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知識] 幼兒童話特點之一:融進幼兒心理特點的藝術(shù)幻想

[童話知識] 幼兒童話特點之一:融進幼兒心理特點的藝術(shù)幻想

[童話知識] 幼兒童話特點之一:融進幼兒心理特點的藝術(shù)幻想

  融進幼兒心理特點的藝術(shù)幻想
  幻想自然是幼兒童話的基本特征。幼兒童話幻想內(nèi)容的特殊形態(tài)在于它與現(xiàn)實生活中幼兒特殊的心理、特殊的情感和思維方式是相互一致和協(xié)調(diào)的。
  學前期是人生的幼年階段,也是兒童的早期階段。幼兒天真活潑,知識不多,但他們的想象發(fā)展迅速,想象內(nèi)容豐富而美妙,
  能想象離生活較遠的事物,正如魯迅所說:  “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而且,幼兒常常區(qū)分不清想象中的事物和現(xiàn)實中的事物。這種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想象,帶有明顯的幼稚性和夸張性,它們是幼兒童話的核心和靈魂。
  比如,《格林童話》中的《狼和七只小山羊》,講述一只狼假冒羊媽媽回家敲門,它先是把一大團粉吃下去,把自己粗糙的聲音弄細嫩一點,又在腳上涂上濕面撒上白粉,把爪子弄白,終于騙開了門,把六只小羊吞進了肚里,只有頂小的一只小山羊藏在鐘殼里逃脫了。這些想象正符合幼兒天真幼稚的思考。而故事最后寫羊媽媽和小山羊哭著來到草地上:
  它們看見狼躺在樹旁邊打鼾。打得那么響,連樹枝都動搖了,仔細端詳這只狼,看見它飽滿的肚皮里有東西在動彈。羊媽媽想:“啊,難道我那些被它當晚飯吃的孩子,還活著嗎?”小山羊馬上跑到家里拿剪刀和針線來,羊媽媽剪那壞東西的肚皮。剛剪一下子,就有一個小山羊伸出頭來,它繼續(xù)剪下去,六只山羊都先后跳出來,而且沒有受傷。因為那壞東西很饞,把它們都是整個吞下去的。這真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它們擁抱著親愛的媽媽親吻,喜歡得手舞足蹈……
  這正表達了純真幼兒希望善戰(zhàn)勝惡、生命一定戰(zhàn)勝死亡的善良、美好的意愿。
  在幼兒時期,游戲是主導活動,由于幼兒思維方式的特殊性,在他們的游戲活動中,往往鮮明地體現(xiàn)出童話式的幻想特點,而幼兒童話中的幻想也總是洋溢著幼兒的游戲精神。比如俄羅斯童話《會跑會跳的樹》,寫因為鳥兒在林子里的樹上又唱又跳,小熊便以為樹是活的,他就想:“我也要做一棵樹!”他走到樹林的空地上搖搖腿晃晃腳唱著,松鼠問他會不會翻跟斗,他就頭朝下,翻了個跟斗。聽松鼠說每棵樹上都住著鳥兒,小熊請松鼠幫忙找?guī)字圾B兒來:“你不要說我是一頭小小的熊。你就告訴他們,有這么一棵樹……”松鼠找來梅花雀:
  “小熊!”松鼠喊,“過來,別搖搖擺擺啦,梅花雀答
  應到你頭上住些日子!”
  小熊站好,瞇縫起眼睛,接著,梅花雀就停到了他
  的肩上。
  “這回我是真正的樹了!”小熊樂滋滋地想。
  “嗚――溜――溜――溜――溜――!”梅花雀唱著。
  “嗚――溜――溜――溜――溜――!”小熊唱著,
  腿不停地跳看搖著。
  童話中的小熊、松鼠、梅花雀自然都是好奇好動的小孩子,他們沉浸在美妙的幻想情境里,活潑地游玩,那快樂的心情讓小朋友感同身受。
  幼兒童話的創(chuàng)作者大多是成人,他們并非簡單地再現(xiàn)幼兒的幻想,而是經(jīng)過選擇、加工、提煉,表達出幼兒純真美好的感情,作品富于美感,讓幼兒在思想上得到啟迪,情操上受到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