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兒歌還要當多久“老大哥”
舊兒歌還要當多久“老大哥”
如今孩子唱的兒歌多是上世紀60-80年代作品
喜歡唱歌是孩子的天性,然而現在從孩子們口中唱出的兒歌卻越來越少??v觀現今兒歌領域,讀物、音像產品的數量都非常少,新兒歌更是寥寥可數,舊兒歌仍然是“老大哥”。在文學領域里,這種現象無疑是較反常的,而且大有難以得到改善的狀況,令人非常擔憂。
回想一下我國兒童歌曲的發(fā)展歷程,我們都有一種今不如昔的感覺。盡管過去的年代沒有太多物質上的享受,但是那個年代是不缺少兒歌的,不缺少適合那個時代的兒歌的。如今四十歲左右的人們,誰都能唱起一大串能反映他們兒童時代精神風貌和文化特征的歌謠:《我是公社小社員》、《我愛北京天安門》,再遠一點的有《讓我們蕩起雙槳》、《賣報歌》等,即使是當我們到了不惑之年乃至老年,一旦唱起那些歌,心中都會洋溢著純真而熾熱的情感,過去歲月的風光情景仍歷歷在目。
兒歌停滯不前
在過去10年中,我國的音樂音像事業(yè)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可兒童歌曲卻停滯不前甚至是退步,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兒童歌曲的詞、曲作者數量一直發(fā)展較慢,最近幾年還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不少家長反映現在的小朋友都喜歡唱流行歌曲,臥室里貼滿了偶像的海報,張口就能唱出“愛你永不變……”對兒歌根本是“不屑一顧”,甚至有小朋友認為在學校里學到的兒歌根本不能派上用場。在眾多兒童比賽上,由孩子們自己選擇表演節(jié)目時,不少孩子演唱成人情歌來做表演的例子屢見不鮮。
如今的兒歌停滯狀況在市場里更是可見一斑。在廣州購書中心里,有著整整一層售賣有關兒童刊物、音像的資料,可關于兒歌音像資料也就那么一兩個柜臺。據售貨員馮小姐介紹,兒歌CD、VCD的銷售額確實不如故事、唐詩、英文等現在緊俏的熱門幼兒學習資料。就僅有的兒歌銷售情況當中,英文兒歌的銷量又要比中文兒歌要好。馮小姐更提到,中文兒歌大多數都是那十幾首,80年代以前的舊兒歌更是占了大多數,只是不同的出版社沿用這些多年積累下來的資源,換個包裝又推出市場。不少家長在考慮購買兒歌時也曾向她表示,市面上沒有新的兒歌,更缺乏貼近現實生活的兒歌,讓他們難以選擇。
記者在廣州圖書館的電腦里鍵入“兒歌”查看有關書籍時,只有13條記錄,而其中卻有好幾條都是重復信息,所以實際上在廣州最浩瀚的書庫中,屬于兒歌的天地卻是少得可憐。
鮮見創(chuàng)作人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已經無處不“經濟”,無處不“市場”。就拿兒歌創(chuàng)作來說,有些搞音樂的人也曾看出兒童音樂是一個空白,也曾想創(chuàng)作一些好的兒童歌曲,但抵不過大市場的沖擊?!吨袊幕軋蟆份d文透露:由于與兒童歌曲有關的文藝演出一直熱不起來的緣故,兒童歌曲的詞曲作者日漸稀缺。從目前看,過去從事兒童歌曲創(chuàng)作的人有多半已經改行。主要原因是稿酬太低,目前一首兒歌歌詞,普通作者只能獲得150元左右的稿酬,作曲也只能獲得200元多一點。稿酬太低的結果導致了大批有才華的兒歌作者流失。
一份資料顯示,僅以四川為例: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全省共有音樂刊物8份,有35%的版面屬于兒童歌曲,兒歌作者占省市級作協(xié)會員的21%。而如今,這兩個比例分別下降到8%和3.2%。四川省達州地區(qū)從事兒歌創(chuàng)作的作家也由過去有近20名減少到只剩下兩三個。
