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孩子的傾訴

聆聽孩子的傾訴

聆聽孩子的傾訴


教育孩子的第一步是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是聆聽孩子的傾訴。從孩子的傾訴中,你可以了解到他在想什么,在關心什么正需要什么,然后有針對性地給予關心和幫助,這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發(fā)展。那么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傾訴呢?  
 
  善于引發(fā)孩子的傾訴 
 
  孩子的情感直接而外露,從他們的面部表情,動作、身體的姿勢,行為的變化等等方面,都可以了解到其內心情緒的變化。如一向活蹦亂跳的孩子突然耷拉著著腦袋一聲不吭,此時,家長不應不理不睬或急于哄他開心,而應引導他將內心的感受傾訴出來,如:“告訴我今天在幼兒園里發(fā)生了什么事?你開不開心?為什么?”要讓孩子感到,凡事不能憋在心里,而應告訴爸爸媽媽,這樣心里才會舒服些,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是在關心他的,也是會幫助他的。  
 
  耐心傾聽孩子訴說 
 
  當孩子向你傾訴時,你應該當一名好聽眾,先讓他盡情地宣泄一番,還要隨意打斷孩子的話語,還要表露出不耐煩或敷衍的神情。孩子對此十分敏感,一旦發(fā)現你很勉強,他就會中止對你的傾訴,并對你失去信心。為了表示你對孩子談話內容的關注,你可在孩子傾訴時使用“嗯”、“噢”、“是嗎”、“后來呢”等語詞,鼓勵孩子繼續(xù)說不去,有時還可進一步詢問有關細節(jié),這會讓孩子覺得你確實是在關注他,這樣,他才會更樂意地向你傾訴。  
 
  對孩子的感受表示共鳴 
 
  共鳴意味著你和孩子有同感,你是理解他的,你能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如孩子告訴你他得了一朵小紅花,你可以設身處地地說:“噢,真棒,你一定很高興?!碑敽⒆痈嬖V你他不愿上幼兒園,你可以說:“媽媽知道你不愿去是因為不想離開媽媽,媽媽小時候也是這樣的?!碑敽⒆佑X得家長能夠理解他的感受時,他會感到你很親切,并且會很樂于接受你進一步的建議和幫助。  
 
  明確地告知自己的態(tài)度 
 
  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向你傾訴是想聽聽你的想法,并由此去調整自己的行為。因此成人聽完孩子的傾訴,切不可不了了之,而應誠懇、直接地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要使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簡潔明了,不可含糊不清,這才會給孩子以實際的幫助。對于孩子的過激言行,成人應保持理智的態(tài)度,和顏悅色地加以疏導,切不可火上加油,也不可粗暴地呵斥。如當孩子告訴你小朋友推了他一把,他非常氣憤時,你可以說:“聽起來你很生氣,甚至想打他,但你不能這樣做。告訴老師,她會幫助你的。  
 
 
  另外,為了養(yǎng)成孩子向你傾訴的好習慣,你還應注意在平時發(fā)展與孩子親密友好、互相信任的親子關系,有時甚至還可以向孩子透露一些你的需要及情緒。因為一方的自我暴露會導致另一方的回報,適當地暴露你的內心思想會激起孩子進一步傾訴的愿望。  
 
采編自《幼兒教育》   


(責任編輯:暖暖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