。前期經驗的鋪墊不夠具體。

  5、幼兒觀察畫面的過程性時間太短。在描述動物腳印的特征時,大部分幼兒都沒有自己的見解,往往是別人說什么我也說什么,盡管我說了要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可還是沒有多大的效果。對于小班幼兒來說,他們的想象力不夠,所以在讓幼兒觀察動物的腳印長的像什么時,他們回答的不是很好。

  調整思路:

  1、在活動中增加游戲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幼兒學一學小動物走路的樣子,小動物的叫聲,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2、在日常的活動中多培養(yǎng)幼兒觀察畫面的能力,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

  3、在結束部分用圖片的方式回顧,要幼兒更加直觀的了解到小動物的腳印。

  4、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多學習語言的提煉方法。

  我上的這節(jié)課程中,重難點沒有把握好,上的太過表面,沒有深入,沒有從幼兒想象力出發(fā)。沒有讓幼兒感知各種腳印的特點,積極運用語言進行表達。還有語言不夠簡練,以至于到后半節(jié)課程中,提得問題是重復又重復。由于有點緊張,導致課上我的語言組織亂碼了,牛頭不對馬尾的。上課的語調沒有高低起伏,感覺平平的。我將吸取本次評課老師所給的意見,努力把我的不足之處改善

22、幼兒園小班社會繪本《我愛幼兒園》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幼兒從家庭來到幼兒園以后,對陌生的環(huán)境可能會產生恐懼,會出現不愿來園。為了幫助幼兒盡快熟悉并適應幼兒園生活,特設計此活動,激發(fā)幼兒對幼兒園的喜愛之情,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幼兒園生活

  2、能開心來園,樂于與同伴游戲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我不要》;音樂《拉個圓圈走走》; 布偶小兔子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喚起積極情感

  師:今天,櫻桃老師和小朋友們做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做《拉個圓圈走走》

  二、分享繪本故事《我不要》

  1、出示小兔子玩偶,引出繪本故事

  2、出示第一張幻燈片

  師:小朋友們,故事中小兔媽媽說小兔子要去幼兒園了,小兔子愿不愿意呀?

  師:那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事呢?讓我繼續(xù)往下看吧!

  3、以此方式逐個播放圖片,進行討論

  小結:小兔在幼兒園里和小朋友一起游戲,一起畫畫,一起上課,還一起睡覺,他在幼兒園很開心,那小朋友們是不是也和小白兔一樣在幼兒園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呢(是)那我們也要跟小白兔一樣喜歡上幼兒園,以后能開開心心的來幼兒園并能喜歡和小朋友們一起游戲哦!

  三、游戲《找朋友》

  小兔子在操場等我們和它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戲,我們快去找它吧!

  【活動延伸】

  讓父母和孩子在家閱讀繪本《媽媽心,媽媽書》,來園與同伴分享。

  活動反思:

  教師帶領幼兒熟悉幼兒園的環(huán)境,通過走走看看使孩子們知道幼兒園的布局,從而了解幼兒園,了解 幼兒園的設施,喜歡幼兒園。在設計整個活動時,畫一畫幼兒園有一定的難度,幼兒不會用繪畫的形式畫出幼兒園,在今后的活動中注意孩子的實際水平。

23、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檸檬不是紅色的》教案反思

  活動名稱《檸橡不是紅色的》

  活動目標:

  1.認識書中出現的事物,知道它們的主要特征,感受閱讀的有趣。

  2.嘗試將顏色與食物配對,學說“××不是××色的,××是xx色的。

  3.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jié)。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fā)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自制立體大圖書,各色香蕉,各色蘋果,顏色操作板(紫色、紅色、黃色、綠色},縷空圖卡(葡萄、草莓、西瓜、櫻桃檸檬),操作卡及色卡人手一份。

  2.經驗準備:認識各種常見顏色,知道一些常見蔬果的特征。

  活動過程:

  一、魔術變一變,變出顏色來。(引出話題)

  魔法語:咕嚕咕嚕變變變,變出美麗的顏色來。

  提問:變出了什么顏色?

  提問:想一想,你吃過什么東西是紅色的。

  小結:原來一種顏色能讓我們想到很多好吃的食物,真有趣。

  二、魔術變一變,變出食物來。(觀察辨別)

  1.第一次魔術(變出紅色檸檬)

  魔法語:咕嚕咕變變變,變出好吃的食物來。

  提問:哇,我們變出了什么好吃的?

  提問:這個檸檬看上去有點怪怪的,奇怪在哪兒呢?

  小結:原來檸檬不是紅色的,檸檬是黃色的。

  2.第二次魔術。(變出黃色的草莓、紫色的蘋果、橙色的葡萄)

  魔法語咕嚕咕嚕變變變,變出好吃的食物來。

  提問:我們變出了幾個食物寶寶?這些食物寶寶穿錯衣服了,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們吧。

  提問:看它們錯在哪兒了?誰愿意來幫它們換一換呢?

  追問蘋果只有紅色的嗎?(拓展經驗。)

  小結:原來一種水果也會有很多種顏色,真有趣。

  3.第三次魔術。(經驗遷移)

  過渡:寶貝們,你們不僅能幫我變魔術,還把它們變得很漂亮,后面還有許多食物寶穿錯了衣服,要你們去幫忙。

  要求:請你一邊念魔法語,一邊變魔術哦。記得要告訴它們正確的顏色。

  驗證:收集幼兒的操作卡并檢驗。

  小結:原來,食物寶寶都有適合自己的顏色,在你們幫助下,它們都找對了顏色,可高興了。

  三、魔術變一變,變出故事來。(完整欣賞繪本)

  魔法語:咕嚕咕嚕變變變,變出好聽的故事來。

  數師一邊翻閱大圖書,一邊講述故事,幼兒傾聽感受。

  小結:當夜晚來領的時候,寶貝都睡著了,我們要說一句有魔法的話是什么?晚安,一起說說看。晚安。說了這句神奇的咒語,我們就進入了甜甜的夢鄉(xiāng)。今天我們就分享到這里,現在你知道這些水果是什么顏色的了嗎?

24、小班語言《我的好媽媽》教案反思

  母親節(jié)語言教案:我的好媽媽

  活動目標:

  1、知道三月八日是婦女節(jié),是媽媽的節(jié)日。

  2、引導幼兒能用語言表達媽媽的簡單特征。

  3、閱讀故事,能細致的觀察畫面,大膽的表述對故事的理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事先讓幼兒回家觀察媽媽

  2、請幼兒帶媽媽的或者全家的照片來幼兒園

  重點難點: 能用語言表達媽媽的簡單特征

  活動地點:活動室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過程:

  1、介紹節(jié)日

  教師用清楚簡潔的語言向幼兒介紹三月八日是婦女節(jié),是媽媽的節(jié)日。

  2、提問幼兒:你回家觀察媽媽了嗎?她長得怎么樣?是高還是矮,是胖還是瘦,頭發(fā)是什么樣子的?請幼兒說一說。

  3、引導

  幼兒講述自己媽媽的工作及職業(yè)。

  4、組織討論

  知道媽媽既要工作又要操持家務,非常辛苦,應學會關心媽媽。引導幼兒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幫媽媽拿拖鞋,請媽媽喝水,聽媽媽的話,不讓媽媽生氣等。

  愛心提示:請幼兒仔細觀察媽媽一下,媽媽每天都為自己做了些什么?可以講給爸爸聽,請他幫忙記錄下來。

  活動反思:

  在班級里開展此次教學活動時,自己坐在幼兒中間,心和情感離幼兒很近,有種師生互動的感覺。然后以談話的方式導入,親切、自然,這樣迅速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專注地參與課堂學習。接下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說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相連,使音樂的表現與創(chuàng)造在平日教學中緊密相連,是孩子們較喜歡的教學方式之一。讓孩子們充分發(fā)揮了無窮無盡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并和生活聯(lián)系緊密。

25、幼兒園小班繪本語言《藏在哪里了》教案反思

  《藏在哪里了》這個色彩鮮艷、富有童趣的繪本很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整個活動以"藏"為線索,牢牢地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目光。通過欣賞故事,引導幼兒在幫助狐貍尋找朋友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動物顯著的外形特征

  半日活動設計

  活動名稱

  語言:藏在哪里了

  時間

  活動目標

  認知方面 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能力方面 仔細觀察圖片,尋找動物,能連貫地說出角色的顯著外形特征,并大膽、清楚地講述動物朋友躲藏的位置。

  情感方面 在游戲中熟悉方位詞,體驗游戲的快樂。

  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重點

  喜歡聽故事,樂意與同伴玩捉迷藏的游戲。

  難點

  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活動準備

  PPT課件、頭飾

  總課時

  設計人

  審核人

  活 動 過 程

  教學策略

  一、開始部分師

  師幼談話,回憶捉迷藏的經驗,激發(fā)興趣。

  你們玩過捉迷藏的游戲嗎?

  怎么玩的?

  你會藏在哪里?

  二、基本部分

  1.觀察圖片,說出動物的特征及躲藏的位置。出示圖片,觀察討論。

  師:今天小狐貍、大象、小兔、小松鼠和小鹿也來玩捉迷藏的游戲。

  它們都長什么樣?(引導幼兒說出動物的特征)

  誰來躲,誰來找呢?它們想了個什么辦法解決問題?

  誰輸了,為什么?

  小結:小動物們真聰明,用猜拳的辦法來分工,小狐貍輸了,它對朋友們說:"你們都躲起來吧,好好地躲起來,我來找,一定能找到。"

  2.尋找動物朋友。

  (1)片段一:

  猜猜小狐貍找到了誰?

  為什么是小兔?(因為兔子有一對長長的耳朵)

  小兔躲在哪里了?(引導幼兒完整講述:小兔子躲在石頭后面。)

  小結:小狐貍找啊找,看到石頭后面有對長長的耳朵,找到了,是小兔子,小兔子藏在石頭后面。

  (2)片段二、三:(同時出示松鼠和大象躲起來的圖片)

  小狐貍還找到誰了?

  在哪里找到的?

  小狐貍怎么會發(fā)現它的?(第三個小動物請幼兒出來完整講講)

  (3)片段四:

  小兔、小松鼠、大象都被小狐貍找到了,還有誰沒有被小狐貍找到?

  小鹿躲到哪兒去了?你們幫小狐貍找找。

  你是怎么發(fā)現它的?

  為什么小狐貍很快就找到了小兔它們,可是找不到小鹿呢?小鹿它的角也露出來了,為什么大家沒有發(fā)現呢?小動物們把鹿角當成什么了?

  小結:小鹿真聰明,躲在樹林里,把它的角當成樹枝,大家都找不到它,這是小鹿保護自己的一種方法。

  3.完整欣賞故事。

  師:剛才圖片上講的是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藏在哪里了》。

  三、結束部分

  師:小動物們玩的真開心,我們也來扮演小動物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戲,好嗎?

  第一次游戲:老師找,小朋友躲。

  第二次游戲:幼兒兩兩游戲,用猜拳的方法決定誰藏誰找。

  游戲好玩嗎?我們再到外面去玩一玩吧!

