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奧爾夫音樂教案設(shè)計節(jié)奏訓(xùn)練——《青蛙》

小班奧爾夫音樂教案設(shè)計節(jié)奏訓(xùn)練——《青蛙》

小班奧爾夫音樂教案設(shè)計節(jié)奏訓(xùn)練——《青蛙》

1、小班奧爾夫音樂教案設(shè)計節(jié)奏訓(xùn)練——《青蛙》

  目標:

  1、在游戲中掌握節(jié)奏型| * *| * * *|。

  2、通過手指游戲、表演等形式體會音樂生動有趣。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chǔ)上,理解歌曲意境。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節(jié)奏卡一張、小鼓一個、創(chuàng)設(shè)“池塘”情境、青蛙頭飾人手一個、蛙鳴筒人手一個。

  活動結(jié)構(gòu):

  1、基本節(jié)奏練習

  2、手指游戲

  3、樂器操作

  4、游戲

  活動過程:

  一、教師擊鼓,引導(dǎo)幼兒聽鼓聲模仿節(jié)奏,通過拍身體的各部位及聲勢練習熟悉節(jié)奏| * *| * * *|。(由此引出小青蛙的叫聲)

  二、出示畫有小青蛙叫的節(jié)奏卡,引導(dǎo)幼兒練習小青蛙叫| 呱呱| 呱呱 呱|,幫助幼兒感知此節(jié)奏型。

  三、談話引出童謠《數(shù)青蛙》,鼓勵幼兒自由創(chuàng)編與童謠相符的手指表演,在玩手指游戲過程中熟練童謠和節(jié)奏型| * *| * * *|。

  1、結(jié)合提問,逐句分析童謠。并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表演。

  一只青蛙幾張嘴?幾只眼睛?幾條腿?兩只青蛙幾張嘴?幾只眼睛?幾條腿?青蛙是怎樣跳的?青蛙高興的時候是怎么叫的?怎么才能表現(xiàn)它大聲叫?

  2、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編動作表演童謠,教師提煉整合幼兒的表演動作。

  3、完整表演一遍。

  四、完整欣賞音樂《青蛙》,感受音樂的生動有趣,結(jié)合提問引導(dǎo)幼兒將童謠與音樂相匹配。

  提問:請小朋友們猜猜音樂中有誰?它在干什么?你是怎么聽出來的?

  五、引導(dǎo)幼兒在音樂中玩手指游戲,進一步感受音樂旋律及主要節(jié)奏型。

  六、幼兒操作蛙鳴筒,為《青蛙》器樂伴奏。引導(dǎo)幼兒“呱呱”部分用幼兒用蛙鳴筒敲出的響聲,“跳跳”部分用蛙鳴筒敲出的響聲。

  1、請個別幼兒嘗試操作蛙鳴筒,自由探索,鼓勵幼兒發(fā)明出不同的敲擊方法,發(fā)覺不同的聲響。

  師:你們認識它嗎?他的名字叫蛙鳴筒。你們和它玩一玩,看看它能發(fā)出幾種聲響?

  2、教師示范兩種不同敲擊方法。幫助幼兒感知兩種不同的聲響分別與童謠中的“呱呱”、“跳跳”相呼應(yīng)。

  3、師幼共同為《青蛙》器樂伴奏。重點引導(dǎo)幼兒把握音樂中的節(jié)奏型。

  4、幼兒分組為《青蛙》器樂伴奏,一半幼兒念童謠,一半幼兒操作蛙鳴筒為“呱呱”、“跳跳”部分伴奏。

  七、情景游戲表演《青蛙》。讓幼兒在生動、有趣的游戲中鞏固練習節(jié)奏型| * *| * * *|。

  師:請小青蛙們和青蛙媽媽一起到池塘邊練習跳水。(幼兒帶青蛙頭飾)

2、小班春節(jié)教案《滾珠畫——煙花》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用滾珠的方法作畫,體驗多種作畫方式的樂趣;

  2、知道放煙花的安全事項,提高安全意識。

  3、通過討論,激發(fā)過節(jié)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過節(jié)。

  4、體驗節(jié)日的快樂氛圍。

  活動準備:

  彈珠、顏料、小筐、畫紙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請幼兒說說春節(jié)中最快樂開心的事;

  ——老師小結(jié)幼兒的發(fā)言:許多孩子對春節(jié)中放煙花最開心,因為煙花非常漂亮,又能增添節(jié)日的喜慶。有些小朋友也想自己放煙花(有的已經(jīng)放過小煙花了),

  那么放煙花時應(yīng)注意是什么呢?

  ——幼兒相互討論,老師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安全教育。

  ——我們很多小朋友都想嘗試一下自己放煙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放一次安全煙花,好嗎?

  二、介紹工具,激發(fā)興趣

  ——出示彈珠:這時什么?它可以用來做什么?

  ——今天老師要用彈珠來放煙花,而且放出得煙花非常漂亮,你們看三、老師示范,幼兒觀賞

  ——先把彈珠放在顏料里滾一滾,然后放進鋪有白紙的筐內(nèi),隨意晃動筐,使彈珠在白紙上形成軌跡,再換色進行同樣操作。

  ——你們看,像不像放出的煙花?是否很美麗?

  四、幼兒動手操作

  ——你們也來試試好嗎?

  ——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使用多種顏色作畫。

  五、展示幼兒作品

  ——相互交流作畫的樂趣,觀賞同伴的作品。

  活動反思:

  滾珠畫以其作畫形式的有趣性和作畫方式的簡單化,深受小班孩子的

  喜歡。它改變了常規(guī)的作畫工具,運用圓形的彈珠,晃動小筐,使彈珠在筐內(nèi)隨意來回滾動,通過滾動,描繪出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

  此次教學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孩子們學習繪畫的興趣,也調(diào)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簡單有趣的作畫方法,使孩子們增強了自信,體驗了作品成功的快樂。另外,通過活動,孩子們也懂得了應(yīng)該怎樣安全地燃放煙花,掌握了一些粗淺的安全知識,從而增強了安全意識。

3、小班奧爾夫音樂教案《王老先生有塊地》

  一.音樂活動名稱:《王老先生有塊地》

  二.音樂教學目標:

  1.熱身音樂律動讓小朋友愉快高興的進入音樂氛圍

  2.聽辨和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叫聲

  3.體驗“伊呀伊呀喲”的節(jié)奏×× ×××-

  4.借助圖譜、動作、游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并學唱歌曲。

  5.體驗歌曲中的歡快情緒。

  三.音樂教學重點:

  1.體驗“伊呀伊呀喲”的節(jié)奏×× ×××-

  四.音樂教具準備:

  1.CD:《蛙蛙快樂頌》、《王老先生有塊地》、《再見歌》

  2.樂器:圓舞板

  3.小雞、小鴨、小羊、小豬動物圖片

  五.音樂教學內(nèi)容:

  A.音樂熱身律動:《蛙蛙快樂頌》(5分)

  1.主班老師請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地板上貼好的標記)

  2.配班老師放音樂,主班老師帶領(lǐng)小朋友隨音樂一起做音樂律動

  3.做完音樂律動后,主班老師請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4.音樂提示:剛開始,小朋友只要跟著音樂動起來就可以

  B.音樂聆聽游戲(10分)

  1.唱名字

  老師依次用強弱不同的聲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請小朋友用動作或聲音作出回應(yīng)

  例如:(老師)×× ××│×× ×(幼兒)做動作:站起來、舉手;

  貝貝 貝貝 在哪里? 或者說“哎”“到”“這兒”等話回應(yīng)

  2.音樂問候

  老師和小朋友拍手互相進行音樂問候

  例如:(老師)唱:1 23 4︱5-︱5 43 2︱1-‖

  小朋友們 好 小朋友們 好

  (小朋友)唱:1 23 4︱5-︱5 43 2︱1-‖

  老 師 好 老 師 好

  3.小動物的叫聲

 ?、倮蠋煼謩e模仿小雞、小鴨、小羊、小豬的叫聲,請小朋友說出它們的名字

 ?、谛∨笥涯7滤鼈兊慕新?,并作出一些小動物的動作(嘰嘰、嘎嘎、咩咩、哼哼)

  C.音樂語言游戲(10分)

  1.講故事導(dǎo)入

 ?、賻煟盒∨笥阎佬‰u、小鴨、小羊、小豬住在什么地方嗎?老師請你們仔細聽一段好聽的故事,你們就知道可愛的小雞、小鴨、小羊住在那里了。王老先生有一塊地,他在田邊養(yǎng)小雞、養(yǎng)小鴨、養(yǎng)小羊、養(yǎng)小豬,非常的開心!王老先生看著可愛的小雞、小鴨、小羊、小豬都會高興的唱起歌,他是這樣唱的(配班老師放音樂)

 ?、趲煟和趵舷壬桓吲d就會唱動聽的歌,小動物們高興起來是怎么唱歌的呢?大家趕快聽一聽

  2.歌唱問答游戲(主班老師和配班老師先示范)

  例如老師問:

  小雞小雞怎么唱?配班答:嘰嘰嘰嘰嘰(×× ×××-)

  小鴨小鴨怎么唱?配班答:嘎嘎嘎嘎嘎(×× ×××-)

  小羊小羊怎么唱?配班答:咩咩咩咩咩(×× ×××-)

  小豬小豬怎么唱?配班答:哼哼哼哼哼(×× ×××-)

  3.老師問,小朋友答

  D.音樂節(jié)奏快車(20分)

  1.老師分別用聲勢給小動物的歌聲伴奏,小朋友模仿(拍手、拍腿、跺腳、拍屁股、拍肚皮等形式拍出×× ×××-的節(jié)奏)

  2.老師介紹樂器圓舞板,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項

  3.老師用樂器圓舞板給小動物的歌聲伴奏,小朋友模仿(×× ×××-的節(jié)奏)

  4.老師和小朋友用圓舞板為歌唱問答游戲伴奏(老師問,小朋友答)

  5.互換角色用圓舞板為歌唱問答游戲伴奏(小朋友問,老師答)

  E.音樂小舞曲(10分)

  1.播放音樂,老師帶領(lǐng)小朋友在小動物叫聲出現(xiàn)的時候做小動物的律動(其他音樂老師和小朋友原地叉腰左右扭屁股)

  2.老師請小朋友拉手圍圈,跟著音樂拉手轉(zhuǎn)起來,當聽到小動物叫聲出現(xiàn)時原地停住,在原地左右扭屁股

  F.愛的叮嚀(4分):

  老師表揚每位小朋友的表現(xiàn),并親手為小朋友貼上代表榮譽的彩色貼紙

  H.再見歌(1分):

  1.音樂中老師和大家一起唱再見歌

  2..送園環(huán)節(jié):兩位老師面帶微笑向每位家長和小朋友說再見

  六.愛嬰提示:

  1.音樂聆聽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老師可以出示相應(yīng)的動物圖片,便于幼兒認知

  2.歌唱問答游戲時,老師要注意唱時節(jié)奏要放慢;根據(jù)小朋友情況可以互換角色

  附歌詞

  王老先生有塊地呀!伊呀伊呀喲;

  他在田邊養(yǎng)小雞呀,伊呀伊呀喲;

  嘎的嘰嘰嘎的嘰嘰,伊呀伊呀喲。

  王老先生有塊地呀!伊呀伊呀喲;

  他在田邊養(yǎng)小鴨呀,伊呀伊呀喲;

  嘎的嘎嘎嘎的嘎嘎,伊呀伊呀喲;

  王老先生有塊地呀!伊呀伊呀喲;

  他在田邊養(yǎng)小羊呀,伊呀伊呀喲;

  嘎的咩咩嘎的咩咩,伊呀伊呀喲;

  他在田邊養(yǎng)小豬呀,伊呀伊呀喲;

  嘎的哼哼嘎的哼哼,伊呀伊呀喲。

4、小班優(yōu)秀音樂教案《小小手》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的韻律、節(jié)奏美,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能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兒歌并大膽表達。

  3.理解兒歌內(nèi)容,嘗試大膽朗誦兒歌。

  4.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jié)奏。

  5.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nèi)容。

活動準備

  玩具小手 洗臉、漱口、穿衣的圖片 兒歌音頻 幻燈片等

活動重點

  學會安靜傾聽兒歌,理解兒歌內(nèi)容。

活動難點

  能夠大膽的在同伴面前表演兒歌,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過程

  一、利用手指游戲,了解小手的作用

  1.師幼一起做游戲“聽我說、跟我做”,激發(fā)幼兒對手的興趣,認識小手。

  師:(1)剛才小朋友和自己的小手做了游戲,現(xiàn)在請數(shù)一數(shù)你有幾只手?比一比你的兩只手是不是一樣大?(知道兩只手合起來是一雙手。)(2)伸出我們的雙手,數(shù)數(shù)一共有幾個手指頭?(從拇指開始,按次序進行,手口一致地點數(shù),數(shù)好后再換一只手數(shù)。)

  2.根據(jù)出示的玩具小手和圖片的提示,請幼兒說說、做做穿衣、扣扣等動作。

  師:我們的小手能做什么?

  二、安靜傾聽,感知兒歌的節(jié)奏感

  1.播放音頻,請幼兒安靜傾聽兒歌。

  師:你聽到了小手能做什么事情?

  2.教師結(jié)合圖片朗誦兒歌,使幼兒感知兒歌押韻的特點。

  三、利用幻燈片教師有感情朗誦,使幼兒理解兒歌的內(nèi)容

  教師播放幻燈片,根據(jù)圖片提示,請幼兒學說兒歌內(nèi)容。

  四、師幼表演兒歌,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在同伴面前大膽地表演,并朗誦兒歌

  播放兒歌音樂,教師與幼兒一起伸出小手,表演兒歌。

  小結(jié):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才是最棒的小寶寶。

活動延伸

  利用丙烯顏料進行手印畫:《我的小小手》。

附:

  我有一雙小小手

  我有一雙小小手,

  一只左來,一只右,

  小小手,小小手,

  一共十個手指頭,

  有了這雙小小手,

  能洗臉來,能漱口,

  會穿衣,會梳頭,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反思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直觀的教具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利用玩具小手和圖片,孩子通過多種角度來感知和操作“玩具小手?!敝庇^的教具能幫助幼兒更好的了解小手的作用。由于小班幼兒經(jīng)驗缺乏,又喜歡模仿,因此,教師準備了各種貼近生活的圖片,來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

5、小班優(yōu)秀音樂教案《大拇哥》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并學會一問一答地接唱歌曲。

  2、通過游戲創(chuàng)編簡單歌詞并演唱歌曲。

  3、借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4、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著音樂游戲。

【活動準備】

  進場音樂《手指家庭》;手指娃娃手套;各種小動物胸飾;地墊。

【活動過程】

  一、進場。

  放進場音樂《手指家庭》幼兒與教師做動作走進教室圍坐地墊上。

  二、發(fā)聲練習。

  用歌曲1115665—33221—來問候幼兒,幼兒用歌聲回答。

  三、用“手指娃娃手套”介紹小客人,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戴上“手指娃娃手套”分別用各種角色的聲音來介紹五根手指的名稱,為歌詞做鋪墊。

  四、引出歌曲《大拇哥》。

  天手指娃娃還給我們帶來一首好聽的歌兒呢,名字叫《大拇指》。

  教師跟著鋼琴范唱歌曲,教師一邊范唱歌曲一邊出示相應(yīng)的手指娃娃。

  五、幼兒與教師唱歌曲。

  -今天趙老師找不到我的“五根手指娃娃”了,小朋友們,你們和我一起唱把它們一個一個找出來好嗎?

  -分別唱五根手指,唱到“我在這里”時,教師出示手指娃娃,表示已經(jīng)找到了。

  -當小動物來演唱歌曲。教師可請幼兒幼兒自由選擇當什么小動物,當老師唱到哪個或哪些小動物時,這些小動物就起立歌聲回答,“我在這里,我在這里,你好不好”。

  -教師唱幼兒名字,幼兒接唱歌曲。老師用歌曲唱到哪位小朋友的名字,哪位小朋友就接唱歌曲。

  六、游戲《找朋友》。

  -請全體幼兒起立圍成一個大圓圈,圓圈中間有個小舞臺,教師示范:站在小舞臺上去找朋友,如:把歌詞中的大拇指改成想找朋友的名字來唱并要求幼兒做動作,唱到名字的小朋友唱歌做著動作回答他并與他拉手交換位置,再由他演唱傳給下一個小朋友。

  七、結(jié)束。

  小朋友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可是我的“五個手指寶寶”又不知道去哪玩了找不到它們了,小朋友們我們開著小火車一起再唱歌把它們找出來好不好?跟著鋼琴一起唱著歌曲走出。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盡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jīng)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nèi)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guī)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復(fù),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復(fù)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6、小班優(yōu)秀音樂教案《數(shù)鴨子》含反思

  今天我要上的是小班本學期的第周的音樂活動《數(shù)鴨子》,這是一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兒歌,這首歌曲節(jié)奏歡快,旋律優(yōu)美,歌詞有趣,小朋友很喜歡。雖然大家很熟悉,但是歌曲有兩段,小班幼兒要在一節(jié)課里掌握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將分兩課時來完成?,F(xiàn)在要展示的是第一課時。在活動中,分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幼兒通過扮演小鴨引導(dǎo)幼兒感受小鴨的動作及歌曲第一段里出現(xiàn)的部分內(nèi)容。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通過欣賞歌曲,幼兒熟悉旋律,并可以簡單的跟唱。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幼兒通過身體動作表演歌曲加深印象激發(fā)興趣。延伸部分是為學習第二段做的一點鋪墊。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數(shù)鴨子》第一段,并能隨音樂簡單跟唱。

  2、幼兒通過參與活動感受歌曲帶來的快樂情緒。

  3、引導(dǎo)幼兒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理解歌詞,用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4、啟發(fā)幼兒按照原歌詞的結(jié)構(gòu),創(chuàng)編新歌詞并演唱;

  活動準備:《數(shù)鴨子》音樂,小鴨圖片,橋,老爺爺。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扮演鴨媽媽,幼兒扮演小鴨。"小鴨子,媽媽帶你們?nèi)ネ婧脝?你們喜歡到什么地方去玩呢?"幼兒:"河里"。

  2.隨音樂伴奏,師幼學小鴨走進活動室。

  3.師:提問"小鴨子是怎么叫的呢"嘎嘎嘎,用手來表現(xiàn)小鴨子的叫聲。師:"咦,前面是什么呀?哦是一座橋,那我們從橋底下游過去好嗎?"鴨寶寶游過橋。呀鴨寶寶真棒游過了小橋,今天媽媽帶了這么多鴨寶寶到底有多少呢?我來數(shù)一數(shù),二四六七八,呀太多了太多了數(shù)不清呀,到底有多少小鴨子啊,你們也來數(shù)一數(shù)吧二四六七八。到底有多少只呢,數(shù)不清,數(shù)不清。

  二、基本部分

  4.鴨寶寶剛才玩的高興嗎,累不累?來我們坐下休息一下吧。今天鴨寶寶真的很棒鴨媽媽要唱一首歌曲給你們,請小鴨子仔細聽。教師清唱歌曲幼兒欣賞,這首歌是唱誰的?對是唱我們小鴨子的,那我們再來聽一遍好嗎?播放《數(shù)鴨子》歌曲幼兒再次聽,第二遍可以跟唱。

  5.我們聽見這首歌心里怎么樣?

