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教案《我的夢》反思

大班美術教案《我的夢》反思

大班美術教案《我的夢》反思

1、大班美術教案《我的夢》反思

活動目的:

  1、學習刮蠟畫的技巧,了解刮蠟畫的特征,初步掌握刮蠟畫的方法。

  2、感知色彩明暗的對比,激發(fā)幼兒對色彩的感受力,體驗色彩與生活環(huán)境的關系。

  3、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4、養(yǎng)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5、愿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刮蠟紙每人一張、竹子筆每人一支

  2、視頻一段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談話:當夜幕降臨、到處是一片漆黑的時候,你們害怕嗎?為什么?

  (二)欣賞視頻示范講解

  1、我可不害怕黑夜,因為我有一支魔筆,它能刮破黑暗。(教師邊講邊出示掛圖現場做畫)我用摩筆刮破夜幕,看一看老師變出了什么顏色?(幼兒回答)

  2、教師邊講述邊示范畫:

  3、小朋友們,你們說我的這支魔筆是不是很神奇?想知道是一支什么樣的魔筆嗎?(出示無尖鉛筆)啊!原來就是一支竹簽筆呀!一支竹簽筆怎么能畫出這么漂亮的圖畫呢?原來我的畫紙也有點特別,這種畫紙就叫“刮蠟畫紙”

  4、欣賞幾幅幼兒繪畫作品:甜甜的夢,引導幼兒說一說。

  (三)幼兒思考大膽想象

  1、天黑了,我們小朋友都睡著了,開始進入甜甜的夢鄉(xiāng)。(播放搖籃曲幼兒閉眼睡覺)教師用語言引導孩子進入夢鄉(xiāng)。

  2、幼兒講述:你做了個什么夢?(幼兒講述)

  3、今天我們也把你做的夢畫下來,看看誰的夢做的最香。

活動反思:

  《我的夢想》一課時,讓大家盡量敞開心扉,大膽想象,大膽著筆,畫出自己最想畫的、最喜歡畫的一切。這里的大膽想象最為重要,想象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兒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繽紛,五花八門,內容豐富。

  上本課《我的夢》時,教師僅展示出一種正確的構圖范畫還不夠,必須再展示出有錯誤的幾種構圖,兩種構圖范畫相互比較,使學生通過對比,明確認識到畫面從構圖到顏色對比,有個明確的比較。這樣學習起來更方便。

  面對特殊的學生,在教學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教師啟發(fā)學生展開聯想不夠深入,學生的運用線條的能力弱、對事物觀察得不仔細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xù)反思、改進的地方。在教學時,不能一味拘泥于教材規(guī)定的題材作為教學內容,題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現留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在題材、形式表現上營造較為寬松的氛圍,能促進學生樂于參與美術活動。

  如果安排我上這節(jié)課我更有信心、有自信,通過這次的國培培訓增加我們在幼兒有的應變能力的提高。

2、大班美術教案《螞蟻王國》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輪廓線表現螞蟻的結構并通過頭和身體的方位變化表現螞蟻的各種動態(tài)。

  2、創(chuàng)造性地想象螞蟻搬家的有趣情景,培養(yǎng)幼兒對自然現象探究的興趣。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在想象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張不規(guī)則的紙,表示“螞蟻的家”。黑色粗細記號筆。

  2、課件圖片:螞蟻王國、螞蟻搬西瓜、螞蟻健身房、螞蟻廚房。

  3、展板:螞蟻通道。

【活動過程】

  一、導入情景:

  師:孩子們,還記得昨天看過的《螞蟻和西瓜》的故事嗎?故事里的小螞蟻發(fā)現了一塊大西瓜,為了把大西瓜搬回家,它們想出了各種辦法,最后,它們還把西瓜皮做成一個西瓜滑梯呢!你喜歡這個故事嗎?你還想再看一看這群可愛的螞蟻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到地下通道,參加螞蟻王國把!

  二、欣賞討論

  1、出示背景“螞蟻王國”

  師:“歡迎來到螞蟻王國”,你們看,小螞蟻的家就在地下的洞里,這些洞看上去很小,可是在小螞蟻看來他的家又大又舒服,家里什么東西都有,而且,每個家都有好幾條路直通地面,它很像我們地下的什么地方呢?(幼兒:地下超市、停車場、地鐵車站潯一個螞蟻洞四通八達,進出非常方便?,F在,我們一起走進小螞蟻的家里去看一看吧!

  2、欣賞與討論:

  (1)打開一號家:看,這里的螞蟻在干什么呢?(小螞蟻們在搬西瓜)小螞蟻搬的西瓜怎么這么大?(因為我們人很大,看上去這塊西瓜很小,可是小螞蟻很小,看上去這塊西瓜很大)這么大的西瓜螞蟻們是怎么搬的呢?(有的用頭頂。有的躺在地上用力推,還有的用手拉)你認為哪只螞蟻用的力氣最大?你從哪里看出來的?你覺得螞蟻能搬動大西瓜嗎?(戴帽子的螞蟻,教師邊演示邊提問)我也很喜歡這只螞蟻,讓我把它請出來和你們見個面吧!(圓圓的腦袋,大大的身體,小手用力抬,兩腳顫巍巍,戴頂小帽子,觸角翹一翹,皺起小眉頭,用盡大力氣。)