  活動延伸

  活動反思

  成功之處

  這個色彩鮮艷、富有童趣的繪本很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整個活動以"藏"為線索,牢牢地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目光。通過欣賞故事,引導幼兒在幫助狐貍尋找朋友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動物顯著的外形特征,在活動中不斷重復鞏固動物所躲藏的正確位置,有助于小班孩子掌握相應的方位介詞和大膽講述,讓他們在快樂的閱讀、快樂的學習!在想出玩石頭剪刀布這個辦法后,我通過和幼兒一起玩一玩,讓幼兒參與到這個情境之中,在玩中學習,也為最后和幼兒互動玩捉迷藏鋪墊。在小狐貍輸了要找動物朋友這個環(huán)節(jié),狐貍說:"我轉過身,你們都躲起來吧,我倒計時數到5就來找你們了,一定能找到。在這里,我讓幼兒跟著小狐貍一起數,游戲化的接觸了倒數,增添樂趣。

  不足之處

  在活動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我班孩子思維很活躍,打個比方,我班孩子"將"小鴨"認做"小雞",我就直接告訴他們尖尖嘴的是小雞,這個扁扁嘴的是小鴨,將他們生硬地轉移到我的思維上,以至于后面找小鴨時有的孩子還說是小雞。

  改進措施

  在這里,我就可以引導他們說說哪里像小雞,小雞的典型特征等。后面當我問幼兒:動物朋友們誰來找,誰來藏?我應該多給幼兒一些時間思考,可以拋給他們一個思維發(fā)散型的問題"該怎么辦呢",請幼兒自己開動腦筋,發(fā)揮想象,幫助小動物們解決這個問題。

26、小班語言繪本《誰咬了我的大餅》公開課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理解故事內容。

  2、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嗯,果然不一樣?!?/p>

  3、在學學、說說的過程中感受閱讀的樂趣。

  4、能簡單復述故事內容,并進行角色表演。

  5、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自制希沃課件

  活動過程:

  一:音頻導入,幼兒自由猜測故事主人公。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我的好朋友,現在我先不告訴小朋友們,聽一聽它的聲音猜一猜它是誰? 小朋友聽出來它是誰了嗎?(小豬)

  2、出示封面大餅:看,這是什么呀?(大餅)這塊大餅是小豬做的,它做了一塊好大的餅,這個小豬在干嘛呀?(睡覺)

  教師出示大餅:看看大餅上的缺口是什么形狀的?(半圓形的)幫小豬猜猜是誰咬了他的大餅?(幼兒猜測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

  二、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師:小豬決定去問問它的朋友,它走啊走,遇到誰啦?(小鳥)如果你們是小豬會怎樣問它呢?(請幼兒問)

  “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鳥說:“不是我,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啊嗚!”(取走大餅一小塊)

  師:小朋友幫小豬看看,小鳥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呀(三角形),為什么小鳥咬的大餅是三角形(因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小小的三角形,所以要出來的牙印是三角形)和原來的那個牙印一樣嗎?是不是小鳥咬的呢?(不是)幼兒猜測小豬會怎么說(嗯,果然不一樣)。

  2、師:小豬又遇見誰啦?(小兔)小豬會怎樣問小兔呢?小兔子又會怎么說呢?兔子咬的牙印是怎么樣的,(突出小兔的三瓣嘴、門牙) (幼兒猜測)

  師:你們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豬說:果然不一樣。

  3、(出示狐貍的牙印)猜猜這是誰的牙印?小豬又遇見了狐貍,請小朋友用響亮的聲音幫小豬問一問,“狐貍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狐貍會怎么說呢?狐貍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是怎么樣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圓形的牙印一樣嗎? 是不是狐貍咬的呢?小豬會怎么說呢?(幼兒猜測)

  4、小豬又遇見誰了?(鱷魚)小豬會怎樣問鱷魚?猜猜鱷魚咬出來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鱷魚咬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尖尖的,鋸齒一樣)看來也不是鱷魚咬的。小豬會怎么說?(果然不一樣。)

  5、最后小豬又遇見了誰?(河馬)小豬會怎樣問河馬?河馬張開大嘴,輕輕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餅變得怎么樣了?(咬掉了一半)

  6、教師小結:小鳥的牙印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兩顆大板牙,狐貍咬了一個大三角,鱷魚咬掉了一個大鋸齒,河馬咬掉了半個大餅,他們咬的牙印和這個半圓形的牙印都不一樣,所以都不是它們咬的。那到底會是誰咬的的呢,真奇怪!(邊總結邊出示小動物)

  7、教師繼續(xù)講述結尾并再次強調故事名稱:小朋友們發(fā)現了嗎?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呀?引導幼兒自由猜測,并提問故事名稱是什么。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內容,幼兒欣賞故事。

  完整展示故事課件圖片,教師講述故事。利用課件進行總結,復習一下這些牙印出自哪個小動物。

  四、結束活動:小豬送餅干

  小豬非常感謝我們小一班的小朋友們幫助了他,他還想請你們吃他做的小餅干呢! 我們一起洗洗小手,去吃餅干吧,看看小朋友們咬下來的牙印缺口是什么樣子的呀?先跟所有的小動物們再見吧,我們下次再見!

  五、活動結束。(在舒緩的音樂中與小動物們再見)

  活動反思: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豬的形象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整個故事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就好像那只小豬就生活我們身邊一樣。這樣的繪本故事更能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根據這本繪本內容的特點與小班幼兒好奇的求知心理,教師創(chuàng)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制造一個接一個的懸念,將幼兒的注意引入與繪本故事有關的情境中,并在觀察、猜測圖片信息中獲得結果解釋疑惑。這樣的提問簡單有趣但是具體,圍繞故事情節(jié)而展開,足以吸引幼兒全神貫注地閱讀與傾聽教師講述書中的故事。

27、幼兒園小班語言《誰咬了我的大餅》優(yōu)質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繪本《誰咬了我的大餅》是一個幽默、有趣的故事:小豬一次次地讓一些動物在自己辛苦做的大餅上咬上一口,就是想看看動物們的牙印,以此找到那個趁自己睡覺而偷咬自己大餅的動物。該繪本語言重復簡短,畫面夸張形象,而且閱讀的過程中孩子們自然地感受到了不同動物都有自己的不同牙印。在活動的設計上,我緊緊抓住齒印這個線索,引導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觀察、比較不同動物在這塊大餅上留下的不同齒印,從而幫助小豬找出這個咬大餅的真正“小偷”,同時我鼓勵孩子們學習講述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對于故事的理解我也是讓孩子們在“設懸-釋懸-設懸-釋懸”這樣的結構下逐步深入,這樣的方式也使得重復的故事情節(jié)和對話變得生動有趣。最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孩子們參加分享活動,一起品嘗餅干,觀察比較自己和別人的齒印。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2.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并能大膽用語言進行描述。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閱讀和想象所帶來的快樂。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難點: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并能大膽用語言進行描述。

  活動準備

  1.大餅教具;

  2.餅干若干,小毛巾若干;

  3.《誰咬了我的大餅》PPT;

  4.小豬、小鳥、兔子、狐貍、鱷魚、河馬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察大餅,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神秘出示大餅教具:“小朋友們,大家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么——

  大餅。猜一猜,這個大餅是誰做的呢?”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小豬圖片,原來呀小豬做完大餅太累了,他躺在大餅

  上面睡著了。可是一覺醒來發(fā)現——大餅怎么樣了?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幼兒猜測)

  3.教師邊操作手偶邊走到幼兒座位問個別幼兒“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讓幼兒初步感知句型。通過出示被咬的大餅,設置懸念,引導幼兒猜想,讓幼兒初步感知句型:“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為下面幼兒學說句型做鋪墊。

  二、出示圖片,以“牙印”為線索,理解故事內容,并出示直觀教具大餅,通過對比動物牙印描述不同動物的牙印特征。

  1.這時,小豬碰到了誰?你們猜,小豬是怎么問小鳥的?你們覺得是小鳥咬的嗎?

  2.小鳥咬了一口大餅,“咔嚓”!它的牙印是怎樣的?什么形狀?有什么特別的地

  方?

  3.它的牙印和大餅上之前的牙印一樣嗎?

  4.那么是小鳥趁著小豬睡覺,偷偷咬了它的大餅嗎?

  小結:小鳥的嘴巴咬出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而之前那一口是半圓形的,所以不是小鳥咬的;

  5.以此類推同樣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和描述小兔(小兔的牙印是三瓣嘴,而之前那一口是半圓形的,所以也不是小兔咬的)狐貍(狐貍咬掉了一個大三角)鱷魚(鱷魚咬掉了個大鋸齒)河馬(河馬咬掉了半個大餅)都不是這些小動物咬的,那究竟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

  三、完整欣賞 PPT,進一步了解故事內容。

  1.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故事。

  2.播放 PPT,教師有感情講述。

  3.教師:現在,你們知道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了嗎? 四、品嘗餅干,感受自己的齒印。

  小動物們都吃到了餅干,你們想吃嗎?小豬也給你們送來了餅干。大家比比看:你

  和你旁邊小伙伴留在餅干上的牙齒印一樣嗎?

  活動總結

  《誰咬了我的大餅》比較適合孩子,富有童趣,重點圍繞“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展開活動,過程中幼兒充滿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故事中為了弄清楚“是誰咬了大餅”,相繼出現了五個小動物,通過 PPT 的展示,小豬帶著大家去驗證,五位小動物都通過咬大餅去證明那一口和自己沒關系,這個懸念一直留到故事最后,才明白這一口是小豬自己咬的,同時我鼓勵孩子們學習講述小動物之間的對話。這富有戲劇性的故事讓孩子們意猶未盡。

  剛開始我設置懸念用猜測想象,激發(fā)興趣,導入故事,出示第一張圖片時幼兒一下子看出了是一塊大餅;接下來,我繼續(xù)引導幼兒邊看圖片邊說一說,跟著老師欣賞故事。我覺得在這個部分要讓孩子感受繪本有趣的情節(jié)還是比較難的,簡單的故事,重復的內容要想上的生動,老師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不足的是我的語言有些偏向成人化,沒有好好琢磨出童趣的語言,沒有以小班實際年齡特點出發(fā),給這節(jié)課打了折扣。另外,在觀察動物齒印的時候,我會鼓勵幼兒學會比較,從而進行判斷,得出結果。借助餅干圖片,我?guī)ьI幼兒開展“找一找”的游戲,根據自己手里餅干上的牙印去判斷是哪位小動物的咬的,盡管有部分幼兒一時間還判斷不出,貼錯了,但是經過對比以后,都有了進步。

28、幼兒園小班語言繪本《小蛇散步》公開課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觀察畫面,理解圖意,并嘗試用簡短的語句表達自己的理解,萌發(fā)對看圖講述的興趣。

  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小蛇散步故事書、故事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察畫面,理解圖意

  ——看看誰來了?(出示小蛇)

  1.觀察圖一:小蛇出門

  ——你看到了什么?小蛇在干什么?

  ——小蛇是怎么散步的呢?(模擬小蛇)

  小結:天氣真好,小蛇出門去散步!

  過渡:接著會發(fā)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觀察圖二:大水坑

  ——這是什么?小蛇怎么了?

  ——誰來說一說這個圖片上的事情。

  小結:小蛇爬著爬著,哇,一個大水坑!

  ——小蛇會怎么過去呢?

  3.觀察圖三:變座小橋

  ——看看小蛇在干嗎?它把自己變成了什么?

  小結:小蛇說,沒關系,變座橋。

  4.觀察圖四:動物過橋

  ——聽!誰在說話?(教師模擬:能從你的背上過去嗎?)

  ——小螞蟻說了什么啊?小蛇會怎么回答呢?

  小結:“能從你的背上過去嗎?”“可以可以!”小螞蟻過橋了。

  螞蟻、蝸牛、老鼠過橋。

  小結:朋友們一個接一個過了橋!謝謝你小蛇!不用謝!

  二、共同講述,鞏固理解

  ——這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蛇散步》,我們一起來講一講吧!

  三、延伸:出示圖畫書:小蛇散步

  ——剛才這些畫面就來自于這本書,我們等會還可以仔細去看一看,看看還有誰也來過橋了!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我覺得孩子們的參與度還是很高的,環(huán)節(jié)也是一步步很清晰的展開。但在活動的課件準備上我覺得可以讓小蛇的表情更清晰,便于幼兒觀察和模仿,然后在完整講故事時引導幼兒將學說的角色對話,可以讓幼兒嘗試著和老師一起來講述,這樣師生間的互動會更加明顯,整個活動氣氛也會更好。

29、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是誰嗯嗯在我頭上》反思

  活動目標

  1. 理解故事,認識不同動物的特點。

  2.感受故事內容中的詼諧和樂趣,體驗閱讀和猜測帶來的快樂。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4.激發(fā)幼兒主動復述故事的欲望,培養(yǎng)幼兒高自控性和高興奮性。

  重點難點認識不同動物的嗯嗯特點。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生活經驗:認識動物

  2.PPT 課件、動物和動物嗯嗯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們看看他是誰呀?(鼴鼠)他頭上有什么?(是的,這是小動物的便便,它們喜歡把便便叫做嗯嗯)。小朋友都見過哪些嗯嗯呢?它們都是什么樣子的?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這個故事有個很奇怪的名字叫《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我們一起來欣賞這個故事吧!

  二、欣賞故事,了解各種動物“便便”的不同形狀。

  1.出示 PPT1-4。

  師:有一天,小鼴鼠從地下伸出頭來,迎著陽光說……

  師:掉在鼴鼠頭上的嗯嗯是什么樣子?(長長的、黃色的)

  2.出示 PPT5-6。

  師:小鼴鼠去找了誰?鼴鼠頭頂上的嗯嗯是不是馬先生的呢?馬先生的嗯嗯又是怎么樣的?讓幼兒猜一猜(又大又圓像馬鈴薯一樣)

  3.出示 PPT7-8。

  師:鼴鼠頭頂上的嗯嗯會是的嗎?山羊的嗯嗯是怎么樣的?(像一顆顆咖啡色的球)

  4.出示 PPT9-10

  師:鼴鼠又找到了誰?會不會是奶牛的嗯嗯呢?奶牛的嗯嗯是怎么樣的?(像一盤巧克力蛋糕)

  5.出示 PPT11-12。

  師:鼴鼠又跑去問誰了?豬先生的嗯嗯是怎樣的呢?(軟軟的嗯嗯)

  6.出示 PPT13-19。

  師:一直找不到是誰嗯嗯在頭頂上的小鼴鼠,會不會放棄尋找呢?鼴鼠找了誰幫助它?(蒼蠅)

  師:小鼴鼠找到嗯嗯在它頭頂上了小動物了嗎?是什么小動物?(大狗)

  三、觀看故事動畫,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1.小鼴鼠最后是怎么做的呢?(小鼴鼠爬到大狗的屋頂上,“噗嗤”一聲,一粒小小的,黑黑的嗯嗯掉到了大狗的頭上)。

  2.他這樣做對嗎?如果你是小鼴鼠你會怎樣去做?

