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手“打造”聰明好寶寶

親手“打造”聰明好寶寶

親手“打造”聰明好寶寶

你希望寶寶聰明嗎?請善用期待的眼光!你希望寶寶可愛嗎?別吝嗇贊美的語言!你希望寶寶自信嗎?得學會加油和鼓勁!


  知道嗎?你的鼓勵和預言,將促使寶寶成為你所希望的人!!

  女兒很早就會拍手的動作,但我們說“鼓掌”,她一點兒反應也沒有——也就是說,她還沒有把動作和相應的語言符號聯系在一起。在她7個月時,我做了一個小實驗:只要她無意中一做拍手這個動作,我就說“鼓掌”。連續(xù)幾天后,女兒知道了這兩者之間的聯系。我們一說“鼓掌”,她就會拍手。對她的行為表示贊許時,我們會對她鼓掌。十多天后,她就知道“鼓掌”可以用在什么時候了。

  那天,她爸爸聽著電視里熟悉的旋律,忍不住手舞足蹈,女兒目不轉睛地看著,爸爸表演完,她馬上熱烈鼓掌。我很驚訝,不知這是不是巧合。于是,也聞歌起舞,舞罷,女兒一樣興奮地大力鼓掌。這下,我知道女兒真的把詞、動作和含義都掌握了。這啟發(fā)我,在以后的學習中充分運用女兒自己的主動性,我們所要做的,只是在適當的時候鼓勵她。像“再見”等詞,后來都是這樣學會的——在她揮手時,我們就說這個詞。

  我很為自己的實驗結果高興。因為我越來越多地發(fā)現:只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在孩子自發(fā)出現自己期望的行為時,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孩子就會把行為與父母的認可、贊揚或獎勵聯系在一起,其行為得到正強化,孩子就會重復這種行為。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某種行為表示否認、反對甚至對其懲罰時,這種行為就會削弱或消失,因為孩子得到的是負強化。其實,家長在鼓勵或制止孩子的某些行為時,時常會用到這兩種方法,只是有些父母負強化用得多,對小寶寶也是制止、禁止的方面更多,對正強化的效用則沒有充分重視。正強化的關鍵是發(fā)揮寶寶自己的主體性,其威力不可低估,它既是一種讓孩子掌握更多知識的捷徑,也是一種有效的管教方法。

  在女兒學爬的過程中,我們大量應用鼓勵的方法。每一次爬到終點時,她都會聽到我們的喝彩。有時,女兒顯然是為了享受喝彩才爬的。

  在女兒學走的那段時間,我們家經常傳出鼓掌聲——那是對她走得好的鼓勵。女兒很在乎這些掌聲,有時我們的掌聲不及時,她就會自己拍拍巴掌,以示鼓勵。

  鼓勵的次數多了,女兒好像也不太在乎了。我后來發(fā)現,如果在女兒做得好的關鍵點上鼓勵,其效果要比泛泛地鼓勵好。比如學走時,說“寶寶走得好!”就不如點出“好”在哪里:“對,寶寶學會不用扶東西走了,真能干!”或“寶寶學會轉彎了,真了不起!”基本聽懂的女兒對這些夸獎很得意,同時,也增強了她的信心。

  關于如何鼓勵孩子,我曾向一位心理學教授請教——他把女兒培養(yǎng)成18歲的博士。他只說了一句話:“只要你正確應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孩子就會如你所愿?!边@位教授在女兒很小時就開始和女兒比賽數學題,小小的女兒常常贏了有名望的父親,父親對待女兒的態(tài)度,讓女兒覺得自己是有能力的、聰慧的,女兒開始對數學充滿信心。稍大一點,父親裝作愁眉苦臉地從學?;貋?,說自己有一道題不會做,女兒就自告奮勇地幫爸爸解題。雖然,這道題女兒沒解出,但她卻下定決心要學這方面的知識。最終,在父親鼓勵期待的眼光中,女兒成為一位年輕的數學博士。

  需要注意的是,皮格馬利翁效應既有正面、積極的效應,也有負面、消極的效應。有的孩子在學爬、學走路時比較慢,如果性急的家長覺得孩子不如別的孩子靈活,對孩子嚷嚷:“你怎么這么笨呢?!”并用對待笨孩子的眼光來看待,那有可能,這個孩子真的變成一個笨而膽小的孩子。有時,這種毀滅孩子自信心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

  現在,很多廣告中宣傳某種微量元素或產品會讓寶寶更聰明,有些家長常會毫不吝嗇地購買,但其作用卻很值得懷疑。然而,有一些無形的東西,比如精神鼓勵,它可以激發(fā)出孩子聰明的潛質,而且隨時隨地都可施行,其效果還可以累加。所以,只要父母處處做有心人,你就可以“打造”出聰明的孩子。

  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藝術家,他愛上了自己親手雕刻出的美女雕像,每天虔誠地凝望,最終雕像具有了生命力,有情人終成眷屬。后來,皮格馬利翁效應指人們預期什么,就會得到什么?,F代心理學中常用“自驗預言”或“預言自驗”來指同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