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貝齒從斷奶瓶開始
擁有貝齒從斷奶瓶開始
例一:
小津是個活潑可愛的4歲胖寶寶,因感冒被帶到小兒科門診來。醫(yī)生檢查后問媽媽:"小津一定是吃奶嘴或含著奶瓶睡覺長大的,對不對?"媽媽很驚訝地問醫(yī)生:"您怎么會知道的呢?”醫(yī)生說:"看小津的暴牙和滿嘴的蛀牙就猜到了"。
例二:
小年已是2歲多的小女孩,體重只有10千克。由于發(fā)育得不好,被帶到小兒科門診就醫(yī)。經(jīng)過了解,得知小年拒絕學習用碗筷吃東西,一直習慣用奶瓶進食。平時做事缺乏信心,性格孤僻。在排除了其他原因后,醫(yī)生要求家長馬上給小年斷奶瓶,學習用碗筷吃東西。
關于斷奶瓶的誤區(qū)
說到斷奶,大家都已有了明確的地認識;但說到斷奶瓶,許多人都會不以為然,認為這不是個問題。其實不然。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到,家長不能正確使用奶瓶或不能及時給孩子斷奶瓶所引起的后遺癥有多么嚴重。小津媽媽沒有在他睡著后及早把奶瓶拿出,造成孩子的牙齒問題;小年則因為過久地依賴奶瓶,對她生理和心理的成長和發(fā)育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在兒科門診,常常有不少家長會問:斷奶瓶真有這么重要嗎?不斷奶瓶會有什么樣的后果?
在回答這些問題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嬰兒各成長階段的生理變化和生存需求。這樣你才會更加深刻地意識到斷奶瓶對孩子牙齒的發(fā)育和自信的培養(yǎng)有多重要。
一、嬰兒各哺育階段的生理變化
授乳期
出生至4~6個月
1. 僅能吮吸及吞咽液體
2. 腸道防御機制尚未發(fā)育,較適于消化來自母乳的蛋白質、糖類,尚不足以消化食物蛋白。
過渡期
4~6個月至1歲
1. 使用勺子及咀嚼吞咽固體或半固體食物的神經(jīng)肌肉已逐漸成熟。
2. 能分辨食物的色澤及風味。
3. 腸道已經(jīng)能接受外來蛋白。
成長期
1歲以上
1. 生理機構的成熟度已接近成人。
2. 開始學習自己吃東西,并且對食物有了自己的喜好力
寶寶的月齡分期變化
出生后到12個月內的嬰兒,其生長發(fā)育比任何時期的嬰兒都快,從附表一中,我們可以看到哺育階段嬰兒的生理變化,出生至4~6個月稱作授乳期,從4~6個月到1歲稱作過渡期,1歲以上稱為成長期。
分期飲食與餐具配合
出生3個月后的這段時期,寶寶口咽協(xié)調性慢慢成熟,消化酶素:如胰蛋白、淀粉、脂肪等消化酶,也漸趨成熟;在6個月到1周歲之間,乳齒也逐漸長出。此時小寶寶便應嘗試固體食物。當嬰兒由流質食物,過渡到固體食物,這段時期我們稱為過渡期。這一時期的副食品選擇,可參考表二。
到1歲以后的成長期時,小寶寶便開始嘗試大人的食物。在添加固體食物后,大人要逐漸減少用奶瓶喂食的次數(shù),改用碗筷、勺子、杯子等工具進食。如果用奶瓶,許多固體食物都無法攝食,這樣將不能保證孩子生長發(fā)育所需營養(yǎng)的供給。長此以往,必將導致發(fā)育不良,嚴重的甚至會誘發(fā)心理疾病,小年小朋友就是一例。
何時該“斷奶瓶”
前面提到,寶寶在4~6個月大后,便開始進入所謂的"過渡期",所以孩子6個月后父母便應開始做斷母奶的準備。到小孩1歲左右時,可在停止母乳喂養(yǎng)后,把奶瓶也逐步換掉,統(tǒng)統(tǒng)改成用杯碗喂食。自然,同時也應把吃奶嘴及含著奶瓶邊吃邊睡的壞習慣戒掉。
不“斷奶瓶”的后果
確實,不少父母不在意小孩1歲后繼續(xù)用奶瓶喂食。有的孩子到2、3歲還含著奶瓶邊吃邊睡,不是照樣長得白白胖胖嗎?"斷奶瓶"真的有這么重要嗎?不斷奶瓶又會怎樣?在臨床上確實看到有不少因為不斷奶瓶引起的后果,最常見的是"奶嘴性"和"奶瓶性"牙齒(暴牙),及"奶瓶性蛀牙"。同時對孩子的心理也會有一定影響。
A.奶瓶性牙齒和奶瓶性蛀牙
斷奶瓶就是逐步斷掉奶瓶喂食,自然也有斷奶嘴的用意。小孩長牙后,便應把吃奶嘴、吃手指、含奶瓶睡覺等習慣盡量戒掉,以免對乳牙造成影響,產生“奶瓶性牙齒”和“奶嘴性蛀牙”。
“奶瓶性蛀牙”好發(fā)于18個月以內的嬰幼兒,大部分發(fā)生在含著奶瓶邊吃邊睡的小孩身上。據(jù)統(tǒng)計,其盛行率高達30%至50%,為3歲內幼兒最常見的牙齒問題。由于18個月內的嬰幼兒較少到牙科求診,所以大部分是兒科醫(yī)師發(fā)現(xiàn)而轉介的。除了兒童蛀牙值得家長注意外,其實好發(fā)在嬰兒期的"奶瓶性蛀牙",更值得大家關心。因為嬰兒期的蛀牙會間接或直接影響到以后牙齒的發(fā)育,但是,似乎"奶瓶性蛀牙"并沒有受到家長應有的重視!