  3.總結:小鼴鼠想要知道頭上的嗯嗯到底是誰的,它去問了很多動物,可都不是他

  們的,原來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嗯嗯。動物和人是不一樣的,隨地大小便是不對的,

  不僅環(huán)境造成污染,還會給別人造成麻煩。我們小朋友應該怎么做呢?(引出嗯嗯時要男女分廁)

  四、圖片配對,幫助幼兒鞏固對不同動物"嗯嗯"的認識。

  1.故事里的小鼴鼠都問了哪些動物?(邊說邊出示圖片)

  2.請幼兒將動物與其"嗯嗯"進行匹配。

  五、活動延伸

  這個故事真有趣呀,不僅幫我們認識了很多動物的嗯嗯,還告訴我們,要與同伴寬容相處。請小朋友們回家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選擇的內容新穎有趣,原本讓人敬而遠之的臭粑粑在這個故事里卻變得十分可愛,還被命名為“嗯嗯”。因此,孩子們聽到這個故事就十分好奇是什么。且活動目標較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孩子們在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的過程中愉快的了解到每一種動物的排泄物形狀都有所不同,什么樣的動物就“拉”什么樣的“便便”。活動中師幼互動輕松積極活躍,順利達到預期目標。

30、小班語言活動教案誰咬了我的大餅含優(yōu)質公開課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理解故事內容。

  2、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嗯,果然不一樣。”

  3、在學學、說說的過程中感受閱讀的樂趣。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做事要認真、要有耐心。

  活動準備:自制希沃課件

  活動過程:一:音頻導入,幼兒自由猜測故事主人公。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我的好朋友,現在我先不告訴小朋友們,聽一聽它的聲音猜一猜它是誰? 小朋友聽出來它是誰了嗎?(小豬)

  2、出示封面大餅:看,這是什么呀?(大餅)這塊大餅是小豬做的,它做了一塊好大的餅,這個小豬在干嘛呀?(睡覺)

  教師出示大餅:看看大餅上的缺口是什么形狀的?(半圓形的)幫小豬猜猜是誰咬了他的大餅?(幼兒猜測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

  二、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師:小豬決定去問問它的朋友,它走啊走,遇到誰啦?(小鳥)如果你們是小豬會怎樣問它呢?(請幼兒問)

  “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鳥說:“不是我,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啊嗚!”(取走大餅一小塊)

  師:小朋友幫小豬看看,小鳥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呀(三角形),為什么小鳥咬的大餅是三角形(因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小小的三角形,所以要出來的牙印是三角形)和原來的那個牙印一樣嗎?是不是小鳥咬的呢?(不是)幼兒猜測小豬會怎么說(嗯,果然不一樣)。

  2、師:小豬又遇見誰啦?(小兔)小豬會怎樣問小兔呢?小兔子又會怎么說呢?兔子咬的牙印是怎么樣的,(突出小兔的三瓣嘴、門牙) (幼兒猜測)

  師:你們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豬說:果然不一樣。

  3、(出示狐貍的牙印)猜猜這是誰的牙印?小豬又遇見了狐貍,請小朋友用響亮的聲音幫小豬問一問,“狐貍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狐貍會怎么說呢?狐貍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是怎么樣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圓形的牙印一樣嗎? 是不是狐貍咬的呢?小豬會怎么說呢?(幼兒猜測)

  4、小豬又遇見誰了?(鱷魚)小豬會怎樣問鱷魚?猜猜鱷魚咬出來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鱷魚咬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尖尖的,鋸齒一樣)看來也不是鱷魚咬的。小豬會怎么說?(果然不一樣。)

  5、最后小豬又遇見了誰?(河馬)小豬會怎樣問河馬?河馬張開大嘴,輕輕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餅變得怎么樣了?(咬掉了一半)

  6、教師小結:小鳥的牙印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兩顆大板牙,狐貍咬了一個大三角,鱷魚咬掉了一個大鋸齒,河馬咬掉了半個大餅,他們咬的牙印和這個半圓形的牙印都不一樣,所以都不是它們咬的。那到底會是誰咬的的呢,真奇怪!(邊總結邊出示小動物)

  7、教師繼續(xù)講述結尾并再次強調故事名稱:小朋友們發(fā)現了嗎?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呀?引導幼兒自由猜測,并提問故事名稱是什么。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內容,幼兒欣賞故事。

  完整展示故事課件圖片,教師講述故事。利用課件進行總結,復習一下這些牙印出自哪個小動物。

  四、結束活動:小豬送餅干

  小豬非常感謝我們小一班的小朋友們幫助了他,他還想請你們吃他做的小餅干呢! 我們一起洗洗小手,去吃餅干吧,看看小朋友們咬下來的牙印缺口是什么樣子的呀?先跟所有的小動物們再見吧,我們下次再見!

  五、活動結束。(在舒緩的音樂中與小動物們再見)

  活動反思: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豬的形象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整個故事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就好像那只小豬就生活我們身邊一樣。這樣的繪本故事更能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根據這本繪本內容的特點與小班幼兒好奇的求知心理,教師創(chuàng)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制造一個接一個的懸念,將幼兒的注意引入與繪本故事有關的情境中,并在觀察、猜測圖片信息中獲得結果解釋疑惑。這樣的提問簡單有趣但是具體,圍繞故事情節(jié)而展開,足以吸引幼兒全神貫注地閱讀與傾聽教師講述書中的故事。

31、小班語言《月亮的味道》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能聽懂故事,嘗試根據畫面大膽講述圖中的內容。

  2.知道故事名稱叫《月亮的味道》

  3.理解故事中月亮摘下來是大家的力量。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jié)。

  5.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月亮的味道》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音樂導入:隨著《小星星》的音樂——走線入場,借著小星星的魔力把孩子們拉進故事的氛圍中。

  師:孩子們,月亮是什么味道,你們知道嗎?請你來聞一聞。

  (二)基本部分

  故事《月亮的味道》。

  1.播放課件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

  2.在舒緩、貼切的背景音樂牽引下,完整欣賞故事。

  (1)師講述故事。

  (2)借著奇妙的道具,升華故事,感受集體合作的力量。

  師:月亮的味道怎么樣?

  師:這樣的夜晚,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呀?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3.操作、發(fā)現,借助教具引導幼兒感知動物疊高的情景。

  師:那你們能告訴老師,誰先想去摸摸月亮的?

  師:小烏龜都請來了誰?它們是怎么做的呀?我請幾個小朋友上來幫幫忙。

  師:你都發(fā)現了什么?

  4. 品嘗月亮。

  師:小朋友聽,這是什么聲音?月亮好吃嗎?

  師總結:“孩子們,合作的力量可大了,小動物們都知道團結起來,合作疊高,最終得到它們想要的月亮。

  5.隨著輕快、幽默的音樂,帶著孩子們扮演小動物“吃月亮去啰”。

  (1)師:我們請小烏龜幫忙,帶我們去嘗嘗月亮的味道吧。

  (2)和孩子們一起隨著音樂表演故事。

  (三)結束部分

  師:其實月亮是不可以吃的。這只是一個故事,一個好玩又奇妙的故事而已。小朋友真棒,可以發(fā)現這么多好玩又奇妙的地方。

  師:月亮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咱們都來當小小收藏員,找一找“月亮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學反思:

  這是一個“誘人”的語言活動,源于早期閱讀當中一個普通但又魅力無窮的小故事。同時,主教老師大膽的設計、用心的編排、不斷的創(chuàng)意,以及自身優(yōu)勢都在環(huán)節(jié)的進展中屢屢綻放出光彩!

  創(chuàng)意一,從故事的主線——月亮(可以被咬掉的部分+被咬剩下的月牙形狀=一輪圓月)入手?;顒又薪處熐擅畹陌岩惠喛此破胀ǖ?、圓圓的月亮,設計成撕下來,分出數片后,變成月牙,最后還可以拼裝,回歸圓圓的形狀,這是本次活動的亮點之一。最好玩的是拿到月亮片的小朋友很珍惜的放在手心,有些小朋友經不住“月亮”的誘惑,還真的嘗了起來……主教老師合理地調動了幼兒的多種感官,從“視覺、聽覺、味覺”入手,通過語言、游戲、動作,與幼兒頻繁互動,層層遞進,最后以輕快、幽默的樂曲帶孩子們表演故事,把整個活動推向**。

  創(chuàng)意二,蒙氏走線,推波助瀾。蒙氏數學在本園初展拳腳,主教老師巧妙地把“蒙氏線”搬到活動當中來了,有效地舒緩了孩子們的情緒,利用簡單的肢體語言把他們推進誘人的故事之旅,讓他們隨著故事的進展,環(huán)節(jié)的變換,吃驚、想象、起伏、舞動……真正營造了以幼兒為主的活動氛圍。

  創(chuàng)意三,多媒體技術,巧妙介入。利用簡單的故事圖片,制作出一本融音樂、音效、圖片、文字為一體的電子書,給這個故事穿上了一件“吸引孩子興趣的神奇的外衣”, 從而緊緊地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創(chuàng)意四,環(huán)節(jié)的遷移。利用充滿魅力的故事拋磚引玉,引導孩子們循著“月亮”這個軌跡和爸爸媽媽一起查詢和閱讀更多相關月亮主題的書籍,讓孩子們在這種有意識、有目的地尋找和閱讀的過程中拓寬視野,增進親子間的交流。

32、小班數學繪本《一顆紐扣》繪本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按紐扣的特征(顏色、形狀、大小、紐扣上的扣眼數量等)進行配對

  2.樂意幫助別人,知道撿到的東西要歸還主人。

  3.學會禮貌用語。

  4.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發(fā)展辨別、分析、歸納智力和運用智力。

  活動準備:一顆紐扣、ppt、塑封的動物衣服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

  今天老師請你們看一個有趣的動畫片。

  二、觀看PPT

  師:天氣真好,一只小老鼠出來散步,走著走著,前面滾來了一顆紐扣。(提問:這是一顆怎樣的紐扣?誰能完整的說說看?)

  小結:這是一顆白色的、圓圓的、有四個洞眼的紐扣,這顆紐扣是誰的呢?丟紐扣的朋友一定很著急,小老鼠決定去問問它的朋友們。

  師:它先找到了小狗,“小狗你好,我撿到了一顆紐扣,是你丟的嗎?。(提問:這顆紐扣是小狗的嗎?從哪里看出來?)

  小結:小狗的紐扣是黃色的,小老鼠撿到的紐扣是白色的,所以不是小狗的紐扣。

  師:小老鼠又:找到了小兔,“小兔你好,我撿到一顆紐扣,是你丟的嗎?”(提問:猜猜小兔怎樣說?)

  小結:小兔用放大鏡仔細瞧了瞧,搖搖頭說:“我的紐扣是三角形的”。

  師:告別了兩位朋友,小老鼠繼續(xù)往前走,這次它遇到了小刺猬。(提問:它會怎樣問呢?誰來學學看?如果你是小刺猬會怎么回答呢?)

  小結:小刺猬的紐扣上有六個洞眼,所以不是小刺猬的紐扣。

  師:看這次小老鼠遇到了誰?(大象和小蟲)小老鼠說:“大象、蟋蟀你們好,我撿到一顆紐扣,是你們丟的嗎?”(提問:你覺得紐扣可能是它們丟的嗎?為什么?)

  小結:大象和蟋蟀看了看自己的紐扣,都搖搖頭,“這不是我們的紐扣”。

  師:小老鼠問過了所有的朋友,可還是沒找到紐扣的主人。小老鼠只好拿著紐扣回家了,媽媽給它做了好吃的點心。小老鼠一抬頭,突然發(fā)現:咦?媽媽的衣服上怎么少了一塊紐扣。(提問:小老鼠是怎么問的?我們一學學它的話。)

  小結:媽媽說,“你把紐扣放上來,試試看對不對”。

  師:“小寶貝,謝謝你!你真是個愛動腦筋又會幫助別人的好孩子?!闭f完媽媽還在小老鼠的頭上親了又親。

  三、幼兒操作

  1.師:故事結束了,可故事里的動物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紐扣,你們愿意幫助它們嗎?

  2.集體操作

  師:桌上有許多的紐扣,你們每人都去撿一顆,看看自己拿到的是什么樣的紐扣,和旁邊的朋友說一說,然后每人找一張圖片,幫動物把紐扣裝上去。

  3.驗證講評

  師:你們拿到的是一顆什么樣的紐扣?你們把紐扣送給了誰?我們一起看看對不對?

