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臟孩子”

我是個“臟孩子”

我是個“臟孩子”

  

.

我是個“臟孩子”

    吃飯時間到了,揚揚坐下來后又伸出手在碗里撥弄飯菜,老師看到后提醒她:“揚揚,不要用手抓飯菜。”揚揚看了老師一眼,停了一下,一會兒又去動了,飯菜已經(jīng)開始撒到了碗外面。老師不禁有點生氣了,提高了聲音說:“揚揚!叫你別這樣弄飯菜,這樣吃飯很臟的!”小朋友聽到了,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揚揚老是這樣弄飯菜,揚揚這么臟的!”揚揚聽到大家都開始說她,頭低下去,一聲不響地繼續(xù)吃飯。在吃飯過程中,還是有用手抓飯菜的行為。每一次老師都會皺著眉說:“揚揚,不要這樣弄!”“揚揚,你怎么這么臟的!”

    接下來的好多天,揚揚顯得比以前落寞了很多,老是一個人悶悶地活動,而吃飯的習(xí)慣也沒有大的改善,還是時常用手去抓飯菜,甚至對老師的提醒也更置之不理了。

于是老師特意和揚揚的家長進行了一次約談。在和揚揚家長交流時,老師告訴了家長揚揚在進餐及一些生活習(xí)慣上的不良現(xiàn)象。媽媽聽了,說揚揚在家吃飯也不太干凈,家長也時常批評教育,但似乎效果不大。同時媽媽說道:“揚揚好像在班里有點不合群吧?她回來說,沒有小朋友和她是好朋友,因為別人都說我吃飯很臟;我是個臟孩子,所以別人不和我好!”老師聽了立刻意識到了媽媽的言外之意――家長在為孩子被人說成“臟孩子”而覺得委屈。老師也馬上想到了揚揚這段時間的表現(xiàn):她比以前更不合群,更不和老師親近了!

 

分析:揚揚在班里是個比較特殊的孩子,盡管已經(jīng)中班了,可還是比較“自我中心”,不太主動和同伴交往;而在一些行為習(xí)慣上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比如進餐,一直有用手玩弄飯菜的不良習(xí)慣。對此,老師在多次提醒教育無果后,產(chǎn)生了急躁的情緒,對她行為的批評語言開始簡單化,用了諸如“揚揚,你怎么總是這么臟!”這樣指向人而非理智地指向錯誤行為的話語。這種形式的批評語言使班里其他的孩子也跟著說揚揚:“你這么臟的!”

我們都知道,中班孩子開始對自己產(chǎn)生初步的自我評價,但這種評價常常是借助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而進行的。因此,老師和集體多次的反面評價使揚揚在心理上產(chǎn)生了:“我是個臟孩子”這樣的消極的自我評價。孩子有了這樣消極的自我定位后,會覺得反正我是個臟孩子,我就是吃不好飯了;吃不好飯,老師和小朋友就不喜歡我了……這不僅使她沒有產(chǎn)生改善自己不良行為的動力,反而使她對老師集體產(chǎn)生了排斥的心理,從而在集體中顯得更加游離、不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