  高興,對媽媽也很高興,那我們來用你們自己喜歡的動作表演好嗎?幼兒自己表演,老師小結(jié);鴨寶寶表演的真好,我們把大家表演的動作放在一起會更棒呢,來試一試吧。播放音樂師幼一起完整表演舞蹈《數(shù)鴨子》集體表演,個別表現(xiàn)。

  三、結(jié)束部分

  小鴨子今天玩的開心嗎?恩我看出來鴨寶寶們都很棒,咦快看誰來了呀?哦是老爺爺,爺爺要叫我們回家了,來小鴨子們跟爺爺回家吧.播放第二段音樂,跟爺爺回家學學爺爺走路的樣子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難點在角色表演中解決了,又利用圖譜教學讓幼兒輕松的記住了歌詞和二分音符,因為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目標達到了所以幼兒能在活動中始終保持愉悅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歌唱的興趣,透過幼兒動聽的歌聲,準確的節(jié)奏,我們一起享受到了音樂賦予生活的情趣,我想這就是藝術(shù)活動最大的樂趣。

7、小班優(yōu)秀音樂教案《芝麻開門》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旋律,熟悉歌詞內(nèi)容,學習演唱歌曲。

  2、熟悉游戲玩法,能根據(jù)游戲規(guī)則,進行游戲,通過變“門”的造型,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合作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游戲的興趣。

  4、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5、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活動準備】

  1、將活動室布置成森林。

  2、人手一張報紙。

  3、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音樂能力訓(xùn)練:跟聲音走

  1、發(fā)報紙,幼兒用報紙擋住眼睛,跟著教師拍出的鈴鼓聲走。

  2、隨芝麻開門的音樂跟老師即興舞蹈。(熟悉音樂)

  二、聽辨樂曲結(jié)束音游戲

  (幼兒將報紙鋪在地上,坐在上面。)

  1、教師彈奏樂曲,要求幼兒聽仔細樂曲的結(jié)束部分。

  2、游戲:聽辨樂曲結(jié)束音

  玩法:幼兒在樂曲開始時出門去玩耍,樂曲結(jié)束時跳回報紙的家里。

  (游戲進行2—3次)

  三、學唱新歌《芝麻開門》

  1、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幫助幼兒了解歌詞內(nèi)容。

  2、學唱新歌采用教師先示范演唱,再運用整首跟唱法進行教唱。

  3、進行游戲“穿越森林”

  A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

  小朋友進入森林的路上,有個老巫婆會說我變、我變、我變變變,就變成一扇門擋住我們的路,如果我們聲音響亮地唱《芝麻開門》的歌,老巫婆就會打開門,我就能從門里鉆或爬進去。

  B引導(dǎo)幼兒進行游戲

  第一次請配班老師做巫婆變成一扇大門,當小朋友唱《芝麻開門》后,巫婆打開門,幼兒依次用不同的姿勢過門。

  第二次請一名能力強的幼兒變門。

  C發(fā)揮幼兒的想象,鼓勵幼兒變出各種各樣的門。

  D和客人老師合作游戲,幼兒變門,客人老師來唱歌,鉆過小朋友變的門。

  四、結(jié)束活動

  表演韻律活動〈〈找朋友〉〉,要求每個幼兒找一位客人老師做朋友,和她一起表演。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盡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jīng)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nèi)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guī)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復(fù),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復(fù)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8、小班奧爾夫音樂活動教案《狐貍和獵人》

【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并能分辨出“狐貍”和“獵人”不同音樂形象的樂段旋律。

  2、在教師引導(dǎo)下創(chuàng)編動作表現(xiàn)音樂,體驗自由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

  3、激發(fā)幼兒熱愛動物的情感。

  4、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5、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樂曲、玩具手槍。

【活動過程】

  (一)律動《合攏放開》

  (為欣賞音樂做如下準備:

  1、情緒上的準備:樂曲歡快輕松,調(diào)動幼兒積極愉快的情緒反應(yīng),為感受樂曲作準備。

  2、動作上的準備:律動基本上是手上動作組合,而需要幼兒創(chuàng)編的動作也基本是手臂動作,這樣在動作上做了一個鋪墊。)

  (二)欣賞音樂,自由表現(xiàn)音樂。

  (老師講述故事引導(dǎo)幼兒分段欣賞音樂,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小樂段都按帶著問題傾聽音樂→自由創(chuàng)編動作表現(xiàn)音樂的順序讓幼兒主動欣賞音樂、自由表現(xiàn)音樂,對于幼兒創(chuàng)編的動作不做統(tǒng)一要求,鼓勵幼兒進行音樂創(chuàng)造,讓他們感受活動的快樂。)

  師:森林里有一只小狐貍,它可調(diào)皮啦,在大樹中間跑來跑去,一會兒跑到這棵大樹下,一會兒又跑到那棵大樹后,這只小狐貍還非常聰明,看見獵人來了,它會趕緊藏好,當獵人走遠了,它又會跑出來?,F(xiàn)在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狐貍和獵人誰來了?

  1、欣賞A段樂曲,表現(xiàn)獵人。

  (1)聽一遍:誰來了?小朋友知道獵人會干什么嗎?誰來學學小獵人。

  (2)獵人走幾步就會開一槍,獵人可以怎樣開槍?(不同方位)

  (3)聽音樂學做獵人。

  2、欣賞B段樂曲,創(chuàng)編動作表現(xiàn)音樂。

  (1)如果你是小狐貍,會怎樣跑?

  (2)用手指做狐貍,身體做森林,動作表現(xiàn)音樂。

  3、完整欣賞音樂,老師小結(jié),幼兒大膽做動作表現(xiàn)音樂。

  4、分角色扮演

  (1)老師做獵人,幼兒扮狐貍,進行音樂游戲。

  (2)請個別幼兒做獵人。

  5、創(chuàng)編活動

  (音樂欣賞更側(cè)重發(fā)展音樂的感受與體驗?zāi)芰?,而不特別注重發(fā)展音樂的表演技能。所以幼兒能用簡單的動作表現(xiàn)即可。)

  (1)除了小狐貍,森林里還會有什么動物?(創(chuàng)編動作)

  (2)獵人來了,小動物可以藏起來,也可以做一個“木頭人”。(創(chuàng)編造型)

  6、完整欣賞并表現(xiàn)音樂。

  (三)談話:音樂故事里的獵人沒有打死小動物,生活中我們也要愛護小動物。動物音樂會開始啦,我們快去參加吧!

9、小班優(yōu)秀音樂教案《丑小鴨》含反思

【活動目標】

  通過多媒體先進、新穎、有趣的教學手段,對幼兒形成多種感官的刺激。

  引導(dǎo)幼兒欣賞歌曲《丑小鴨》,激發(fā)幼兒參加音樂活動的興趣。

  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重點】

  激發(fā)幼兒欣賞歌曲的興趣,理解歌詞內(nèi)容。

【活動準備】

  響板(幼兒人手一個)、光盤、丑小鴨玩具、磁帶。

【活動過程】

  一、律動《丑小鴨》。

  要求:幼兒能跟著老師,在音樂的伴奏下,做各種模仿動作。

  指導(dǎo)語:今天啊,老師想和你們做個游戲,我做鴨媽媽,你們就做我的鴨寶寶,我們一塊兒到河邊去玩好嗎?

  二、欣賞歌曲《丑小鴨》。

  (一)引起興趣。

  指導(dǎo)語:老師今天還給你們帶來一位朋友,它的名字叫“丑小鴨”。

  我們一起來把它叫出來好嗎?(丑——小——鴨——)

  要求:教師用念兒歌的形式來介紹丑小鴨。

  (我來啦!我來啦!呱、呱、呱呱呱,丑小鴨、丑小鴨、我叫丑小鴨、腿兒短短腳掌大,長長脖子扁嘴巴,走起路來搖搖搖,愛到河邊去玩耍,喉嚨雖小聲音大,可是只會呱呱呱)

  (電腦操作:準備播放歌曲《丑小鴨》兩遍)

  指導(dǎo)語:丑小鴨今天還給大家?guī)硪皇子腥さ母瑁枨拿志徒小冻笮▲啞?,我們來聽聽歌里唱了些什?

  (二)欣賞第一遍。

  提問:

  >誰來告訴我,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你聽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電腦操作:準備播放歌曲兩遍。)

  歌里還唱了些什么呢?我們再來聽一遍。

  電腦操作:播放歌曲兩遍。畫面定格。

  (三)欣賞第二遍

  提問:你聽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丑小鴨真可愛,老師也想來唱唱它?,F(xiàn)在請小朋友聽我來唱一遍。

  等會兒請大家來講講看你最喜歡聽歌里唱的那一句。

  電腦操作:播放歌曲兩遍,畫面定格,準備進入教唱功能,分句播放。

  (四)欣賞第三遍

  提問:你最喜歡聽那一句?

  要求:重點教唱“呱呱呱呱呱”

  聽聽電腦是怎么唱的。(分句欣賞)

  指導(dǎo)語:剛剛老師聽到有個小朋友說最喜歡聽小鴨子呱呱的叫聲,我們現(xiàn)在就再來聽聽電腦是怎么唱的?

  電腦操作:進入教唱功能,分句播放該句

  提問:

  >小鴨子是怎么叫的,我們一起來學學

  >我這里正好有一樣?xùn)|西,大家看看它是什么?

  你看響板他它一張一張的,多象誰的嘴巴呀?

  那它叫起來的時候聲音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來聽一聽。

  節(jié)奏練習:我們小朋友也來用響板學學小鴨叫好嗎?電腦操作:準備播放歌曲一遍。

  (五)幼兒表演

  電腦操作:播放歌曲一遍

  要求:幼兒能跟著老師一起表演,并懂得在小鴨叫的時候,配上響板。

  也可請個別幼兒示范。表演。

  (電腦操作:準備播放《洗澡歌》)

  三、歌舞表演《洗澡歌》

  指導(dǎo)語:今天我們又欣賞到了一首好聽的歌,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呀?

  現(xiàn)在讓我們跟著丑小鴨一起到河里去洗個澡好嗎?

活動反思:

  幼兒園中班的孩子在這節(jié)課之前已經(jīng)對故事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他們對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樂于想象故事以外的事件發(fā)生。喜歡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并對問題的答案進行充分聯(lián)想。孩子的表現(xiàn)欲望很強烈,喜歡模仿故事中的人、事物的形象。對于故事情節(jié)中的喜怒哀樂很容易被同化。樂意與同伴或者老師分享自己的意見想法。課程結(jié)束之后孩子們都能理解故事主人公的內(nèi)心感情思想并善良的想盡辦法幫助丑小鴨。

10、小班奧爾夫音樂教案《乘白云蕩秋千》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AB兩段不同的音樂,感應(yīng)AB曲式。

  2、嘗試樂器演奏,學會正確的演奏方式。

  3、通過肢體律動,感應(yīng)固定拍。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道具準備:彩色沙巾若干、手搖鈴人手一個、配套音樂和掛圖。

  2、情感經(jīng)驗準備:有觀察云的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dǎo)入。

  教師播放音樂,同時講訴白云在天上一會一個樣,一會兒變成什么,一會兒變成什么和白云乘著風在天上飄動的故事,讓幼兒感知音樂。

  二、音樂律動。

  1、個別體驗:

  A、教師帶著幼兒坐下或跳躍,空手抓白云的動作。

  B、跟著音樂,前后、左右搖擺。

  2、兩人一組牽手。

  在聽到A段音樂是請幼兒到處逍遙的走動,當聽到B段音樂的時候就請幼兒面對面或背靠背坐著,左右搖晃

  三、造型游戲,感知音樂。

  配合音樂,教師做大象云的造型,在A段音樂時伸出長長的鼻子或大大的耳朵到處走;B段音樂時用鼻子或耳朵左右搖擺。

  四、利用樂器感知音樂。

  1、教師介紹樂器,并激發(fā)多種演奏方式的創(chuàng)編。

  2、A段敲奏手搖鈴,B段搖奏手搖鈴,原地搖晃。

活動反思:

  活動實施下來,發(fā)現(xiàn)幼兒對A段歌曲學習比較困難,而且不樂意跟著表現(xiàn)歌曲,在老師的啟發(fā)和指導(dǎo)下,會跟著拍子做上下、左右搖擺的動作;B段的爵士樂比較活潑,加上讓幼兒共同配合表演蕩秋千這一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幼兒情緒愉快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而且氣氛非?;钴S,看到孩子們生動有趣的表演,真是讓人忍俊不禁。所以,這節(jié)活動總體來說很適合我們的孩子。

  在用紗巾變動物造型的時候,孩子們一拿到紗巾時都很高興,拿著紗巾擺來擺去的,當老師提出要求--用紗巾變動物(大象)造型的時候,大部分的孩子都能用紗巾做出大象長長的鼻子,并隨著拍子搖擺,只有1個孩子沒有參與表演,變小魚的時候幼兒就覺得有些困難,有的幼兒會把紗巾放在身體后面當魚尾巴左右搖擺,有的幼兒則不會(如:苗嘉豪、李佳俊,這兩個孩子本身在動作協(xié)調(diào)性方面就很差,而且模仿能力也較差,所以站在原地不動)。雖然這是課前準備時讓幼兒練習過,但由于幼兒協(xié)調(diào)能力等的限制,對幼兒來說還是有點困難。

  由于幼兒年齡比較小,組織活動時間較長,個別幼兒已經(jīng)不耐煩,坐不住了,所以在積極引導(dǎo)這一塊做得不夠好。

11、小班優(yōu)秀音樂教案《無尾熊抱抱》含反思

動作建議:

  間奏音樂找朋友

  1-2根據(jù)歌詞做搞笑的動作

  3伸出手和好朋友手拉手

  4-5雙手繞圈轉(zhuǎn)動,并和朋友一起跳一跳和抱一抱

  6-7做摸尾巴的動作,雙手攤開沒有尾巴,最后做雙手做小熊掌

  8做吃東西的可愛樣子

  9-10雙手繞圈轉(zhuǎn)動,并和朋友一起跳一跳和抱一抱

【游戲玩法】

  1、聽音樂在間奏處找朋友朋友

  2、在無尾熊抱抱后交換位置,被換的朋友繼續(xù)找朋友玩

【活動準備】

  1、物質(zhì)準備:音樂剪輯、半圓形座位擺放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熟悉音樂、有找朋友的經(jīng)驗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感受音樂詼諧的風格。

  2、跟著音樂做各種逗好朋友開心的逗樂動作。

  3、鍛煉控制能力:能合著音樂交換朋友。

  4、感受音樂節(jié)奏,樂意參與音樂游戲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5、體驗自主替換歌詞的愉悅情緒。

【活動過程】

  一、扮演無尾熊做搞笑的動作

  1、師扮演示范動作:看我來當一只無尾熊,你們看我做了哪些動作。

  2、師生共同扮演無尾熊

  (1)整理動作幫助幼兒鞏固動作,合音樂。

  (2)確定歌詞唱到如果你要做朋友請你伸出你的手時要站起來,合音樂。

  3、請動作扮演熟練的幼兒和老師一起帶小朋友練習,提醒幼兒請你伸出你的手時要站起來,合音樂。(2遍)

  二、無尾熊找朋友

  1、師示范交換位置:我要去找朋友玩了,請你們看一看我在音樂的什么地方和好朋友換了位置。

  2、師示范再次找朋友,清楚在唱哎呀呀呀時重新再次找別的朋友。

  3、跟著音樂玩4遍。作簡單總結(jié)。

  4、提高難度,請2-3名幼兒同時找朋友。

  三、無尾熊玩得真開心呀,坐下來休息一下,肚子餓了,我們?nèi)フ倚┖贸缘氖澄锾铒栁覀兊亩亲?,隨音樂有序離場。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jié)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shù),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12、小班音樂教案《青蛙合唱》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到并用嗓音與動作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音樂的高低與強弱變化。

  2、喜歡欣賞音樂,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欣賞習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活動準備:

  1、準備一大一小的兩只青蛙教具。

  2、教育掛圖《青蛙合唱》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吸引幼兒興趣。

  師:長滿荷葉的池塘里來客人了 ,你們猜是誰呢?

  2、出示一大一小兩只青蛙,模仿青蛙的聲音向幼兒問好

  師:呱呱呱。小朋友們好,我是小青蛙(老青蛙)

  3、通過教師示范,引導(dǎo)幼兒感受并嘗試用嗓音表現(xiàn)老青蛙低、粗、啞、響的聲音與小青蛙高、細、亮、輕的聲音。

  師:小青蛙和老青蛙的聲音是怎么樣的,誰來學一學。

  4、引導(dǎo)幼兒欣賞音樂,提出要求

 ?、俚谝槐樾蕾p

  師:青蛙要歌給我們聽。老師要考考你們的小耳朵,注意聽什么時候是小青蛙唱歌,什么時候是老青蛙唱歌。

 ?、诘诙樾蕾p

  教師啟發(fā)幼兒用相應(yīng)的動作表現(xiàn)

  師:小朋友都聽的好認真,把小青蛙和老青蛙都認出來了。(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那你們能不能在聽到小青蛙的時候,雙手舉過頭頂做青蛙;聽到老青蛙是,雙手放在膝蓋附近做青蛙。我們來試試吧!

 ?、廴犕旰?,教師把最后一句再談一遍引導(dǎo)幼兒討論

  師:這時候是誰在唱歌?

  教師小結(jié):原來是小青蛙和老青蛙一起在唱歌,這種唱歌的方法我們叫“合唱”。

  5、出示教育掛圖,幫助幼兒進一步體驗音樂的節(jié)奏與結(jié)構(gòu)。

  師手持青蛙教具(左右各持一種)跟著音樂在涂上按節(jié)奏演示:荷葉的大小代表音樂力度的強與弱,一張代表一小節(jié)。力度強的小結(jié)大青蛙跳到大荷葉上;力度弱的小結(jié)小青蛙跳到小荷葉上;最后兩小結(jié)大小青蛙一起跳。(教師手持教具跳時,根據(jù)音樂的強弱加重或減輕跳的力度和弧度,讓幼兒從教師的動作中也感受到音樂的強弱。)

  6、組織幼兒游戲

  師:今天的青蛙合唱好聽嗎?(好聽)那我們來跟著音樂來玩《青蛙跳荷葉》的游戲。

  請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是老青蛙、一組是小青蛙跟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跳。

  游戲前引導(dǎo)幼兒自己思考并嘗試解決以下問題:“老青蛙應(yīng)該跳的重還是輕?小青蛙呢?”

  第二遍游戲時幼兒可增加學青蛙叫,并體會最后一句合唱部分和諧的感覺。

  7、結(jié)束

  師:游戲好玩嗎?(好玩)這么好玩的游戲我們?nèi)ズ推渌∨笥岩黄鹜姘伞?/p>

  教學反思:

  活動過程對幼兒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得到了發(fā)展,充分做到了以幼兒為主體。幼兒通過美麗的荷葉展開想象,聯(lián)想到青蛙以及青蛙的各種叫聲并向同伴表現(xiàn)。

  幼兒在師幼、同伴之間的的互動中感受音樂的樂趣,從而對音樂感興趣、能充分體驗、展開豐富想象和極力表現(xiàn)。感受平時也應(yīng)該用合適的聲音表現(xiàn)歌曲,不能喊唱、亂唱。

13、小班優(yōu)秀音樂教案《泡泡不見了》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松愉快的情緒,初步學習在間奏處控制不唱。

  2、通過吹泡泡的游戲動作,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3、大膽參與歌唱活動,體驗用吹泡泡動作表示間奏音樂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

  5、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帶幼兒一起玩過吹泡泡的游戲

  2、吹泡泡的工具一份

  活動過程:

  1、教師吹出一串串泡泡,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引出主題

  2、引導(dǎo)幼兒回憶吹泡泡的情景,學習5、6句歌詞

  ·教師:泡泡到哪去了?

  我們來喊一喊它:泡泡×|泡泡×|(泡泡抓泡泡抓)

  ·引導(dǎo)幼兒說出"泡泡不見了"。(邊說邊做動作)

  3、幼兒完整學唱歌曲

  ·教師范唱歌曲1-2遍,在間奏處用吹泡泡的動作表示

  教師:泡泡唱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通過動作幫助幼兒回憶歌詞

  教師:你聽到了什么?(吹呀吹泡泡有大又有小飛呀飛上天飛呀飛上天)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有節(jié)奏的念歌詞并做出動作。

  ·教師帶幼兒聽琴按節(jié)奏念歌詞

  重點練習在間奏處用吹泡泡的動作表示

  ·幼兒學習演唱歌曲2-3遍

  幼兒歌唱過程中,教師用歌聲、動作提示幼兒,注意逐步退出,鼓勵幼兒自己大膽跟琴唱。

  4、結(jié)束活動:教師吹出許多泡泡,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自由結(jié)伴演唱歌曲。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極具童趣的歌曲,歡快的旋律和富有畫面的歌詞都讓孩子們非常喜歡,由于是出于孩子們的興趣點出發(fā),本次活動的開展十分順利,孩子們伴隨著歡快的歌曲吹泡泡活動中結(jié)束。

14、小班優(yōu)秀音樂教案《手指歌》含反思

  《手指歌》

  一個手指點點點(伸出一個手指點寶寶)兩個手指敲敲敲(伸出兩個手指在寶寶身上輕輕敲)三個手指捏捏捏(伸出三個手指在寶寶身上輕輕捏)四個手指撓撓撓(伸出四個手指在寶寶身上撓一撓)五個手指拍拍拍(雙手對拍)

  【教材分析】:

  手指謠它是能為孩子提供可操作的內(nèi)容,可以鍛煉孩子雙手的精細動作,同時也增強了動作的協(xié)調(diào)能力以及手的靈活性,從而開發(fā)了孩子的智慧。小班的孩子正是處于手部各技能發(fā)展的初期階段,《手指歌》這一個歌謠操作難度較淺,讓孩子們五個手指點點、敲敲,讓孩子們這樣的游戲中發(fā)展手的靈活性!

