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卡記憶法:真能造就神童?

閃卡記憶法:真能造就神童?

閃卡記憶法:真能造就神童?

閃卡記憶法:真能造就神童?

年輕的父母們對于嬰幼兒的早期教育越來越重視,各類早期教育機構、早期教育方法也應運而生。

最近,北京出現(xiàn)了一種名為“閃卡”印刷記憶法的早教方法,能夠讓一兩歲的孩子準確識別簡單漢字,甚至完成兩位數(shù)的加法計算?!伴W卡”印刷記憶法究竟是怎么回事?它的科學性、實用性究竟能否經(jīng)得起推敲?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diào)查。

目前京城各種兒童早教培訓機構層出不窮,類似嬰幼兒智力開發(fā)班、珠心算(即珠算式心算)班等都打出了開發(fā)兒童智力、提高學習能力的招牌。

近日北京一家嬰幼兒教育咨詢中心推出一種名為“閃卡”印刷記憶的訓練方法,能夠讓一兩歲的孩子準確識別簡單漢字、比較兩位數(shù)的大小,每次訓練不超過一分鐘

近日記者來到了這家嬰幼兒教育咨詢中心。來這里上課的孩子基本上都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其中最小的只有幾個月大。

只見老師手拿著一沓卡片并快速地翻動卡片??ㄆ腺N有相應數(shù)量的紅點,比如數(shù)字8,就貼上8個紅點。老師一邊念數(shù)字,一邊在孩子眼前一閃而過。另外,有的卡片上還印有爺爺、奶奶、棕色、大樹、毛巾等簡單漢字,老師用同樣的方法,在孩子眼前閃過,孩子們大多都能專心地眼盯著卡片,聽老師念上面的字符。

整個課程學習時間也非常短,一般就只有幾秒、十幾秒,最多不會超過一分鐘。據(jù)了解,這種課程每天要上4次,間隔二十分鐘到半小時。一天累計學習時間也就是幾分鐘。

如此迅速特殊的學習方式,年幼的孩子能看得清、記得住嗎?對于提高孩子的智力和學習能力是否真有效果呢?

1歲幼兒能“算”10加7

面對記者的疑慮,該教育咨詢中心的老師對其中兩個一歲多的孩子進行了階段性學習測驗。

一歲四個月的男孩睿睿很聽話,老師左右手分別拿著兩張卡片沖睿睿念道:“脖子長長的是什么動物啊?是這邊的長頸鹿還是那邊的大象呢”?不出兩秒鐘,睿睿就反應敏捷地把手指向印有長頸鹿字樣的卡片。

接下來,老師又對一歲兩個月的小伯陽進行了數(shù)字比大小的測試,孩子回答的結果同樣正確。老師手拿兩張印有7個和10個紅點的卡片提問:“10 7等于多少呢?是17還是16?”然后再拿出印有17和16兩個卡片讓孩子識別。小伯陽看了看兩個紅點卡片,不出兩秒鐘也正確指對了答案。

據(jù)該咨詢教育中心的老師林東介紹,這種學習方法名叫“閃卡”印刷記憶法,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習能力,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每個嬰幼兒都能被開發(fā)出潛能,從而獲得較好的學習能力,這并不是什么“神童”。

記者直擊“閃卡”訓練

孩子產(chǎn)生如此神奇學習功能的原理是什么?難道一兩歲的嬰幼兒真能進行數(shù)學運算了嗎?

北京市海淀區(qū)婦幼保健院兒童早期發(fā)展中心副主任醫(yī)師單晉平對這一現(xiàn)象做出了她的解釋。

能夠開發(fā)記憶潛能

她認為,這種“閃卡”方法確實可以起到開發(fā)嬰幼兒智力的效果。但原理并不是因為孩子真正理解了,而是開發(fā)出了刺激記憶的潛能。

記者在海淀婦幼保健院早教開發(fā)室內(nèi)看到,每位被家長抱進來的嬰幼兒都要在單醫(yī)生的鼓勵下看片卡。隨著醫(yī)生快速念出卡片上的“爺爺、夏天、太陽”等漢字,孩子的眼睛也會目不轉睛地盯著看。

對此單醫(yī)生解釋,孩子成熟的思維大概是在3歲前后建立,但是孩子最開始的時候只要他感官發(fā)育正常,都會有記憶。這種“閃卡”訓練法就是通過對孩子視覺感官的重復刺激,從而達到記憶功能。

孩子只能進行簡單理解

那么孩子做題時答出的正確答案,是因為他已經(jīng)把卡片上的信息真正理解了嗎?對此醫(yī)生提出了兩種解釋。

第一,孩子對于經(jīng)常記憶接觸的東西必然產(chǎn)生一些簡單理解的能力。“比如孩子生下來以后,家長經(jīng)常會和他們說話交流,媽媽總指著娃娃說這是娃娃,孩子就會不自覺地找娃娃,經(jīng)常說這是燈,孩子就去看燈,這是出現(xiàn)的對語言的簡單理解。

第二,孩子理解思維過程與成人理解的過程是有差異的。孩子可以在嬰幼兒時期、在語言發(fā)育之前就通過豐富感官刺激去挖掘他大腦的潛在的能力,讓他提前建立這種嚴謹?shù)倪壿嬎季S能力。這種“閃卡印刷”的記憶訓練法最早是從美國興起的,名叫杜曼早教法。對于中國兒童早教領域來說,是一種嶄新的模式。

兒童心理學家孩子并不具備邏輯運算能力

對于孩子們難以置信的測驗成績,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jīng)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周仁來教授從心理學上,提出了他的不同觀點。

電腦測試錯誤率增加

周教授曾經(jīng)給在此學習的寶寶準備了兩個實驗。為了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擾,他選用電腦來進行測試。

“雖然孩子平時用紙卡訓練,但用計算機來訓練應該是一樣的。因為刺激本身沒有變,數(shù)字也沒有變,只是呈現(xiàn)這種刺激的形式有了些變化。這是孩子們從沒接觸過的途徑,更能檢測出孩子的真實能力?!?st1:Persoamew:st="on"ProductID="周">周教授說。

這次參與測試的是一名三歲半的孩子博博。經(jīng)過測試,有些題目孩子能指出來,但有些不能指出來,錯誤率明顯增加。

對此周教授解釋說:“這說明在這個階段的孩子,他更多是關注刺激表面的東西,一旦變化了形式,他就不能適應了?!?/P>孩子并不具備運算能力

由此可見,孩子并不具備真正的邏輯運算能力,這只是從心理學講的知覺流暢性。

周教授分析,每次上課老師都拿出76加上24的兩張卡片,再拿出兩個100和101比較,孩子會在老師發(fā)出的聲音和后面輪廓圖之間建立了一個類似于條件反射的這樣一個聯(lián)系。所以導致做題的正確率大大提高。但是這種聯(lián)系建立之后,孩子并不是真正學會了76加24的計算方法。

另外,從測驗本身來講,這種二選一的測試方法,本身就隱藏著回答正確的概率有50。即使孩子從來沒有看過,也有50的概率能夠猜對。

周教授介紹說,目前國內(nèi)還有很多類似的案例,比如兩三歲的寶寶識字量能達到四五千,或者會數(shù)學計算等等,雖然他們學習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孩子都能表現(xiàn)出驚人的學習成果。從某種意義來講,這些訓練在挖掘嬰幼兒的大腦潛能方面,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研究途徑。但是這些方法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還需要長時間的評估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