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提倡“心情教育”
心理學家提倡“心情教育”
最近來自美、法等國的心理教育專家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P>
專家說,“心情教育”就是訓練人的本質中最深層的動機,使人的知識、品德和意志都能朝著崇高的目標發(fā)展,使人的情感、欲望建立在美好心靈和健全人格的基礎上。愛的訓練與體察,是心情成長的營養(yǎng)素?!?BR> “心情教育”以道德觀念為基礎,引導人們理解“真愛”,學會關愛他人,讓真誠的愛在人與人之間流動?!?BR> 在國外,面對學校忽視道德教育,以致大量年輕人迷失人生方向的現(xiàn)實,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公立學校加入了推行人格教育的行列,許多學校設置了有導向性的、以“心情教育”為核心的人格、素質教育課程。如由于美國的破碎家庭多,孩子的身心受到傷害,一些學校專門為離異家庭的子女設立課后輔導班,委婉地將這種輔導班稱為“香蕉班”或“彩虹班”。輔導班上,老師鼓勵孩子們傾吐內心深處的隱痛,排解因父母離異帶來的精神痛苦和不良心境。然而,這樣做能否達到學校的初衷,尚不得而知。
在這方面,父母、老師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不可缺少。在不少國家,“心情教育”從幼兒時期就開始了。孩子在享受父母之愛的同時,就學習以愛回報父母,從小培養(yǎng)孝敬父母、關愛家人的品格。孩子的心情素質在愛的熏陶下逐步發(fā)展成熟。這種人格素質在孩子成人后,運用到社會上去與其他人相處,從而建立充滿和諧與友愛的社會。這種社會就像一個大家庭那樣,使人感到幸福、愉快、輕松。人格培養(yǎng)與道德訓練,共同構成了“心情教育”的完整內容。
摘編自中國兒童網(wǎng)
- “心理相容”與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
- “心情教育”培養(yǎng)健康心理
- 專家認為,學齡前兒童應提倡“養(yǎng)成教育”
- 幼師教育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促進讓孩子學會“愛”
- 小學教學 合理運用“首因效應”精心設計課堂導入
- 教育教學案例 孩子饑渴“心”的批評
- 心理學家認為:父母與子女間的信任是家庭教育的基石
- 幼教專家提出“嬰幼兒科學漢字教育”新概念
- 幼教專家提出“嬰幼兒科學漢字教育”新概念
- 寬容也是一種愛――“愛的教育”師德學習心得體會
- 優(yōu)秀幼兒美術活動專題總結珠心算教學總結:學海無崖“樂”作舟
- 關于幼兒園特色教育—“珠心算”的再認識
- 提高孩子對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
-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談教師提問在幼兒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性
- 家長要注意“乖孩子”的心理損傷
- 幼兒園家長育兒心得 計劃免疫為兒童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