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搖尾巴的狼》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

《會搖尾巴的狼》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

《會搖尾巴的狼》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

《會搖尾巴的狼》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二
喬新

 
  【教學要求】
   1.由扶到放指導學生閱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寓意。
   2.反復(fù)朗讀人物對話,知道寫人物語言除了選擇好安放提示語的形式外,更主要的是對話要能揭示人物特點。
  【教學重點】 朗讀狼與羊的五次對話,體味作者遣詞造句的意圖。
  【教學準備】
   1.整篇課文的配樂朗讀的錄音。
   2.化裝表演需要的道具。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誘導
   1.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初步理清了文章的脈絡(luò),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
   2.這一節(jié)課我們將深入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
  二、指導學文
    文章一共11小節(jié)。寫了狼與羊的幾次對話?我們首先學習第一、二次對話。
   1.先聽錄音,想想狼與羊分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交流后板書)
   2.哪些詞句能反映狼或羊的特點呢?請仔細默讀,用“___”劃出描寫狼的好詞好句,用“”劃出描寫羊的好詞好句。
   3.應(yīng)當用什么樣的語氣來朗讀其中某一句或某一段話呢?
   4.請快速瀏覽一下這部分的內(nèi)容,概括出每次對話主要講了什么?(板書)
    狼見自己再三請求無濟于事,于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耍的什么花招呢?下面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三次對話。出示學習步驟:
    (1)聽讀談?wù)動∠蟆?br>    (2)默讀畫出詞句。
    (3)朗讀體會感情。
    (4)回讀概括意思。
      狼本想迷惑老山羊,不料自己弄巧成拙,然而它并不死心,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請聽第四、五次對話。
      (將二、三兩步合作一步)。
  三、總結(jié)歸納
   1.同學們想象一下,故事的結(jié)局可能會是怎樣的?
   2.這篇文章寫一只惡狼耍盡花招,說盡好話,企圖使老山羊上當受騙,結(jié)果卻沒有逃脫喪身的厄運。它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四、化裝表演
    本文對話描寫十分傳神,具體地表現(xiàn)在兩點:
   (1)提示語中交待了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調(diào)等;
   (2)人物語言符合人物身份,并能揭示其特點。我們不妨通過欣賞表演再次體味。
     (先分角色朗讀,后化裝表演)
  五、課堂練習
   1.“你不會活多久了。獵人會收拾你的。”這是老山羊最后對狼說的一句話,當時老山羊還輕蔑地看了狼一眼。如果先看后說,提示語位置在哪里合適?先說后看呢?邊說邊看呢?
   2.填補提示語,力求表達得生動形象:
     小紅___:“噢――成功啦?‘攔路虎’成了我的手下敗將啦!”

 ?。圩栽u]
  《會搖尾巴的狼》是一則寓言故事,內(nèi)容生動,情趣盎然。我注意挖掘教材的內(nèi)涵,把握住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將知識性與趣味性融于一體。
  文章主要寫了狼與羊的五次對話,無論從揭示的內(nèi)容還是表達的方式上,這五次對話都有相似之處。教學時我將五次對話分成三大塊來理解(見上述設(shè)計)。第一塊,花足夠的時間扶助學生學習,出示明確的問題,引導學生逐個解決。在此基礎(chǔ)上,總結(jié)四步學習法。然后,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塊。在學習第三塊時,教學的節(jié)奏可以加快,放手讓學生主動學習。
  本文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寓言故事,在學生感知課文,了解人物特點,懂得寓意之后,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讓學生欣賞,最后讓學生戴上面具,扮演各種角色,通過表演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演能力。
《會搖尾巴的狼》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