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孩子輸得起

要讓孩子輸得起

要讓孩子輸得起


有一名老教授的兒子,從小學到高中不僅學業(yè)一直名列前茅,其他方面也甚優(yōu),他從來就沒輸過。然而上了重點大學之后,在眾多的尖子生中很難再獨占贅頭,他輸了,但沒有輸得起,就因為考試分低,學校要他留級,他就離校出走了。某市重點高中高考落榜的學生 中有四名服毒自殺,后因搶救及時才獲救。現實生活中,除這些遇挫折而自殺、出走的典型事件外,青少年中其它心理問題的發(fā)生率也很高,在獨生子女身上尤為突出。究其根源,這種結果與孩子成長過程中沒有獲得對挫折的適應力有直接關系?!?BR> 
  現代的獨生子女在其成長過程中,父母總想方設法排除一切干擾,讓其順利成長,缺少甚至沒有應激和磨難,適應力從何而來,遇到挫折又怎能輸得起呢?筆者認為,為了不讓我們的孩子一受挫就敗而是耐挫能磨,經得起生活中的各種應激和挑戰(zhàn)。筆者認為: 
 
  首先要轉變成人對挫折的消極認識。 
 
  長期以來家長們普遍深信,兒童年齡小心理承受力差,因而只能接受良好的環(huán)境,誤以為“挫折”只能使孩子痛苦、緊張,故而把挫折看成是百害而無一利必須給予杜絕的東西。這種觀念直接影響了兒童。其實,一個人受點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處。孩子遭受挫折的經歷有利于培養(yǎng)現代人的良好品德;有利于發(fā)展人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豐富知識,提高能力。故家長應正確看待挫折的教育價值,把它看成是磨練意志、提高適應力和競爭力的有利武器。 
 
  其次,要正確實施挫折教育 
 
  1.言傳身教。生活現實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教材,父母應有選擇地將自己事業(yè)和家庭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不如意告訴孩子。為兒童正確對待各種挫折和不如意樹立榜樣。父母對生活的熱愛、執(zhí)著、不怕困難的態(tài)度和堅強的意志,是兒童面對挫折的最強有力的精神支柱。如一位朋友的兒子高考落榜,她語重心長地勸慰:人的一生有很多磨難,不知會有多少次失敗,父母曾經失敗過好多次,你這一次失敗怕什么?只要不灰心,再努力就會減少失敗了?!?BR> 
  2.創(chuàng)設挫折情境。過于優(yōu)越的環(huán)境會使孩子形成依賴、懦弱、退縮,而自尊心又很強的畸形狀態(tài)。這樣的孩子缺乏頑強的進取精神,經不起挫折。故而成人應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挫折情境,讓孩子獲得適應能力。如:對孩子不包辦一切,不有求必應;讓孩子參加各種勞動;在生活中減少享受,刻意鍛煉吃苦精神;在小朋友游戲中讓他體驗到失敗和不如意等。如讓孩子明白“天外天、人上人”的道理;經常把孩子放在強手云集的大環(huán)境中(如參加各種競賽等)去鍛煉。這樣既可克服驕傲心理,催其奮進,又讓其在早期體驗挫折,增強心理免疫力?!?BR> 
  創(chuàng)設挫折情境要把握好挫折的質與量,使之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適應能力,增強其韌性,同時又不能超過每個兒童的心理承受限度。 
 
  3.切實提高各方面能力。兒童抗挫折的能力是和知識、經驗的增加及各種能力的提高成正比的,所以,成人應有意識地拓展此類知識,如逆境中成長的事例和經驗,切實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學習能力和應變能力。為他們獨自戰(zhàn)勝困難提供勇氣和方法。 4.培養(yǎng)良好的性格。對現實的態(tài)度、學習生活的目的性、自制力、堅韌性等是性格的重要內涵。成人應注意培養(yǎng)孩子面對現實、面對困難的正確態(tài)度,遇到困難應正確分析原因,迎著困難上,而不是退縮逃避。告訴孩子世上沒有什么事情能把人難倒的,有了困難也應鼓勵孩子獨自去解決。培養(yǎng)孩子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做到勝不驕、敗不餒,遇事不能患得患失,而應達觀開朗。并且?guī)椭⒆佑煤侠淼姆椒ㄊ栊瓜麡O情緒,保持孩子積極快樂的心境,具有不畏困難、堅強、自信、豁達、果敢性格的孩子對挫折的適應力強,遇到挫折也能輸得起。 
 
(摘自《大眾心理學》) 
 


(責任編輯:暖暖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