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托班音樂:小雞出殼

幼兒園托班音樂:小雞出殼

幼兒園托班音樂:小雞出殼

 小班音樂:小雞出殼

一、  背景資料:

我們開展《可愛的小動物》主題活動時,使用多媒體動畫進行了《小雞出殼》的音樂活動后,孩子們顯得意猶未盡,時不時地還冒出幾個小雞出殼的動作來。

早上孩子們正在吃雞蛋,楊文軼忽然拿起桌子上的雞蛋殼興奮的說:“像小雞出殼里頭的!”。他的話馬上引起同桌其他孩子的關注,紛紛拿起桌子上的蛋殼看了起來,“真的蠻像!”大家都顯得非常高興。于是,我順勢提議說:“我們把這些蛋殼留下來做‘小雞出殼’吧!”“好!”孩子們熱烈的響應我的提議。于是,他們細心的將比較完整的蛋殼收集起來,放到活動區(qū)中備用。

二、  觀察時間:區(qū)域活動的時候

三、  觀察地點:美工區(qū)

四、  觀察對象:楊文軼 男  4歲  周澤宇 男  4歲  劉雨婷 女  3歲半

五、  觀察目的:了解孩子們是否能自己完成生成活動——小雞的制作

六、  觀察實錄:

我一宣布區(qū)域活動時間開始,幾個孩子立刻搬著椅子圍坐到美工區(qū),然后每個人拿了一個蛋殼在手里,可是卻翻來覆去不知該如何下手。楊文軼說:“有一只小雞就好了,可以放在里面。”“可是放一只真的小雞,它會跑掉的!”周澤宇馬上反對到?!澳蔷妥鲆恢患俚陌?!”楊文軼改口說。“就做一個假的放在里面。”劉雨婷附和到。

幾個孩子起身在美工區(qū)轉悠起來。摸摸剪刀,放下了。拿拿彩色筆,放下了。幾個人在美工區(qū)里摸摸放放,漫無目的地搜索著制作的材料。

走到橡皮泥跟前時,周澤宇突然眼前一亮,高興地拿起一桶橡皮泥,對其他的小朋友說:“我們用橡皮泥來做小雞吧!”其他的小朋友也跟了過來,楊文軼和劉雨婷又每人拿起一桶橡皮泥回到桌前。周澤宇選擇了一塊橙紅色的橡皮泥,楊文軼選擇了一塊混色的橡皮泥,劉雨婷則選了一塊玫瑰紅色的橡皮泥,幾個人準備開始做小雞了。

首先,他們幾個人都用自己的橡皮泥團圓??墒钱斔麄兎謩e都團出球形后卻停止了進度。他們沒有往下做,而是又團出幾個大大小小的球形來。這個樣子持續(xù)了五分鐘,劉雨婷抬起頭來,看見站在一旁的我,于是向我求救:“周老師,你教我做小雞吧?!?

我蹲下來笑著說:“呀,真像小雞的頭!做得真好!你們再想一想小雞的頭上還應該有些什么?”“眼睛和嘴巴。” 他們一起回答說?!笆前?,那你們可以加些什么?” 周澤宇好像受到了啟發(fā)一樣,拿起一塊黑色的橡皮泥,擰下一丁點兒按在雞頭的一側,又擰下一丁點兒按在雞頭的另一側?,F在看上去有點兒像雞頭了。接下來他又從橡皮泥上揪下一塊,可是揪的時候帶出了長長的一條來,他卻并沒有在意,仍然把它安在兩只眼睛的中間。他似乎很得意,舉起來對旁邊的楊文軼說:“看我做的小雞!”不料楊文軼卻說“像個小蝌蚪一樣!”“哪像小蝌蚪呀,是小雞。” 周澤宇有點兒著急地說。楊文軼反駁到:“這么長的尾巴?!?“這是嘴巴?!?周澤宇解釋說?!半u哪有這么長的嘴巴,一點都不像?!?楊文軼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周澤宇不再強辯,而是將嘴巴上的橡皮泥揪了一段下來,看了看又揪了一段下來。再看一看,覺得可以了,便停止了修改工作。接著把先前做好的圓球安在雞頭的下面,這下一只小雞真的做成了。但是他沒有急于展示自己的“杰作”,而是自我欣賞起來。

與此同時一旁的劉雨婷也捏出兩個小圓球安在雞頭上,可能是眼睛挨得太近的原因,比例不大對勁兒。所以劉雨婷看著自己的作品,自言自語的說:“怎么不象?”說著,將兩只眼睛取了下來,看了看又朝旁邊點兒的地方放了下去??墒歉杏X還不滿意,看到旁邊的周澤宇已經做完了,就對他說:“你幫我做吧?!笨芍軡捎顓s說:“我教你做吧?!薄昂冒桑 ?劉雨婷同意地說。

