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想象
孩子的想象
孩子想象的特點之一 :想象容易與現(xiàn)實混淆
當媽媽發(fā)現(xiàn)3歲半的女兒天天拿回家的漂亮娃娃不是同伴送給她的,而是她喜歡,她想要,就帶回家了。媽媽認為女兒是在說謊,非要逼著女兒向同伴承認錯誤。
四歲的黃云峰玩了開飛機的游戲后,就對同伴說:“明天爸爸會帶他去乘飛機?!?/P>
還有明明看了電視片《奧特曼》后,爸爸答應以后給他買奧特曼玩具,于是第二天來園后,他對小伙伴說:“他有一個奧特曼玩具了?!边€會對小伙伴說,他的玩具怎么好玩,本領很大……
天天、峰峰、明明的這種行為,常被他們的父母斥之為“說謊”。其實,這是由孩子想象的特點造成的。
幼兒期的孩子往往不容易分清想象和現(xiàn)實之間的界線,他們的言談中常常有虛構的成份,對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節(jié)還會加以夸大,還不十分理解什么是實際存在的東西,什么是想象出來的東西、常常把自己的幻想與真實的東西混在了一起。
當父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有以上特點時,不必奇怪,也不必訓斥,相信隨著年齡的增大,孩子想象的某些特征會逐漸得以消失。
孩子想象的特點之二: 主題與時間不穩(wěn)定、易變換,創(chuàng)造性成份低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笨梢姡l(fā)展孩子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
父母在發(fā)展孩子想象力的同時,要了解孩子想象的特點。
幼兒期孩子的想象與童年期兒童是有區(qū)別的。幼兒期孩子想象主題不夠穩(wěn)定,容易變換。例如:小班孩子在游戲中總是不停地換角色,一會兒當醫(yī)生,一會兒當司機,一會兒做爸爸,一會兒做媽媽,看見別人玩什么都要跟著玩什么,這是因為孩子想象的主題往往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
幼兒期孩子想象的創(chuàng)造性成份還保留在具體形象的水平上,不能在語詞的水平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想象。
例:3歲的周敬之拿到一個圓形標簽,往胸前一貼,邊奔跑邊高興地說:我要做司機,我要去開車。不一會兒又說:我去做醫(yī)生,我去看病了。會用游戲棒給娃娃打針。洗手時,又把肥皂盒當小船。這都是幼兒期孩子想象的最初表現(xiàn)。
幼兒期孩子的想象特點,還存在于缺乏計劃性和預定目的,只滿足于想象過程的本身。如;孩子對小兔子的故事百聽不厭,有時,已能和老師一塊兒講出來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但還是要讓講這個故事,這是因為孩子在聽故事時,頭腦里會呈現(xiàn)出生動的現(xiàn)象,使孩子感到滿足。
幼兒在越來越豐富的活動中,一方面不斷儲備大量的生活表象,另一方面在社會交往中經(jīng)常使用想象,使想象的發(fā)展逐漸趨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