  小班優(yōu)秀音樂教案《手指歌》

  【活動目標】:

  1、感知每只手有五個手指,喜歡用手指做游戲。

  2、能一邊念兒歌一邊做相應(yīng)的手指動作。

  3、能唱準曲調(diào),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活動準備】:讓幼兒學會手指游戲《小手拍拍》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dǎo)入:認識自己的小手小朋友我們伸出你們的小手,我們來一起來玩一玩《小手拍拍》吧。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舉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放腿上!

  小朋友,《小手拍拍》好玩么?小朋友把小手拿出來,看看我們的小手有幾個指頭!

  師:對,我們的小手有五個手指,讓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吧!

  二、學習兒歌并進行手指游戲

  (一)、欣賞兒歌,理解內(nèi)容

  1、教師邊念兒歌邊做手指游戲

  我們的手指可以跟我們做游戲,今天老師又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一首手指的兒歌,聽聽看兒歌中的手指寶寶們在做什么游戲呢?(引導(dǎo)幼兒說出兒歌中的"點點點、敲敲敲、捏捏捏、撓撓撓、拍拍拍")

  2、請小朋友們再來聽一遍,聽聽幾個手指點點點?幾個手指敲敲敲?幾個手指捏捏捏?幾個手指撓撓撓?幾個手指拍拍拍?

  (二)、學習邊念兒歌邊進行手指游戲

  1、嘗試跟著老師邊念兒歌邊進行手指游戲剛剛我們已經(jīng)聽過了兒歌,也看了手指游戲,我們再來聽一遍,會念的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一邊念兒歌一邊來做這個手指游戲

  2、幼兒表演兒歌先集體后個別(教師做適當?shù)膸椭?

  3、完整的朗誦兒歌并進行手指游戲

  三、小結(jié)提升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新的手指游戲《手指歌》,可以一邊念一邊拍,有空的時候我們可以自己念一念,拍一拍,也可以找好朋友一起玩,在家里也可找爸爸媽媽一起玩。我們還有很多有趣的手指游戲呢,下次老師帶我們小朋友再來玩!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如果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整個教學會處于混亂中,于是我以猜謎的形式導(dǎo)入,吸引幼兒的眼球。接下來,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聽音樂邊學習兒歌,通過看一看,聽一聽,做一做,動手動腦,在愉悅的氛圍中學會兒歌。

15、小班優(yōu)秀音樂教案《蘑菇傘》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熟悉旋律,理解歌詞內(nèi)容,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在初步學唱的基礎(chǔ)上玩音樂游戲。

  3、愿意遵守游戲規(guī)則,體驗參與音樂游戲的快樂。

  4、體會做事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

  5、樂意觀看表演,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將椅子在教室中間擺成一個圓形。

  【活動過程】

  學習歌曲《蘑菇傘》,引導(dǎo)幼兒嘗試大膽地表現(xiàn)小螞蟻躲雨的動作。

  1.故事導(dǎo)入:春天來了,小螞蟻們出去玩,螞蟻爬,螞蟻爬,烏云上來,雨快下。轟隆隆,轟隆隆,雷公公追呀追,追來了。

  2.教師范唱,幼兒傾聽。

  第一遍~第四遍通過范唱幫助幼兒回憶歌曲內(nèi)容。

  3.范唱的同時導(dǎo)入游戲。

  —下雨了,小螞蟻想找蘑菇傘躲雨,做一個躲雨的動作吧!

  —蘑菇傘在哪里?我們可以把什么當做蘑菇傘呀(老師)我們在“蘑菇傘”下躲雨吧!

  —請一名幼兒做蘑菇傘,教師表演躲雨的過程,(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請幼兒觀察并討論:“小螞蟻“在唱到哪一句話的時候做躲雨的動作?

  —請幾位幼兒做蘑菇傘。其余幼兒做螞蟻躲雨。

  —幫助幼兒總結(jié):在“快來快來躲雨吧”時要做躲雨的動作。請幼兒練習2-3次。

  4.根據(jù)歌詞內(nèi)容玩游戲。

  —教師示范游戲,請幼兒觀察游戲是怎么玩的。

  —總結(jié)游戲規(guī)則:站在“蘑菇傘”的后面,面向圈上,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做螞蟻的動作,唱到最后一句的時候,找一把“蘑菇傘”做躲雨的動作。

  —嘗試完整地玩一遍游戲,發(fā)現(xiàn)在游戲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幼兒一起討論解決,強調(diào)“螞蟻”只能躲在一把“傘”下。

  5.幼兒熟悉游戲后增加游戲難度:有一只小兔子采走了一把“蘑菇傘”,(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那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教師抽掉一把椅子,有一只“小螞蟻”將會沒有“蘑菇傘”用來躲雨了。幼兒嘗試進行游戲。

  6.懂得和小伙伴一起躲雨。

  教學反思

  根據(jù)小班孩子年齡特點,我選擇了涂色課,由于小班孩子剛開始接觸顏色,所以我并不要求他們認識顏色,先學會區(qū)分不同的顏色,知道變換顏色去涂.這節(jié)美術(shù)課我做了以下幾點小結(jié):

  一.剛開始的手指謠是個形象而又簡單有趣的導(dǎo)入,孩子們都很感興趣,但是因為重點在涂色方面,所以在手指謠上并沒有要求孩子能夠熟練.我發(fā)現(xiàn)一個讓孩子感興趣的導(dǎo)入游戲在是一個活動很關(guān)鍵的部分.而且孩子的注意力一旦都專注在老師這里,老師的情緒也得到良性的提高.

  二.在出示范畫時,由于范畫紙張過小,色彩沒能充分引起孩子的注意,在引導(dǎo)孩子為蘑菇點點穿花衣裳方面,程序太多,引起孩子等待時間過長.給予孩子說話的機會比較少,應(yīng)該讓孩子有大膽猜測的機會,發(fā)散他們的想象力.

  三.在評課當中,發(fā)現(xiàn)這幾幅范畫可以再延伸做成繪本,給孩子更寬的想象空間 ,充分吸引到孩子.

  四.涂色前就應(yīng)當告知孩子涂色要領(lǐng),也不至于孩子隨便的涂畫,這一活動目標沒有很好的體現(xiàn).

  因為經(jīng)驗尚淺,對幼兒的反應(yīng)不能很好的應(yīng)對,活動中的引導(dǎo)不是很到位,在今后的活動中要多觀察孩子的言行和心理,多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學習.

16、小班優(yōu)秀音樂教案《小兔子》含反思

  游戲目標:

  1、熟悉旋律、喜歡參加游戲,模仿小白兔。

  2、知道小動物的可愛,喜歡小動物。

  3、愿意參加美術(shù)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4、作畫時細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畫面的干凈,體驗不同形式美術(shù)活動的樂趣。

  游戲準備:小白兔頭飾、一條短尾巴

  幼兒園小班優(yōu)秀音樂教案《小兔子》

  游戲過程:

  小兔跳:食指與中指豎起做小兔耳朵,雙腳并攏輕輕跳。

  小兔甩耳朵:身體前傾同時做甩耳朵狀,

  小兔搖尾巴:雙手在身后相疊做尾巴,撅屁股同時尾巴上翹。

  教學反思

  1、本次音樂活動主要是針對小班的孩子,考慮到孩子們的年齡特征(2--3)歲。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還是語詞不清,所以就運用游戲和音樂的方式,讓孩子們學習更多的詞句。

  2、活動目標中讓孩子分辨小兔子,大灰狼,兔媽媽的聲音。在緊張和愉快兩種不同的音樂游戲氣氛中,分辨大灰狼和兔媽媽聲音粗細的不同,并進行游戲。讓孩子們非常的興奮和積極。

  3、對這次活動的整體效果,課堂上小朋友耶積極的互動,激起了小朋友對故事,音樂,游戲的興趣。如果從新完成這次活動的話,活動準備方面,比如說房子顏色更加鮮艷,比較符合小板凳孩子們。小班的孩子應(yīng)該給予簡單直觀的事物,這樣孩子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今后的活動中,我會精心設(shè)計,使得活動會更加的豐富多彩。

17、小班優(yōu)秀音樂教案《唐老鴨減肥記》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在老師的指導(dǎo)下,能夠分辨音樂的快慢。

  2、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表現(xiàn)胖鴨、瘦鴨走的動作,感受音樂游戲帶來的快樂。

  3、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nèi)容。

  4、熟悉()歌曲的旋律,學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圖片(胖鴨、瘦鴨);

  2、奧爾夫音樂《快與慢》;《牛奶歌》

  活動過程:

  一、米奇妙妙屋

  1、教師:歡迎你們來到米奇妙妙屋,可愛的米奇米妮們。

  2、教師:你們想知道今天的米奇妙妙屋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嗎?

  3、教師:讓我們先來跳個舞預(yù)熱下吧。

  二、故事引入,出示胖鴨圖

  1、教師:今天還有一位你們的好朋友也來我們的米奇妙妙屋,將和你們度過這有趣的一天。猜猜看會是誰呢?

  2、教師:瞧,它來了,我們一起和它打個招呼吧!

  3、教師:看,這只唐老鴨長得怎么樣?(做動作引導(dǎo)幼兒發(fā)現(xiàn)唐老鴨的身材是胖的)4、教師:原來自從它住進迪斯尼樂園后,它就開始變得很懶了。他每天就知道吃,又不做運動,結(jié)果就越來越胖,肚子也越來越大,變成了胖胖的唐老鴨。

  5、教師:胖胖的唐老鴨會怎么走路呀?

  6、教師:胖胖的唐老鴨連路都走不動了。(播放慢音樂,教師示范)7、教師:剛才你聽到了一段什么樣的音樂?你們想不想來學一學胖胖的唐老鴨走路?

  三、唐老鴨減肥

  1、教師:唐老鴨胖得連路都走不動了,哎,好累啊,好累啊(手做擦汗動作),我這么胖,可怎么辦呢?

  2、教師:你們有沒有辦法幫幫我呀?(引導(dǎo)幼兒說出某些運動名稱等)

  3、將幼兒說的運動名稱一起隨音樂節(jié)奏自由表演。(播放音樂牛奶歌)

  四、出示瘦鴨圖,減肥成功

  1、教師:唐老鴨在你們的減肥幫助下,它的肚子就慢慢的小了下去,看,現(xiàn)在的唐老鴨變成怎么樣了?

  2、教師:瘦瘦的唐老鴨會怎么走路?那我們一起來學一學瘦瘦的唐老鴨走路。(播放快音樂)

  3、教師:這個音樂節(jié)奏是快快的還是慢慢的?

  4、教師小結(jié):胖胖的唐老鴨身上的肉實在太多了,所以它很累,走路的時候動作慢慢的,我們就要用慢慢的音樂;而瘦瘦的唐老鴨身上沒有那么多的肉,很靈活,所以走路快快的,我們要用快快的音樂。

  五、角色扮演

  1、教師:胖胖的唐老鴨和瘦瘦的唐老鴨都非常喜歡你們,想要和你們一起玩游戲,你們想不想啊?

  2、教師:唐老鴨說玩游戲的時候,請你們仔細聽音樂,看是胖胖的唐老鴨在走路還是瘦瘦的唐老鴨在走路,好嗎?

  3、游戲重復(fù)多遍

  六、再見

  1、教師:唐老鴨玩的真開心,你們開心嗎?可是它要回迪斯尼樂園了,說下次再來找你們,我們一起和它說再見吧。

  2、教師:你們幫主唐老鴨減肥成功了,我們一起跳舞慶祝下吧。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積極參與,喜歡表現(xiàn)。本次活動講了“唐老鴨減肥記”這樣一個故事。重點是讓孩子們通過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唐老鴨減肥前胖胖的樣子,減肥時賣力地運動,減肥后變苗條了,擺出優(yōu)美的動作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顒又?,孩子們非常積極地參與表演,活動中情緒高漲?;顒又谐浞煮w現(xiàn)了由孩子們的聽而引出表演,而不是生硬地該怎么表演,該怎么做動作。每一環(huán)節(jié),我都是由聽音樂引出,根據(jù)孩子們自身對音樂的理解進行表演,令我高興的是孩子們的理解都是比較正確的。

18、小班優(yōu)秀音樂教案《泥娃娃》

19、小班優(yōu)秀音樂教案《扮家家》

20、小班奧爾夫音樂優(yōu)秀教案《粉刷匠含反思

  教學目標:

  1、熱身音樂律動讓小朋友愉快高興的進入音樂氛圍

  2、聲勢、樂器感受《粉刷匠》語詞節(jié)奏

  教學重點:

  1.聲勢、樂器感受《粉刷匠》語詞節(jié)奏

  教具準備:

  1.CD:《蛙蛙快樂頌》、《粉刷匠》、《律律動音樂》

  2.樂器:節(jié)奏棒

  3.舊報紙做的刷子、畫好的粉刷圖片、彩色貼紙

  教學內(nèi)容:

  A.音樂熱身律動:《蛙蛙快樂頌》(5分)

  1.主班老師請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地板上貼好的標記)

  2.配班老師放音樂,主班老師帶領(lǐng)小朋友隨音樂一起做音樂律動

  3.做完音樂律動后,主班老師請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4.音樂提示:剛開始,小朋友只要跟著音樂動起來就可以

  B.音樂聆聽游戲(10分)

  1.唱名字

  老師依次用強弱不同的聲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請小朋友用動作或聲音作出回

  應(yīng)

  例如:(老師)× × × ×│× × ×(幼兒)做動作:站起來、舉手;

  貝貝 貝貝 在哪里?

  或者說“哎”“到”“這兒”等話回應(yīng)

  2.音樂問候

  老師和小朋友拍手互相進行音樂問候

  例如:(老師)唱:12 3 4︱ 5-︱ 54 32︱ 1-‖

  小朋友們 好 小朋友們 好

  (小朋友)唱:12 34︱ 5-︱ 54 32︱ 1-‖

  老師好老師好

  3.聽《粉刷匠》伴奏音樂

 ?、賻煟豪蠋煹氖终骒`巧,喜歡跟著音樂跳。。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wǎng),小朋友認真聽,認真看,老師的手跟著音樂怎么跳舞的?一會兒老師請你們的小手跟著音樂一起跳舞。

 ?、谂浒嗬蠋煼乓魳?,主班老師手有節(jié)奏的做動作

  ③老師請小朋友一起跟音樂模仿做手的動作

 ?、芾蠋煿膭?、表揚小朋友們的表現(xiàn)

  附手的律動:

  第一個樂句:胸前拍手

  第二個樂句:前平舉左右晃手

  第三個樂句:前平舉雙手交替上下做刷墻動作

  第四個樂句:伸出食指,雙手分別交替點自己的鼻子

  C.音樂語言游戲(10分)

  1.猜謎語:

  ①師:喜歡猜謎嗎?我說你們猜一猜,仔細聽好了“兩棵樹,十個叉,不長葉,不開花,吃飯勞動全靠它”。(手)

  ②師:說說你們的小手能干什么?

  2.能干的小手:

 ?、賻煟合旅婵纯蠢蠋煹氖帜芨墒裁?

  (拍手、掃地、洗衣服、刷牙、洗臉、粉刷)

 ?、趲煟盒∨笥颜媛斆?,一看就知道老師的手在做什么?我們一起來做一做,看誰的小手最能干?

  3.音樂語詞節(jié)奏

 ?、賻煟盒∨笥?,老師把剛才粉刷墻壁的動作編成了一首動聽的兒歌,你們仔細聽 (邊念邊拍語詞節(jié)奏)

  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lǐng)強。

  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刷了房頂又刷墻,刷子飛舞忙。

  哎呀我的小鼻子,變呀變了樣。

  (語詞節(jié)奏型)×× ××│×× ×│×× ××│×-‖

  ②老師說一句,小朋友模仿說一句(邊念邊拍語詞節(jié)奏)

 ?、鄄シ乓魳?,老師和小朋友拍手跟唱音樂語詞

  D.音樂節(jié)奏快車(20分)

  1.聲音配合動作節(jié)奏

  (教師用舊報紙折成刷子在墻壁上做粉刷的動作)

 ?、賻煟盒∨笥眩纯蠢蠋煼鬯⒎孔訒r的動作請你們給我的刷子配上聲音,先瞧瞧Ⅹ老師(配班)是怎么給我的刷子配聲音的?(刷的長,配上唰-的節(jié)奏;刷的短,配上唰的;總的節(jié)奏型:

  ×× ××│×× ×│×× ××│×-‖)

  唰唰 唰唰 唰唰 唰 唰唰 唰唰唰

 ?、谡埿∨笥岩黄鸾o我的刷子配上更好聽的聲音(還可以用嚓、沙沙替換)

 ?、劾蠋熃o粉刷時配上好聽的音樂,請小朋友和老師邊手做粉刷地面動作邊跟唱歌詞(雙跪坐,雙手隨音樂節(jié)拍前后刷動)

  2.老師介紹樂器節(jié)奏棒,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項

  3.播放音樂,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用節(jié)奏棒為音樂配上好聽的伴奏(重復(fù)2遍)

  E.音樂小舞曲(10分)

  利用幼兒平時下課前常用的音樂作為結(jié)束。

  F.愛的叮嚀(4分):老師表揚每位小朋友的表現(xiàn),并親手為小朋友貼上代表榮譽的彩色貼紙

  G.再見歌(1分):

  1.音樂中老師和大家一起唱再見歌.

  2..送園環(huán)節(jié):兩位老師面帶微笑向每位家長和小朋友說再見

  六.愛嬰提示:

  1.音樂語言游戲環(huán)節(jié)老師要求小朋友一定要有節(jié)奏的朗誦兒歌

  2.節(jié)奏棒敲奏時注意節(jié)奏棒的演奏方法,避免傷害幼兒

  活動反思:

  音樂活動《粉刷匠》是一首波蘭兒童歌曲,她以活潑、風趣的曲調(diào)和輕松、幽默的歌詞相結(jié)合,描繪了小小粉刷匠愉快勞動的情景。韻律清晰明快,歌詞淺顯易懂,適合中班孩子的年齡和心里特征。為了使教學活動能夠達到寓教于樂的學習效果,我這樣組織了教學:首先利用粉刷匠的圖片來吸引幼兒,以此來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主動參與的欲望然后,在“小小粉刷匠”的游戲中,引導(dǎo)幼兒學做房子或粉刷匠,在教師一遍遍的范唱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詞內(nèi)容,從而自然而然地學會了這首歌曲。最后讓孩子隨著音樂一起揮動手中的小刷子,給房子進行粉刷。從一個小房子到一個大房子,在游戲中感知音樂的同時也讓孩子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

  通過這次活動,我得到以下啟示:

  1.把主動權(quán)交給孩子

  在活動中,為了讓孩子學會這首歌,我多次讓孩子唱,激發(fā)不同的情感去唱,來體驗這首歌中的滑稽,輕快的情景。但是發(fā)現(xiàn)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帶著孩子們唱,我的聲音一直非常的大,其實孩子們都已經(jīng)學會了,我可以聲音輕一點,讓孩子聲音大一點,主動權(quán)交給他們。

  2.評價單一

  一個活動的好壞,還缺不了多元化的評價。而在活動中,我也針對孩子的回答進行了評價,但大多是集體評價,也比較單一。在活動中多一點個別評價,比如在孩子刷墻壁時,對他們進行不一樣的評價,如:你的房子刷的真漂亮,啊,你里面都刷了……相信這樣的評價,幼兒的興趣會更高.

