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教育”培養(yǎng)健康心理
“心情教育”培養(yǎng)健康心理
最近來自美、法等國的心理教育專家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
“心情教育”以道德觀念為基礎,引導人們理解“真愛”,學會關愛他人,讓真誠的愛在人與人之間流動。在國外,面對學校忽視道德教育,以致大量年輕人迷失人生方向的現(xiàn)實,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公立學校加入了推行人格教育的行列,許多學校設置了有導向性的、以“心情教育”為核心的人格、素質(zhì)教育課程。如由于美國的破碎家庭多,孩子的身心受到傷害,一些學校專門為離異家庭的子女設立課后輔導班,委婉地將這種輔導班稱為“香蕉班”或“彩虹班”。輔導班上,老師鼓勵孩子們傾吐內(nèi)心深處的隱痛,排解因父母離異帶來的精神痛苦和不良心境。然而,這樣做能否達到學校的初衷,尚不得而知。
專家說,“心情教育”就是訓練人的本質(zhì)中最深層的動機,使人的知識、品德和意志都能朝著崇高的目標發(fā)展,使人的情感、欲望建立在美好心靈和健全人格的基礎上。愛的訓練與體察,是心情成長的營養(yǎng)素。在這方面,父母、老師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不可缺少。在不少國家,“心情教育”從幼兒時期就開始了。孩子在享受父母之愛的同時,就學習以愛回報父母,從小培養(yǎng)孝敬父母、關愛家人的品格。孩子的心情素質(zhì)在愛的熏陶下逐步發(fā)展成熟。這種人格素質(zhì)在孩子成人后,運用到社會上去與其他人相處,從而建立充滿和諧與友愛的社會。這種社會就像一個大家庭那樣,使人感到幸福、愉快、輕松。人格培養(yǎng)與道德訓練,共同構成了“心情教育”的完整內(nèi)容。
采編自中國兒童網(wǎng)
- 新加坡7歲兒童中有1/4的人近視
- 培養(yǎng)孩子讀書――美國前第一夫人的忠告
- 發(fā)達國家的家庭里,父母重視孩子的自立能力
- 美國父母愛孩子的故事
- 允許孩子固執(zhí),培養(yǎng)的可能是創(chuàng)新能力
- 瑞典的全開放幼兒園
- 日本媽媽的廚房育兒經(jīng)
- 美國學前教育的內(nèi)容
- 兒童的“戰(zhàn)爭征候群”
- 荷蘭孩子從小愛科學
- 有完美的父母嗎?――教育專家朔貝特答記者問
- 美國的家庭游戲小組
- 哥倫比亞的“袋鼠式”育兒
- 一種特殊的育兒方式――愛,藏起一半
- 電廠小區(qū)
- 幼兒園教案:小貓生病了
- 浪花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
- 椒鹽餅干糊
- 樂師
- 對待孩子任性的策略
- 大班教案《教師節(jié)》
- 小班教案《找不同》
- 大班健康《扭傷怎么辦》教案反思
- 音樂教育活動中幼兒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
-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
- 幼師教育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促進讓孩子學會“愛”
- 心理學家提倡“心情教育”
- 在體育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心理健康
- 大班心理健康活動教案“害怕”不可怕
- 大班健康教育活動:心情播報
- 培養(yǎng)幼兒“我能行”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勇氣、毅力的教案---自己走著去
- 幼兒園老師應該如何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 怎樣更好的培養(yǎng)幼兒的健康心理
- 幼兒園家長育兒心得 計劃免疫為兒童健康“保駕護航”
- 關于如何培養(yǎng)心理健康的孩子
- “心理相容”與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
- 陶堰鎮(zhèn)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計劃及工作安排
- 心理健康教育黑板報
- 培養(yǎng)兒童心理健康的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