  (2)我們再去二號家看看,這回小螞蟻們又在干什么呢?(打開二號家:健身房)它們是怎樣運動的?有的在滑滑梯,有的在蕩秋千……那么蕩秋千的小螞蟻你們會畫嗎?誰來把這只愛運動的螞蟻畫出來,先畫簡單的身體,再來添畫四肢??纯此氖趾湍_都是怎么樣的?(小手抓繩子,手臂彎一彎,小腳往上抬)螞蟻們運動的真開心,我們再去看看三號螞蟻家。

  (3)猜一猜三號洞穴還會發(fā)生什么更有趣的事呢?這是哪里啊?(廚房)你從哪里看出來的?用放大鏡生火做飯呢!這只小螞蟻怎么沒有身體?(身體被石頭擋住了)先畫小石頭還是先畫身體呢?(先畫小石頭再畫身體)找一找這張畫上還有哪些地方應該先畫哪些地方后畫呢?

  小結:原來只要小手小腳變一變,眼睛嘴巴動一動,可愛的小螞蟻就畫出來了,如果再添畫一些背景,小螞蟻就更加可愛、有趣了。

  三、交代要求,引導創(chuàng)作

  師:“螞蟻王國的家都住滿了小螞蟻,小螞蟻們要搬到一個更大更漂亮的新家去了,它們還會發(fā)生些什么故事呢?想不想把它們畫下來呢?想一想,先畫什么,再畫什么?當你聽到音樂開始播放,你的工作就開始,當聽到音樂停止就請你放下你手中的筆,搬好椅子快快回到座位上,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故事?!?/p>

  四、評價

  1、師:老師已經為你們造好了地下通道,如果你的小螞蟻已經完成了,請你可以去和好朋友一起講講你畫的螞蟻在干什么?也可以走過通道到其它螞蟻的洞里看一看!

  2、教師請個別幼兒大膽講述自己創(chuàng)編的故事,注意評價幼兒作品中好的動態(tài),表情和輔助線添加。

【活動反思】

  這節(jié)美術活動課,我的整個思路是:開始以故事形式來引出《螞蟻王國》,故事對于小朋友來說還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當時的想法就是讓故事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然后跟著我的思路一起走進螞蟻王國。進入螞蟻王國后介紹螞蟻的種類。分為蟻后、雄蟻、兵蟻跟工蟻,而這里只是以課件方式簡單而快速的自我介紹,之后我用一些簡單的話語讓小朋友明白。再就是介紹螞蟻的特征,用兒歌的方式進行總結(螞蟻外形要牢記,身體分為頭胸腹,一對觸角頭上長,三對細足在胸部),然后就是如何畫螞蟻,我以基本形狀為準,頭為一個大圓,胸為一個小圓,腹為一個大點的橢圓,頭上有一對觸角,胸兩邊各三只腳,頭里面為加上眼睛嘴巴之類的,腹部畫上一些花紋。然后就讓小朋友自己在圖畫本上面畫螞蟻并為加上顏色。最后是評點小朋友的畫后引出課件中一位小孩子畫的螞蟻王國而總結延伸引出下節(jié)課的內容。

  從整體上來看,我這節(jié)美術活動課對比去年的一節(jié)課來說是成功的,讓小朋友隨著我的思路來,學會了畫螞蟻??墒钱嫵鰜淼奈浵伓际遣畈欢嗟模倭诵『⒆釉撚邢胂罅Ω鷦?chuàng)造力(這是我感覺很失敗的地方)。而且一堂課下來,我與小朋友唯一的互動就是小朋友在畫螞蟻而我在下面進行的個別指導的時候。還有我在黑板上面所畫螞蟻的觸角跟足都是雙線,對一些操作能力差的小朋友很有難度,有的小朋友一個不小心就會把觸角畫成兔子耳朵。其實這里可以把觸角跟足改成折線加上一個小圓點的方式來介紹,小朋友更能以接受。更能滿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小朋友。

3、大班美術教案《我的小學》含反思

活動意圖:

  孩子們從幼兒園大班進入小學,是從學齡前向學齡期跨越的重要時期。短短的時間里,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將會發(fā)生重大的變化,為了幫助孩子們盡快適應學習和生活的變化,順利地入小學,設計并開展了活動《我的小學》。了解小學環(huán)境以及小學生的生活學習。幫助幼兒將來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為幼兒入學進一步做好全方位準備。

活動目標:

  1、了解各種材料與模型的關系。

  2、通過欣賞,對比觀察平面圖,討論分析,交流合作的方法。

  3、喜歡與同伴合作,對上小學充滿向往。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5、培養(yǎng)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折紙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了解過小學生活。

  2、PPT課件、廢舊材料,鋪助物等。

活動過程:

  (一)欣賞小學圖片,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1、了解小學,為成為小學生做準備,看看我們的小學是什么樣。

  2、觀看圖片,鞏固對小學各地方的理解。

  (二)討論并嘗試模型中房屋的制作。

  1、介紹模型房屋,交代任務。

  這里有一個模型房屋,我們要在這里做我們自己小學的模型。表現5個地方的場景。

  2、對比觀察教學樓,討論嘗試不同建構的表現方法。

  3、介紹任務和人數,請孩子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小組分工。

  (三)分工合作,建構模型。

  1、根據自己任務選擇合適的制作材料。

  2、鼓勵孩子們大膽制作,教師在旁觀察指導。

  3、將制作好的模型放入盤中。

  4、美化模型。

  (四)欣賞展示,提出建議。

  1、每組代表介紹自己做的是什么地方,分享制作經驗。

  2、教師小結。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開展“我的小學”美術活動,初步體驗小學生的生活。