  3.教學動作再夸張一點

  好的教學活動,也需要教師的教態(tài).教態(tài)也包括語言和肢體。而粉刷匠,需要用動作來表現(xiàn)粉刷匠的滑稽幽默的風格。課堂上我還是放不開,如果我放的更開得話,可能活動的效果還會更好。

21、小班優(yōu)秀音樂教案《毛毛蟲出殼》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愿意用毛毛蟲出殼和走路的動作表現(xiàn)歡快的音樂。

  2.表達對毛毛蟲出殼的喜愛。

  3.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毛毛蟲出殼》音樂。

  【活動過程】

  1.故事導(dǎo)入。

  教師講述故事:春天來了,暖暖的太陽升起來了,在小樹林里,有個小小的毛毛蟲,(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躺在蛋里面,快要出殼啦!毛毛蟲揉揉眼睛,動動手和腳,于是很快就爬出來了。它們爬出來會干什么呢?(找東西吃、找媽媽、跳舞等)

  2.感受毛毛蟲出殼音樂,表現(xiàn)毛毛蟲出殼的動作。

  (1)欣賞毛毛蟲出殼音樂。

  師:我們一起來聽音樂,毛毛蟲出殼時,會在蛋里干些什么?(會扭扭屁股、伸伸手腿等)

  (2)師:你們看到我這只毛毛蟲出殼時做了哪些動作?(幼兒練習)

  (2)討論:

  我在蛋殼里先做了什么動作?后做了什么動作?

  我是在音樂的什么時候毛毛蟲站起來了?

  (音樂結(jié)束時,毛毛蟲就要站起來,擺個毛毛蟲鉆出來的造型)

  (3)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毛毛蟲出殼。

  師:誰想做毛毛蟲呢!

  (4)師幼一起學毛毛蟲的樣子。

  師:他們會了,你們會了嗎?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毛毛蟲出殼吧!

  (5)幼幼一起學做毛毛蟲出殼動作。

  師:毛毛蟲們,請你找個好朋友一起面對面的到中間樹葉上來出殼吧!(播放整首音樂,和幼兒一起表演毛毛蟲出殼動作,重復(fù)玩幾遍)

  師小結(jié):毛毛蟲們太可愛了,它們都從蛋里快樂地爬出來了。

  3.結(jié)束活動。

  師:毛毛蟲們,你們從蛋殼里剛出來肚子餓嗎?我們一起到外面去找吃的食物吧!(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在用身體動作模仿蘋果被啃的狀態(tài)時,有些節(jié)奏韻律沒有表現(xiàn)出來。歌曲中說唱部分與節(jié)奏部分孩子們掌握不好,常常把說唱省略或是跟不上節(jié)奏。我想,出現(xiàn)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讓孩子學習節(jié)奏部分,時間不夠,孩子們還未完全掌握就開始學唱歌曲,導(dǎo)致這一部分的混亂。

  活動給了我很多的啟示,就是一個有趣生動的素材,我們可以按照幼兒的年齡去改編,抓不同的重難點,讓不同年段的孩子都能分享和游戲,樂在其中。

22、小班幼兒音樂教案《大象與蚊子》含反思

  設(shè)計意圖:

  打擊樂器的不同聲音特質(zhì)常常能吸引孩子們樂此不疲,故事中不同人物形象的構(gòu)建總能激發(fā)幼兒廣闊的想象?!队變簣@教育指導(dǎo)綱要》中指出:“我們在選擇教育內(nèi)容時既要注意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币虼耍腋鶕?jù)小班幼兒的年齡及興趣特點,結(jié)合他們已有經(jīng)驗和發(fā)展水平,選擇了大象和蚊子這兩種幼兒在生活中熟悉的并在形態(tài)上有著巨大反差的動物,將生動有趣的故事人物與樂器的聲音、節(jié)奏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以激發(fā)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讓幼兒在傾聽、欣賞、敲擊樂器和游戲的過程中自由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及愉悅的進行音樂游戲是我們這個活動的總體設(shè)計思路。

  活動目標:

  1、引導(dǎo)幼兒認識樂器:刮琴、小鼓、手鈴,感知其強弱、快慢的聲音變化;

  2、通過故事,感受大象和蚊子不同的音樂特質(zhì),了解角色與樂器演奏的匹配關(guān)系;

  3、愉悅的進行音樂游戲活動,體驗師生共同活動的快樂。

  4、根據(jù)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5、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準備:

 ?、俅驌魳菲鳎汗吻?、小鼓、手鈴

  ②背景音樂:舞曲鏈接——小白兔與大黑熊 野蜂飛舞 滑稽舞曲

 ?、劭繅|一個 幼兒人手一對手鈴

  活動過程:

  一、幼兒隨音樂入場師:寶寶們,跟著我一起去玩吧!——師生聽音樂做動作愉快入場

  二、認識樂器刮琴、小鼓、手鈴,感知其聲音特點

  1、師: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三位小客人,他們是誰呢?

  2、逐一出示樂器:刮琴、小鼓、手鈴,引導(dǎo)幼兒認識,通過傾聽樂器發(fā)出的聲音,感受其不同的音樂特質(zhì),并跟隨刮琴一起唱歌、小鼓拍手、手鈴跳舞。

  三、講述故事,引導(dǎo)幼兒初步了解故事人物與樂器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

  1、教師講述故事《大象與蚊子》,在講述過程中,通過小鼓輕聲敲擊表示大象在慢慢的走路,重聲敲擊表示大象生氣的跺腳;手鈴的搖動輕重表示蚊子的越來越多;刮琴表示大象在不停的甩尾巴趕蚊子等等,展示刮琴、小鼓、手鈴在故事中所體現(xiàn)的系列人物匹配關(guān)系。

  2、提問,進一步明確樂器所表現(xiàn)的聲音形象

  ●師(輕聲敲小鼓)這是誰的聲音,大象在干什么?(走路)

  ●師:我們一起來學學大象走路吧!——師生一起跟著鼓聲學大象慢慢的走路。

  ●師:(搖動手鈴)誰來了,(手鈴聲音由輕轉(zhuǎn)重)蚊子怎么了?(越來越多)——引導(dǎo)幼兒和老師一起搖動手腕學習蚊子飛

  ●師:(刮動刮琴)大象在干嗎?(甩尾巴趕蚊子)來,我們跟著琴聲一起甩甩尾巴吧!——師生隨琴聲做動作

  ●師:(重敲小鼓)你們聽,大象怎么了?(大象生氣了,在跺腳呢!)大象一跺腳,發(fā)生了什么?我們來做做看!——引導(dǎo)幼兒表現(xiàn)蚊子被震暈后倒下的樣子。

  四、音樂游戲《大象與蚊子》

  1、角色定位:師將靠墊綁在屁股上,變成大象,幼兒帶上手鈴做蚊子;

  2、師生一起隨背景音樂的不同變化(大象:小白兔和大黑熊,蚊子:野蜂飛舞、甩尾巴:滑稽舞曲),利用樂器愉悅的進行音樂游戲活動,感受師生共同活動的快樂。

  五、延伸活動

  1、師:今天,我們和三位好朋友做了游戲,他們是誰呢?——進一步鞏固對刮琴、小鼓及手鈴的認識;

  2、師:讓我們?nèi)ズ透嗟臉菲髋笥岩黄鹩螒虬?

  3、師生聽音樂做動作出場。

  附:故事與樂器有一頭大象,長得可大拉!大大的腦袋,大大的身體,好大好大的屁股,走起路來“咚--咚--咚--”, (敲擊小鼓,聲音沉重而緩慢)很慢很慢。

  有一天,大象出門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飛來了,一只、兩只、三只……(雙手不停搖動手鈴,由輕到重,由慢到快,表示蚊子越來越多),它們發(fā)現(xiàn)了大象的屁股,說,“哇!好可愛的屁屁呀!讓我們來叮叮它吧!”于是,蚊子們們就圍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來。大象覺得屁股有點癢,就甩起尾巴來趕蚊子,“的兒~~~~~的兒~~~~~””(刮動刮琴),蚊子被趕走了(手鈴搖動的聲音由大轉(zhuǎn)小,由重轉(zhuǎn)輕,表示蚊子飛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剛睡著,蚊子又飛了回來(雙手不停搖動手鈴),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趕,“的兒~~~~~的兒~~~~~””(刮動刮琴)。就這樣,趕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終于生氣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腳使勁一跺,“咚--!”(用力敲擊小鼓)聲音大得把蚊子都給嚇死啦!

  活動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個打擊樂的教學活動,其形象幼兒比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兒已知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提升現(xiàn)實水平。整個的活動設(shè)計是由各種打擊樂引出的故事情節(jié),充分讓幼兒感知打擊樂與故事的融合,然后讓幼兒親身體驗演奏的樂趣,大大激發(fā)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

23、小班幼兒音樂教案《寶寶不怕冷》含反思

  游戲目標:

  1、感受歌曲活潑、有力的情緒,會用歡快、跳躍的唱法歌唱。

  2、愉快地運用動作表現(xiàn)歌曲內(nèi)容。

  3、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

  4、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游戲準備:

  1、晨間鍛煉時,豐富與歌詞有關(guān)的活動經(jīng)驗。

  2、音樂磁帶。

  游戲規(guī)則:

  幼兒根據(jù)歌詞邊演唱邊做鍛煉的動作,并不時加入幼兒想出來的新動作。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教師讓幼兒先看老師做鍛煉身體的動作,讓幼兒說一說;再讓幼兒模仿老師的動作,從中滲透歌詞內(nèi)容;最后學唱歌曲。但是幼兒興趣點只關(guān)注了,如何去學動作,在學唱過程中,有點冷場。在下環(huán)節(jié)教師運用聽、問答、念、唱,改變了學的方式,更能激發(fā)幼兒學的愿望,將歌曲一步一步的滲透到活動當中,幫助幼兒體驗和感受音樂,并學唱歌曲。

24、小班美術(shù)音樂教案《春雨沙沙》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春雨的聲音,理解小雨和種子之間的關(guān)系。

  2、欣賞教師演唱,學會用輕輕的聲音演唱“沙沙沙”和種子“在說話”。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音樂《春雨沙沙》,音樂《豬籠草和小飛蟲》,節(jié)奏譜。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經(jīng)學過簡單的節(jié)奏及打拍子。

  活動過程:

  一、出示節(jié)奏譜,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上面的這些符號(××、0)表示什么意思?你會打拍子嗎?

  (幼:知道;不知道;會;不會。)教師介紹節(jié)奏,請幼兒嘗試打拍子。

  二、欣賞歌曲《春雨沙沙》。

  1、師:這些節(jié)奏還會唱歌呢!你們想不想聽呢?(幼:想。)那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欣賞歌曲)

  2、師:剛才,小朋友們有沒有聽到春雨在說話?它說了些什么?(幼:聽到了,他說沙沙沙。)

  3、師:小朋友們的耳朵真靈!春雨剛才是怎么說的啊,沙沙沙。我們小朋友們想不想學學?(幼:想。)讓我們一起跟著來學學吧!(提醒幼兒用輕輕的聲音演唱)。

  4、師:種子在干什么?(幼:在說話。)它怎么說?。本.文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幼:哎喲喲,雨水真甜,哎喲喲,我要發(fā)芽。)師:你們說得可真好,如果能唱出來就更好了,我們來試試看好嗎?(幼:好。)幼兒嘗試演唱。

  師:真不錯,春雨又開始在下了,這回它又是怎么說的呢?(幼:哎喲喲,我要出土,哎喲喲,我要長大。)師:那我們也試著把它唱出來吧!大家一起來!

  三、表演歌曲.

  1、教師啟發(fā)幼兒嘗試根據(jù)歌詞的內(nèi)容創(chuàng)編相應(yīng)的動作。

  師:剛才小朋友們唱得真好,那我們能不能根據(jù)歌詞做動作呢,開動小腦筋想不想。嘗試一下好不好?(幼:好)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

  2、引導(dǎo)幼兒兩兩結(jié)伴,分別扮演小雨和種子,鼓勵幼兒邊唱歌邊表演。

  師:小朋友們都很棒,我們不光可以一個人玩,還可以跟小伙伴一起玩,那樣會更好看,老師也希望能同時看到小雨和種子在跳舞。

  幼兒合作進行動作創(chuàng)編。

  四、音樂游戲《豬籠草》。

  1、師:春雨沙沙沙,種子發(fā)芽啦!春雨沙沙沙,種子長大啦!一只小飛蟲飛過來找吃的東西啦。(幼:小飛蟲你可別吃我們的種子呀!小飛蟲你到別的地方去吧!……)小飛蟲不走,怎么辦呢?你有什么好辦法呢?(幼:我拿網(wǎng)捉住它;我把它趕走;我來保護種子,拿手槍射死它……)別著急,豬籠草正在等著小蟲子呢!

  2、教師請一位小朋友扮演小飛蟲,帶領(lǐng)其他小朋友扮演豬籠草,大家一起隨著音樂開展游戲活動《豬籠草》1-2遍。

  教學反思:

  《春雨沙沙》是一首律動的樂曲,曲調(diào)歡快,節(jié)奏明快。對于小班孩子,該活動的重點是引導(dǎo)幼兒通過欣賞,感受樂曲所表達的內(nèi)容,并通過身體動作進行表現(xiàn),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使幼兒體會到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本次活動中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始終保持較高的興趣。

25、小班音樂優(yōu)秀教案《青蛙合唱》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到并用嗓音與動作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音樂的高低與強弱變化。

  2、喜歡欣賞音樂,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欣賞習慣。

  活動準備:

  1、準備一大一小的兩只青蛙教具。

  2、教育掛圖《青蛙合唱》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吸引幼兒興趣。

  師:長滿荷葉的池塘里來客人了,你們猜是誰呢?

  2、出示一大一小兩只青蛙,模仿青蛙的聲音向幼兒問好

  師:呱呱呱。小朋友們好,我是小青蛙(老青蛙)

  3、通過教師示范,引導(dǎo)幼兒感受并嘗試用嗓音表現(xiàn)老青蛙低、粗、啞、響的聲音與小青蛙高、細、亮、輕的聲音。

  師:小青蛙和老青蛙的聲音是怎么樣的,誰來學一學。

  4、引導(dǎo)幼兒欣賞音樂,提出要求

 ?、俚谝槐樾蕾p

  師:青蛙要歌給我們聽?!拔恼?出自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老師要考考你們的小耳朵,注意聽什么時候是小青蛙唱歌,什么時候是老青蛙唱歌。

 ?、诘诙樾蕾p

  教師啟發(fā)幼兒用相應(yīng)的動作表現(xiàn)

  師:小朋友都聽的好認真,把小青蛙和老青蛙都認出來了。那你們能不能在聽到小青蛙的時候,雙手舉過頭頂做青蛙;聽到老青蛙是,雙手放在膝蓋附近做青蛙。我們來試試吧!

 ?、廴犕旰螅處煱炎詈笠痪湓僬勔槐橐龑?dǎo)幼兒討論

  師:這時候是誰在唱歌?

  教師小結(jié):原來是小青蛙和老青蛙一起在唱歌,這種唱歌的方法我們叫“合唱”。

  5、出示教育掛圖,幫助幼兒進一步體驗音樂的節(jié)奏與結(jié)構(gòu)。

  師手持青蛙教具(左右各持一種)跟著音樂在涂上按節(jié)奏演示:荷葉的大小代表音樂力度的強與弱,一張代表一小節(jié)。力度強的小結(jié)大青蛙跳到大荷葉上;力度弱的小結(jié)小青蛙跳到小荷葉上;最后兩小結(jié)大小青蛙一起跳。(教師手持教具跳時,根據(jù)音樂的強弱加重或減輕跳的力度和弧度,讓幼兒從教師的動作中也感受到音樂的強弱。)

  6、組織幼兒游戲

  師:今天的青蛙合唱好聽嗎?(好聽)那我們來跟著音樂來玩《青蛙跳荷葉》的游戲。

  請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是老青蛙、一組是小青蛙跟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跳。

  游戲前引導(dǎo)幼兒自己思考并嘗試解決以下問題:“老青蛙應(yīng)該跳的重還是輕?小青蛙呢?”

  第二遍游戲時幼兒可增加學青蛙叫,并體會最后一句合唱部分和諧的感覺。

  7結(jié)束

  師:游戲好玩嗎?(好玩)這么好玩的游戲我們?nèi)ズ推渌∨笥岩黄鹜姘伞?/p>

  教學反思:

  活動過程對幼兒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得到了發(fā)展,充分做到了以幼兒為主體。幼兒通過美麗的荷葉展開想象,聯(lián)想到青蛙以及青蛙的各種叫聲并向同伴表現(xiàn)。

  幼兒在師幼、同伴之間的的互動中感受音樂的樂趣,從而對音樂感興趣、能充分體驗、展開豐富想象和極力表現(xiàn)。感受平時也應(yīng)該用合適的聲音表現(xiàn)歌曲,不能喊唱、亂唱。

26、小班科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會沉浮的水果

  小班科學活動——會沉浮的水果

  設(shè)計意圖

  水果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吃、常見的東西,但孩子對水果的認識也只停留在對水果的色、香、味、形上,關(guān)于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卻知之甚少?,F(xiàn)在正是各種水果上市時,孩子們從家里帶來了各種水果。一次,不知是誰把蘋果和楊梅放進了金魚缸,引來了許多孩子的圍觀議論,經(jīng)了解得知,原來他們是想給魚兒喂食,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水果有的浮在水上,有的沉在水底。孩子們對此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于是我就設(shè)計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觀察幾種常見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獲得物體沉浮的經(jīng)驗。

  2、認識標記“↑”、“↓”,能根據(jù)沉浮標記簡單分類。

  3、進一步促進幼兒觀察能力的發(fā)展,并引導(dǎo)幼兒在生活中多尋找不同的科學現(xiàn)象。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盛有水果若干(蘋果、桔子、香蕉、葡萄等)的籮筐若干。蓋水果的毛巾。

  2、“↑”與“↓”的標記各一,沉浮兄弟表情貼飾各一。

  3、水果圖片(四種,另其他幾種)。

  4、盛水容器若干。積木、彈子各一。

  5、貼有沉浮標記的籮筐各一。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水果

  1.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小客人。老師準備了一些水果來招待他們。

  2、你們看,都有些什么水果?” 幼兒指認水果

  二、認識沉浮標記

  1、這么多水果都用來招待什么神秘的客人呢?

  2、出示圖片1,這是哥哥,叫浮上來。我們一起跟他打個招呼吧。

  3、出示圖片2,這是弟弟,叫沉下去。我們一起跟他打個招呼吧。

  4、為什么哥哥叫浮上來,弟弟叫沉下去呢?

  老師給你們做個實驗,(把積木和彈子放進玻璃缸里)積木在哪里,彈子在哪里啊?

  5、出示‘↑’的標記。因為它在水上面,我們用朝上的箭頭表示浮上來。

  出示‘↓’的標記。因為它在水下面,我們用向下的箭頭表示沉下去。

  6、我們也來做一下浮上來和沉下去吧。(幼兒站起來,我是哥哥,我們浮上來嘍。我是弟弟,我們沉下去嘍)

  三、猜猜水果的沉浮

  1、沉浮兄弟他們可喜歡吃水果了,可是浮上來專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沉下去專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

  2、如果它們吃錯了水果,他們就會生病了。小朋友希望他們生病嗎?

  2、那我們來猜一猜,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昵?”

  3、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把水果圖片貼在標記下。

  四、幼兒實驗

  1、你們猜的對不對呢?,老師也不知道。

  2、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還是浮起來的。現(xiàn)在就請小朋友每人拿一樣水果,放到水里去試一試,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還是浮。

  3、請幼兒選擇水果,感知不同水果的沉浮。(一教師拿走紗布)

  4、教師巡回指導(dǎo)幼兒實驗。(教師可以問幼兒:你拿的是什么?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dǎo)幼兒說一說。)(相互交流)

  五、表述實驗結(jié)果

  1、“現(xiàn)在誰愿意把你的發(fā)現(xiàn)講給大家聽聽?”可以讓幼兒到前面來演示并表述。

  2、“我拿的是蘋果,我發(fā)現(xiàn)蘋果是浮起來的?!?/p>

  “我拿的是香蕉,我發(fā)現(xiàn)香蕉是沉下去的?!薄?/p>

  3、修改標記與圖片的吻合,進一步認識標記“↑”和↓”。(幼兒自己修改)

  六、根據(jù)標記進行簡單分類

  1、小朋友們真棒,幫助沉浮兄弟找到了他們愛吃的水果。

  2、小朋友,你們看,老師這里有兩個籮筐,上面貼著什么啊?‘浮上來↑’和‘沉下去↓’

  3、現(xiàn)在我們把這些水果按照標記分別送給哥哥浮上來和弟弟沉下去,好嗎?