記者調查
午睡時間,在廣州荔灣區(qū)西村幼兒園里,一群大班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陸續(xù)走進臥室。好幾個小朋友口中念念有詞:“……吃南瓜,吃不上南瓜把嘴張……”小元站出來興致勃勃地對記者說,他最記得這幾首兒歌了,是最近在中央臺播的《西游記》動畫片里學到的。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掛在天上放光明,好像一個小眼睛……”越秀區(qū)崔府幼兒園里,兩個小朋友反復哼著這首《小星星》。唱得興奮時,還站了起來。“能唱另外一首嗎?”旁邊的老師問。小朋友停了下來,兩雙大眼睛看著老師和記者,才靜下幾秒,他們又高聲唱著:“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而當記者問到他們在家中、在課外都玩些什么時,小女孩立刻說,她在家都喜歡搞些手工制作,媽媽很早就讓她到培訓班里上美術課,而兒歌就最記得這首了。
老師:
適合孩子的優(yōu)秀兒歌太少
不少老師對此狀況似乎也是滿肚子委屈,因為現在人們評價學校的水平是靠成績而不是看唱歌;學校里音樂教師少,因為教音樂和工資獎金掛不上鉤,評先進也不看音樂成績。而且現在適合孩子們唱的優(yōu)秀兒童歌曲確實太少了,即使有人教,也很難找到好的兒童歌曲,老兒童歌曲大陳舊,空洞乏味,離現實太遠,學生不喜歡,新的兒童歌曲又太少,一些以刊登兒童歌曲為主的刊物為了經濟效益紛紛轉向,教師只好教教流行歌曲了事……
園長:
自編自作實屬無奈
西村幼兒園周園長表示,兒歌領域里的確存在著舊歌不斷翻唱的現象。并不是說舊的兒歌不好,而是更應該聯系實際,結合當下時代特征,創(chuàng)作新的、適合現在兒童傳唱的兒歌。鑒于現在這種情況,她所在的幼兒園以及幼兒園老師另覓出路―――自編自作兒歌。所謂自編自作兒歌,其實是學校、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實際情況,創(chuàng)作一些相對押韻的詞句,配上簡單的調子,讓孩子們在歌聲中學習,在歌聲中形成良好的習慣。但顯然這是不足夠的,因為只是簡單的詞句配合讀唱的方法,并不能完全滿足孩子在兒歌上正常的需求。
專家視角
孫云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現代傳媒手段具有強大的覆蓋性、滲透性,孩子們接觸廣播電視的時間越來越多。這使得成人文化消費和兒童文化消費之間的界限漸漸消失。兒童的生活環(huán)境也促使他們唱成人歌較多。兒童在日常生活中聽到的不是童年歌曲,而是各種各樣的流行歌曲。加上少年兒童也有追星欲。在他們的心目中,唱流行歌曲才更接近明星。父母們也常常把孩子能唱流行歌曲當成本錢來夸耀,讓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孩子在一片贊譽聲中自然覺得還是唱流行歌曲好,因此現在兒歌的市場空間越來越狹窄。
陳子典(著名兒歌研究專家):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進步,兒童文化領域里增加不少變化的元素,如卡通、電視等文化快餐占領兒童的業(yè)余時間;孩子們的負擔太重,無暇顧及“乏味”的兒歌。加上兒歌創(chuàng)作并不是想象中如此簡單。不少人把兒童文學作為二等文藝,而兒歌在兒童文學中更是弱項。甚至有些人對兒歌創(chuàng)作看不上眼。兒歌面對的目標人群年齡越小,其實難度更大。畢竟幼兒的理解能力尚低,要在歌聲中向孩子們傳達健康的信息―――生活教育知識、衛(wèi)生常識、朋友間互相關心等等的良好意識。要做到好聽、孩子容易理解更難。