  活動反思:

  活動環(huán)節(jié)設計很符合閱讀的基本思路,又能根據圖畫書的結構進行設計教案,很新穎也很獨特。教師能使用卡片這樣更能引導幼兒很好的進行比較。教師的思路清晰,很投入,激情很高,幼兒的積極性很高。過程中遷移到生活,感覺很好,活動比較完整。

  1.出示丟失的紐扣,應讓幼兒先觀察一下,后在尋找主人。這樣能更好的引導進行對比。

  2.活動過程中有出現一點小語病,主人丟失紐扣的著急心情幼兒體會不深入。

  3.通過ppt,幼兒對活動非常感興趣,積極參與,在有趣的故事中輕松愉快地認識了顏色、形狀、大小、數量等數的知識。

  4.通過故事對話,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5.幼兒操作時,擺放的圖片位置欠妥,應夾在活動室周圍。

33、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誰會飛》反思

  以媽媽帶寶寶游戲的形式,在音樂聲中做鳥飛、魚游、兔跳、鹿跑的動作。邊學邊引導幼兒說“拍拍翅膀飛呀飛”,“搖搖尾巴游游游”,“豎起耳朵蹦蹦跳”,“四條腿兒跑跑跑”。

  小班公開課語言教案《誰會飛》

  活動目標:

  1、能主動參與游戲活動,初步學會兒歌。

  2、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3、能分析兒歌,培養(yǎng)想象力。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實物投影儀,電視機。

  2、 有活潑輕快音樂的磁帶一盤,錄音機一臺。

  3 畫有鳥飛、魚游、兔跳、鹿跑的圖片一張。

  4、會飛、游、跳、跑的動物頭飾三十只,大字卡:飛、游、跳、跑。

  活動過程:

  1、以媽媽帶寶寶游戲的形式,在音樂聲中做鳥飛、魚游、兔跳、鹿跑的動作。邊學邊引導幼兒說“拍拍翅膀飛呀飛”,“搖搖尾巴游游游”,“豎起耳朵蹦蹦跳”,“四條腿兒跑跑跑”。

  2、 請寶寶們找個位置坐下。初步學習兒歌的前兩段。

  (1)“今天媽媽來考考你們,哪些動物會飛呢?它們用什么飛的?怎樣飛呢?”“哪些動物會游呢?它們是怎樣游的呢?”

  (2)“媽媽把我們剛才說的話連起來,你們聽,”教師念兒歌的前兩段。

  (3)跟著媽媽一起學學動作一起念念。

  3、出示圖片,學習兒歌后兩段。

  (1)“這是誰?小兔怎樣走路的?”重點學說“豎起耳朵蹦蹦跳”。

  (2)“這是誰?小鹿怎樣走路的?”重點學說“四條腿兒跑跑跑”。

  (3)跟著媽媽一起學學動作一起學習兒歌的后兩段。

  4、學習整首兒歌。

  (1)跟著媽媽一起學學動作一起念念整首兒歌。

  (2)和媽媽一問一答學念兒歌。

  (3)看著圖片朗誦兒歌。

  5、延伸活動:游戲“找家”。

  請幼兒找自己喜歡的頭飾戴上,學學它們的動作,在音樂聲中看字卡分別找到相應的家。

  活動反思:

  這是一個兒歌活動,目的是想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游戲,初步學念兒歌,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鍛煉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

  在整個活動中,我以“媽媽帶寶寶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讓幼兒在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游戲環(huán)境中玩玩學學。整個活動幼兒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不同的形式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趣濃厚。

  但是在第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有所不妥,我以媽媽帶寶寶游戲的形式,在音樂聲中作鳥飛,魚游,兔跳,鹿跑的動作,并且邊學邊引導幼兒說:“拍拍翅膀飛呀飛”、“搖搖尾巴游呀游”等等。目的是為了讓幼兒學念兒歌,因為這些都是兒歌里的句子。活動后我才意識到自己的思維是有局限的,活動的目的性太強,沒有讓幼兒充分發(fā)揮自主性,讓他們根據自己對各種動物的理解,來進行模仿,并學著叫各種動物的聲音,表達表現,完全是跟著教師做動作。雖然兒歌中的句子時熟悉了,但是如果能先讓幼兒自由表現,然后再用兒歌中的句子對幼兒的動作概括,可能效果會更好!

34、幼兒園小班語言《媽媽愛我》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從動物的身體特征了解動物媽媽對動物寶寶表達愛的方式,學說短句“xx 媽媽愛寶寶 ,……”

  2.從動物的擁抱愛撫中,感受媽媽的愛和擁抱的溫馨。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通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通過一組圖片排序,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培養(yǎng)細致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感受動物媽媽對動物寶寶表達愛的不同方式。

  活動難點:理解周圍人們對我們的愛。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對動物母子關系感興趣并有簡單的了解。

  2、物質準備:繪本《媽媽抱抱我》PPT 課件、雞媽媽玩具、小狗手偶、大象玩偶、動物園場景、媽媽的愛 PPT、郊游音樂。

  活動過程

  一、動物園里找朋友

  教育意圖:情境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觀察指導要點:能否有樂于參加活動興趣。

  導語(聽音樂做動作找到座位):今天我們來到了動物園,讓我們找一找有哪些小動物呀?

  小結:動物園里住著一些動物媽媽和動物寶寶,讓我們來看看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些什么。

  二、動物媽媽的愛

  教育意圖:從動物的特征理解、感受動物媽媽的愛

  觀察指導要點:能否表達清楚三只不同動物的身體特征 能否說說短句“xx 媽媽愛寶寶,……”

  能否能體驗三種不同動物的表達愛的方式

  1.感受雞媽媽的愛

  (1)瞧,誰來了?(雞媽媽和雞寶寶)

  (2)重點提問:雞媽媽很愛很愛它的寶寶,猜一猜雞媽媽是怎么愛雞寶寶的呢?(雞媽媽的愛是……)

  (3)我們一起來看看雞媽媽是怎樣愛它的寶寶的吧 小結:雞媽媽愛寶寶,張開翅膀抱一抱。

  幼兒體驗:老師來做雞媽媽,你們做雞寶寶,讓我來抱抱你們。(要求邊說邊做,學說: 雞媽媽愛寶寶,張開翅膀抱一抱)

  2.感受狗媽媽的愛

  (1)聽!誰來了?(播放狗的叫聲)

  (2)原來是狗媽媽和它的寶寶。

  重點提問:狗媽媽很愛很愛它的狗寶寶,猜一猜狗媽媽是怎么愛狗寶寶的呢?(狗媽媽的愛是……)

  (3)我們一起來看看狗媽媽是怎樣愛它的寶寶的吧。 小結:狗媽媽愛寶寶,伸出舌頭舔一舔。

  幼兒體驗:一個小朋友帶著狗媽媽手偶,去舔舔他的狗寶寶 (邊做邊說:狗媽媽愛寶寶,伸出舌頭舔一舔)

  3.感受大象媽媽的愛

  (1)咦!它是誰?(露出鼻子)

  (2)原來是象媽媽和它的寶寶。

  重點提問:象媽媽是怎么愛他的寶寶的?(象媽媽的愛是……) 小結:象媽媽愛寶寶,伸長鼻子摸一摸。

  幼兒體驗:現在兩個小朋友一起,學學象媽媽和象寶寶。 4.完整故事講述

  (1)老師把今天我們看到的事兒編成了一個好聽的故事《媽媽抱抱我》小結:好溫暖的故事,故事里有許多許多的愛。

  三、我們身邊的愛

  教育意圖:經驗調動,感受并說說家人的愛

  觀察指導要點:能否結合自己生活經驗用語言表述媽媽的愛

  1、動物媽媽有不同方式愛它的寶寶。那你們的媽媽呢?你們的媽媽是怎樣愛你的?(我媽媽的愛是……)

  2、我們來看看我們的媽媽和寶寶是怎么表達愛的?(播放 PPT)

  小結:原來表達愛的方式有那么多,有親親抱抱寶寶的,有帶我們去看外面精彩的世界的,有帶我們做運動鍛煉身體的,有和我們分享好吃的,還有……媽媽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愛著寶寶,寶寶也要對媽媽說“我愛你”。

  四、活動延伸

  請你用你的方式去愛你身邊的人吧。

  活動總結

  一、材料與幼兒的互動——引導

  小班階段的幼兒,思維具有很大的直觀行動性。他們的思維活動離不開對事物的直接感知,并依賴于其自身的行動和一定的情境。而事物的直接感知,最直接的體現是他們的語言、行為、認知等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周圍的環(huán)境?;顒訄鼍白鳛橛變赫J知的物質前提,在這一時期體現得最為突出。

  比如在第一環(huán)節(jié)的導入中,教師提供有樹、花、草地、圍欄、動物的場景,用“郊游”的音樂引導幼兒回憶并映射到集體學習活動中,讓其有去動物園的氛圍, 身臨其境并有參與活動的興趣。

  同時,小班幼兒思維的直觀行動性表現得非常明顯,思維活動常常與他們的動作相伴隨,幼兒依賴于其自身的行動和一定的情境。因此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教師用不同的動物玩偶,積極引導幼兒并與幼兒互動,深入的探索“動物媽媽的愛”。

  二、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深入

  在活動中,教師目的明確,緊扣主題“媽媽的愛”,讓幼兒在聽聽、看看、玩玩、演演等體驗中,認知到不同動物對寶寶的愛的不同表達方式,并用講述、體驗等方式,教師的提問始終圍繞著“媽媽如何愛寶寶”,不但引導幼兒表述,并將故事中的語言表述出來,并用說說做做的方式讓幼兒反復練習,把愛說出來、做出來。為此,教師用師生互動(教師做媽媽,幼兒做寶寶的扮演方式)、材料與幼兒互動(教師和幼兒分別戴著手偶扮演媽媽,其他幼兒扮演寶寶)、生生互動(幼兒兩兩自由組合,分別扮演媽媽和寶寶)、視頻與幼兒互動的方式層層推進體驗,幼兒非常喜歡此活動并樂于表達表現,從而達成最終的活動目標。

  1、圍繞興趣、清晰有意義

  而基于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在素材和幼兒基本經驗的結合處設問、提問, 這是教師在學習內容與幼兒理解之間架設的橋梁,是激發(fā)幼兒思考的工具。因此, 教師的提問要圍繞幼兒感興趣的話題設計提問,問題要簡潔明了、有意義。

  如教師的提問“*媽媽很愛很愛它的寶寶,猜一猜*媽媽是怎么愛*寶寶的呢?”,這是一個發(fā)散性的問題,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從不同角度出發(fā)來思考問題,緊扣主題,為目標服務。

  又如最后環(huán)節(jié)的提問“你們的媽媽是怎樣愛你的?”,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照片,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引申到“媽媽對我的愛”的議題中。

  但教師提問的語言若不夠精確,會使幼兒無從回答或回答得不到位。如教師的提問:“*媽媽是怎么愛寶寶的”,問題太寬泛,幼兒無從回答或天馬行空,若改為: “*媽媽是用什么動作愛寶寶的”,讓重點落在動作上,才能引發(fā)幼兒聯(lián)想到“抱抱”、“親親”等,為接下來的表述及表演有更好的鋪墊。

  2、開放提問,激勵想象

  尤其在語言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兒想象的因素提出問題, 使幼兒能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來探索問題的多種可能性。

  幼兒的生活經驗的多元化,導致回答的多樣性,而教師應及時抓住其中的各個點,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而不要局限于一句目標語言中。幼兒在“猜一猜雞媽媽是怎么愛雞寶寶的”的表達中提到“親一親,啄一啄”,教師可以回應:“雞媽媽愛寶寶,尖尖嘴巴啄一啄”;幼兒提到“捉小蟲給寶寶吃”,教師可以回應:“雞媽媽愛寶寶,捉條小蟲吃一吃”……這樣,不但肯定了幼兒的表達,鼓勵幼兒的信心, 而且更多的拓展了幼兒對于“動物對寶寶的愛”的認知,從而更好的達到活動目標。教師則要采取接納的態(tài)度對幼兒的表述表示理解和支持,這樣既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又使幼兒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從多方面的思考并設計活動的有效實施,直指幼兒的相關經驗,從而地激發(fā)幼兒學習內容的好奇心與興趣,刺激幼兒的認知經驗,拓展活動的多元價值,同時還整課堂氛圍,有效地推動活動的發(fā)展。

35、小班語言繪本教案《誰咬了我的大餅》總結

  設計意圖

  《指南》在語言領域中指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口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口語表達能力主要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教師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有利于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

  《誰咬了我的大餅》這個故事里的角色都是生動有趣的小動物,它們的對話都是一些簡單的問答句,特別適合小班的幼兒學習。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采用游戲的方式來幫助孩子理解,增加趣味性。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讓幼兒通過游戲來學習知識,在游戲中健康成長。所以,課程主要環(huán)節(jié)是通過模仿動物對話、動物牙印匹配、尋找誰咬了大餅和小餅找主人的游戲,讓小班孩子能在游戲故事情景中用自己能夠理解的簡短詞語和短句,區(qū)分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能夠并敢于去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內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測。強調發(fā)生在小豬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帶給孩子們的童真與童趣,讓孩子真正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最終體驗到趣味閱讀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動物的嘴型和大餅上的動物牙印,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特點。

  2.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fā)現,完整表述疑問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3.體驗繪本閱讀帶來的快樂,喜歡閱讀,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4.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重點:完整表述疑問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用恰當詞匯描述動物嘴型和牙印。

  難點:敢于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1.音樂《小豬睡覺》;

  2.自制《誰咬了我的大餅》繪本多媒體課件;

  3.被咬過的大餅教具;

  4.動物牙印及動物圖片若干;

  5.動物頭飾;

  6. 有不同動物牙印缺口的小餅 。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教師演唱《小豬睡覺》,引發(fā)幼兒興趣

  教師演唱兒歌《小豬睡覺》,活躍氣氛,吸引孩子對小豬的興趣,為講述繪本作鋪墊

  二、講述部分:第一遍故事----邊議邊敘

  意圖:閱讀講解,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了解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

  (一)多媒體課件上出示一個大圓圈,引發(fā)幼兒聯(lián)想生活中的圓形事物。

  指導語:小朋友,這個圓圓的東西你們猜,它是什么?像什么?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圓圓的?