“奶瓶性蛀牙”往往會造成牙齒表面的空洞化,使牙齒表面粗糙,成為日后容易蛀牙的因素。所以若能避免“奶瓶性蛀牙”,確實可以預防日后發(fā)生兒童蛀牙的機會; “奶瓶性蛀牙”多發(fā)于非母乳喂養(yǎng)兒身上。最佳的預防方式自然是鼓勵母乳喂養(yǎng)。另外,避免含著奶瓶睡覺。家長可以在喂完奶以后用裝開水的奶瓶繼續(xù)喂食,這樣可以達到清潔功效。在小孩睡著后,一定要記著把奶瓶從他嘴中取出,千萬不能讓他養(yǎng)成噙著奶嘴睡覺的壞習慣。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避免奶嘴牙齒的產生。
要寶寶從奶瓶喂食馬上變成以杯子喂食,相信會有一定的困難。父母要有耐心和恒心,并采取漸進的方式才好。
下方法可供家長參考:
方法一
盡量不用安撫奶嘴?,F(xiàn)在許多家長為了圖省事、不讓孩子哭,喜歡用安撫奶嘴。孩子吃奶時用奶瓶,不吃奶時仍一直噙著安撫奶嘴,極易出現(xiàn)奶嘴性牙齒。比不用安撫奶嘴的孩子更難斷掉奶瓶。長期使用安撫奶嘴,還會導致唇型的改變??芍^壞處多多。
方法二
寶寶在6個月時,大部分會自行拿得動小杯子。這段時間也是長牙的時候,小孩會特別喜歡咬東西。父母這時候可以給寶寶一個學習杯子,讓他們開始熟悉不同的餐飲工具,另外,喂食其他副食品也盡量用勺子、碗和筷子。
方法三
要避免寶寶躺著喝奶的習慣。有不少父母會讓小孩躺著喝奶,這是非常不好的習慣。研究發(fā)現(xiàn),躺著喝奶容易造成小孩嗆奶,增加中耳炎的發(fā)生率。另外,用杯子躺著喝奶是不可能辦到的事。
方法四
鼓勵寶寶和其他家族成員,與較大小孩一起在餐桌進食,營造一個正常的大人用餐環(huán)境,讓寶寶適應。越早熟悉大人的食物及用餐環(huán)境,寶寶便越容易適應。父母也可以買一把高腳椅放在餐桌旁。因為當同桌進餐時,其他人尤其較大小孩的用餐習慣,可以作為寶寶很好的榜樣和學習對象。要知道,寶寶也希望能趕快長大呢!
結語
讀了本文,不斷奶瓶給孩子帶來的危害想必您已經(jīng)很清楚了。我們深信家長們對這個問題有了充分了解后,小寶寶們都能及時、順利地斷掉奶瓶。我們期待著:"奶嘴性"和"奶瓶性"牙齒(暴牙),及"奶瓶性蛀牙"的孩子越來越少,擁有一副潔白、整齊的牙齒,健康自信地成長著的孩子越來越多!
給孩子及時斷奶瓶,您做到了嗎
- 幫助孩子愛上刷牙的刷牙兒歌讓寶寶愛上刷牙
- 孩子過度潔凈不利于兒童健康
- 孩子吃藥有“表”可循
- 冷鍛煉對嬰幼兒有益
- 關于孩子冬季寶寶戶外活動方案大全
- 夏日寶寶防暑的方法
- 關于家長怎么樣細心愛護孩子的眼睛
- 天冷了媽媽要怎么樣照顧孩子呢
- 關于兒童手淫的相關知識
- 幫寶寶冬季手足養(yǎng)護的好方法
- 關于媽媽怎樣給寶寶選最合適的鞋子
- 讓寶寶養(yǎng)成快樂成長的習慣
- 在家寶貝四大常見意外傷害需注意
- 為什么孩子在幼兒園里不吃飯
- 培養(yǎng)幼兒富于同情心的教學方案:天鵝
- 關于媽媽正確的喂乳方法
- 相遇
- 幼兒園中班教案案例[英語] left and right
- 三歲幼兒的情緒變化
- 英語故事 on-line-story when will daddy come home
- 蛋糕烘焙朋友圈文案40句
- 頸椎治療儀理療器宣傳朋友圈文案32句
- 關于夢想的朋友圈文案37句
- 學風大討論朋友圈文案32句
- 農產品訂購平臺朋友圈文案33句
- 化妝品團購朋友圈文案3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