  七、擴展經(jīng)驗

  1、老師這里還有許多水果,你們看。(出示水果圖片,幼兒認識)

  2、它們在水里是沉還是浮呢?你們平時洗它們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呢?

  3、這些問題我們帶回家再試驗一下,好不好?

  八、延伸活動:吃水果

  1、今天我們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啊?

  2、沉浮兄弟可高興了,小朋友幫了它們一個大忙,把水果按沉浮分開來了,小朋友真能干。

  3、沉浮兄弟為了感謝我們,把這些水果送給了我們,我們一起來嘗嘗這些好吃的水果吧!(一教師端走水,端來水果)

  2、請幼兒自己選擇一樣水果,并與他人互換品嘗,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反思:

  1、充分了解孩子

  孩子是活動的主人,只有活動前充分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知識面,了解孩子的心里渴求,了解孩子的能力水平,才能根據(jù)孩子的情況設(shè)計教案,調(diào)整過程。本次活動是生成活動,就是在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qū)動下,引發(fā)的一次活動。我充分了解了幼兒,他們平時接觸過什么水果,本來我準備了許多水果,但是有的水果孩子們不認識,有的常見的水果都是浮在水面上的,如蘋果,桔子,香蕉等,而那些沉在水底的水果,如芒果和獼猴桃,孩子們都叫不出名字來,所以我事先先讓孩子們對不熟悉的水果認識認識,吃一吃,為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chǔ)。

  2、讓孩子在做中學

  新《綱要》強調(diào):“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對于科學活動,應(yīng)該為幼兒投放足夠的數(shù)量的材料,讓幼兒在實驗中反復(fù)地嘗試與思考,使原有的想法與新的經(jīng)驗獲得碰撞,不斷地將舊經(jīng)驗運用于新情景的過程中主動地構(gòu)建新知。我在活動中為幼兒準備了數(shù)量足夠的水果和其他輔助性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不斷地實驗中了解和感知水果的沉浮現(xiàn)象。但是對于幼兒的操作,我還是沒有真正放手,在活動中,雖然我引導(dǎo)幼兒猜想,然后通過實驗感知驗證,再討論最后分類。但是我是讓幼兒先認識了“浮上來”和“沉下去”的標記,其實可以讓幼兒自己設(shè)計自己懂的標記,幼兒初步感受猜想、驗證的過程時,把他們的猜想、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并引導(dǎo)幼兒討論:我們猜想的可以作什么標記?畫什么圖案?做一做,試一試,試后可以做什么標記?

  3、活動前的準備要具體細致

  科學活動的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除了各種材料的投放,老師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準備更是不可忽視?;顒忧拔野褱蕚浣o孩子的各種水果:葡萄、梨、香蕉、橘子、蘋果自己先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大部分水果是浮起來的,只有葡萄是沉下去的。這種結(jié)果比較不利于幼兒的探索,為了讓幼兒發(fā)現(xiàn)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沉浮現(xiàn)象,我到水果店一一嘗試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并為準備做實驗的水果做了重新的調(diào)整:兩種水果是沉的,兩種水果是浮的。我慶幸自己能在活動前進行驗證,避免上課做實驗時出現(xiàn)材料的雷同,不利于幼兒的科學探索。因此老師在組織科學活動時,應(yīng)做個有心人,對投放的材料要認真、細致的進行驗證,因為各種材料的投放對整個的活動有著很深的影響。

  4、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隨機應(yīng)變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yīng)根據(jù)教育的需要不斷轉(zhuǎn)換角色,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茖W活動是不可預(yù)測的活動,可能在活動的過程中,會有我們老師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這時候老師要針對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dǎo)?;顒又?,大部分孩子通過實驗都認為香蕉是浮起來的,而有一組幼兒卻發(fā)現(xiàn)他們組的香蕉是沉下去的,這與我設(shè)想的結(jié)果不一致,面對不同的實驗結(jié)果,我沒有敢正視問題,而是一帶而過?;顒雍?,我想,科學是一門嚴謹?shù)膶W問,作為教師我們要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隨機應(yīng)變,并把握時機,積極引導(dǎo),而不是消極回避,如果自己當時不能回答,可以引導(dǎo)幼兒探索,是啊,怎么同一種水果,有的會浮,有的會沉呢?從而生成另一課題:同一種水果的沉浮。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利用延伸活動,為幼兒提供自由探索的條件

  幼兒科學教育僅靠集體活動是不夠的,因此我讓孩子們在日?;顒又欣^續(xù)探索其它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讓這一活動延深到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充分感受到科學活動的生活化,體驗到所探究和學習的內(nèi)容對自己的生活有意義。

27、 小班奧爾夫音樂活動教案《狐貍和獵人》

  【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并能分辨出“狐貍”和“獵人”不同音樂形象的樂段旋律。

  2、在教師引導(dǎo)下創(chuàng)編動作表現(xiàn)音樂,體驗自由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

  3、激發(fā)幼兒熱愛動物的情感。

  4、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5、感受歌曲柔和、舒緩的旋律,理解歌詞的含義。

  【活動準備】樂曲、玩具手槍。

  【活動過程】

  (一)律動《合攏放開》

  (為欣賞音樂做如下準備:

  1、情緒上的準備:樂曲歡快輕松,調(diào)動幼兒積極愉快的情緒反應(yīng),為感受樂曲作準備。

  2、動作上的準備:律動基本上是手上動作組合,而需要幼兒創(chuàng)編的動作也基本是手臂動作,這樣在動作上做了一個鋪墊。)

  (二)欣賞音樂,自由表現(xiàn)音樂。

  (老師講述故事引導(dǎo)幼兒分段欣賞音樂,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小樂段都按帶著問題傾聽音樂→自由創(chuàng)編動作表現(xiàn)音樂的順序讓幼兒主動欣賞音樂、自由表現(xiàn)音樂,對于幼兒創(chuàng)編的動作不做統(tǒng)一要求,鼓勵幼兒進行音樂創(chuàng)造,讓他們感受活動的快樂。)

  師:森林里有一只小狐貍,它可調(diào)皮啦,在大樹中間跑來跑去,一會兒跑到這棵大樹下,一會兒又跑到那棵大樹后,這只小狐貍還非常聰明,看見獵人來了,它會趕緊藏好,當獵人走遠了,它又會跑出來?,F(xiàn)在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狐貍和獵人誰來了?

  1、欣賞A段樂曲,表現(xiàn)獵人。

  (1)聽一遍:誰來了?小朋友知道獵人會干什么嗎?誰來學學小獵人。

  (2)獵人走幾步就會開一槍,獵人可以怎樣開槍?(不同方位)

  (3)聽音樂學做獵人。

  2、欣賞B段樂曲,創(chuàng)編動作表現(xiàn)音樂。

  (1)如果你是小狐貍,會怎樣跑?

  (2)用手指做狐貍,身體做森林,動作表現(xiàn)音樂。

  3、完整欣賞音樂,老師小結(jié),幼兒大膽做動作表現(xiàn)音樂。

  4、分角色扮演

  (1)老師做獵人,幼兒扮狐貍,進行音樂游戲。

  (2)請個別幼兒做獵人。

  5、創(chuàng)編活動

  (音樂欣賞更側(cè)重發(fā)展音樂的感受與體驗?zāi)芰?,而不特別注重發(fā)展音樂的表演技能。所以幼兒能用簡單的動作表現(xiàn)即可。)

  (1)除了小狐貍,森林里還會有什么動物?(創(chuàng)編動作)

  (2)獵人來了,小動物可以藏起來,也可以做一個“木頭人”。(創(chuàng)編造型)

  6、完整欣賞并表現(xiàn)音樂。

  (三)談話:音樂故事里的獵人沒有打死小動物,生活中我們也要愛護小動物。動物音樂會開始啦,我們快去參加吧!

28、小班社會活動公開課教案設(shè)計——寶寶快跑

  小班社會活動——寶寶快跑

  活動設(shè)計意圖與教學策略:

  小班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弱,尤其在火災(zāi)等緊急情況發(fā)生時,容易因受到驚嚇而不知所措,因此,讓幼兒了解災(zāi)難發(fā)生時如何應(yīng)對,掌握一些簡單的自救方法是很必要的。本活動采用創(chuàng)設(shè)寶寶電影院的情境、模擬火災(zāi)現(xiàn)場、進行實地逃生演練的方法,讓幼兒了解火災(zāi)的危害,學習火災(zāi)發(fā)生時基本的逃生技能。

  鑒于以上分析,為更好的達成目標讓幼兒獲得有益經(jīng)驗,活動中將采用以下幾點教學策略:

  1. 由近及遠,易于幼兒接受新經(jīng)驗?;顒訉挠變核诘摹半娪霸骸?,讓幼兒通過對環(huán)境和安全標志的觀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進而拓展到讓幼兒能夠有主動尋找安全標志的意識。這種“由近及遠”的方式,易于幼兒對新經(jīng)驗的接受。

  2. 視聽結(jié)合,利于幼兒新經(jīng)驗的獲得?;顒又?,教師利用“雪兔子”的視頻,將內(nèi)容直接呈現(xiàn)在孩子面前,并通過“與媽媽聊天”,讓幼兒了解到火災(zāi)的危害及逃生方法。這種視聽結(jié)合、講練結(jié)合的方式利于幼兒直觀、積極的學習新經(jīng)驗。

  3. 情景游戲,達到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通過“看電影”的情景游戲,讓幼兒在輕松快樂的環(huán)境中,將所獲得的經(jīng)驗達到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這既可以有效地服務(wù)于目標,對幼兒今后的生活也將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在整個活動的設(shè)計組織過程中,教師力求營造情境化的教學氛圍,讓幼兒在觀看錄像、討論、演練的過程中積極參與活動,主動獲得經(jīng)驗。以上策略只是教師活動前的設(shè)計和預(yù)想,活動中,教師將根據(jù)幼兒的實際需求進行調(diào)控,通過追問、有效回應(yīng)等方式進行師幼互動,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活動目標:

  1.了解火災(zāi)的危害,初步學習火災(zāi)發(fā)生時的逃生方法。

  2.能按照教師的指令有序地進行逃生演練。

  3.在火災(zāi)等災(zāi)難面前能夠做到勇敢、不慌張。

  4.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5.促進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動作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jīng)觀看過動畫片《雪孩子》的前半部分。

  2.課件、場地標志指示布置、號碼牌。

  活動過程:

  一、看電影導(dǎo)入情境,引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引導(dǎo)語:前幾天我們剛剛看過了《雪孩子》的動畫片的第一集,雪孩子和小兔子交朋友玩得很開心,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動畫片的第二集。

  二、認識安全出口和通道,了解逃生標志。

  1.認識安全出口標志。

  提問:電影院的門上這是什么東西?告訴我們什么?

  小結(jié):這是安全出口的標記,提醒我們遇到了危險可以從這里跑出去。

  2. 認識安全出口指示標志。

  提問:看看電影院還有什么?它要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情?看看最后都跑到哪里了?

  小結(jié):這是安全出口提示標志,箭頭都指向安全出口,告訴我們順著的箭頭的方向跑是安全的。以后我們到了新的地方,都去找找它們的安全出口和安全通道在哪里。

  三、觀看影片,初步了解火災(zāi)及逃生方法。

  1.觀看影片,師幼共同討論、了解火災(zāi)發(fā)生的原因及危害。

  引導(dǎo)語:呀,電影快開始了,我們趕快找位置吧,1號的小朋友坐第一排,2號的小朋友坐第二排??纯吹诙萘耸裁?

  提問:小兔家怎么了?小兔家為什么著火了?看看小兔家都給燒成什么樣子了?

  小結(jié):起火了會燒壞家具燒壞房子,還會燒傷人呢。

  2. 出示三張圖片,師幼共同討論

  提問:我們一起看看這幾個人在干什么?他們這樣做對不對?爺爺會對他怎么說?我們要對叔叔說什么?玩爆竹也會發(fā)生危險嗎?

  小結(jié):不可以玩火,會有危險的;煙要掐滅了扔到垃圾桶;一定要有大人的陪伴,在安全空曠的地方放爆竹。

  3.初步學習火災(zāi)發(fā)生時的逃生方法。

  (1)提問:小兔子一睜眼看到周圍都是火,它是怎么做的?

  小結(jié):大火真是太可怕了,像小兔子一樣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真的發(fā)生火災(zāi),一定不要害怕、不要慌張。

  (2)提問:那小兔應(yīng)該怎么做?

  小結(jié):你們的方法都很對,救火就交給大人來做,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遇到危險使勁的。

  (3)提問:我們往哪里跑啊?怎么跑?

  小結(jié):是呀,可以沿著這條路線或者那條路線使勁往安全出口跑,煙往上飄,站得很高煙會嗆到我們,我們一定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身體彎的低低的,不要推擠,一個個往外跑,如果沒有濕毛巾,可以用衣服捂住口鼻。

  四、逃生演練。

  提問:哎呀孩子們著火了,我們往哪跑?怎么跑?趕快捂住口鼻,彎腰往安全出口跑,不要推擠,一個個從門口出去。

  小結(jié):讓媽媽數(shù)數(shù)是不是都出來了,我的寶寶做得真棒。

29、小班藝術(shù)領(lǐng)域教案 活動名稱:《泥工——生日蛋糕》

  活動名稱:泥工“生日蛋糕”

  活動由來:這個月班里有好幾個幼兒過生日,有的幼兒跟老師說,想在班里跟小朋友一起過生日,于是設(shè)計了這節(jié)課。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泥工活動,體會給朋友做生日蛋糕的快樂和滿足。

  2、引導(dǎo)幼兒用彩泥、膠泥與其他輔材相結(jié)合的方法制作生日蛋糕。

  3、鞏固團、捏、搓等捏泥的基本技能。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能呈現(xiàn)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橡皮泥、不干泥、膠泥、牙簽等各種輔助材料 生日蛋糕的圖片、生日歌、輕音樂、生日蛋糕

  經(jīng)驗準備:幼兒過生日的經(jīng)驗

  重點:利用輔助材料裝飾生日蛋糕

  活動過程:

  一、引入:

  放生日歌請幼兒聽。請小朋友猜一猜今天是誰的生日?請出過生日的小朋友,激發(fā)幼兒為這些小朋友制作生日蛋糕。

  二、幼兒自己動手制作生日蛋糕

  a)看生日蛋糕的圖片:

  引導(dǎo)幼兒觀察生日蛋糕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顏色是豐富多彩的。

  b)教師介紹制作材料

  泥:橡皮泥、不干泥、膠泥、

  輔助材料:牙簽、珠子、小瓶蓋、細的吸管……等

  c)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在輕音樂中分組制作生日蛋糕。

  d)指導(dǎo)幼兒用團、捏、搓的技能制作蛋糕。

  e)重點:啟發(fā)引導(dǎo)幼兒運用輔材裝飾蛋糕。

  三、送生日蛋糕,體會為朋友過生日的快樂。

  1、幼兒制作完成后,請出過生日的幼兒,大家把自己制作的生日蛋糕送給他們,并對他們說句祝福的話。

  2、老師今天也準備了生日禮物,出示真的生日蛋糕。

  3、大家一起唱生日歌,祝小朋友生日快樂。

  四、活動延伸:

  小朋友一起吃蛋糕。

30、小班數(shù)學活動優(yōu)質(zhì)課教案設(shè)計——《和數(shù)字朋友做游戲》

  活動目標:

  1、鞏固對數(shù)字1——5的認識。理解數(shù)字能表示相應(yīng)數(shù)量的動作和物品。

  2、學習按數(shù)匹配實物。

  3、能聽清老師的要求并按要求活動。

  4、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字的認識能力。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數(shù)字卡“1-5”,實物卡片“1-5”。

  2、第一組、第二組:手絹、花朵若干,貼在手絹后面有1-5數(shù)字。 第三組、第四組:1-5數(shù)字袋子若干,糖果若干;第五組:有數(shù)字1-5的盤子、草莓若干;第六組:生日蛋糕1-5數(shù)字、蠟燭若干。

  活動過程:

  一、看數(shù)字拍手。(游戲激興,導(dǎo)入活動)

  教師:現(xiàn)在張老師和你們玩一個拍手游戲??磸埨蠋熌玫氖菙?shù)字幾?就拍了幾下手。一邊拍一邊數(shù)數(shù)。

  二、復(fù)習5以內(nèi)的數(shù)

  1、復(fù)習認識數(shù)字1——5

  今天數(shù)字寶寶要和我們做游戲了,看看數(shù)字寶寶怎么了?

  數(shù)字寶寶摔倒了,誰來幫數(shù)字寶寶站好,幫助數(shù)字寶寶的時候,要說:數(shù)字幾,我?guī)湍阏竞谩<w驗證,并認讀數(shù)字。

  2、數(shù)字寶寶都站好了,誰愿意幫它們排排隊?!?從小——大)

  (從大——小)

  3、幫動物找數(shù)字朋友。(出示動物卡片找相應(yīng)的數(shù)字做朋友)

  小朋友們,老師今天還請來了許多的小動物,看看都是誰來了。

  (1)出示1只小鴨的動物卡片

  師:1只小鴨的數(shù)字朋友是誰呢?幼:是數(shù)字1。

  (2)誰來幫助這些小動物找到它們的數(shù)字朋友呢?

  師:要求幼兒用一句完整的話邊送邊說。(例如:2只小貓我送你數(shù)字2和你做朋友好嗎?)

  三、和數(shù)字做游戲(用多種感官感知物品數(shù)量)

  你們想不想和數(shù)字做游戲呀,(想)

  1、看數(shù)字拍手

  邊拍邊數(shù)數(shù)。(可看數(shù)字拍手、拍腿、學動物叫)

  2、《猜猜誰躲起來了》,抽掉幾張數(shù)字卡片,請小朋友猜猜誰躲起來了?

  3、按數(shù)取物:教師出示數(shù)字卡片,幼兒迅速拿出相應(yīng)數(shù)量的雪花卡片。

  四、小組活動

  數(shù)字寶寶想請我們小朋友去做客,我們是不是要給數(shù)字寶寶帶些禮物呢。

  今天老師為小朋友預(yù)備了許多操作材料。(逐個講解小組操作內(nèi)容)引導(dǎo)幼兒送禮物時邊操作邊講述。

  第一組、第二組:送花朵,手絹上是數(shù)字幾,就貼上幾朵花。

  第三組、第四組:裝糖果,袋子上是數(shù)字幾,就送幾個糖果。

  第五組:裝草莓,盤子上是數(shù)字幾,就貼幾個草莓。

  第六組:插蠟燭,蛋糕上有數(shù)字幾,就插幾根蠟燭。

  五、師幼共同檢查。

  我們看看數(shù)字5是不是收到和自己數(shù)量一樣多的禮物呢?

  師幼共同檢查。

31、小班心理健康活動優(yōu)秀教案————我好害怕

  活動目標

  1 知道害怕的感覺人人都會有

  2 能夠想辦法消除害怕的心理,學會戰(zhàn)勝害怕

  3 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yǎng)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4 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 繪本《我好害怕》

  2 事先讓幼兒和家長合作記錄下自己最害怕的實物或場景

  活動過程

  1 小熊的害怕:出示小熊 請幼兒觀察它的表情,猜猜它怎么啦?可能發(fā)生了什么事?

  2 我的害怕 請幼兒說說自己怕什么?為什么會害怕?害怕時你心里有什么感覺呢?

  小結(jié):每個人都有害怕的時候,害怕時冷冷的緊緊的 不舒服的感覺,害怕時我會哭,我會躲起來,你喜歡這種感覺嗎?

  3 我不害怕 請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讓我們不害怕呢?(遇到兇猛的動物時,我們可以離它遠一點,保護好自己,像打雷一樣有很大的聲音時,我們可以捂上耳朵,也可以找些事做一做,而水,電刀等,我們要小心使用哦!