  (二)教師趣味圓圈變大餅,引出大餅的故事。 指導語:這個大餅是誰的呢?

  指導語:“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提示:(1)讓幼兒帶著好奇的心情把注意力引入到活動中。

  (2)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教師多用提問引導孩子思考: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

  (3)教師可以走到幼兒座位問個別幼兒,讓幼兒初步感知句型。

  (三)聽一聽,講一講:老師帶領小朋友模仿動物的對話,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敢說、想說、會說的氛圍。并能初步識別不同動物的牙印,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的特征。

  1.教師出示各個小動物(小鳥,小兔、狐貍,小鱷魚)

  碰到小鳥(小兔、狐貍,小鱷魚),教師:“你們猜,小豬對小鳥說了什么?”小豬說:“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提示:帶領孩子扮演小豬角色一起問,學說問句,讓孩子用完整的語句表述

  2.幼兒觀察動物牙印并描述

  指導語:小鳥(小兔、狐貍,小鱷魚)的牙印是怎么樣的?

  指導語:“小鳥(小兔、狐貍,小鱷魚)的牙印和大餅上的牙印一樣嗎?”

  提示:最后屏幕出現一張大嘴圖片,讓幼兒通過動物嘴巴的形狀來聯(lián)想相應的牙印形狀(啟發(fā)幼兒的逆向思維)

  (四)再重回 PPT,發(fā)問引導小朋友思考,揭曉故事謎底。

  指導語:孩子們,那到底是誰咬了大餅一口呢? 你們有什么發(fā)現呢?你們知道

  到底是誰咬了大餅一口了嗎?是誰呢?

  提示:(1)教師用提問引發(fā)孩子觀察和思考。

  (2)孩子們通過觀察思考找出了答案,教師及時給予肯定

  三、游戲部分:趣味游戲活動——小餅找主人。

  意圖: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再次辨認不同動物的牙印,加深和鞏固孩子印象

  (一)游戲一:描述小餅教具上的動物牙印

  1.教師展示有著不同牙印缺口的小餅教具,幼兒進行匹配游戲。

  指導語:小朋友們,這個形狀的牙印缺口,你們覺得會是誰的呢?誰能幫幫它找到它的主人?

  提示:請孩子拿著小餅教具,將小餅貼到相匹配的小動物圖片旁邊。

  2.幼兒嘗試描述觀察到的牙印特征。

  指導語:你為什么覺得 XX 小動物是這個小餅的主人呢?

  提示:引導孩子觀察牙印缺口,通過理解和思考表述出自己的想法。

  (三)幼兒自主游戲:送餅干回小動物家

  1.教師示范游戲語句

  指導語:等會每個小朋友都會有一個小動物咬過的小餅,請你觀察是什么小動物的牙印。

  指導語:小動物們也有它們自己的家,也請你們敲敲門去找小動物的家。

  指導語:聽聽老師是怎么說的“咚咚咚,你好,請問是小兔(小鳥/鱷魚)嗎?”“小兔,請問這是你的餅干嗎”

  提示:教師手拿小餅教具示范,并強調游戲中重點疑問句“請問是……嗎?”

  (四)幼兒自主游戲,教師巡視適當引導。

  1.教師將不同顏色的動物門放置在教室各個角落,每個孩子放一套小餅教具。

  2.讓孩子自由地走動選擇敲不同顏色的動物門進行對話、表述和配對,教師觀察并適當引導。

  四、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一)請孩子分享自己的表述過程和游戲結果。

  指導語:哪位孩子愿意上來說說你敲了什么顏色的門,里面住著誰,它的餅干又是怎么樣的?

  (二)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帶領孩子在角色扮演中自然地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游戲-------給小動物找餅干

  意圖:教師進行認知遷移及活動拓展,讓幼兒體驗不同小動物的不同牙印的形狀。

  (一)導入:動物們的牙印都是不一樣的,那么我們自己的牙印是怎么樣的呢? 輕輕的咬一口餅干,看看你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

  提示:老師也輕輕咬一口,讓孩子們與老師的牙印一起做比較,促進師生的互動交流

  (二)教師展示有著不同牙印缺口的教具,讓孩子根據牙印和相應的動物嘴型進行匹配(丹頂鶴、恐龍、小老鼠、小灰蛇等)學習辨別不同的動物嘴型特征

  (三)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小動物嘴型和牙印的形狀,鼓勵孩子敢于表達自己想法。

  活動總結

  《誰咬了我的大餅》適合小班孩子,繪本富有童趣,過程中,幼兒充滿好奇心, 我重點讓孩子們學習問話的部分,并在課室內布置了故事中的情景,讓孩子直接處在故事情景中與角色進行對話,孩子們積極性很高,可以做到完整表述問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動物牙印特征。

  另外,因為本班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所以,我還給孩子設計了《小餅找主人》的游戲。過程中,我注意引導幼兒觀察并描述大餅教具上的牙印,進一步讓孩子描述自己的觀察結果,孩子們能大膽地講述,并用游戲語進行敲門問候、配對牙印的自主游戲,趣味無窮。

  最后,我在故事情景中進行總結,自然地結束了本次活動,達到了不錯的教育效果。

36、幼兒園小班語言繪本《好餓的小蛇》公開課教案反思

  課程分析:

  小班幼兒由于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比較差,無法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次活動設計了觀察、表演、猜和說的環(huán)節(jié),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小班故事繪本《好餓的小蛇》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內容簡單,畫面形象生動有趣,小蛇吃東西時:“啊嗚-咕嘟,真好吃”,動作簡單,充滿童趣,孩子們容易模仿。因為他們平時都吃過蘋果、香蕉、菠蘿、葡萄,對它們很熟悉,他們都能說出這些水果的顏色和味道,所以他們感到學習是件容易的事,從而激發(fā)了孩子們學習興趣。小班的孩子喜歡閱讀故事繪本,他們喜歡看一些簡單易懂的圖畫,尤其是小動物繪本,小蛇也是孩子們熟悉的動物,故事中通過小蛇走路的“扭來扭去”,讓幼兒學習用自己的肢體模仿小蛇走輪的樣子。小蛇貪吃的模樣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并能模仿吃東西的動作,教會幼兒理解“吞”的含義,懂得好吃的東西不能吃得太多,否則會生病的。

  課程目標:

  1.通過閱讀故事繪本,鼓勵幼兒用恰當的詞語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等。

  2.教會幼兒樂意模仿吃東西時“啊嗚~咕嘟”的聲音和模仿小蛇走路時扭動的動作。

  3.鼓勵幼兒能和同伴一起分享故事,體驗閱讀的快樂。

  4.教幼兒理解“吞”的含義,教育幼兒懂得好吃的東西不能吃的太多太快。

  5.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6.體會做事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

  課程準備:

  1.繪本故事《好餓的小蛇》

  2.《好餓的小蛇》PPT

  課程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師:寶貝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好朋友,看看這是誰呢?

  2.向孩子們介紹書名、作者,并展示PPT;

  3.師:小蛇肚子咕咕叫,你們知道是怎么回事嗎?

  4.師:對,小蛇餓了,餓了就要去找食吃,今天我們就陪著小蛇一起去找食吃吧!

  二、教師邊講述故事、邊提問,引導幼兒大膽猜測想象

  1.(1)師:第一天,一條好餓的小蛇在樹林里扭來扭去,突然,他發(fā)現一個紅顏色的、圓圓的水果,寶貝們猜猜看,是什么水果呀?(向寶貝們展示PPT)

  (2)師:寶貝們喜歡吃蘋果嗎?是什么味道的?

  (3)師:小蛇是怎樣把蘋果吃到的?(先示范做動作,然后教幼兒做)

  師:它張開嘴巴,啊嗚~咕嘟~真好吃!

  (4)師:小蛇變成了什么?

  (5)師小結:小蛇變成了一條蘋果蛇,它吃飽了,高興的回家了。

  2.(1)師:第二天,好餓的小蛇又在樹林里扭來扭去,突然它發(fā)現一個彎彎的、黃顏色的水果,寶貝們猜猜是什么水果?(向寶貝們展示PPT)

  (2)師:香蕉是什么顏色的?吃起來什么味道?

  (3)師:寶貝們喜歡吃香蕉嗎?喜歡吃的舉手~老師也喜歡吃香蕉!你們都喜歡吃水果,是個不挑食的好孩子!

  (4)師:我們站起來學著小蛇吃東西的樣子,把它吃掉吧!小蛇變成了一條香蕉蛇啦~

  3.(1)師:第三天,好餓的小蛇在樹林里扭來扭去,他看見渾身長滿刺的、黃顏色的水果,小蛇還會吃掉嗎?(展示PPT)

  (2)師:這個菠蘿好大啊,還長滿刺,小蛇嘴巴要張的大大的,寶貝們和老師一起學著小蛇長大嘴巴把菠蘿吃掉吧!

  (3)請幼兒們表演小蛇吃菠蘿的樣子。

  4.(1)師:第四天,好餓的小蛇又在樹林里扭來扭去,它看見一串紫色的、一粒一粒的水果,寶貝們猜猜看是什么顏色的水果啊?(展示PPT)

  (2)師:寶貝們喜歡吃葡萄嗎?是什么味道的?

  (3)請寶貝們和老師一起表演小蛇吃葡萄的動作。

  5.(1)師:第五天,好餓的小蛇在樹林里扭來扭去,它找到了什么呀?(展示PPT)

  (2)師:這棵蘋果樹好大呀!小蛇的嘴巴要張到最大才能把它吃掉!

  (3)師幼共同學著小蛇吃掉蘋果樹;

  (4)教育寶貝們吃東西不能像小蛇一樣一口吞下去,要細嚼慢咽,不能吃的太快。

  三、師幼一起表演故事

  1.師:小蛇明天還要吃東西,我們看看小蛇分別找到哪些好吃的?(展示PPT:梨、西瓜、櫻桃等)

  2.師:小蛇還能找到哪些食物呢?和老師一起到外面去找找吧!

  課程反思

  《好餓的小蛇》故事繪本適合小班的孩子,畫面生動,孩子們很樂意模仿小蛇吃東西時發(fā)出的“啊嗚—咕嘟”的聲音,并學著小蛇走路的樣子。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但這次活動由于孩子們剛入園好動的特點和我在教學中語言不夠精煉,有些提問沒有表述清楚,所以和孩子們互動不夠默契。此外,對幼兒們的小動作觀察的不夠仔細,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予以改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37、幼兒園小班語言繪本《好餓的小蛇》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故事繪本,理解小蛇吃水果的情景。

  2.學習用恰當的詞匯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等,能大膽地用語言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3.感受故事傳達的幽默與滑稽的氛圍,初步體驗閱讀活動的快樂。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5.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做事要認真、要有耐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習用恰當的詞匯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

  難點:能大膽地用語言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好餓的小蛇》課件,西瓜、香蕉、葡萄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李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本有趣的圖書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好不好呀!