“先做一個圓形,再做兩個眼睛,再做嘴巴,再做一個圓放在下面。。。就好了!”他一面講解一面示范。與剛才做小雞相比,現在教別人做要熟練得多,而且每一個步驟都講解得很清楚。只是并沒有顧及到劉雨婷是否跟上了他的速度。過了一會兒,劉雨婷基本上也做了出來。他們倆高興的把“小雞”放到蛋殼里,拔動著蛋殼玩了起來。

到現在又過去了十分鐘,只有楊文軼好像并不急于做小雞,還在埋頭團他的圓球,與剛才不同的是:將幾個小圓球合在一起團成一個大圓球。他看到別人都做出來了,也伸手將自己做的給大家看:“我做的蛋殼。”“蛋殼中間是空的,這又不是空的?!?周澤宇說。楊文軼將手收了回來,把圓球放在桌上,看了半天什么也沒做。想了一會兒,他用手將橡皮泥壓成一個圓形。似乎不是他想要的結果,可又不知道該怎么辦,悶悶不樂地坐在那里。

我走了過去,故做驚訝地說:“呀,像個蛋殼!”邊說邊把圓形放在手心里使圓邊往上攏起來一些。我的肯定調動了楊文軼的情緒,同時也吸引了其他兩個孩子的目光?!胺乓恢恍‰u里面試一試?!蔽医ㄗh說。周澤宇把他做的“小雞”拿了出來放在楊文軼做的“蛋殼”里。楊文軼高興地把“蛋殼”放在手心,并將手轉來轉去,好像要從不同的角度來欣賞他的作品。“你給我做一個蛋殼吧?!?劉雨婷說。楊文軼似乎從劉雨婷的請求中得到滿足,高興地拿起一塊橡皮泥做了起來。這一次,他也學著我的樣子,將壓平的圓形窩成一個小碗狀。他把做好的“蛋殼”送給劉雨婷,劉雨婷也把“小雞”從真蛋殼里拿出來了放在這個“蛋殼”里。這時又過去了五分鐘。接下來,他們好像分工一樣,周澤宇和劉雨婷負責做小雞,而楊文軼則專門做蛋殼,而且他又發(fā)現了一種更好的新方法——直接用手指在球形中間戳出一個洞。

七、  情況分析:

興趣是一切活動的前提?!毒V要》也指出: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本次活動是順應孩子生活中的發(fā)現而生成的,在活動中孩子們遇到了困難也沒有輕易放棄,而是積極地想辦法解決,都說明孩子們對這個活動很感興趣。

《綱要》中指出:提供充分的條件使幼兒在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和與人的相互交往中,獲得主動積極的發(fā)展。在區(qū)域小組活動中,孩子們的活動,無論是在時間、或是空間上都有更多的自由,更加有利于孩子們自主性的充分發(fā)揮?;顒拥牟牧稀皻な怯珊⒆觽冏约菏占?,做小雞的橡皮泥是他們自己尋找的。在活動中,孩子們能大膽地探索、勇敢地嘗試,從而完成預定目標。《綱要》中提出:幼兒應學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陳鶴琴也曾說過:“讓幼兒教幼兒,不僅被教者得益,教者在鞏固自己所學技能的同時,也獲得發(fā)展才能的機會。”所以通過生生互動來獲得幫助和提高的情況隨處可見。能力較弱的孩子主動尋求幫助,從同伴身上學習。而能力較強的孩子,在幫助別人時,自己也得到了鞏固和提高。

但觀察中我也發(fā)現,對于“做小雞”這一生成活動并不是所有人都感興趣。如:楊文軼從頭到尾并沒有做出一只小雞,他對做小雞的熱情顯然沒有其他孩子高。也許當初他只是因為在生活中發(fā)現了動畫片里的某一物體而感到興奮。也許他就是對蛋殼感興趣,所以在活動中他做了許多蛋殼。這說明孩子表面上看起來是對同一物體感興趣,但是感興趣的角度卻并不同。

隨著活動進行,孩子們對開始時的設想也發(fā)生了改變。他們不再單一的制作小雞,而是分別制作小雞和蛋殼,這一改變更能滿足孩子們的需求。

八、  措施


孩子的自主性發(fā)展需要空間,所以我盡量為孩子們提供自主活動、自由交流的機會。在活動中我始終以尊重、欣賞的態(tài)度接納他們,以肯定、鼓勵、引導的方法幫助他們分別實現自己的想法,對于不同的做法并不強求一致,而更傾向于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努力使每一個孩子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
  大家有任何問題和建議歡迎與我們聯系,謝謝大家的支持了,因為你們的支持我們將做得更好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