活動反思:

  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被公認為是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也是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徑。大班的幼兒已積累了較多的美術知識經驗。這次活動內容符合幼兒個體身心發(fā)展。美術教育教學更應該發(fā)揮出它所具有的獨特作用。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實施,以及教學結果的評價,都應該圍繞著服務于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幼兒園美術教育并不是教幼兒什么驚人之作,而是使他們能夠發(fā)現自己的潛能,建立大膽創(chuàng)造的信心,養(yǎng)成堅韌不拔的毅力,為將來無限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可能。

4、大班美術教案《我的夢》含反思

活動目的:

  1、學習刮蠟畫的技巧,了解刮蠟畫的特征,初步掌握刮蠟畫的方法。

  2、感知色彩明暗的對比,激發(fā)幼兒對色彩的感受力,體驗色彩與生活環(huán)境的關系。

  3、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4、養(yǎng)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5、愿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刮蠟紙每人一張、竹子筆每人一支

  2、視頻一段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談話:當夜幕降臨、到處是一片漆黑的時候,你們害怕嗎?為什么?

  (二)欣賞視頻示范講解

  1、我可不害怕黑夜,因為我有一支魔筆,它能刮破黑暗。(教師邊講邊出示掛圖現場做畫)我用摩筆刮破夜幕,看一看老師變出了什么顏色?(幼兒回答)

  2、教師邊講述邊示范畫:

  3、小朋友們,你們說我的這支魔筆是不是很神奇?想知道是一支什么樣的魔筆嗎?(出示無尖鉛筆)啊!原來就是一支竹簽筆呀!一支竹簽筆怎么能畫出這么漂亮的圖畫呢?原來我的畫紙也有點特別,這種畫紙就叫“刮蠟畫紙”

  4、欣賞幾幅幼兒繪畫作品:甜甜的夢,引導幼兒說一說。

  (三)幼兒思考大膽想象

  1、天黑了,我們小朋友都睡著了,開始進入甜甜的夢鄉(xiāng)。(播放搖籃曲幼兒閉眼睡覺)教師用語言引導孩子進入夢鄉(xiāng)。

  2、幼兒講述:你做了個什么夢?(幼兒講述)

  3、今天我們也把你做的夢畫下來,看看誰的夢做的最香。

活動反思:

  《我的夢想》一課時,讓大家盡量敞開心扉,大膽想象,大膽著筆,畫出自己最想畫的、最喜歡畫的一切。這里的大膽想象最為重要,想象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兒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繽紛,五花八門,內容豐富。

  上本課《我的夢》時,教師僅展示出一種正確的構圖范畫還不夠,必須再展示出有錯誤的幾種構圖,兩種構圖范畫相互比較,使學生通過對比,明確認識到畫面從構圖到顏色對比,有個明確的比較。這樣學習起來更方便。

  面對特殊的學生,在教學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教師啟發(fā)學生展開聯想不夠深入,學生的運用線條的能力弱、對事物觀察得不仔細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xù)反思、改進的地方。在教學時,不能一味拘泥于教材規(guī)定的題材作為教學內容,題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現留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在題材、形式表現上營造較為寬松的氛圍,能促進學生樂于參與美術活動。

  如果安排我上這節(jié)課我更有信心、有自信,通過這次的國培培訓增加我們在幼兒有的應變能力的提高。

5、大班美術教案《樹葉粘貼》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幼兒能根據樹葉的形狀進行想象,并通過組合構成各種畫面,能用拼貼方法制作葉子畫。

  2.幼兒能充分發(fā)揮想象,大膽嘗試創(chuàng)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3.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4.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共同收集各種葉子。

  2.制作材料:各種紙、雙面膠、剪刀、記號筆、油畫棒等。

  3.數碼照相機、錄音機。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氛圍,引發(fā)幼兒興趣。

  老師:小朋友,前幾天我們去采集種子了,在路上我們還收集了許多樹葉寶寶???,今天老 師把這些樹葉寶寶都帶到我們這里來了, 它們想請小朋友說說秋天樹上的葉子有什么變化。

  我們一起來聽著音樂來學一學樹葉飄落的樣子。(放音樂)。

  2.引導幼兒觀察樹葉,進行合理的想象。

  老師:小樹葉很高興,想和小朋友做游戲呢。請你找一找自己喜歡的樹葉和他做朋友,并說說它像什么。

  老師:看看這片樹葉像什么呢?邊說邊用手在身后做搖尾巴的動作。

  你們看這片樹葉像金魚的尾巴, 那么還缺了什么呢?我們可以用什么來代替金魚的身體 (嘴和眼睛)呢? 小朋友想了好多辦法,還想到了用工具把樹葉進行加工的好辦法。

  3.幼兒制作葉子畫。

  老師:今天我們就用樹葉來拼一拼、 貼一貼、 畫一畫、 剪一剪, 把你喜歡的圖案做出來好嗎? (幼兒動手制作)

  4.展示作品,體驗樹葉粘貼的樂趣。

活動反思

  隨著氣候一天天的轉涼,大樹的葉子漸漸的的變黃,從空中慢慢飄落下來,給大地披上一件暖和而又美麗的外衣。小朋友三五成群的蹲在地上撿著自己喜歡的葉子,有的玩著樹葉游戲,有的把葉子夾在書中,有的把葉子組合在一起拼擺成圖。多美的秋天,多聰明的小朋友啊!孩子們舍不得這么美麗的秋天離我們遠去,那我們?yōu)楹尾涣糇∏锾欤屝∨笥言谶@個秋天里有個美好的回憶呢?