  教師用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封面和前環(huán)襯。

  提問:封面上有什么?小蛇的身體是怎樣的呢?小蛇在森林里干什么呢?誒,小蛇怎么張著大嘴巴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教師初步講解故事。

  1、小蛇和蘋果的圖片: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森林里散步,它發(fā)現了什么?什么樣的蘋果?好餓的小蛇看到蘋果會怎樣呢?(幼兒自由想象回答)

  2、吃下蘋果小蛇的圖片:蘋果哪兒去了呢?小蛇的肚子變成什么樣了?(幼兒自由回答)

  3、小蛇和香蕉的圖片:第二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fā)現了什么?什么顏色的香蕉?好餓的小蛇看見香蕉會怎么樣?

  4、吃下香蕉的小蛇圖片:小蛇張開嘴巴“啊嗚,咕嘟,”一聲把香蕉吃到了肚子里“啊—真好吃?!毙∩叩亩亲酉袷裁?

  5、小蛇和飯團的圖片:第三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他發(fā)現什么?什么形狀的飯團,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那小蛇會怎樣吃飯團呢?(帶幼兒模仿)

  6、吃下飯團的小蛇圖片:小蛇的肚子變成了什么樣子了呢?7、第四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這次小蛇會吃掉了什么呢?(吃下葡萄的圖片)如果是葡萄,那葡萄是什么樣子的?(小蛇和葡萄的圖片)這次好餓小蛇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模仿小蛇吃東西的聲音)

  8、第五天好餓的小蛇還是沒有吃飽,這次它吃掉的又會是什么呢?(吃下菠蘿的圖片讓幼兒看圖猜測)如果是菠蘿,那菠蘿是什么樣子的?

  9、小蛇和菠蘿的圖片:小蛇果然吃掉的是菠蘿。(模仿小蛇吃東西的聲音)

  10、葡萄肚和香蕉肚圖片:你是怎樣猜出小蛇吃的是什么的呢?

  11、小蛇和蘋果樹的圖片:第六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你們看它又發(fā)現了什么?這回,它發(fā)現了一棵結滿紅蘋果的樹。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蘋果是那么高,小蛇該怎么辦呢?小蛇張大嘴巴會怎樣呢?

  12、吃了大樹的小蛇圖片:小蛇到哪兒去了?(請幼兒來指指,小蛇的尾巴呢?頭呢?)小蛇變成了什么?

  13、最后小蛇會怎樣?還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后環(huán)襯和封底。

  小結:小蛇吃飽了在呼呼的睡覺呢。

  三、完整的講述故事,體會故事的幽默有趣。

  1、好餓的小蛇是怎樣走路的呢?(教師和小朋友一起模仿一下)

  2、小蛇都找到了什么好吃的呢?(一一出示小蛇吃過的東西的圖片)

  它吃蘋果(香蕉、飯團……)時的聲音是這樣的呢?

  好餓的小蛇吃下蘋果(香蕉、飯團……)后,它的肚子變得怎樣了呢?

  小結:原來小蛇吃了什么形狀的東西,它的肚子就會變成什么形狀。

  四、游戲環(huán)節(jié):貪吃蛇

  1、規(guī)則:幼兒扮演小蛇與水果的角色,小蛇吃掉一個水果寶寶,這個水果寶寶便站在在小蛇的身后拉著小蛇,直到吃完所有的食物。

  2、幼兒自主游戲,教師指導。

  五、結束環(huán)節(jié):帶好餓的小蛇們去外面找食物。

  教學反思:

  1、《好餓的小蛇》是一個很有創(chuàng)意的故事,適合小班幼兒的聽賞與模仿。為了能讓幼兒感受到故事的幽默與詼諧,我用極其夸張的語言、表情及動作表現小蛇吞東西的樣子,并且鼓勵幼兒學習模仿小蛇有趣的吞咽動作,通過擬聲詞"啊嗚--咕嘟"的重復表演,讓孩子感受到小蛇吃東西的有趣與特別,激發(fā)孩子情境性表演的興趣,滿足小班幼兒"能聽懂、愿意想、喜歡說、愛表現"的活動積極性。

  2、在教學重點環(huán)節(jié)處,讓幼兒根據自己觀察到的內容,發(fā)散思維大膽猜測小蛇的肚子里到底吃了什么東西?這個環(huán)節(jié)也是調動孩子原有的生活經驗,在孩子認真觀察"身體變樣了的小蛇"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猜測,鼓勵每個孩子都能投入到猜測活動中,教師重點引導幼兒發(fā)現小蛇肚子的變化,而不單單只是引導寶寶猜對了沒有。最后,教師出示圖片揭曉答案,形象地歸納出變樣后的小蛇為:蘋果蛇、香蕉蛇、葡萄蛇、菠蘿蛇、小樹蛇……讓孩子直接關注故事背后所蘊涵的幽默與滑稽。

38、小班語言《我喜歡吃的食物》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 愿意說說自己喜歡吃的食物。

  2、 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口味。

  3、 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4、 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1、 水果若干。

  2、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我喜歡吃的食物》。

  活動重點:

  愿意說說自己喜歡吃的食物。

  活動難點:

  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口味。

  活動過程:

  1、 回憶交流:

  ——“想想自己最喜歡吃什么,它是什么味道的?”

  2、 摸摸猜猜:

  ——“摸摸是什么水果?為什么?”

  活動二:

  香噴噴的面包(語言、藝術)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各種常見顏色的認識,說出它們的名稱。

  3、 活動中感受色彩調和之美。

  活動準備:

  1、 在黃、綠、藍、白等水粉顏料內調入少許漿糊,盛在小罐里,每個小罐內放一小勺。

  2、 幼兒用書《香噴噴的面包》

  活動重點:

  鞏固對各種常見顏色的認識。

  活動過程:

  1、想象果醬的顏色:

  教師當面包師,將“切片面包”打開,示范做面包:

  ——面包里凃些什么果醬好吃呢?

  “黃色的是什么醬?獼猴桃醬是什么顏色的?哪一種是草莓醬呢?”

  2、幼兒操作:

  將兩片“面包”打開,往“面包”上涂抹果醬:任選1~2種顏料,用小勺舀少許,四散地放在面包上涂抹,在加上白色的奶油醬后,把兩片“面包”合攏。

  烤“面包”:用手心在“面包”上邊轉邊說:烤面包,烤面包,面包烤得噴噴香。

  夾“面包”:將面包打開會發(fā)現顏色已調和成美麗的淺色花紋,然后撕些彩紙想象成蔬菜、魚、肉夾進“面包”內。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里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里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39、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動物的傘》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备鶕@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fā)展現狀,我制定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一定的句式描述畫面內容,學習使用一些常用動詞。

  2.在看看、想想、說說、做做的過程中,理解詩歌的內容。

  3.關注動物避雨的方式,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5.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動物頭飾(小鳥、螞蟻、小雞)、PPT課件、小電腦、圖片、雨聲、鳥聲、蛙聲、小雞聲錄音。

  2.經驗準備:幼兒在活動之前了解過生活中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同時對于下雨有一定的感受和體驗。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講故事設置情景:一個明媚的午后,小動物們在歡快的玩耍,天上突然飄來了一朵烏云,嘩啦啦,下起來了大雨,小動物們趕緊去找躲雨的地方。

  二、基本部分

  1.學習第一句詩歌。

  教師:我們看看第一個躲雨的動物是誰?幼兒看圖講述(播放課件的小鳥片段)

  教師:小鳥想的是什么辦法?小鳥把什么當成傘?這是一把什么傘?幼兒思考后回答。

  教師小結:那我們可以這樣說:“嘩啦、嘩啦,下雨了,小鳥飛到大樹上,大樹傘。”小朋友我們一起來說說吧。(帶領幼兒練習句子)

  2.學習第二句詩歌。

  教師:接下來我們看看躲雨的誰?(播放課件的螞蟻片段)

  教師:看看螞蟻想的是什么辦法?下雨了,螞蟻到了哪里?它是怎樣過去的?(引導幼兒說出動詞“爬”)它把什么當成了傘?這是一把什么傘?

  教師:我們把螞蟻避雨的辦法是連起來說說吧。(教師配合動作帶領幼兒練習句子:“螞蟻爬到蘑菇下,蘑菇傘。”)

  3.學習第三句詩歌。

  教師:小鳥、螞蟻都找到了傘,那小雞怎么辦呢?(播放課件小雞片段)

  教師:誰能用完整的話說說小雞想的是什么辦法?它把什么當傘?它是怎樣到媽媽的翅膀下的?(引導幼兒說出動詞“鉆”。)它的又是什么傘?(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說出畫面內容:“小雞鉆進媽媽的翅膀,媽媽傘”。)

  4.學習第四句詩歌。

  教師:看看圖上的動物,下雨時都找到了什么?

  幼兒嘗試說出第四句:嘩啦,嘩啦,下雨了,我們都有自己的傘。

  5.完整復述詩歌。

  教師:我們來把小鳥、螞蟻、小雞避雨的辦法是連起來說說吧。

  6.完整欣賞老師念詩歌一遍,請幼兒給詩歌起個好聽的名字。(根據幼兒的多種回答,選擇一較合適的名字為題目)

  7.請幼兒加上詩歌名字看圖譜學念詩歌一遍,重點能正確念好動詞。

  三、拓展幼兒思維

  1.下雨天,小鳥、螞蟻、小雞都找到了傘,你們想想還有什么動物會把什么當成傘。你能用詩歌里那樣的話說出來嗎?(鼓勵幼兒自由想象、引導幼兒按詩歌原句式大膽講述)

  2.老師也想到了一些動物避雨的是,我們一塊兒來看看。(播放課件的青蛙片段)

  教師:我們一起來說說青蛙是怎樣避雨的?我們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說?引導幼兒說出動詞“舉”。我們把青蛙避雨的事編成一句詩歌:青蛙舉起大荷葉,荷葉傘。

  教師:看看還有哪個動物來避雨?(播放烏龜課件片斷)烏龜避雨是怎樣避雨的?我們可以用一個什么動詞來說。(引導幼兒說出動詞“縮”或“躲”)我們完整地來說一遍烏龜避雨的事:“烏龜縮到小甲殼,甲殼傘?!?/p>

  3.創(chuàng)編最后一句詩歌。

  教師:這么多動物都找到了傘,我們把這美麗的畫面變成一句詩歌吧!(引導幼兒說出:嘩啦,嘩啦,下雨了,大家都有自己的傘。)

  4.播放背景音樂,完整地朗誦一遍詩歌。(帶領幼兒邊表演動作,邊朗誦歌詞。)

  四、活動結束

  (播放課件松鼠和七星瓢蟲片段)下雨了,七星瓢蟲和小松鼠也找到了傘,它們的傘又是什么呢?請你們下了課跟小伙伴說說,回到家跟爸爸媽媽說說吧。

  附:

  動物的傘

  嘩啦,嘩啦,下雨了,

  小鳥飛到樹枝上,大樹傘!

  螞蟻爬到蘑菇下,蘑菇傘!

  小雞鉆進媽媽的翅膀,媽媽傘。

  嘩啦,嘩啦,下雨了,

  我們都有自己的傘。

  續(xù)編部分:

  青蛙舉起大荷葉,荷葉傘!

  烏龜縮進小甲殼,甲殼傘!

  嘩啦,嘩啦,下雨了,

  大家都有自己的傘。

  師:老師這里也有一頂大傘,我們舉著它回家吧!