  4 小熊不害怕

  你們都想到了好辦法,變成勇敢的孩子了,小熊有沒有變得勇敢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熊想到了什么辦法。

  活動延伸

32、小班計算優(yōu)秀教案——《正方形》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形,能在生活中辨認出正方形。

  2.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許多物品包含有正方形。

  3.發(fā)展幼兒空間思維能力。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方方的塔”;正方開、非正方形報紙若干。

  2.學具準備:“方方的塔”;毛線、扣子板若干,正方形紙若干。

  3.《操作冊》第1冊第27—28頁。

  活動過程:

  1.走線,線上游戲:猜謎。

  2.師生共同探索。

  (1)感知正方形。

  幼兒拿出學具感知正方形,看一看、摸一摸,感受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游戲“小企鵝跳冰塊”。

  聽音樂,幼兒在冰塊上隨意走,音樂停時必須找正方形的冰塊站上去,其它形狀的冰塊站上去會破掉,就會掉到水里去,所以站在其他形狀上的就失敗了。

  找找教室里的正方形物品。

  3.分組活動。

  第一組:操作“方方的塔”。數(shù)一數(shù)正方形的邊和角。感知它們都是正方形。

  第二組:操作正方形的紙,進行邊對邊折,角對角折,感知4條邊一樣長,4個角一樣大。

  第三組:扣子游戲。請幼兒用一根線在扣子板上繞正方形。

  4.交流小結(jié),收拾學具。

  5.活動延伸:完成《操作冊》第1冊第27—28頁的活動。

33、小班歌曲活動教案——《小企鵝》反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旋律。

  2.愿意和同伴一起參與歌唱活動,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特點。

  3.對歌表演活動產(chǎn)生興趣。

  4.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

  活動準備:企鵝絨毛玩具、北極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師幼互相問好。

  1.發(fā)聲練習:《我愛我的幼兒園》、《小手爬》

  2.韻律練習:《碰一碰》、《生活模仿動作》

  二、導(dǎo)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nèi)ヒ粋€好玩的地方,請小朋友閉上眼睛,等我數(shù)完1、2、3、你們睜開眼睛就知道是什么地方啦!

  2.小朋友,我把你們帶到了北極,這里有什么呢? 出示背景圖。

  看到這么多的雪我想起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叫《小企鵝》

  (引導(dǎo)幼兒完整的說出歌曲的名字)

  三、引導(dǎo)幼兒理解歌詞內(nèi)容。

  四、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示范唱一遍。

  2.幼兒跟著教師學唱歌曲。(教師的聲音響亮一些,孩子的聲音輕一點)

  3.幼兒再次學唱歌曲,要求教師的聲音輕一些,孩子的聲音稍微響亮一點。

  4.教師和幼兒一起演唱。

  五、給歌曲配上相應(yīng)的動作。

  1.看老師邊唱歌邊做動作。

  2.你們覺得好看嗎?你會怎么做呢?

  3.跟著老師一起邊唱歌邊表演。

  4.選擇四個方向邊唱歌,邊表演。

  六、活動結(jié)束。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chǎn)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fā)揮想象,表現(xiàn)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chuàng)造。

34、幼兒園小班奧爾夫音樂活動:《咿呀咿呀呦》教案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肢體游戲感應(yīng)“短短短短長”的節(jié)奏。

  2、模唱唱名問答句,并體驗游戲活動中的快樂。

  3、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活動準備:

  掛圖P1、P2、呼啦圈、彩色飄帶、唱名卡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dǎo)

  出示掛圖P2、P1,教師講述故事引導(dǎo)幼兒觀察圖畫。

  師:瞧,小動物們都在等著寶寶叫他們的名字呢,小貓、小馬、小鳥、小鴨、小狗、小豬,寶寶點完了名一看,哈哈,大家都到齊了,于是寶寶帶著所有的小動物一起去農(nóng)場,在農(nóng)場他們都非常的開心,高興地唱起了好聽的歌。

  二、感應(yīng)特定節(jié)奏

  1、肢體律動

  師:我們一起來聽聽動物們唱歌的聲音吧!

  播放CD,教師帶領(lǐng)幼兒做肢體律動。

  動物叫聲部分感應(yīng)拍子,咿呀咿呀唷部分感應(yīng)“短短短短長”的節(jié)奏。

  第一遍幼兒聽音樂觀察老師的肢體律動,第二遍請幼兒自己創(chuàng)造不同的肢體動作,第三遍站起來圍圓圈活動。

  2、道具游戲

  (1)呼啦圈

  師:寶寶帶著小動物們唱歌,還帶著他們玩鋸木頭的游戲??纯磳殞毥o小動物們準備了這么多的呼啦圈房子,該怎么玩呢?原來,寶寶已經(jīng)告訴了小動物們,他給每只小動物準備一間房子,聽到“咿呀咿呀唷”的音樂就要跳到房子里鋸木頭。

  教師嘗試讓幼兒根據(jù)“短短短短長”的節(jié)奏創(chuàng)編各種鋸木頭的動作。

  播放音樂,分組游戲。

  師:小動物們和呼啦圈一起玩真開心,他們還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請他們的好朋友一起,兩個人玩一個呼啦圈,聽到動物叫聲就和好朋友一起抬著呼啦圈散散步,聽到“咿呀咿呀唷”的音樂就兩人一起用呼啦圈鋸木頭。

  播放音樂,若干名幼兒示范,再請全體幼兒一起做。

  (2)彩色飄帶

  師:小動物們用呼啦圈鋸了好多短短短短長的木頭,可還是不夠,寶寶給小動物們又送來了另外一種道具,瞧!這是什么?嗯,飄帶也會聽著“咿呀咿呀唷”的音樂鋸短短短短長的木頭哦!讓我們一起來幫小動物們吧!

  播放CD,幼兒聽音樂鋸木頭。

  三、模唱唱名

  師:太好了,小朋友們真能干!寶寶要開始點名咯!寶寶這次想聽聽大家一起回答的聲音,寶寶問‘dddslls’小朋友一起回答‘mmrrd’.

  1、教師請一名幼兒上來示范后,全班一起模唱答句。

  2、請男孩女孩分組換角色交換問答句。

  3、聽音樂把樂器送回筐里。

  咿呀咿呀唷(第二課時)

  活動目標:

  1、通過肢體律動感應(yīng)短短短短長的節(jié)奏。

  2、聽辨動物音色,學會用動物叫聲替換語詞。

  3、感受與體驗動物們的樂趣。

  活動準備:

  掛圖、布球、動物圖卡(牛、狗、羊、馬、貓、公雞、青蛙、鴨、鳥、豬)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dǎo)

  (出示掛圖)師:瞧!寶寶和動物們在一起多開心啊!大家終于把木頭給鋸?fù)炅?,好辛苦,大家都流了一身的汗。這時候,寶寶告訴了大家一個好消息,他要帶上小動物們和你們一起去洗澡咯!

  二、感應(yīng)節(jié)奏

  1、單人游戲

  音樂部分請幼兒按拍子拍肢體部位,歌詞部分依老師指示洗刷身體部位。

  2、雙人游戲

  聽音樂走圓圈,音樂部分用布球拍打自己身體部位,歌詞部分給身邊的小朋友相互搓洗。

  三、聽辨音色

  師:小朋友都是整齊的排著隊伍去洗澡,小動物們也很聰明,他們也拍好了隊,讓我們一起聽聽是誰站第一個呢?

  教師逐段播放音樂,請幼兒上臺找出動物圖卡按音樂順序排列好。

  請幼兒扮演不同角色,聽音樂按順序排隊。

  四、替換語詞

  1、模仿動物造型

  師:小朋友們,誰想當神奇的魔術(shù)師,今天的魔術(shù)師會變很多種動物,你們想變嗎?

  教師示范模仿一種動物。幼兒依次模仿其他幾種動物的造型。

  2、替換語詞

  師:小動物們會唱咿呀咿呀唷的歌曲,還會用他們好聽的聲音唱出很特別的歌哦!

  教師唱問句,幼兒試唱答句。

  師:小牛小牛在唱歌····

  幼:哞哞哞哞哞·····

  播放音樂,模仿各種小動物,并替換語詞歌唱

  活動反思:

  在這首音樂游戲中,主要以三個方面為重點來安排活動環(huán)節(jié)。

  第一點,感應(yīng)短短短短長的節(jié)奏。在這方面我安排了律動感應(yīng)和道具感應(yīng),在第一課時中的律動感應(yīng),先是教師示范短短短短長的節(jié)奏律動,在孩子們熟悉節(jié)奏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編動作,大部分孩子能自己創(chuàng)作出有節(jié)奏的不同肢體動作,但是在表現(xiàn)的過程中體現(xiàn)得不夠好,短與長是分辨的比較好,可“短短短短”這個節(jié)奏在音樂中,孩子們跟不上,只有清唱的時候能體現(xiàn)出來。在后來運用道具呼啦圈和飄帶后,孩子們通過游戲的方式再一次感應(yīng)短短短短長的節(jié)奏時,有了很大的進步,我認為在音樂越熟悉的基礎(chǔ)上,孩子們才能表現(xiàn)得越好,這才能讓孩子們熟能生巧。第二課時在進行肢體感應(yīng)時,孩子們幾乎不需要老師的引導(dǎo),大部分孩子可是把這個節(jié)奏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第二點,模唱唱名。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安排的時間并不多,只是讓孩子們練習了以問答句的形式來模唱。并且在第一課時當中屬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時間有限,我把這個重點放在了我們下午的離園前半小時,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有男孩女孩分組問答,有老師與孩子們的問答,有好伙伴之間的問答。但最后,我發(fā)現(xiàn),如果老師不要求唱唱名時,孩子們還是自然而然的唱出歌詞。“咿呀咿呀唷”這句歌詞很特別,在孩子們的生活當中幾乎沒有出現(xiàn)過,孩子們不僅覺得新鮮而且覺得很有趣,所以更多的時候都是唱歌詞。

  第三點,語詞替換。語詞替換已經(jīng)成了我們在音樂課中的一種習慣,只要是能換語詞的,我都鼓勵孩子創(chuàng)編語詞,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給孩子們更多創(chuàng)造的空間。在這首樂曲中替換語詞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讓孩子們對音樂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再創(chuàng)編的話就能更好的表現(xiàn)出來。并且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前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有一個聽辨動物的聲音,創(chuàng)編各種動物的不同動作,有了這樣的基礎(chǔ),對孩子們來說就沒什么難度。果不其然,結(jié)果孩子們表現(xiàn)的非常好。是啊!有了好的基礎(chǔ),才能有更好的發(fā)揮!

35、幼兒園奧爾夫音樂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波浪舞

  一、教學目標:

  1、律動感應(yīng)曲式AB;

  2、聽辨上下行音高的變化;

  3、借助已有經(jīng)驗、圖片和老師的提問,理解并記憶歌詞;

  4、喜歡聽音樂,體驗隨樂表現(xiàn)的樂趣。

  二、教學準備:音樂CD、紗巾、打棒(人手一份)

  三、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導(dǎo)

  寶寶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到郊外去野營,這是寶寶的第一次野營,寶寶覺得好新鮮,會發(fā)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呢,,,,,,,,,

  (二)*律動—營地活動

  1、去野營

  A段:跟老師一起邊說邊拍手(一起去野營)X X XX X的節(jié)奏。

  B段:1、問句:小手放低,唱唱名(嚕。。。。。。嚕)

  2、答句:小手舉高,唱唱名(啦。。。。。啦)

  2、搭帳篷

  A段:用拳頭在地上釘木樁(一起釘釘子)

  B段:1、問句:彎腰唱唱名(嚕。。。。。。。。。。。嚕)

  2、答句:昂首唱唱名(啦。。。。。。。。。。啦)

  (三)*紗巾游戲

  A段:邊念語詞邊搭帳篷。

  B段:問句 :用紗巾遮住臉,幷唱唱名。

  答句:把臉露出來,幷唱唱名。

  (四)*打棒演奏

  A段:敲奏語詞節(jié)奏。

  B段:問句:將樂器藏在身后,幷唱唱名。

  答句:出示樂器,幷唱唱名。

  教學反思:

  “波浪舞”音樂節(jié)奏感強,故事貼近孩子的生活,都是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在教學中,我們加入了一些簡單的(如:一起拍拍手;一起來烤魚等等)語詞來感應(yīng)XXXXX 的節(jié)奏,并運用動作來感應(yīng)上下行音高的變化,在本次活動中,大多數(shù)孩子都能夠很好XXXXX的節(jié)奏,并能積極、活躍的參加到音樂游戲中來,但還是有個別孩子不樂意參加集體活動。

36、小班語言綜合活動優(yōu)質(zhì)課教案——香蕉變戲法反思

  活動來源:

  本活動源自“蔬果舞會”主題,在主題進行中,我們開展了“好吃的水果”系列活動,孩子們對水果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為此,在第二個階段“形形色色的水果”系列活動中,我根據(jù)幼兒的興趣,生成了“香蕉變戲法”讓幼兒在生活化的活動中獲得有益發(fā)展。

  活動目標:

  1.體驗“想象活動”帶來的驚喜和與同伴分享食物的樂趣。

  2.通過想象游戲,豐富對香蕉的認識。

  3.嘗試用語言活動和動作表達想象的結(jié)果。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nèi)容。

  5.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fā)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香蕉若干

  2.禮物盒

  3.已學習“皇后的水果”

  4.多媒體課件

  5.溫毛巾若干

  活動過程:

  一.“猜猜看”游戲?qū)?,激發(fā)幼兒興趣。

  教師扮成水果皇后出現(xiàn):小朋友們好!我是水果皇后,今天我給小朋友送來一個水果禮物。(出示禮物盒)大家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你們可以問我三個問題,然后猜一猜。

  幼:它是什么顏色的?黃色

  它是什么形狀的?長長的,彎彎的

  摸起來是什么感覺?滑滑的

  二.想象活動。

  1.游戲“香蕉變戲法”

  告訴你們,這只香蕉可能干啦,它還會變戲法呢!不信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說魔語: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觀看多媒體課件(一)

  瞧,香蕉開始變戲法啦!你們看它變成什么啦?

  1)個別幼兒回答

  2)集體討論:小朋友可以何身邊的好朋友說

  橋,彩虹等說香蕉變成什么啦?

  3)小結(jié)(用多媒體演示,香蕉都可以變成的東西,引導(dǎo)幼兒觀察)

  感看多媒體課件(二)

  好啦,香蕉又開始變戲法啦!“我們一起說魔語”現(xiàn)在它又變成什么啦?

  1)個別幼兒回答

  2)集體討論

  3)多媒體演示現(xiàn)在香蕉能變成的東西

  觀看課件畫面(三)

  這香蕉可真會變戲法,它又變成什么啦?

  1)個別幼兒回答

  2)集體討論

  3)多媒體演示現(xiàn)在香蕉能變成的東西

  2.游戲:“香蕉電話”

  老師將香蕉放在身邊,嘴里說“喂”問幼兒香蕉還可以變成什么?“電話”(張老師最想給媽媽打電話,說“媽媽我愛你,你上班辛苦啦”)小朋友有電話啦,最想打電話給誰?請幼兒回答,你會怎么說呢?小朋友都想與家人或自己的好朋友打電話?,F(xiàn)在,老師給每一位小朋友準備了一只香蕉電話,我們就一起來打電話吧!

  (請助教老師提前將香蕉分成若干籃,每個小朋友都有,并將籃子分發(fā)到桌上,幼兒自己取香蕉)

  4.創(chuàng)編動作,表演

  師:這香蕉的本領(lǐng)可真大,可以變成電話,放在耳邊,做打電話的動作;可以變成小橋(做相應(yīng)的動作);可以變成小船(動作表現(xiàn))。小朋友動動小腦筋想一想,2根香蕉在一起它還可以變成什么?3根4根…..呢?(請幼兒再講一講,并拿著香蕉做相應(yīng)的動作)把你想到的,告訴給你的好朋友,并用動作表演給她看看。

  三.分享活動。

  香蕉變的戲法可真多呀,剛才你們把它變成了彩虹,床,耳朵等。現(xiàn)在,我這只香蕉要變一個與你們不一樣的戲法,想看嗎?我變這個戲法前要先擦擦手,而且要擦干凈。好啦,我開始變啦!(一起說魔語)變成什么啦?(剝了皮的香蕉)我還可以變呢!讓一個幼兒用嘴吃一口,問問幼兒是什么感覺?小朋友們想變嗎?那我們一起來變吧!變之前,要記住先擦手,因為最后要變到我們肚子里去的,一定要擦干凈!

  (讓幼兒自由動手變,嘗試剝香蕉皮。對個別不會的幼兒教師給予幫助)

  請幼兒邊剝,邊吃,邊看有什么變化?

  四.延伸活動:到戶外學學“香蕉變戲法”

  活動反思:

  請小朋友回去以后想一想,還有哪些水果也會變戲法,來告訴老師或是你的好朋友。

37、小班音樂活動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滑滑梯

  活動目標:

  1、欣賞音樂,聽辯音樂的上行和下行,感受樂曲表現(xiàn)的愉快的情境。

  2、喜歡聽音樂,體驗隨樂表現(xiàn)的樂趣。

  3、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nèi)容。

  4、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貼絨小動物、八只盒子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1、老師出示大大小小的盒子,搭成樓梯狀。引導(dǎo)幼兒數(shù)數(shù)有幾個?看上去象什么?

  2、老師在最高的盒子上搭一根長的板,再引導(dǎo)幼兒說說象什么?

  二:初步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和快樂的情境

  1、老師出示小鴨子,來玩滑滑梯。老師邊演示教具邊引導(dǎo)幼兒看小鴨子玩滑梯的時候是聽著音樂的節(jié)奏玩的。

  2、老師出示小狗,演示玩滑滑梯。

  3、出示小老虎,演示翻著跟斗玩滑梯。

  三:感受音樂的上行和下行

  1、聽聽音樂分幾段?第一段是小狗在做什么?第二段是小狗在做什么?

  2、請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做小狗,跟小狗一起來玩滑梯。

  四:體驗隨樂表演的樂趣

  1、除了用紙盒做滑梯,老師還能用身體做滑梯,請小朋友看老師的示范。

  2、請幼兒也來做滑梯,聽著音樂,一只手做小狗玩滑梯。

  3、除了用手做滑梯,還會用身體的哪些部位做滑梯呢?

  4、老師示范全身徒手動作表示玩滑梯,請幼兒看什么動作表示的是音樂的第一段,什么動作表示的是音樂的第二段?(老師來到一座很大的滑梯下面,小朋友能不能看到老師上去和下來)

  5、請幼兒跟老師一起去玩滑梯。(上去的時候要走穩(wěn),下來的時候要滑穩(wěn),聽著音樂一步一步地走上去。)連續(xù)找空地方變換不同的身體動作做滑梯的造型。提醒幼兒在做小狗玩滑梯的時候要聽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玩。

  6、老師:我要去玩一個很特別的滑梯,師哼音樂做動作,問幼兒特別在哪?(從彎來彎去的滑梯上下來的。)

  7、幼兒創(chuàng)編各種滑下來的動作。

  活動反思:

  活動中發(fā)現(xiàn)設(shè)想與實際操作是有差距的,可能是我對孩子的興趣與經(jīng)驗還把握不夠。由于幼兒的能力差異,孩子在活動中探索發(fā)現(xiàn)有深有淺、有快有慢,對能力比較強的幼兒,教師能啟發(fā)引導(dǎo)他們想更多的方法,能力比較弱的幼兒在旁邊小朋友的影響下,能模仿別人的操作,每個幼兒在教師的引導(dǎo)下,通過多次的嘗試活動,自己找到了滑動的部位,整個活動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嘗試氛圍中,活動結(jié)束時幼兒還余猶未盡。

38、小班科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跳跳糖

  活動內(nèi)容:科學活動——跳跳糖

  活動目的:

  1、感知跳跳糖的特點,學習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跳跳糖。

  2、能根據(jù)顏色信號游戲,體驗集體游戲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jié)果。

  活動準備:

  1、 跳跳糖、勺子及音樂。

  2、 紅、黃、跳跳糖胸飾及地面大嘴巴(二張用紅、黃及時貼貼成的大嘴巴)

  活動過程:

  一、觀察品嘗并交流感受

  1、 觀察跳跳糖,了解跳跳糖的樣子。

  師:今天老師給寶寶們帶來了一樣好吃的東西,(出示跳跳糖),哈哈,是跳跳糖,小朋友們吃過了嗎?跳跳糖呀就悄悄地躲在前面的桌子上,請寶寶們輕輕地走去看一看跳跳糖是什么樣子的。

  2、品嘗跳跳糖,感受跳跳糖的味道及在嘴里跳動的感覺

  師:請寶寶們嘗一嘗跳是什么味道的,在嘴巴里會怎樣?