  根據幼兒的喜好,為了留住秋天 我們開展了樹葉粘貼畫活動。小朋友及家長們都積極的收集著各種各樣的葉子,為活動做準備。

  在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通過觀察、創(chuàng)造、想象,再及時地提問開放性的問題:這片葉子的形狀像什么?幼兒眾說紛紜。有的說像鴨蛋;有的說像太陽,想法各不相同。此時幼兒的思維已經被開發(fā)出來。隨后我把范例一一展示出來,幼兒幾乎歡騰起來。看著這些美麗的圖案,再看看這神奇的葉子,小朋友們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制作這迷人的樹葉畫。最后幼兒在教師的引導、啟發(fā)下用自己的方式去把葉子粘貼成各具特色的畫。幼兒的創(chuàng)作五花八門,有小獅子、小松鼠、長頸鹿、小鳥、金魚、船等等??梢钥闯鲇變赫娴膭幽X了,真的用心了。

  從整節(jié)活動的效果看,幼兒對樹葉畫的粘貼活動是非常感興趣的。它即可讓幼兒動手又能動腦,是培養(yǎng)幼兒綜合能力的一個很好的體現。

6、大班美術教案《秋葉飛舞》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葉子的外形,能根據外形展開豐富的想象。

  2.能根據葉子原有的形狀,運用剪、拼貼、貼畫等技巧組合各種圖形和場景。

  3.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chuàng)新意識。

活動準備

  1.壓制好的多種形狀的葉子、剪刀、膠水、白紙。

  2.樹葉粘貼畫范例。

活動過程

  1.秋姑娘的禮物。

  秋姑娘給小朋友們帶了一件神秘的禮物,請幼兒猜一猜是什么,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后打開紙盒觀看禮物,并請幼兒觀察本組的葉子, 看看它們額形狀、顏色有什么不同,說一說這些葉子像什么。

  2.出示范畫展示葉片的造型想象。

  楓樹葉子可以做金魚的尾巴,銀杏的葉子可以做蝴蝶的翅膀,等等。

  3.教授制作過程。

  教師講解制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的問題。

  4.幼兒粘貼、美化作品。

  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嘗試運用剪、拼貼等技能,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葉子進行造型,或者組合拼擺、添畫,使之成為一副漂亮的圖畫。

  5.欣賞作品。

  作品完成后師幼共同欣賞。

活動反思

  一、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作品內容及目標進行適當的刪減。

  本節(jié)課去年已經上過,我在去年已經修改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作品進行了完善。如:除了把原來的散文欣賞活動內容改為故事課,還把其中的內容進行了刪減,并選用了結構相同,意義相仿的前三段,而把最后一段幼兒比較難理解,句式又不同的內容刪掉,改為能喚起幼兒想象的“樹葉飄呀飄。。?!币子谟變航邮芎屠斫狻T跍蕚浠顒又刑砑恿舜髨D書繪本,并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接受能力制定相應的目標要求: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秋天落葉的自然現象。2。學說故事中的短句:“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 ?”3.樂意用動作語言表達故事情節(jié),初步感受文學作品的美。

  二、運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激發(fā)幼兒積極參與和表達的欲望。

  在組織形式上,我選擇了動靜交替的形式開展,開頭部分我首先用拋灑樹葉的方法一下子把幼兒帶進了秋葉飄落的意境,激發(fā)了幼兒表達的欲望:樹葉落在了小船上、樹葉落在了小溝里、樹葉落在小河里。。。然后我用一句: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中的樹葉到底落在了哪里?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很自然地引入老師講述的故事中。接著我采用分段講述提問,角色表演相結合的方法,每段變換不同的角色扮演,師生共同扮演角色,讓幼兒在情景的扮演中學會角色的語言,從而達到老師預設的目標。幼兒從頭至尾處于一種愉悅的情緒中學習,較好地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的環(huán)境。連今天新來的小朋友和平時一直不愿參與的徐志浩小朋友也快樂地參與其中,最后在和小朋友一起看大圖書一起完整講述故事的氛圍中結束了本次活動。

  三、在本次活動中存在的不足:

  1.由于本課題開展時,天氣一直陰天,所以沒有給幼兒提供較好的觀察機會,以至不能較好地拓展幼兒的已有經驗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2.在課堂中還應提高自己的應對策略:當我在講完故事第一段后提問:樹葉落在河里,小魚游過來怎樣對樹葉說話時:沈潤曦小朋友回答說:“樹葉,我做你的好朋友好嗎?”我沒有及時回應,而是說:小魚是這樣說的嗎?總想把幼兒的回答很快地拉到自己預定的答案之中。直到第二段時,我才作出了較好的回應:你說的不錯,你想和樹葉做好朋友,可小螞蟻和你想得不一樣啊,讓老師來悄悄問問它就知道了,從而較好地回應了幼兒。可惜反應稍遲了一點。因此,教學工作是一項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需要我們老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有效。