周鮚(兒童藝術研究者):由于兒歌受眾的特殊性,決定了兒歌歌詞和節(jié)奏上不能過于復雜,但現在的孩子已經不滿足簡單的兒歌了。例如一個5歲的小孩,其實他并不愿意再去唱在2歲時就能把歌詞弄懂的兒歌了。因為這會讓他在小伙伴面前“出丑”??梢赃@樣說,孩子希望從兒歌中領略到新的事物和知識,至少是從他的眼里所認為的新鮮的東西以及知識。
盡管時下的兒歌創(chuàng)作情況的確不盡人意,我們不妨將此作為我們國家兒歌的新起點。借鑒外國這點經驗,適應兒童的藝術的變化,讓兒歌真正地貼近兒童!從一個新視覺――“成長”的視覺來為兒童度身訂做屬于兒童的歌曲。
后記
讓童年在歌聲中豐盈
兒歌之所以迷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兒歌領域里缺乏新血是不容置疑的事情,而時下更滲入不良因素―――另類兒歌的出現。什么是好兒歌、兒歌與時代創(chuàng)新、如何將好兒歌宣傳普及開來等幾個方面都是當下教育領域里應該解決的問題。
目前,全中國約有三億兒童,不少孩子都表示想學多一點有趣的兒歌,兒歌市場的潛力是可以預見的。孩子們想學的兒歌不僅僅只是學校里教的那幾首,也不是意識不健康的歌曲。兒歌創(chuàng)作不是“老調重彈”,而是建立在時下孩子們豐裕的物質基礎上,新創(chuàng)作出來的適合孩子們“心思”的兒歌。
正如專家們所說,希望社會上的各界人士以及媒體能多些關心兒童,特別是低幼兒童的基礎教育和最早期的文學認識,而這往往就是兒歌所能發(fā)揮的作用。其次,建立新的激勵機制,鼓勵開辟屬于兒歌的新天地、新領域。讓新兒歌有發(fā)表的地方,例如刊物、電視等大眾媒體,多給兒歌、童謠創(chuàng)作一些空間。
想起自己兒時,每當哼起那好幾首耳熟能詳的兒歌時,無論是大人,還是其他小伙伴、小鄰居都一起高聲哼唱時,那其樂融融的感覺是絕對不能在參加什么興趣班時所能體會到的。兒童需要文學,兒童更需要兒歌。讓孩子們的童年在歌聲中豐盈起來吧!
采編自現代育兒報
實習記者 李卓妍
- 孩子長大了, 為什么反而和我們疏遠了
- 早期發(fā)現智力異常的孩子
- 怎樣創(chuàng)造和諧的伴侶關系?(1)
- 兒童與電視節(jié)目中的暴力
- 父母性格特點與兒童學習困難和多動癥有密切關系
- 溫馨貝貝床
- 貝貝的笑
- 競爭
- 家長的藝術
- 注意力集中的貝貝往往更容易獲得成功
- 身體形象與自尊的發(fā)展(三):積極的態(tài)度
- 沒有聲音的故事
- 單身母親怎樣向孩子介紹父親
- 為什么寶寶將什么東西都往嘴里塞?
- 謎語童話
- 打蛔蟲_小學生作文:五年級
- 抓住機會的經典語句250句
- 小班教案《九只小貓去春游》
- 中班社會活動《送給老師的賀卡》教師節(jié)教學設計
- 推銷禮品的朋友圈文案32句
- 證券公司朋友圈文案34句
- 《請給黑暗留白》元憫安線1~3章攻略
- 錦州大學生當弱智兒童“代理哥姐”
- 幼兒園托班語言教案:兒歌:“拉大鋸”
- 小班語言:兒歌:“拉大鋸”課后反思
- 人工授精:“試管嬰兒”的成功率有多大?
- 培訓的老路還要走多久
- 大班音樂活動“鈴兒響叮當”
- 幼兒園大班故事與兒歌“聰明的烏龜”
- 孩子在幼兒園當“小老師”,這是件好事嗎
- 醫(yī)學專家認為,嬰幼兒適當多“吃醋”身體棒
- 北京出現幼兒園男老師:還沒畢業(yè)就被“預訂”
- 《大自然的聲音》你聽到過哪些“美妙的聲音”?試著些幾句話和同學交流,如,“鳥兒是大自然的歌手……”“廚房是一個音樂廳……”。
- 幼兒園大班優(yōu)秀主題教案“神秘非非”
- “胖點好還是瘦點好”大班主題活動生成話題
- 幼兒園主題教案:“口罩”知多少
-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認識“1”和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