  3、交流對跳跳糖特點的感知經(jīng)驗。

  師:剛才大家品嘗了跳跳糖誰來說一說:

 ?、偬强瓷先ナ鞘裁礃幼拥?(細細的、小小的、一粒一粒的)

 ?、谔浅云饋硎鞘裁次兜赖?(甜甜的)

  ③跳跳糖在嘴里會怎樣?(會跳、會動)

  ④跳跳糖除了會跳會動,還會怎樣?有沒有聽到什么聲音?

  二、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跳跳糖

  1、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跳動的跳跳糖。

  師:跳跳糖真是太神奇了,它不但會在嘴巴里唱歌而且還會跳動呢?誰來學一學跳跳糖在嘴巴里是怎么跳的。(請三個幼兒示范不同的動作,老師一一予以說明。)這三個小朋友跳的真好,老師也想來學一學,小朋友你們想嗎?那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提醒幼兒不要聚集在一起,找小朋友人少的地方學。)

  2、聽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跳動的跳跳糖。

  師:小朋友們張開嘴巴,跳跳糖跳進來了,讓我們的身體也跟著跳起來,把我們的頭、手、腳動起來,還有小屁股也扭起來。(教師隨機指導(dǎo)幼兒相互模仿不同的動作,肯定兩個幼兒合作跳動以表示兩粒跳跳糖粘在一起的創(chuàng)造表現(xiàn)。)

  3、 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變小、融化了的跳跳糖。

  師:小朋友們,跳跳糖吃到后來怎么樣了?(沒有了)到哪里去了?(跳到肚子里去了)我們一起來學學跳跳糖越來越小、沒有了、吃到肚子里的樣子,好嗎?

  三、游戲:大嘴巴

  1、認識紅、黃二種顏色的跳跳糖胸飾,鞏固二種顏色的認識。

  師:老師發(fā)現(xiàn)小朋友都有非常喜歡跳跳糖是嗎,想不想和跳跳糖玩游戲呢,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跳跳糖胸飾,看這是什么顏色的跳跳糖,(紅色)只要帶上紅色的跳跳糖胸飾的就變成紅色跳跳糖寶寶了……。

  2、幼兒自主選擇胸飾,并按顏色信號做游戲。

  師:請寶寶們輕輕地上來去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跳跳糖胸飾掛在脖子上,讓自己變成那種顏色的跳跳糖吧。

  師:紅色跳跳糖在哪里?請紅色跳跳糖寶寶把手舉起來。(教師用大的紅色跳跳糖胸飾去拍幼兒小的紅色跳跳糖胸飾。)

  師:黃色跳跳糖在哪里?請黃色跳跳糖寶寶來親親我。(幼兒用小的黃色跳跳糖胸飾去親教師的大的黃色跳跳糖胸飾。)

  3、按顏色分別游戲,控制活動量。

  師:今天我們班不但有許多跳跳糖,而且還來了幾張大嘴巴呢?它們要找和自己顏色相同的跳跳糖做游戲呢,我們一起喊:“大嘴巴大嘴巴快出來”。

  師:這是什么顏色的大嘴巴呀?(配班教師出示紅色大嘴巴)

  幼:紅顏色。

  師:什么顏色的跳跳糖可以進去?

  幼:紅色跳跳糖。(擺在地上的紅色大嘴巴)

  (用同樣方法依次請出黃顏色大嘴巴)

  師:請寶寶們看清楚自己是什么顏色的跳跳糖,去找和自己顏色相同的大嘴巴游戲吧。

  (幼兒聽音樂找相同顏色的大嘴巴,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跳跳糖的狀態(tài)。)

  4、幼兒交換不同顏色的胸飾繼續(xù)游戲,教師鼓勵幼兒做出更多不同的動作。

  活動結(jié)束

  1、師:小朋友玩的開不開心?我們可以把開心帶給我們的媽媽、爸爸、爺爺、奶奶回家和他們一起玩好不好?

  2、教育幼兒少吃糖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跳跳糖,還學習了跳跳糖跳的樣子,可跳跳糖不能多吃。糖吃多了會使腹部不適,牙齒也會受害)吃完糖后要刷牙、漱口,保持口腔衛(wèi)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一口白白的牙齒。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我根據(jù)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從幼兒感興趣的“吃”入手,以跳跳糖為主要內(nèi)容,創(chuàng)設(shè)活潑、寬松、自由的氛圍,激發(fā)幼兒大膽想像,用多種跳的形式表現(xiàn)出跳跳糖跳的樣子,充分體驗體育游戲的樂趣。在老師的激發(fā)下多數(shù)幼兒思維活躍表現(xiàn)出了多種跳的形式,小腳的出現(xiàn)、跳跳糖娃娃的獎勵使幼兒感受到了游戲的樂趣,活動場面用音樂調(diào)控的較好,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置較自然,但整個活動幼兒跳的過多,過渡即緩沖不夠,因此,幼兒感到累,由于經(jīng)驗的欠缺活動中突略了小節(jié)的外理,沒有抓住很好的教育契機,因為是體育游戲活動前后都應(yīng)有充分的準備活動,而本節(jié)課也有但沒有活動開,通過此次活動使我明白了,作為老師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將幼兒放在眼里,不僅要關(guān)注到全體,更要注意到每個細節(jié),細節(jié)決定成敗!

39、小班美術(shù)活動優(yōu)秀教案《棉簽畫——扭動的線》活動設(shè)計與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畫不同方向的曲線,體驗棉簽畫的繪畫形式。

  2、能積極作畫、大膽想象,并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3、在創(chuàng)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4、在想象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學用具:畫有高山、草地、藍天、大海等教學掛圖;小毛蟲、塑料玩具蛇、彈簧小兔等玩具;各種曲線條。

  2、繪畫材料:藍、綠水粉顏料、棉簽若干、盤子若干、塑料瓶子若干、廢舊毛巾若干。

  3、繪畫服飾:幼兒人手一套圍兜、袖套等。

  活動過程:

  1、以“小毛蟲”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引導(dǎo)幼兒觀察并說出小毛蟲是怎樣扭動的。

  (1)師:今天,有條毛毛蟲來看我們小朋友了,你們看它來了(小毛蟲出場),我們和它打個招呼吧!“小朋友好!”

  幼兒:毛毛蟲你好!

  (2)師:你們知道毛毛蟲是怎么跳舞的?

  幼:扭來扭去跳的。

  師:它跳舞的時候身體是怎么動的?(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示。)

  師:原來它在跳扭扭舞呢!我們也來學一學!(用身體模仿)

  (3)師:毛毛蟲是怎么跳扭扭舞的?它一會兒怎么樣扭,一會兒又怎么樣扭?我們用小手也來橫著豎著扭扭看。我們的小手指也來跳一跳。 (老師明確的提出了要求:從手臂的模仿——手指的模仿,從橫著扭動——豎著扭動,使幼兒從不同方向感受了不同的曲線,加深了他們對曲線的認識,為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作了很好的鋪墊。)

  2、學畫曲線。

  (1)小朋友跳得真好看,聽!(老師做傾聽狀)誰在講話,原來是這里的棉簽寶寶,它們也想跳扭扭舞!我們歡迎棉簽寶寶給大家跳一個!(拍手歡迎)

  (2)教師拿起綠色的棉簽寶寶在紙上畫豎曲線,一邊畫一邊說:“我來豎著扭一扭”。

  師:綠棉簽寶寶也來跳扭扭舞了,它是怎樣跳的?

  師:它豎著跳的扭扭舞像什么?

  (3) 在紙上畫橫曲線,一邊畫一邊說:“我來橫著扭一扭”。

  師:什么顏色的棉簽寶寶來跳舞了?

  師:它是怎么跳扭扭舞的?

  師:它橫著跳的扭扭舞像什么?

  3、拓展思維:在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曲線?(蛇、彈簧小兔、彩帶……)

  4、提出要求,幼兒繪畫,教師巡視。

  (1)師:這些棉簽寶寶跳得真漂亮,后面還有許多棉簽寶寶也想來跳一跳了,我們請它們也來跳吧。

  (2)看!這里有白紙,有棉簽寶寶,有綠色的水粉顏料、還有藍色的水粉顏料。等會兒,你想請哪個棉簽寶寶跳舞就拿著紙去找它,讓它在你的紙上跳,好嗎?跳的時候想一想,它是怎么跳的?它跳的扭扭舞像什么?

  (3)學習棉簽作畫的方法:棉簽寶寶跳舞的時候,請小朋友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捏緊棉簽寶寶的中部,將棉花部分蘸上顏料作畫,蘸顏料時不要蘸得太多;如果小手不小心蘸到顏料可以用抹布擦掉。

  5、展示幼兒作品,交流點評

  師:你請了什么顏色的棉簽寶寶來跳舞?它是怎么跳的?它跳的扭扭舞像什么呀?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能大膽的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效果較好,縱觀全過程,有以下特點:

  1、本次活動的內(nèi)容非常適合小班幼兒,尤其是在幼兒已經(jīng)對曲線產(chǎn)生興趣并有了初步的體驗后,所以此次活動正好投其所好,讓幼兒在感受、體驗了曲線美的同時能大膽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

  2、活動中,我積極的創(chuàng)設(shè)一個“學毛毛蟲跳扭扭舞”的情景,引導(dǎo)幼兒在這樣有趣的情景中融入對不同方向的曲線畫法的練習。以“學跳扭扭舞”為線索,組成了由“觀察——體驗——學習——表現(xiàn)”的四個主要環(huán)節(jié),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使幼兒在各種感官的刺激下,逐漸學會畫曲線的技能,并能積極作畫,大膽的想象。讓幼兒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繪畫能力。

  3、讓幼兒在學習毛毛蟲的舞蹈中初步體驗曲線扭動的特點。接下來的畫面又生動形象的展示了毛毛蟲橫著扭動身體,和豎著扭動身體的情景,讓幼兒能直接用感觀觀察感知毛毛蟲扭動身體時所形成的不同方向的曲線,在用小手到手指的模仿中,練習畫曲線的感覺。

  4、注重過程而不是結(jié)果,主要表現(xiàn)在講評活動中,老師能積極的鼓勵幼兒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以“畫的像不像?對不對?!眮碓u價每位幼兒的作品。老師對每位幼兒的作品都予以了積極的肯定和鼓勵?!白鹬厮麄兊倪x擇并欣賞和鼓勵他們。”

  5、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幼兒、信任幼兒,積極創(chuàng)設(shè)輕松、愉快的活動情境,通過有趣的游戲形式與幼兒建立良好的師幼關(guān)系。讓幼兒在玩中學,在玩中發(fā)展,充分體現(xiàn)了小班幼兒美術(shù)活動游戲化的特點。

40、中班綜合活動優(yōu)秀教案設(shè)計及反思——《小豬過生日》

  活動背景:

  我班幼兒年齡普遍在4—5歲左右,思維呈現(xiàn)出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fā)展,由于年齡較小,因此,注意力較弱。利用幼兒喜歡過生日的現(xiàn)象,設(shè)計此次綜合活動《小豬過生日》,讓幼兒主動參加能用數(shù)詞大膽表述操作結(jié)果。

  活動目標:

  1、能主動參加計數(shù)活動,體驗多種形式計數(shù)的樂趣。

  2、復(fù)習1—5以內(nèi)的點數(shù)及認數(shù),能手口一致點數(shù)和默數(shù),學習按數(shù)取物,并知道數(shù)字5的實際意義。

  3、能用數(shù)詞大膽表述操作結(jié)果。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yīng)經(jīng)學習了知識。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小動物頭飾4個(小豬、小貓、小狗、小鴨子);實物蘋果2個、小魚3條、骨頭4支;5以內(nèi)數(shù)字卡;蛋糕圖片一張(蛋糕上面有5支蠟燭);操作卡片每個幼兒(幼兒食品)一張;積木若干;衣服一件

  活動重點:能手口一致點數(shù);知道數(shù)字1—5代表的實際數(shù)量

  活動難點:會按數(shù)取物

  活動準備:小動物頭飾4個(小豬、小貓、小狗、小鴨子);實物蘋果2個、小魚3條、骨頭4支;5以內(nèi)數(shù)字卡;蛋糕圖片一張(蛋糕上面有5支蠟燭);操作卡片每個幼兒(幼兒食品)一張;積木若干;衣服一件

  活動過程:

  1、設(shè)置情景,用設(shè)疑導(dǎo)入,

  老師:小朋友們,今天有一位很特別的小客人要到我們班做客,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誰嗎?然后讓小豬扮演者(老師a扮演)頭帶頭飾出場,老師問:這是誰呀?今天小豬特別的高興,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今天是小豬的生日。小豬過生日,老師要送給小豬一件禮物,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小豬穿起來。

  2、表演游戲

  小豬過生日,很多小動物都來為他慶祝,并送來了許多的禮物。

  1)老師b扮演小鴨子,帶著小鴨子的頭飾出場,“呷呷”是誰來了?小鴨子。小鴨子用盤子裝了2個蘋果送給小豬作為禮物。老師在旁邊問: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可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幼兒答出后,老師出示相應(yīng)的數(shù)字卡,給予幼兒集合的概念。小鴨子送小豬禮物的時候會說些什么話?祝你生日快樂。小豬說“:謝謝”。

  2)課前找2個班上聽話的幼兒扮演小狗和小貓。幼兒a扮演小貓,帶著頭飾出場,給小豬送生日禮物?!斑鬟鬟鳌笔切∝垇砹?,讓幼兒自己說出送給小豬什么禮物?(3條小魚,用繩子穿成一串)數(shù)量是多少?用幾來表示。并取出相應(yīng)的數(shù)字卡片。老師在黑板上貼出小貓的圖案,把小魚貼在下面,相應(yīng)的數(shù)字卡片貼在魚的上方,集合概念。

  3)幼兒b扮演小狗帶著頭飾出場,“汪汪汪汪”是小狗來了,小狗給小豬送來4支骨頭作為禮物。老師同樣引導(dǎo)幼兒點數(shù)是數(shù)量,用幾來表示,用樣在黑板上貼上圖案和數(shù)字。

  4)小動物送完禮物了,但小豬到底是過幾歲生日呢?先讓小朋友猜猜看,老師再出示蛋糕的圖片,帶領(lǐng)幼兒一起點數(shù),感知是5支蠟燭,5歲生日。老師總結(jié)這是用數(shù)字5來表示的,出示5的數(shù)字卡片,問幼兒5像什么?像掛鉤……讓幼兒從形狀上認識數(shù)字5。幼兒一起唱生日快樂歌祝小豬生日快樂。

  3、操作探索

  1)小動物給小豬送了禮物,我們也來給小豬送禮物。每個小組有一籃子積木,我們送積木給小豬。老師出示不同的數(shù)卡,幼兒根據(jù)數(shù)卡上的數(shù)字取出相應(yīng)數(shù)量的積木放在自己面前的小盤子里,作為禮物送給小豬。可以請部分小朋友起來告訴大家他要送個小豬幾個積木。

  本環(huán)節(jié)應(yīng)注意:1、幼兒操作時,教師個別指導(dǎo)。

  2)我們送完禮物后,來一起做一個游戲。發(fā)下每個幼兒的數(shù)卡,做圖一的默數(shù)連線游戲。老師提示:請悄悄數(shù)數(shù)樹上的果子,各是幾?把它與相應(yīng)的數(shù)字用線連起來。(此環(huán)節(jié)如果時間不夠可以省略)

  3)做操作卡上圖二的游戲,幼兒根據(jù)小動物的叫聲,在圖二的方框中添畫相同數(shù)量的圓點。小動物們給小豬慶祝生日,非常高興,一起唱歌。小貓叫3聲“喵喵喵”,小鴨子叫4聲“呷呷呷呷”,小狗叫5聲“汪汪汪汪汪”,小老鼠叫2聲“吱吱”,小老虎叫1聲“嗷”。

  4、用兒歌總結(jié)

  小豬為感謝小朋友幫他招待小動物,教小朋友一首兒歌:一二三四五,我給小豬送禮物;一是小貓送小魚,二是小狗送骨頭。大家團結(jié)又友愛,高高興興過生日。

  活動反思:

  這節(jié)活動的設(shè)計能充分調(diào)動和發(fā)揮幼兒的學習興趣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注重為每個幼兒提供較多的主動學習的機會,如:開始的設(shè)置情境、設(shè)疑導(dǎo)入,讓孩子們有生活經(jīng)驗的回顧, 因為“過生日”時既能夠吃到甜甜的蛋糕,又能收到自己喜歡的生日禮物。這樣既發(fā)展了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和組織語言說話的能力。再進一步開展活動,最后教幼兒朗誦兒歌,并進行總結(jié)讓幼兒知道什么是團結(jié)友愛。

  在整個活動中我讓每個孩子都有參與的機會,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如:對幼兒提問設(shè)計不到位,沒有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思維能力。另外幼兒常規(guī)方面的教育也有待加強。我相信只要用心就一定可以做的更好!

41、小班美術(shù)活動教案《棉簽畫——扭動的線》活動設(shè)計與反思

  設(shè)計意圖:

  大千世界,每個地方;每個角落,都存在著色彩,色彩是最能表現(xiàn)情感的手段之一。普辛曾講過:色彩是吸引眼睛注意的誘餌,所以,從小應(yīng)讓幼兒用多種感官去感受色彩、認識色彩、激發(fā)幼兒對美的追求。小班初期的幼兒,他們喜愛的是繪畫的過程,對于畫什么并不感興趣。水粉顏料顏色鮮艷,使畫面色彩分明,而棉簽畫易掌握又能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孩子們很樂于參與。所以,本次活動,讓幼兒從玩色游戲為切人點開展棉簽畫教學。旨在讓幼兒在玩顏色的過程中,喜歡棉簽繪畫形式,嘗試用棉簽蘸上自己喜歡的水粉顏料進行作畫,初步培養(yǎng)他們對色彩的欣賞能力,同時在游戲中讓幼兒學畫不同方向的曲線,感受美術(shù)活動的樂趣。小班幼兒在繪畫過程中,不會邊觀察邊畫,往往急于求成,畫出的作品也就出現(xiàn)粗糙、散亂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我將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游戲化的語言指導(dǎo)、幫助幼兒完成作品。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畫不同方向的曲線,體驗棉簽畫的繪畫形式。

  2、能積極作畫、大膽想象,并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3、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shù)氣質(zhì)。

  4、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xiàn)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動準備:

  1、教學用具:畫有高山、草地、藍天、大海等教學掛圖;小毛蟲、塑料玩具蛇、彈簧小兔等玩具;各種曲線條。

  2、繪畫材料:藍、綠水粉顏料、棉簽若干、盤子若干、塑料瓶子若干、廢舊毛巾若干。

  3、繪畫服飾:幼兒人手一套圍兜、袖套等。

  活動重點:體驗棉簽畫的繪畫形式。

  活動難點:學習畫不同方向的曲線。

  活動過程:

  1、以“小毛蟲”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引導(dǎo)幼兒觀察并說出小毛蟲是怎樣扭動的。

  (1)師:今天,有條毛毛蟲來看我們小朋友了,你們看它來了(小毛蟲出場),我們和它打個招呼吧!“小朋友好!”

  幼兒:毛毛蟲你好!

  (2)師:你們知道毛毛蟲是怎么跳舞的?

  幼:扭來扭去跳的。

  師:它跳舞的時候身體是怎么動的?(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示。)

  師:原來它在跳扭扭舞呢!我們也來學一學!(用身體模仿)

  (3)師:毛毛蟲是怎么跳扭扭舞的?它一會兒怎么樣扭,一會兒又怎么樣扭?我們用小手也來橫著豎著扭扭看。我們的小手指也來跳一跳。 (老師明確的提出了要求:從手臂的模仿——手指的模仿,從橫著扭動——豎著扭動,使幼兒從不同方向感受了不同的曲線,加深了他們對曲線的認識,為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作了很好的鋪墊。)

  2、學畫曲線。

  (1)小朋友跳得真好看,聽!(老師做傾聽狀)誰在講話,原來是這里的棉簽寶寶,它們也想跳扭扭舞!我們歡迎棉簽寶寶給大家跳一個!(拍手歡迎)

  (2)教師拿起綠色的棉簽寶寶在紙上畫豎曲線,一邊畫一邊說:“我來豎著扭一扭”。

  師:綠棉簽寶寶也來跳扭扭舞了,它是怎樣跳的?