  以上是我自己上完這節(jié)課的反思,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懇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共同探討提高。

7、大班美術教案《名畫欣賞》含反思

活動目的:

  1、通過欣賞名畫,讓幼兒感受美,并能用較豐富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2、讓幼兒模仿畫面的構圖、造型,從而掌握繪畫中的一些技巧。

  3、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4、鼓勵幼兒大膽正確的上色。

活動準備:

  名畫課件,幼兒繪畫工具。

活動過程:

  1、與幼兒回憶畫過的人有哪些樣子。

  2、演示名畫《大碗島的星期天》,引導幼兒欣賞:

  (1) 你在畫中看到了什么?

  (2) 這些人在干什么?他們有些什么樣的姿態(tài)?你能不能表演一下?

  (3) 這是什么季節(jié)?你能猜出他們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樣的風光?

  (4) 從畫面上你能看出這是在一天中的什么時候?

  (5) 畫面上用了哪些線條?這些線條是朝哪些方向延伸的?看上去有什么感覺?

  (6) 畫家畫這幅畫用了哪些顏色?這些顏色在畫面上是怎樣安排的?

  (7) 畫家是怎么安排畫面的?(前面畫了些什么?后面畫了些什么?看上去一樣大嗎?哪個看上去更清楚些?為什么?)

  (8) 看完整幅畫后,你感覺怎么樣?給這幅畫起個名字。

  (9) 教師配樂朗誦解說詞,讓幼兒充分感受這幅畫的意境。

  3、讓幼兒模仿這幅畫的構圖方式繪畫〈〈快樂的秋游〉〉。

附解說詞: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了風景優(yōu)美的大碗島,這里有綠油油的草地,茂密的樹林,蘭色的、清澈的河水在四周靜靜流淌著,河面上蕩漾著幾葉小舟;這里有各色各樣的人,男的、女的、老人、小孩,他們有的坐著輕聲交談,有的躺著休息,有的在河邊釣魚,有的在悠閑地散步……我躺在這片嫩綠的草地上,就象躺在柔軟的地毯上,舒服極了;我閉上眼睛,聽到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從樹枝上傳來小鳥動聽的歌聲,人們隱隱約約講話的聲音,河面上小船劃過水的聲音……陽光暖暖地照在我的身上,象媽媽的手輕輕撫摸我的臉,我還聞到了花草淡淡的清香,我全身放松極了,這真是美妙的休息,我想永遠逗留在這里。

活動觀察記錄與反思:

  這幅名畫所傳遞的信息非常豐富,因此在欣賞活動中幼兒的對話也很精彩,特別是在分析這幅畫的構圖時,幼兒找到了許多的對比關系:大的人在前面、小的人在后面,近的人明顯、遠的人模糊,明暗的對比,(人物)高矮的對比,多少的對比(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方人少),粗細對比,胖瘦對比,直線(地平線)與曲線(河岸線)的對比,綠色和紅色的對比……孩子們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真令我嘆服!

  到目前為止,幼兒已進行了六次的名畫欣賞活動,開始呈現出不同的發(fā)展水平,有的幼兒還只停留在對作品某一個細節(jié)的注意,有的能較好地描述畫面,有的能對作品進行形式分析(即造型、色彩、構圖的分析),有小部分的幼兒甚至能理解作品所蘊含的內在意義。因此,在欣賞活動中,有的幼兒只能維持很短時間的注意,有的幼兒卻能自始至終保持很高的熱情,實現積極的互動。怎樣對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幼兒進行相應的指導,是我在以后的欣賞活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8、大班美術教案《吹畫梅花》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體驗吹畫的樂趣,激發(fā)吹畫的興趣。

  2.能夠保持畫面整潔,準確體現出梅花。

  3.學會用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表現梅樹和梅花的基本特征。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yǎng)成良好習慣。

  5.學會用簡單的線條添畫來表達自己的聯想。

活動準備

  PPT、棕色顏料、毛筆、粉色顏料,白紙、紙巾、梅花圖片若干、范例。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漂亮的圖片。小朋友們看,這張圖片上是什么花呢?

  教師出示梅花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梅花的結構、形態(tài)、顏色。

  師:嗯,這就是梅花。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梅花有什么特點呢?

  鼓勵幼兒大膽觀察并講述梅花的特征。

  二、引導幼兒學習吹畫的方法

  師:我們認識了梅花,那今天呀,老師要教小朋友一個新的本領,利用吸管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來畫梅花。我們需要用到的材料有顏料、毛筆。

  師:首先,看一下這幅漂亮的梅花該怎么制作。先拿起毛筆,蘸上一滴墨汁,輕輕地滴到畫紙下方,拿起吸管,(教案出自:www.banzhuren.cn)深吸一口氣,吸管的一端對準墨點往前吹,并稍稍改變吹的方向,可向上、向左或向右吹,慢慢吹出樹枝的形態(tài)。樹干就做完了,等到墨干了,我們再用右手食指印上印泥,點出梅花。(講明制作過程)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師:在制作之前呢,老師有幾點要求,請小朋友注意。一定不要弄太多的顏料,不要將顏料吹到畫紙的外面,要注意畫面干凈、整潔,點畫好后要在抹布上把手擦干凈?,F在開始作畫吧!