  五、活動延伸:

  1.領域滲透:在美工區(qū)中準備白紙和畫筆,讓幼兒在課余時間將詩歌內容畫下來。

  2.家園共育:與家長配合,請家長繼續(xù)幫助幼兒鞏固詩歌內容,有條件的話幫助幼兒了解更多的動物的特點和與其相適應的棲息地。

  教學反思:

  《動物的雨傘》是一首語言活動。從活動中我發(fā)現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很高,而且對于下雨了,小動物們會去哪里避雨都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并用優(yōu)美的語句表達出來。整節(jié)課上幼兒在看視頻的環(huán)節(jié)中都聚精會神,而且看到小動物的躲雨方法都很好奇也很開心,促使本次活動推向高潮。這次語言教學活動中,我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使活動在活潑、愉快、輕松的氣氛中進行,我準備了優(yōu)美的背景圖片和動物卡片,這些直觀的教具大大激發(fā)了孩子的學習興趣。通過引導、討論,師生互動,平等地和幼兒進行交流,并根據兒歌的特點,多層次,多形式引導幼兒主動學習,使幼兒體驗其中的快樂,感受兒歌的趣味,把落腳點立足在幼兒主動,快樂的學習上,使幼兒很容易很輕松地學會了兒歌,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性,在啟發(fā)引導的基礎上,運用鼓勵、欣賞、贊許的語言激發(fā)孩子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和參與游戲活動的機會,讓幼兒的主體性得以體現。并使得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獲得心理的滿足感。當然,在活動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首先,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看圖學詩歌快了,在學詩歌的過程中沒有讓幼兒理解透,由于我總是擔心時間不夠用,所以在提問時沒能做到面向全體,從而使更多的孩子沒能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其次,在本次活動中,由于我怕課堂常規(guī)紀律不好,所以還是讓孩子們坐小椅子來參加活動,沒能做到真正地放松孩子。我覺得如果讓孩子很隨意地坐在地上來參加活動,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可能收到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第三,從活動中看到孩子們的詞匯量還是不夠豐富,從而阻礙了部分孩子流暢表達。今后要多為他們創(chuàng)造說話的氣氛,讓每一位孩子都具有自我表現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用簡練的語言引導和鼓勵幼兒學習用清晰的語言說出自己的感受,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要多為他們創(chuàng)造說話的氣氛,讓每一位孩子都具有自我表現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用簡練的語言引導和鼓勵幼兒學習用清晰的語言說出自己的感受,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顒又形乙舶l(fā)現利用頭飾和道具并布置相應的場景,其效果很好,這樣不僅可以引起更濃的參與興趣,還能讓他們在游戲中再次深入理解兒歌的內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應多培養(yǎng)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與自信。

  這次活動讓我真的收獲不小,除了在大的方面讓我學習到很多之外,小的方面也讓我在自己的語言課上嘗試了一下自己的方式;這是一節(jié)以說為主的語言課,我的目的也正是為了發(fā)展幼兒的思維想象和表達能力,于是我將更多是時間用在了后面的延伸活動上面。從中我也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不要緊守教參中的設計過程,教參只是教師的一個參考資料而已。另外我有了一個最大的感受,放松自己,盡量去做好,不要想結果,只有你放開了,孩子才會無拘無束。

  這些是我在本次活動中發(fā)現的一些不足和問題。還有哪些不足之處,希望領導和老師們給予指正,以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改進。

40、小班語言繪本解讀《拯救遲到大王小妙招》教案反思

  《遲到大王小妙招》教案

  故事簡介

  小男孩的名字很長,叫約翰派克羅門麥肯席。小男孩上學經常遲到,而遲到的理由令常人難以理解:從下水道里鉆出的鱷魚咬著書包不放,直到把一只手套扔給鱷魚才走開;樹叢里鉆出的獅子咬破了褲子,他逃到樹上,獅子在樹下等著吃他;過橋時一個巨浪要把他沖走,他抓住欄桿,一直等到巨浪平息。

  小男孩的老師不能接受他遲到的理由,對他進行了懲罰,分別是:留下來寫三百遍“我不可以說有鱷魚的謊,也不可以把手套弄丟”、站墻角大聲說四百遍“我不可以說有獅子的謊,也不可以把褲子弄破”、關在教室里罰寫五百遍“我不可以說小河里有巨浪的謊,也不可以弄濕衣服”。

  故事的結局是,小男孩最后一次準時到學校了,卻發(fā)現老師被一只大猩猩抓到屋頂上了。老師向小男孩求救,小男孩模仿老師的口氣說:“老師,這附近哪里會有什么毛茸茸的大猩猩!”

  作者/繪者簡介

  約翰·柏林罕(John Burningham),經常譯為約翰·伯寧罕。1936年出生在英國。1963年出版了第一本圖畫書《博卡:一只沒有羽毛的鵝的歷險故事》,獲當年的格林納威大獎。1970年的《和甘伯伯去游河》,又獲格林納威大獎。其他著名圖畫書作品有《莎莉,離水運一點》《遲到大王》等。

  教育解讀

  《遲到大王》的主題理解,往往歸納到成人與兒童“信任”(或“信賴”)的溝通上,以及溝通不暢帶來的兩者不平等的問題。

  這樣的理解也無可厚非。這有著現實基礎和圖畫書兒童化的基礎。之所以說是兒童化,是因為兒童文學讀者,習慣于把幻想當作真實,或以兒童的角度及兒童視角去看,把兒童當作全部。這個現象其實是應該反思的。

  在對兒童的規(guī)訓中,兒童逐漸走向社會化、成人化,否則,禮儀、情商、文明之類的,就不必談了?!哆t到大王》的主題其實很直接,就是如何規(guī)訓兒童的遲到問題。在規(guī)訓中,出現了兒童與成人之間的隔閡,出現了成人對兒童的不信任、不平等的壓制等??梢钥闯?,規(guī)訓兒童的遲到是問題的根本,信任、平等則為枝葉。

  兒童的遲到,總是有理由的。兒童的幻想力總是豐富的,守時等成人社會的良好品質是要規(guī)訓內化的。如何化解或表現其中的沖突,是圖畫書的重點和成功的重要標尺之一。圖畫書顯然是批判了教師代表的成人社會對兒童的粗暴和強權,同時也顯示了兒童遲到理由的荒誕(并以荒誕的想象戰(zhàn)勝約束的現實)。這種荒誕,與其看作是真實,還不如看作是兒童自身的愿望表達,即兒童希望這樣,希望遲到。以遲到反對教育的粗暴、沉悶,單調,教師的黑色服飾、留白的背景、生氣的表現與處理方式,都與小男孩上學路上的風景、色彩和奇幻遭遇產生強烈對比。沖突的解決,則讓教師也陷入兒童化想象的困境,以此換位思考,對兒童的幻想與遲到,給予寬容和理解,并由此出發(fā),實施恰當手法,幫助兒童快樂成長。

41、幼兒園小班語言繪本活動《媽媽抱抱我》教學設計反思

  設計意圖:

  小班的孩子依戀情結很重,特別需要安全感。小班的寶寶們希望大人抱抱她親親她,他們需要愛的支持。孩子有了被愛的經歷,才會學會愛別人、愛社會,友好的與人相處。愛是孩子情感世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綱要》中教育內容與要求對語言領域的要點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p>

  在此次活動中,我希望營造的即是一種暖暖的美好而深情的氛圍。通過教師與幼兒共同對繪本故事《媽媽抱抱我》的解讀,從動物媽媽和寶寶之間愛的親密動作,讓孩子感受媽媽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從而讓幼兒體會到媽媽對孩子的情感和擁抱的溫暖?;顒拥闹攸c就是讓幼兒在尊重、寬容接納的氛圍當中,積極踴躍的表達。

  活動目標:

  (一)觀察圖畫,了解動物媽媽對動物寶寶表達愛的方式,并引導幼兒說出“* * 媽媽用 * *抱他的寶寶”。

  (二)從動物的擁抱中,感受媽媽的愛和擁抱的溫暖。

  (三)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四)在仔細觀察圖片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大膽講出故事的大概情節(jié)。

  活動準備:

  繪本《媽媽抱抱我》和PPT課件

  背景音樂

  歌曲《我的好媽媽》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感受母愛的表達

  教師和幼兒共同表演歌曲《我的好媽媽》

  老師 — 小朋友,你愛你的的媽媽嗎?為什么呢?

  幼兒 — 媽媽愛我們。

  老師 — 那媽媽是怎樣愛你的呢?

  幼兒 — 媽媽給我買吃的、媽媽給我講故事、媽媽喜歡抱抱我等。

  二、教師導入故事,感受動物媽媽對小動物表達愛的方式。

  —你們想不想知道小動物的媽媽是怎樣愛他們的寶寶的?我們來聽聽故事。

  1、感受雞媽媽的愛

  —(出示第二張圖片)看看圖片上有誰?(可以說說小雞的媽媽是母雞,而公雞是小雞的爸爸)

  —你們猜雞媽媽是怎樣愛小雞的呢?

  —(出示第三張圖片)原來雞媽媽用翅膀抱她的孩子。

  2、感受狗媽媽的愛

  —那小朋友你來看看,這又是誰呢?它是怎樣愛寶寶的呢?

  —(出示第四張圖片)原來是狗媽媽和他的孩子。狗媽媽是怎樣愛他的孩子的呢?

  —(出示第五張圖片)狗媽媽用舌頭輕輕地舔她的孩子。

  3、了解鳥媽媽的愛

  —接下來小朋友猜猜誰又來了呢?猜謎語:個頭小,本領大,常在空中玩耍,愛在樹上睡覺。

  —(出示第六張圖片)是鳥媽媽和他們的孩子呀。他們在藍天中玩耍,在大樹上搭一個鳥窩睡覺。

  —(出示第七張圖片)鳥媽媽在干什么呢?原來鳥媽媽用媽媽用嘴巴輕輕地給孩子撓癢癢。

  4、了解大象媽媽的愛

  —(觀察第八張圖片)小女孩回到家中,翻出一本書,看到了什么?(幼兒觀察)

  —(出示第九張圖片)象媽媽用鼻子溫柔地撫摸小象。

  情景表演,教師和幼兒邊表演邊述說。(播放背景音樂)

  表演完了,故事還沒有完,故事(講述第十、十一圖片)小女孩和媽媽幸福的抱在一起。

  —好溫暖的故事呀,故事里有許許多多的愛。

  四、討論其他動物媽媽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用肢體表現。

  —原來媽媽都很愛自己的孩子,他們表達愛的方式都不一樣。你還知道其他動物媽媽是怎樣愛他的孩子的嗎?(幼兒討論)

  小結:除了抱媽媽,還有好多時候,好多事情都可以知道你很愛他,記得要說出來,做出來哦!

  寶貝們你們知道我們是怎么愛寶寶的,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音樂律動游戲)

  活動反思:

  繪本閱讀是深受廣大幼兒和教師青睞的讀物,從繪畫的色彩到故事內容不但精彩得讓人愛不釋手,而且從故事題目到每一頁的故事內容都新穎獨特。在此次賽講中,我也首次把繪本教學帶到了我的教學活動中。

  我選擇了《媽媽抱抱我》這個繪本,故事以簡單的語句為主,從始至終貫穿的“媽媽的愛”這個話題,通過觀察圖片,了解動物媽媽對動物寶寶表達愛的方式,進而從動物的擁抱中,感受媽媽的愛意。

  “媽媽的愛”是小班孩子非常感興趣的話題,他們有戀母情結,喜歡媽媽的抱抱,親親,孩子的感情非常細膩,只有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愛,才能學會去愛別人。

  整節(jié)活動過程中,我使用PPT課件教學,孩子們首次接觸PPT課件的教學形式,都興奮的叫著:“看電影嘍,看電影嘍。”我以談話導入的形式告訴孩子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非常好聽的故事?!崩^續(xù)播放課件,出示第一張圖片,從一個小女孩兒看到的情景進入故事情節(jié),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由上到下,從左到右觀察圖片,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閱讀習慣,繼續(xù)出示第二張圖片,讓孩子們先和自己的好朋友大膽探索雞媽媽是怎么樣抱動物寶寶的,通過體驗激幼兒的興趣,再出示第二張圖片,讓孩子們了解雞媽媽是用翅膀抱抱她的孩子。這樣依次了解狗媽媽、鳥媽媽、大象媽媽對寶寶抱的方式,進而理解故事內容。

  本節(jié)活動我感覺效果還是很不錯的,通過對繪本的解讀,了解動物媽媽對寶寶的愛,讓幼兒明白孩子和媽媽之間的濃濃愛意,在活動過程中,幼兒有濃厚的興趣參與觀察與體驗活動,我自己也完全融入了故事中去,感受到孩子與媽媽之間濃濃的愛,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孩子們與老師媽媽抱抱時,我播放了《媽媽寶貝》這首歌曲的高潮部分,“青青的草地藍藍天,多美麗的世界,大手拉小手帶我走,我是媽媽的寶貝……”此時我與孩子們緊緊抱在一起,我從心里感受到了媽媽與孩子之間的愛,我自己也感動的流淚了,我非常感謝我的孩子們帶給我無限的愛,我也會像媽媽一樣愛孩子們的。本繪本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覺得繪本閱讀不僅能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能開拓幼兒的思維,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我在圖書區(qū)中也投放了許多繪本,讓孩子們更加快樂、健康的學習,更加快樂、健康的成長。本節(jié)活動讓我感觸頗深,讓我更有信心教育好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在活動中,個別幼兒的注意力有些不集中,我覺得是由于我的活動中游戲部分比較少,我在以后的活動中,要更加注重游戲活動的運用,使得幼兒在快樂中學習。

42、幼兒園小班語言繪本《大口袋》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大口袋》這個故事內容簡短,又充滿機智與趣味,適合小班幼兒閱讀。故事講述了一只被大灰狼追趕的小白兔在袋鼠媽媽大口袋的幫助下,最終逃脫危險的經過。觀看多媒體課件兒,老師不斷地追問,幼兒猜想,大膽的說出故事情節(jié)。選擇角色表演故事,體驗故事發(fā)展的樂趣。通過學習故事,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也激發(fā)了幼兒樂于助人的情感!