  幼:豎著跳扭扭舞的。

  師:它豎著跳的扭扭舞像什么?

  幼:像高山、像小草等 。(幼兒邊回答,教師邊出示高山和小草)教師拿起藍色的棉簽寶寶

  (3) 在紙上畫橫曲線,一邊畫一邊說:“我來橫著扭一扭”。

  師:什么顏色的棉簽寶寶來跳舞了?

  幼:藍色的。

  師:它是怎么跳扭扭舞的?

  幼:橫著跳扭扭舞的。

  師:它橫著跳的扭扭舞像什么?

  幼:像藍天,像水等。 (幼兒邊回答,邊出示藍天和大海的掛圖。)

  3、拓展思維:在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曲線?(蛇、彈簧小兔、彩帶……)

  4、提出要求,幼兒繪畫,教師巡視。

  (1)師:這些棉簽寶寶跳得真漂亮,后面還有許多棉簽寶寶也想來跳一跳了,我們請它們也來跳吧。

  (2)看!這里有白紙,有棉簽寶寶,有綠色的水粉顏料、還有藍色的水粉顏料。等會兒,你想請哪個棉簽寶寶跳舞就拿著紙去找它,讓它在你的紙上跳,好嗎?跳的時候想一想,它是怎么跳的?它跳的扭扭舞像什么?

  (3)學習棉簽作畫的方法:棉簽寶寶跳舞的時候,請小朋友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捏緊棉簽寶寶的中部,將棉花部分蘸上顏料作畫,蘸顏料時不要蘸得太多;如果小手不小心蘸到顏料可以用抹布擦掉。

  5、展示幼兒作品,交流點評

  師:你請了什么顏色的棉簽寶寶來跳舞?它是怎么跳的?它跳的扭扭舞像什么呀?

  活動反思:

  在一次區(qū)域活動中,我無意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活動室飄動的彩帶很感興趣,放音樂時孩子們會拿起彩帶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沒事的時候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彩帶來裝飾自己,特別是當我們在自然角飼養(yǎng)了蠶寶寶后,孩子們竟然將這兩樣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事物聯(lián)系了起來,這個說:“彩帶扭起來的樣子和蠶寶寶一樣的?!蹦莻€說:“彩帶是彩色的,蠶寶寶是白色的。”還有的說:“蛇也是這樣扭來扭去的。”“還有繩子、頭發(fā)、……”幼兒的討論隨著思維的發(fā)散,越來越激烈。于是在此基礎(chǔ)上,設(shè)計了小班美術(shù)活動《扭動的線》。旨在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通過學習畫不同方向的曲線。并通過實際操作,鼓勵幼兒大膽表現(xiàn),感受成功的喜悅。

  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能大膽的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效果較好,縱觀全過程,有以下特點:

  1、本次活動的內(nèi)容非常適合小班幼兒,尤其是在幼兒已經(jīng)對曲線產(chǎn)生興趣并有了初步的體驗后,所以此次活動正好投其所好,讓幼兒在感受、體驗了曲線美的同時能大膽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

  2、活動中,我積極的創(chuàng)設(shè)一個“學毛毛蟲跳扭扭舞”的情景,引導(dǎo)幼兒在這樣有趣的情景中融入對不同方向的曲線畫法的練習。以“學跳扭扭舞”為線索,組成了由“觀察——體驗——學習——表現(xiàn)”的四個主要環(huán)節(jié),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使幼兒在各種感官的刺激下,逐漸學會畫曲線的技能,并能積極作畫,大膽的想象。讓幼兒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繪畫能力。

  3、讓幼兒在學習毛毛蟲的舞蹈中初步體驗曲線扭動的特點。接下來的畫面又生動形象的展示了毛毛蟲橫著扭動身體,和豎著扭動身體的情景,讓幼兒能直接用感觀觀察感知毛毛蟲扭動身體時所形成的不同方向的曲線,在用小手到手指的模仿中,練習畫曲線的感覺。

  4、注重過程而不是結(jié)果,主要表現(xiàn)在講評活動中,老師能積極的鼓勵幼兒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以“畫的像不像?對不對?!眮碓u價每位幼兒的作品。老師對每位幼兒的作品都予以了積極的肯定和鼓勵?!白鹬厮麄兊倪x擇并欣賞和鼓勵他們?!?/p>

  5、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幼兒、信任幼兒,積極創(chuàng)設(shè)輕松、愉快的活動情境,通過有趣的游戲形式與幼兒建立良好的師幼關(guān)系。讓幼兒在玩中學,在玩中發(fā)展,充分體現(xiàn)了小班幼兒美術(shù)活動游戲化的特點。

42、小班科學課教學設(shè)計與反思——手和腳

  總目標

  1、關(guān)注自己的身體,激發(fā)幼兒探究自己身體的興趣。

  2、感受和體驗自己的小手、腳丫的外形特征、結(jié)構(gòu)和主要功能,發(fā)展感知能力。

  3、培養(yǎng)正確用手、腳的好習慣。

  小手的秘密(人體)

  活動目標

  在活動中感知手的特點,產(chǎn)生初步的探索興趣。

  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jié)果的能力。

  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一個布袋或紙箱,幼兒熟悉的玩具或物品(應(yīng)具有軟或硬、光滑或粗糙、大或小等不同特點)若干。2、兩杯水,一杯冷水,一杯熱水。

  3、一籃豆子。

  指導(dǎo)要點

  1、手指游戲:

  小不點睡了,二拇指睡了,中指睡了,食指睡了,大拇指睡了;小不點醒了,二拇指醒了,中指醒了,食指醒了,大拇指醒了,我們大家都醒了。

  2、看小手:

  引導(dǎo)幼兒看看自己的小手,感知手有手心、手背、手指(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拇指),手指上有指甲。

  3、比小手:

  (1)比比自己的手指一樣長嗎?哪個手指最長?哪個手指最短?

  (2)與其他小朋友比一比誰的手大?誰的手小?

  (3)引導(dǎo)幼兒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手的大與小?

  4、能干的小手:

  (1)讓幼兒將手伸到布袋或箱子中摸一摸其中的物品,然后說一說摸到什么樣的東西(如軟或硬、光滑或粗糙、大或小等),或直接說出是什么物品。

  (2)出示兩杯水,讓幼兒猜一猜兩杯水中哪杯是冷水、哪杯是熱水,然后讓幼兒用水摸一摸或試一試水溫。

  (3)出示一籃豆子,讓幼兒用手將豆子抓到另一個籃子中。

  5、說一說:手有什么本領(lǐng)?能幫助我們做什么事?

  活動延伸

  讓幼兒一起商量想個辦法,評選出班上的“大手王”和“小手王”。

  有趣的指紋(人體)

  活動目標

  1、引導(dǎo)幼兒了解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的。

  2、培養(yǎng)幼兒探索身體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紅色顏料或印泥若干盒:白紙,抹布若干。

  2、放大鏡每人一面。

  3、指紋的掛圖?!?/p>

  指導(dǎo)要點

  1、手印畫:

  教師指導(dǎo)幼兒大膽地用小手蘸上顏料在樹干上拓印枝葉,并引導(dǎo)幼兒觀察手紋和指紋。

  2、認識指紋:

  (1)告訴幼兒每個人的手指頭上都有個秘密,激發(fā)幼兒觀察的興趣。

  (2)啟發(fā)、引導(dǎo)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自己手指頭上的秘密——指紋和紙上的指紋印,說說自己的指紋是什么樣的,它像什么(像山峰、蚊香、樹葉、蝸?!?。

  (2)引導(dǎo)幼兒互相觀察指紋印,說說每個人的指紋有什么不同。

  (3)出示掛圖,讓幼兒欣賞不同的指紋。

  (4)聽故事《指紋的秘密》(見小小資料庫)。

  (5)教師小結(jié):我們每個人都有指紋,每個人的指紋是都不一樣,公安局的叔叔在辦案的過程中,就是通過這些不同的指紋來抓壞人的。

  活動延伸

  讓幼兒的手指蘸上顏料或印泥,在紙上印上指紋,教師或家長指導(dǎo)幼兒根據(jù)不同的指紋形狀添畫成不同的東西。

  靈巧的小手(人體)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用手感知幾種不同物品的特性(軟硬、光滑、粗糙、冷熱等和各種形狀)。

  2、訓(xùn)練幼兒的觸覺感受力。

  活動準備

  1、摸箱若干個。制作方法是:將紙盒子四周用彩色紙貼封好,在每個面上挖一個孔(大小剛好伸進一只手)。

  2、不同質(zhì)地、形狀的材料。如積木、海綿、棉布、絲綢、鑰匙、玻璃球等,冷、熱水袋各一個,砂紙若干張。

  指導(dǎo)要點

  1、辨別不同質(zhì)地的物品。

  (1)教師向幼兒提供幾種不同的物品和材料,讓幼兒隨意摸一摸。然后,請他們辨別:哪些東西是軟的?哪些東西是硬的?哪些東西是光滑的?哪些東西是粗糙的?哪些東西是涼冰冰的?哪些東西是熱乎乎的?

  (2)游戲:盲人摸物。

  讓幼兒閉上眼睛(或用布蒙上眼睛),然后用手摸桌子上的物品,要求幼兒說出摸到物品是什么。

  ①隨意摸出物品:將一些小物品放進摸箱中,讓幼兒從箱里隨意摸出一樣?xùn)|西,并說出摸到了什么。然后把物品拿出來給大家看看,檢驗摸者說得對不對。

  ②摸相同的物品:教師拿出一樣?xùn)|西,請幼兒在摸箱中摸出相同的東西;讓幼兒將兩只手分別伸進兩個摸箱中,摸出兩個相同的東西。

  ③按指令摸物:讓幼兒按照教師的要求在摸箱中找出東西。如“摸出一個正方體的積木”、“摸出一個軟的東西”等。

  活動延伸

  活動結(jié)束后,可將摸箱擺放到活動區(qū),讓幼兒自由地玩“摸一摸”的游戲。教師應(yīng)注意要不斷變換摸箱中的材料。

  小腳真能干(人體)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感知自己小腳的特征,產(chǎn)生初步的探索興趣。

  2、初步培養(yǎng)幼兒用語言準確表達感受的能力。

  活動準備

  兔子(或袋鼠)的頭飾若干,積木若干。

  指導(dǎo)要點

  1、小腳丫熱身運動:幼兒與教師一起隨音樂做動作(走成大圓圈):跑跳步一圈、腳尖走、腳跟走、腳外側(cè)走、腳內(nèi)側(cè)走(邊走提醒幼兒認真觀察、模仿);幼兒與教師圍成一個圓圈(坐下):提踵、勾繃腳、轉(zhuǎn)腳腕、碰腳等。

  2、認識腳的主要部分:

  (1)猜謎:“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對寶貝,它能帶著我們?nèi)ハ肴サ牡胤?,你們知道它是誰嗎?”

  (2)引導(dǎo)幼兒觀察,腳丫是什么樣的?腳丫上有什么?讓幼兒感知小腳丫有:腳尖、腳跟、腳背、腳趾頭、腳指甲等,并向幼兒介紹腳底中間的地方叫腳弓(腳弓的作用:支撐腳底、緩沖行走時對身體的振蕩、保護腳底血管神經(jīng))。

  (3)讓幼兒看看同伴的腳,并與自己的腳比一比:我們每個人的腳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 教師啟發(fā)幼兒從腳的長短、寬窄、胖瘦及腳的彎度等方面作比較。

  3、與幼兒一起玩小腳的游戲:

  將幼兒分成若干組,讓幼兒扮演兔子(或袋鼠等),游戲開始后,讓幼兒用兩只小腳夾運積木,看看誰最快。

  4、引導(dǎo)幼兒說一說腳有什么用或腳能幫助我們做什么(走路、踢球、跳舞、蹬車等)。

  活動延伸

  選擇暖和的天氣,讓幼兒赤腳在地毯、木地板、水泥地、泥地、沙地、草地、瓷磚、鵝卵石上行走,用腳感知冷、熱、硬軟、光滑、粗糙等。

  大腳和小腳(人體)

  活動目標

  知道小腳會隨著人體的長大而長大,激發(fā)幼兒對自己成長的渴望與熱愛。

  活動準備

  1、顏料、大張白紙若干張。

  2、嬰兒和成人的腳印各一張。

  指導(dǎo)要點

  1、我和小腳做游戲。

  (1)腳上有什么:

 ?、贁?shù)一數(shù):一只腳上有幾個腳趾?(幼兒數(shù))哪個腳趾最大?

 ?、诮處熜〗Y(jié):小腳小腳真可愛,1、2、3、4、5,五只腳趾頭。

  (2)撓撓小腳:

 ?、贀蠐献约旱男∧_,撓撓同伴、老師的腳,有什么感覺?

 ?、诮處熜〗Y(jié):小腳小腳真好玩,撓撓小腳哈哈哈,癢死嘍——

  (3)比比腳大?。?/p>

 ?、俸屠蠋?、同伴比比。

 ?、谧層變赫f說:你的腳為什么比老師的小?

 ?、劢處煶鍪咀约撼錾鷷r的小腳印和現(xiàn)在的腳印,讓幼兒比一比、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老師的腳怎么樣了(腳長大了,腳趾長了,寬了……)

 ?、芨嬖V幼兒:老師的腳出生時這么小,但吃了好多飯和好多菜、水果啊,人長大了,腳也長大了。

  (4)猜一猜:

 ?、僮層變翰乱徊?、說一說:你長大了,腳會有多大?

  ②教師小結(jié):小腳小腳真有趣,你長大我長大,大家都長大。

  (5)給小腳“照相”。

  讓幼兒赤腳蘸上自己喜歡的顏料,在教師提供的大白紙上印出自己的腳印,教師幫助幼兒在其腳印旁寫上幼兒的名字(也可以讓幼兒在灑有水的濕沙地或有些濕的泥土地上印腳印)。

  2、讓幼兒說說小腳的本領(lǐng)。

  3、引導(dǎo)幼兒說說該怎樣保護小腳:平時我們應(yīng)該怎樣保護小腳呢(穿鞋、穿襪子、洗腳、剪腳指甲……)?

  4、體育游戲:走腳印。

  讓幼兒嘗試沿著地上畫的腳印走。全體幼兒練習走腳印時,教師應(yīng)提醒幼兒上臂伸平,保持身體平衡,避免摔跤。

  小 小 資 料 庫

  小腳熱身運動

  小蜘蛛,走鋼絲,(兩腳腳尖點地)

  走來走去真自如,(腳尖點地來回走)

  掉下來,別著急,(兩腳來回搖擺)

  嘴里咬根保險絲。(兩腳腳趾一張一合)

  小鴨、小鴨,(兩腳來回勾腳尖)

  去捉大蝦。(兩腳腳趾一張一合)

  心里癢癢,(一腳腳趾繞另一腳底兩下)

  翹翹尾巴。(兩腳輪流勾腳尖)

  嘴巴一張,(兩腳腳趾用力張開)

  大蝦蹦啦!(兩腳打開用力翹起)

  手指謠(兒歌)

  食指,食指碰碰,

  做只小雞叫叫,

  嘰嘰嘰、嘰嘰嘰。

  食指,中指并并,

  做把剪刀玩玩,

  嚓嚓嚓、嚓嚓嚓。

  五只手指捏鎳,

  做把榔頭敲敲,

  咚咚咚、咚咚咚。

  拇指,拇指蹺蹺,

  夸你戴上紅花,

  好好好、好好好。

  手指游戲:阿文的東西

  指紋的秘密(故事)

  一天晚上,一個小偷進入別人家,偷走了很多東西。小偷離開之前,把自己的腳印擦得干干凈凈。

  第二天早上,警察叔叔來了。他們仔細檢查,發(fā)現(xiàn)抽屜上有小偷留下的指紋。他們想辦法把這個指紋取下來,帶回去。警察叔叔把這個指紋和以前留下的指紋一比較,發(fā)現(xiàn)這個小偷以前也偷過東西。因為每個人的指紋和別人的都不一樣。警察叔叔很快就把這個偷東西的壞蛋抓住了。

  神奇的紙盒 (親子游戲)

  玩法:把家里使用過的紙巾盒留下,往里面放進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讓寶寶摸一摸,請他在拿出來之前說出名稱,或者給他指令,請他按指令拿出東西來。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給他否定的指令,如:“請你把不可以吃的東西拿出來”、“請你把不是圓的東西拿出來”等等。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獎勵的方法,比如:拿對了糖果,就把糖果獎勵給寶寶吃,拿錯了,糖果就歸媽媽吃等。

  提示:這個游戲適合2-4歲的孩子,由于寶寶使用觸摸覺和視覺來進行判斷,可刺激智力發(fā)展。

  感覺袋(智力游戲)

  材料:一只襪子、若干件家庭、教師用品。

  玩法:在襪子中放入某樣?xùn)|西,然后讓幼兒摸摸襪子,猜猜里面裝的是什么。成人可以用詞語提供線索。幼兒輪流去猜,藏放物品、提供線索。此活動能促進幼兒觸覺辨別和語言技能的發(fā)展。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

  1、制作“多才多藝的手”展板,鼓勵每個幼兒隨時把手做的物品或與手有關(guān)的圖片布置在活動室內(nèi)。

  2、收集各種根據(jù)手的原理制作的物品或圖片,布置在活動室的一角,如:挖土機、大吊車、鑷子、鉗子、勺子、夾子、筷子等。

  家園共育活動

  1、和孩子比較手掌紋和指紋,感受紋路的不同,說說這些紋路像什么。

  2、在陽光下玩有趣的手影游戲。

  3、在家和孩子一起用手勢表示一些簡單的信號和含義,這將成為您和孩子之間約定的交流方式。

  4、與孩子一起玩“猜指頭”的游戲。方法是:左手五只手指的指尖聚攏,用右手手掌包合左手手指,但要讓指尖略微露出,讓孩子猜猜哪一根是中指(食指、無名指均可)。等到孩子掌握后,家長可刻意安排手指排列的順序和露出的指頂面積。

  5、指導(dǎo)幼兒用正確的方法洗手、洗腳,知道保護手和腳的一些基本常識,并說說:小手、小腳有哪些地方不能碰(如:小手不能碰插座、電風扇的葉片等)?讓幼兒了解一些簡單的自我保護常識。

  【教學反思】

  在活動《手和腳》中,孩子們認識了自己身體的一些組成部分,并通過小手和小腳的探索,認識了頭頂、肩膀、膝蓋和腳趾等。而通過活動《靈巧的小手》,小朋友知道小手不僅可以吃飯、穿衣,還可以用來畫畫。通過這一活動,小朋友了解了自己的小手和小腳,從而產(chǎn)生要好好保護自己的小手和小腳的愿望。孩子知道了手和腳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孩子觀察與比較的能力,發(fā)展孩子們的想象力,以及通過實踐增長了他們獨立的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們在游戲、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會到了自己小手、小腳的本領(lǐng),對自己的小手、小腳充滿了自豪感。通過活動大多數(shù)寶寶都學會了自己穿鞋,還有一小部分寶寶還不能正確分辨鞋子的正反面。

  今天中午起床后,我又發(fā)現(xiàn)孩子們當中有好幾個把鞋子穿反了,于是我就說“哎呀,老師發(fā)現(xiàn)有很多寶寶的鞋子在吵架,它們正歪著頭呢!你們看見沒有?快把小腳并攏讓鞋子寶寶碰碰頭做好朋友?!焙⒆觽凂R上就把小腳并攏了,有點說:“我看見童童的鞋寶寶吵架了沒做好朋友?!庇械恼f:“黃杰的鞋寶寶也吵架了?!薄翱熳屗鼈兒秃茫瑤退鼈儼杨^扭過來?!睅讉€穿錯鞋子的寶寶就把鞋子換過來了。我說“現(xiàn)在我們每對鞋子寶寶都成了好朋友,不再吵架了,它們還相互點頭微笑呢!” ……

  小班的孩子對很多現(xiàn)象都喜歡以擬人化的形象出現(xiàn),他們覺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有生機的,他們會對小花、小草說話;會與積木、玩具對話;會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具當成好朋友等等。所以對小班孩子的教育也要順著他們喜好,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