  幼兒在畫面上練習吹畫梅花。幼兒操作時,教師重點幫助幼兒掌握吹樹枝的方法。要求能力強的幼兒多吹幾棵梅樹,能力弱的幼兒掌握吹的方法。盡量使每個幼兒完成作畫,享受成功的快樂。

  四、作品講述

  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

活動延伸:

  回家與爸爸媽媽一起制作一副美麗的吹畫《梅花》。

活動反思:

  本次課總的來說,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效果也很好。但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有很多的不足,現小結如下:

  第一、整個活動下來基本還很順利,大致的環(huán)節(jié)都交代清楚,但是在示范講解的時候,教師超之過急,點畫示范的時候,請孩子將手指跟著老師伸出來點畫的時候,沒有交代清楚是右手的食指,而且在請幼兒嘗試點畫的時候,才想起來用抹布擦干凈,各個活動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沒有一步步的示范好,可是孩子的操作的時候還是比較好的,大多數孩子能按點畫的步驟一步步做下來非常好。

  第二、課前考慮不周到。不應一直平放著示范,很多幼兒都不能看清楚老師的示范過程,只有個別的孩子看到,多數的孩子還看不到。在今后類似的教學活動中,應想辦法讓每個孩子都看到教師的示范講解。

  總之,這次活動讓我感想頗深,更讓我感覺到自己的準備和經驗都不足。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取經,多閱讀這方面的書籍,積累更多的美術教學知識,讓自己更加快速的成長,在各個方面有所提高。

9、大班美術教案《我的媽媽》含反思

設計背景

  孩子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寒假,與爸爸媽媽親密地相處了一個多月,新學期,剛入學,媽媽的影像一直在幼兒的腦海,媽媽在孩子的眼中是個什么樣?讓孩子們畫一畫,開心的說一說。

活動目標

  1、利用自己的畫作來介紹自己眼中的媽媽,表達母子親情。

  2、積極地與同伴交流、分享。

  3、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媽媽的生日、喜好以及對自己的最大心愿等。

  4、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5、增進參與環(huán)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重點難點

  1、重點:敢于說出心中的媽媽。

  2、難點:感受媽媽的愛,表達出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1、幼兒寫生畫我的媽媽。

  2、記錄用的紙、筆人手一份。

  3、每個幼兒利用廢舊紙盒裝飾制作“親親媽媽愛心盒”。

活動過程

  1、激發(fā)幼兒介紹自己媽媽的熱情。

  師:老師知道你們都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好媽媽?,F在就請你們來介紹一下你們的媽媽,比如你的媽媽長什么樣,在什么地方工作,平時最喜歡干什么,生日是哪一天.媽媽對你的最大心愿是什么,等等。

  2、幼兒分組交流“我的好媽媽”。

  3、幼兒集中交流。

  師:誰愿意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媽媽?

  幼:這是我畫的媽媽,她有著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卷卷的頭發(fā)。媽媽每天下班都要親親我。你們看,我把媽媽最大的心愿記錄下來了,她希望我將來有出息,所以我畫了好多好多獎狀。

  幼:這是我的媽媽,皮膚白白的,臉蛋圓圓的,總喜歡看著我笑。我媽媽最大的心愿是,我能吃飯多一點,將來長得高一點。我愛我的媽媽。

  4、為“親親媽媽愛心盒”添加“愛”。

  師:這個“親親媽媽愛心盒”是用來收集習這些表達對媽媽的愛的物品的。你們想在里面放些什么呢?(與媽媽的合影,媽媽的畫像,媽媽喜歡讀的書,等等。)

  師:你們的想法都很好?,F在我提議每個人將媽媽的心愿、生目、喜好等用圖畫或符號記錄下來.再把它們和其他材料一起放進“親親媽媽愛心盒”里,好嗎?

教學反思

  活動準備過程比較完備,幼兒利用上繪畫課的時候畫一張媽媽的像,上課的時候展示出畫,說一說心中的媽媽?;顒舆^程中小朋友都能大膽的說一說,教師邊引導補充鼓勵,較好?!坝H親媽媽愛心盒”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也能踴躍的參加。我覺得應該再做好后續(xù)的活動:“三八”節(jié)到了,小朋友們怎樣表示對媽媽節(jié)日的祝賀?

10、大班美術教案《蔬菜拼盤》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嘗試用幾種蔬菜的切片在圓形或方形盤子上進行圖盤造型。

  2、能用對稱和色彩搭配的方法進行構圖。

  3、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4、在創(chuàng)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活動準備】

  1、各種蔬菜的切片。

  2、方形盤子和圓形盤子多個。

【活動過程】

  1、用《買菜》歌進入主題。

  2、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去參觀菜場,看看菜場里都有哪些蔬菜?蔬菜分別是什么顏色?

  3、師:蔬菜可以干什么?(吃)對。蔬菜里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多吃蔬菜有益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小朋友們不能挑食,要多吃蔬菜。

  師:蔬菜除了吃還可以干什么?

  下面老師為大家變一個魔術,小朋友們想不想看?閉上眼睛,不許偷看哦!