  活動目標:

  一、觀看畫面理解袋鼠媽媽用大口袋營救小白兔的情節(jié)。

  二、愿意講講演演袋鼠媽媽幫助小白兔的相關畫面。

  三、體驗小白兔最終獲救的喜悅心情。

  四、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五、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理解故事袋鼠媽媽營救小白兔的情節(jié)。

  活動準備:袋鼠媽媽、小兔、小袋鼠、大灰狼頭飾、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認識袋鼠媽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瞧,他是誰?袋鼠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小結:是呀,袋鼠媽媽有個大口袋里面住著小袋鼠。

  二、理解畫面-----袋鼠媽媽用大口袋救了小白兔。

  (一)播放PPT,大灰狼想吃吃小白兔。

  1、師:一天袋鼠媽媽帶著小袋鼠到森林里玩,突然聽到什么聲音?

  2、會是誰在叫救命,我們一起去看看。

  (二)播放PPT,袋鼠媽媽救小白兔。

  1、小白兔發(fā)生什么事情?小白兔遇到大灰狼,小白兔神態(tài)看出它是怎樣?小白兔是很溫順的,觀察大灰狼的表情動作又是怎樣的?(小白兔十分害怕、恐懼,大灰狼兇狠的樣子。)

  2、大灰狼把小白兔抓住了嗎?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3、播放PPT,小白兔遇到袋鼠媽媽,小白兔對袋鼠媽媽說什么?袋鼠媽媽是怎么幫助小兔子呢?這時大灰狼走來了,小兔怎么不見了,小白兔到哪兒了?

  4、大灰狼怎么問袋鼠媽媽?袋鼠媽媽又回答的?

  5、大灰狼找不到小兔,只好灰溜溜地離開了。離開后,袋鼠媽媽和小白兔,小袋鼠一起唱歌跳舞,慶祝獲救的喜悅。

  三、表演故事---體驗袋鼠媽媽用大口袋救小白兔成功的喜悅。

  袋鼠媽媽這個辦法真是太妙了,我們也試一試吧。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戴頭飾進行表演,表演時刻畫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

  四、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生活遷移

  我們一起完整欣賞故事,小白兔脫離了危險,袋鼠媽媽遇到大灰狼勇敢的用大口袋救小白兔,袋鼠媽媽是一個勇敢的,樂于助人的好媽媽,在生活中,你幫助過別人呢,講一講。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活動延伸:袋鼠媽媽的大口袋作用可真大,我們一起探索它的奧秘吧!

  活動反思:

  《大口袋》是一個內容生動有趣、情節(jié)構思巧妙的一個繪本故事,它以大口袋為線索,引出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比較適合小班年齡段的孩子,孩子們非常喜歡。活動中,我通過設置懸念激發(fā)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借助課件引導孩子欣賞畫面,學習觀察細節(jié);運用猜測、提問、體驗來讓孩子體會圖畫書中角色的心理特點等方式來引導孩子學會觀察,學會閱讀,從而真正愛上閱讀。

  開始部分我請小朋友們觀察一下故事中的主角——袋鼠媽媽,說一說袋鼠媽媽有什么特征,孩子們能很快發(fā)現那個特有的“大口袋”,并說出了這是袋鼠寶寶的家。然后再出示“小兔”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孩子們很有禮貌都跟小白兔打招呼親親嘴,成為了好朋友。在設置懸念的時候,提問到“你猜發(fā)生了件什么事情呢?”有很多幼兒都能猜到了,遇到了大灰狼,讓我很順利的進入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當大灰狼追趕小白兔的時候,小朋友也為小白兔啊想了很多辦法,其中有很多小朋友提到了要找獵人來幫忙,把大灰狼打死;有的說路上放一塊大石頭把大灰狼絆倒,孩子們想了很多的辦法。

  在第二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學說的對話的時候,可能是沒有引導好,當大灰狼碰到了袋鼠媽媽會對袋鼠媽媽怎么說?(----袋鼠媽媽,你看見小白兔了嗎? 袋鼠媽媽:“沒看見,沒看見!”)在這環(huán)節(jié)中,在這個地方很多小朋友不會清楚的表達,在以后的課題上要注意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大膽表述。最后孩子們看到袋鼠媽媽、小袋鼠和小白兔高興地在跳舞,大家都忍不住給他們鼓起掌來了,引導孩子們知道最后勝利戰(zhàn)勝大灰狼是因為袋鼠媽媽幫助了小白兔,我們要像袋鼠媽媽學習,樂于幫助別人。

  最后我設計的是全體再完整欣賞并講述故事一遍,但是最后孩子們也被勝利感人了,顯得非常興奮,因此在最后完整欣賞時效果并不那么好,我應該要強調讓幼兒做在座位上安靜的閱讀,注意語言上的引導,讓孩子們學著將畫面上的內容表述出來。

43、小班語言活動公開課教案及課后反思:誰咬了我的大餅

  小班語言活動:誰咬了我的大餅

  設計意圖:

  《誰咬了我的大餅》選自《東方寶寶》2009年9期繪本,這本繪本很適合小班幼兒并且與幼兒平時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整本書充滿了懸念,每個片段都很精彩,看到最后,結局令人感到意外,因此我毫不猶豫地把它作為一份禮物帶給孩子們。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嘗試完整地表達一句話: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2、通過對比觀察,發(fā)現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

  3、在“咬一咬”的環(huán)節(jié)中,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5、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fā)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準備:課件 大餅人手一塊咬有動物牙印的“餅干”

  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們喜不喜歡聽故事呀?今天楊老師帶來了一個和大餅有關的故事,小朋友有沒有吃過大餅呀?大餅是怎么樣的呀?

  2、我們一起來看看故事中的大餅是怎樣的。

  3、這個大餅是誰做的?

  二、結合課件 以“牙印”為線索,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繼續(xù)講述:原來是小豬做的呀,小豬做完大餅太累了,就躺在大餅上睡著了,可是等它醒來一看……

  2、咦,大餅和開始有什么不一樣?(被人咬了一口)咬的這口是怎樣的呀?小豬說:“我剛才睡著了,你們有沒有看見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呀?”那我們跟著小豬一起去問問是誰咬了它的大餅。

  3、小豬碰到小動物(小鳥、兔子、狐貍、鱷魚、河馬)

 ?、傩∝i碰到小鳥教師:“小豬碰到了誰?你們猜,小豬會對小鳥說什么?”(那我們一起來聽聽小豬是怎么說的)小豬說:“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幼兒學說這句話)“不是我,不信的話能讓我在你的大餅上咬一口嗎?”說完,小鳥就在大餅上咬了一口?!靶∨笥褌兛?,上面和下面的牙印哪個才是小鳥咬的呀?師:哦,這個尖尖的牙印是小鳥咬的,那彎彎的牙印是誰咬的呢?

  引導幼兒學說小豬和其他動物說的話

  4、師:都不是這些動物咬的,那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播放課件 師有感情講述)

  5、師:你們有沒有發(fā)現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

  三、完整閱讀故事

  師:這個故事好玩嗎?現在楊老師和你們一起來講講這個故事好嗎?

  四、咬一咬

  1、出示牙印,幼兒說出是誰咬的。

  2、師:小朋友們真棒,為了表揚你們,楊老師獎勵你們每人一塊大餅,也獎勵我自己一塊好嗎?(師咬一口)這是誰的牙印,你們想咬咬看嗎?

  3、幼兒邊咬大餅邊比較牙印的不同。

  活動反思:

  《誰咬了我的大餅》是一個輕松詼諧的繪本故事,故事情節(jié)充滿懸念,看到最后,結局令人感到意外,讓幼兒體驗到了繪本故事帶來的快樂。因此這個故事是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的,是幼兒感興趣的。

  活動中的三個目標是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的,包含了認知、能力和情感目標,活動過程緊緊圍繞這三個目標設計,我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以談話為主,談話的內容與幼兒切身經驗有關,因此幼兒都能大膽地交流,也能馬上投入到活動當中。接下來讓幼兒帶著問題進入故事,進入活動的第二環(huán)節(jié)——“誰咬了我的大餅”,也是活動的重點環(huán)節(jié),課件中生動的畫面一下就吸引了孩子的眼球,讓幼兒對不同動物在大餅上的牙印有了直觀的對比感受,激發(fā)了他們大膽猜想故事情節(jié)的欲望。在引導幼兒嘗試完整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這一環(huán)節(jié),目標是層層遞進的,1、讓幼兒聽小豬說。2、教師引導幼兒一起說。3、請個別能力較強的幼兒單獨說。4、鼓勵全班幼兒一齊說。最后活動在“咬一咬”的輕松氛圍中結束,在這一環(huán)了中,幼兒既能親口嘗到大餅又能把自己的牙印和動物的牙印做對比,幼兒的興趣很高。

  不足之處:

  在復述故事的環(huán)節(jié)中,可能是因為幼兒已經知道了故事結果,所以沒有興趣再去聽這個故事了。因此,復述故事這個環(huán)節(jié)顯得很牽強,活動中我沒有及時地進行調整,如果及時地跳過復述故事這一環(huán)節(jié)或換成故事表演可能會好一些。

44、小班語言《小熊的客人》教案反思

  多媒體優(yōu)質活動設計與反思

  活動內容:語言 故事《小熊的客人》

  班次:小班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yǎng)幼兒同伴間相互謙讓的美德。

  2、發(fā)展幼兒判斷是非的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記憶重點情節(jié)。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5、喜歡并嘗試創(chuàng)編故事結尾,并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準備:課件《小熊的客人》、小老鼠、大象圖片各一。

  活動分析:

  這篇故事通過描述小老鼠和大象到小熊家做客時發(fā)生的事情,刻畫了一個凡事總愛搶“大的”的小老鼠形象和處處謙讓的大象形象。通過兩個形象的鮮明對比,使幼兒初步懂得同伴間要相互謙讓、團結友愛的道理。這是活動的難點,采用對比法、引導法、提問法突破。重點是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記憶重點情節(jié)。采用提問法、引導法解決。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兩位動物客人,它們是誰呢?”出示小老鼠和大象圖片,引出活動內容.

  二、展開

  1、老師通過提問:“如果有一大一小兩個凳子請他們坐,誰坐大的、誰坐小的?”設置情景引導幼兒進入故事情節(jié)?!霸蹅冃∨笥颜姘?知道小老鼠要坐小的,大象要坐大的。那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帶來的這個故事講的就是小老鼠和大象去小熊家做客的事。咱們來看一看,事情是不是像小朋友講的那樣呢?小熊為他們準備了好多東西呢,它們又是怎么分的呢?”

  2、放課件,講述故事《小熊的客人》。

  3、“好,故事看完了,有誰記住了這個故事的名字?”

  4、“故事中是不是小老鼠坐了小板凳,大象坐了大板凳?”“小熊還為他們準備了什么?這些東西他倆是怎么分的?”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記憶故事情節(jié),理解故事內容。(可以邊提問邊放

  課件中相關的情節(jié))解決活動的重點。

  5、提問幼兒“你喜歡哪個動物,不喜歡哪個動物,為什么?”通過引導使幼兒懂得同伴間要相互謙讓,團結友愛的道理。解決活動的難點。

  6、“咱們小朋友是不是都愿意做一個謙讓好寶寶呀?”“那咱們平時吃飯的時候,放在盤子里的包子、油餅能不能挨個摸呀?請小朋友拿勺子的時候能不能挨個挑呀?玩玩具的時候能不能搶呀?”讓幼兒明白這些都是不謙讓的行為。

  三、結束 “小朋友以后能不能做到不挑、不撿、不爭、不搶呢?”“咱們就來比一比、賽一賽,看誰做得到,看誰做得好。以后咱們每周評一個謙讓小明星,給他貼一朵小紅花,小朋友愿不愿意爭取?”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集體教學活動:故事《小熊的客人》因為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所以進行起來還比較順利,活動目標基本實現。但也存在一些設計上的不足、經驗上的欠缺和臨場發(fā)揮不佳問題。主要體現在展開部分,試分析如下:

  一、小班幼兒記憶力不是很強,表述能力較弱。看一遍故事一般只能記憶一兩個內容,老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應讓孩子多聽一遍故事或分情節(jié)分段來聽。增強幼兒記憶,引導孩子把看到的表述出來。這個環(huán)節(jié)雖然我設計上了卻因臨場緊張沒有操作,實際只讓幼兒看了一遍,卻提了好多問題,孩子回答起來比較吃力。

  二、老師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多角度、由淺入深層層引導,語言應兒童化,簡練易懂。我只使用一種方式反復提問,缺乏變化和吸引力,孩子易喪失興趣。

  三、重、難點突破時,由于我自己思路不夠清晰,分析教材不夠透徹,以至進行起來不是那么簡潔明快,自己感覺有點吃力,缺乏條理性、順序性。

  四、最后的小結不夠規(guī)范,概括性不強,引導力不足。

  五、課件的制作太簡單、粗糙,沒能為課發(fā)揮很好的作用。這也是我的一大缺陷??傊ㄟ^參加這次優(yōu)質課評比活動,讓我看到了差距,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學到了許多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找到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時不我待,我只有加油!加油!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