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自己做主的權力
給寶寶自己做主的權力
父母應在孩子能夠自己做、自己應該做、做起來安全的事上讓寶寶有機會做決定,運用自己的能力來完成事情,適時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能力。與此同時,對于不安全、不當?shù)男袨橐岔毥o予限制,好讓寶寶建立是非觀念。
對于孩子自主性愈來愈強,該如何處理才好?當寶寶學會走路時,獨立能力增加,他可以移動自己,到達他想去的地方,此時身體肌肉逐漸成熟,使寶寶嘗試,以滿足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倘若此時父母為寶寶做得太多或限制太多,寶寶將無法知道自己的能力,亦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所以當寶寶有能力自行做主、做決定的事情,如:該如何安排玩具的擺放位置等,父母要支持他們自己做決定,并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決定持續(xù)。必要時,父母也須給予限制,讓寶寶有機會了解大人對他們行為的期望,并建立是非觀念。此外,行為的限制也反映出對形容詞寶安全的注意,一旦寶寶的行為對他人或自身安全有威脅時,如:打人、將手伸進轉動的電扇中時,則須嚴格地限制。方法是先將他帶開,或中斷他的動作,再嚴厲告訴他:“不可以”。而當寶寶自主的需求逐漸增大,卻必須面對父母對其行為的限制時,常會出現(xiàn)挫折的負面情緒。此時,父母可以安尉寶寶,并以語言引導或協(xié)助他們說出自己情緒,如:我很生氣、我很難過等,讓寶寶了解自己的負面情緒,并進而控制它們。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讓寶寶有機會自己做主、做決定,才能讓寶寶順利完成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
哪些是寶寶有能力自己決定的事情呢?
1、自已進食
孩子想要自己進食時,就任由他自行嘗試,只要為他系上圍兜,地上鋪上報紙即可。孩子在練習自己吃飯時,常常會弄得滿臉、滿地都是,這很正常,千萬不要為此責怪他,剝奪他學習吃飯的機會。
2、衣服樣式、顏色的選擇
天氣冷的時候可以建議孩子戴上帽子、穿上外套,但對于外套里的衣服,則可以讓他自己做決定,喜歡什么樣式、顏色?辨別自己喜愛的東西,以及地培養(yǎng)獨立的個性。
3、玩具分享
對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來說,由于自我意識較強,往往無法與他人分享。所以父母必須了解孩子自我中心的心理,運用適當?shù)姆椒ㄊ褂變簩W習分享的樂趣。當孩子不愿將玩具與同伴分享,而有爭吵行為發(fā)生時,別急著介入他們的爭執(zhí)之中,給予孩子自主的空間學習去解決。
4、獨處的地方
當孩子心情不好、情緒不佳時,有自己選擇選擇獨處地方的自主權,這段時間內暫時不去打擾他。一段時間后,再去詢問孩子“寶寶,可以告訴媽媽,剛剛你一個人在這里做些什么……”
5、游戲區(qū)的選擇
讓孩子自己決定到哪個地方玩玩具,以不妨礙他人為原則,在這段時間這地方是屬于他的游戲區(qū),父母不要去干擾他。等到時間一到,就需將這里玩具都收拾干凈,恢復原狀。
6、哭的權力
當孩子受到挫折、受傷時,讓他盡情地發(fā)泄。孩子享有哭的權力、暫時不要給予他任何言語或肢體上的回應,等到孩子停止傷心后,再與他討論:“寶寶,發(fā)生什么事,為什么哭得這么傷心?”
7、戀物情結
寶寶對某種物品,如布娃娃、毛巾情有獨鐘時,無論走到哪,總要帶著它,一旦沒了它,寶寶的情緒便焦躁不安。其實隨著年齡的成長,孩子的戀物情結自然而然會日益褪卻,父母不必太擔心,也不要要求孩子改掉這個習慣,要讓孩子有自主權。
8、午睡問題
大部分的父母(或幼兒園)在中午吃過飯之后,都會安排孩子有一個短暫的午睡時間,可是孩子老是動來動去,無法安靜入睡。孩子睡不著,也許是早上睡太多。如果孩子到了睡覺時還不斷想爬起來,也不要強迫他繼續(xù)躺在床上,可以限制他只能待在房間里,以不干擾到其人為原則限制不當行為。
此外,雖然有些事寶寶可以自己做主、做決定,但對于不安全、不當?shù)男袨闀r,應適當給予限制,讓寶寶建立是非對錯的觀念。
1、吃的問題
吃多、吃少孩子有自己決定的權力,但是在孩子選擇前,提醒他可先挑選一、二樣,一次不要太多,吃完后,再選擇其他的,不可以浪費。此外,孩子好玩,吃飯不用心是常事,但是切不可以任他養(yǎng)成邊吃邊玩的壞習慣,容易影響孩子的消化功能。
2、侵略性行為
當孩子做出危及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時,一定要做適當?shù)呢熈R,必要時,甚至可以稍作體罰,讓孩子警惕。如:孩子會在有意無意中,去碰觸家中的電器物品如電扇,這時就可以責罵或做些適當?shù)奶幜P,并嚴厲地告訴他:“怎么可以把手伸進電風扇里面,手會受傷、流血,很危險的!”
3、生病吃藥問題
寶形容詞生病了,吃藥、打針是不可避免的事,在喂藥前,可先和孩子玩游戲,說說故事,讓孩子以游戲的心情來吃藥。當寶寶完不甚好吃的藥之后,可給他一顆糖吃,或一句安慰鼓勵的話語,以安撫寶寶的情緒。
4、習慣的養(yǎng)成
習慣是由時間累積而成的,讓寶寶從小養(yǎng)成尋的生活習慣、如飯前洗手、飯后刷牙瀨口等,讓孩子了解衛(wèi)生習慣的重要性,減少疾病及蛀牙的發(fā)生。
5、物權以觀念
父母若發(fā)現(xiàn)孩子將別人東西占為已有時,應了解其動機,然后做適當?shù)奶幚?,父母必須讓孩子明白借與偷之間的差異及不同的后果。在教導過程中,父母可以責罵他,但不要忘記孩子也有自尊,父母若尊重孩子,孩子就會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就不會輕易去拿別人的東西或做其他不好的事了。
6、破壞行為
拆散或破壞物品對孩子來說是天經(jīng)地義的本能,有些孩子的破壞行為是出于蓄意的,對象經(jīng)常是同伴的玩具。面對這種情況時,必須讓他認錯道歉,并且修正自己這種不當?shù)男挟?,甚至不惜以自己心愛玩具作為賠償。
總之,父母可以提供一個安全的場所,讓孩子自行摸索,且允許他們隨時回來尋求協(xié)助安慰。為孩子的行為及安全設定一個標準和范圍,對于行為標準的尺度,則應予以堅持,以培養(yǎng)他們對錯的觀念。
好孩子育兒網(wǎng)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