  出示事先做好的蔬菜拼盤小花朵。

  師:看看老師變出了什么?(小花)

  仔細觀察,這個是怎么做的?(引導幼兒觀察用哪些蔬菜拼的,進行敘說)

  師:還想不想看魔術?這次老師變成一個更漂亮的,想不想看?

  出示大公雞拼盤。

  小朋友們看看,這次老師變出了什么?

  仔細觀察大公雞是怎么做的?(引導幼兒用哪些蔬菜做的,先拼什么后拼什么,色彩的搭配如羽毛有幾層,先鋪哪一層,等方面進行敘說)

  4、下面老師示范做一個彩色蝴蝶拼盤。

  因為做的是蝴蝶拼盤,所以我們要把蝴蝶放在盤子的最中間。我用生姜切成一半作為蝴蝶的身體,拿出一個橙黃色的胡蘿卜放在身體的一邊,再拿出一個一樣的啊胡蘿卜放在身體的另一邊,因為我們做的是花蝴蝶所以我們把蝴蝶的翅膀上再配上一個其他顏色的蔬菜,這樣顯的顏色比較鮮艷更加漂亮。下面我們用韭菜做蝴蝶的觸角,瞧一只花蝴蝶做好了。但是盤子的邊邊上顯的很單調,不是很好看,我們給盤子的邊邊上放一些蔬菜,我們這里選擇黃瓜作為盤子的花邊,再在綠色的黃瓜上放上一些紅色的西紅柿切片,紅色配綠色這樣才顯得更加鮮艷。好了一只美麗的花蝴蝶拼盤做好了。

  5、師:小朋友們你們想做蔬菜拼盤嗎?(想)

  好,下面請小朋友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或是模仿老師的作品,一起動手做做吧!

  6、幼兒自己動手,教師在旁指導。

  7、舉辦《蔬菜拼盤》展覽,讓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并從顏色、方位評價同伴的作品。請客人老師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

【活動反思】

  價值分析:以一種略帶神秘,而又輕松自如的語言作為導入。

  觀察與調整:以變魔術的方法作為導入能很好的將幼兒的注意力都集中過來,欣賞部分則是采用開放式,自由化的形式,充分體現出幼兒的主導性,讓幼兒通過觀察,初步感受到水果拼盤的藝術美,并讓幼兒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水果拼盤的感受。

  價值分析:通過討論引導幼兒探索蔬菜拼盤的基本技巧,并提出記錄方式。

  觀察與調整: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一名幼兒是從范例中找出的方法,而其他的幼兒則都加入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在其中,說明“欣賞”已經對他們產生觸動,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進行,對能力較差的幼兒是一種帶動,而且,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帶動往往效果會出人意料。

  以小組商討的方式進行,讓幼兒有了討論和合作的意識。將如何記錄放手給孩子們,在思維比受束縛之時,孩子們想了許多記錄的方法。而且,在下面的操作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還有更多不同的記錄方法。當孩子在點數或記錄中出現錯誤時,教師不能操之過急,直截了當告訴孩子,而是應該幫助孩子找出為什么會錯的原因,再引導孩子掌握正確的方法,通過組織幼兒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以達到經驗共享的目的。

  價值分析:通過品嘗蔬菜拼盤讓幼兒感受這些蔬菜的味道,在拼拼、吃吃中感受蔬菜拼盤的愉悅情緒。

  觀察與調整:讓孩子吃水果是他們最高興的事,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樂開了花,在吃的同時,又讓孩子們感受到與同伴分享的快樂,以此作為活動的結束,輕松而愉快。

11、大班美術教案《麥稈畫》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麥稈畫”制作的一些簡單技能,初步嘗試用麥稈粘貼作畫。

  2、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力,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3、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活動準備:

  1、麥稈、剪刀,雙面膠、抹布和廢紙簍。

  2、范例作品。用麥稈編制的物件。

活動過程:

  一、引題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簧衩氐目腿?,請大家一起來看看它是誰呀?(麥子)

  1、小朋友來說說這些麥子有什么用?(作糧食,磨成粉做面包等)

  2、那你覺得麥稈有什么用?(作燃料,作掃帚),還能用來做什么?(出示編制的麥稈編制品)。

  3、麥稈是很有用的材料,很好玩,還可以派大用場,用來作畫呢,我們一起用麥稈作畫吧。

  二、講解,示范

  1、出示范例圖一:

  請幼兒欣賞三幅作畫步驟范例畫,讓幼兒說說三角形圖案添幾根變成什么?(幼兒講述和想象)

  2、出示的范例二:(粘有雙面膠)

  老師豎粘一麥稈,問:這可以變成什么?幼兒想象并說說長方形、正方形圖案添幾根變成什么?(幼兒講述和想象)。(老師示范粘貼一電視機或冰箱)

  3、出示麥稈組合范例畫:

  問: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把麥稈變成了什么?它們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幼兒講述)

  三、幼兒創(chuàng)作部分

  1、讓我們也來作一幅畫吧,你準備在紙上面用各種圖形變上一些什么東西?

  2、請大家先想好畫的內容,再自己挑一張喜歡的底板紙,然后請你剪下合適的長度,試試把圖形先擺好。然后粘貼上去?,F在我們就開始作畫吧。

  3、幼兒動手操作部分,老師巡回觀察,適當指導和提醒。

  4、請幼兒將作品完成后張貼起來,鼓勵幼兒欣賞自己和別人的作品。

  四、師幼共評作品

  1、老師先以大拇指為獎勵,表明態(tài)度,再請幼兒一起作評委,自己將大拇指獎給自己最喜歡的作品。

  a.(哇,大家的作品真棒呀,我最喜歡這幅畫,它是由xx形和xx形組成的,這是誰的作品呀?老師說得對嗎?真好,老師獎給你一個大拇指.)

  b.(我也喜歡這幅作品,這是誰的作品呀?你喜歡麥稈畫嗎?真不錯,老師也獎給你一個大拇指.)

  c.(這幅作品也很棒,這是誰的作品呀?我們請小畫家自己來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吧.)(好,老師也獎給你一個大拇指.)

  d.(哇,還有那么多的作品也想得到小朋友們的大拇指,你們仔細看看,你認為最棒,最喜歡的畫在哪里?想好了就把拇指獎給這幅作品.4---6個幼兒為一次,分批獎大拇指,直至全部幼兒都獎好拇指)

  2、幼兒一起評出最棒的小朋友們最喜歡的作品,用相框標起來,將作品上墻展覽作品。我們一起看看得大拇指最多的作品在哪里,一起把作品帶到教室貼起來給大家欣賞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采用多媒體,使孩子們的視線立即集中到畫面,一幅幅美麗的麥秸畫映入他們的眼簾,孩子們不約而同的發(fā)出“哇!好美”的贊嘆聲,同時也激發(fā)了他們的觀察興趣。孩子們爭先恐后的說著自己喜歡的畫。孩子們大膽地發(fā)表了自己對藝術品的欣賞觀點和對藝術的獨特理解。接著,引導孩子們用麥稈作畫的興趣。放著優(yōu)美音樂,讓幼兒在老師為他們準備好的底版上制作麥桿畫,意境非常地棒。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扮演的是配角,適當的給予幫助,如在孩子做的大樹畫面上,引導他添加一些簡單事物等。使畫面更豐富。最后講評環(huán)節(jié),我讓孩子們介紹一下你的作品。你用麥稈做了什么?(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在介紹自己或是他人作品的過程,也是小朋友的作品都很棒,想不想和你的作品合影留念呀?今天是我們小朋友第一次嘗試做麥桿畫,做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下次一定做得更好,我們把畫拿到教室里布置出來吧!整個活動開展地比較有連貫性、多媒體的運用,起到了增強幼兒活動興趣的作用,發(fā)揮了多媒體在教學里的互動效應,調動了孩子的參與性和積極性。麥稈和皺紙等的材料準備,放手讓孩子操作,使孩子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創(chuàng)作。

  本次活動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過于糾結,比較太多,教師的指導語還應加強,特別是幼兒操作的環(huán)節(jié),教師的指導很重要,如何用語言進行指導是我下次活動要思考的。

12、大班美術教案《我的牙》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自己和同伴的牙齒,畫出自己牙齒的主要特征。

  2、學會用簡單的線條,表現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

  3、樂意講述自己的畫面,與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繪畫。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5、愿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人手一支勾線筆、鏡子等。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3、音樂磁帶《生活模仿動作》。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牙齒和同伴的牙齒。

  1、教師:你知道的牙齒是什么樣的?你想看看你們自己的牙齒和小朋友的牙齒嗎?

  2、教師請幼兒用鏡子看看自己的牙齒,再互相看看同伴的牙齒,然后,請小朋友說說自己的牙齒和小伙伴的牙齒是什么樣子的》

  二、幼兒繪畫活動。

  帶領幼兒打開幼兒用書,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人物的頭像,說說:畫上有什么?他們的臉是什么樣子的?男孩子的頭發(fā)是什么樣子的?女孩子的頭發(fā)是什么樣子的?他們的嘴巴又是什么樣的?讓幼兒照鏡子,畫一畫“我的牙”。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在空的地方畫大一些,線條要清晰。

  三、教師請幼兒上來介紹自己的牙

  說出自己牙齒的主要特征。

  四、對幼兒的繪畫進行簡單的評價。

  五、音樂活動《生活模仿動作》。

  教師:牙齒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很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注意保持口腔衛(wèi)生,那我們應該怎樣保持口腔衛(wèi)生呢?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做生活模仿動作。

  六、刷牙游戲。

  小朋友做牙齒,站成一個大圓。老師或一個小朋友做牙刷,站在愛內圈隨著音樂用兩只手邊刷邊走動,一次刷兩個人。音樂停止時,被刷到的兩個人分別向兩個方向的兩邊跑,誰先跑回來就是勝利者,他就可以當牙刷,重新進行刷牙游戲。

活動反思:

  幼兒對于教師層層引導的提問十分的感興趣,對于牙齒他們感到有話可說,因為牙齒的經驗,生活知識幼兒都有一定的經驗積累,在活動相互觀察討論同伴的牙齒、自己的牙齒,并在討論中不斷的發(fā)現問題,在觀察活動中幼兒也十分的認真,里里外外照的十分仔細,不僅自己看還與同伴交換意見,真實的描繪了自己牙齒的健康狀況。幼兒在作畫過程中有部分幼兒是先觀察后畫,有的是邊觀察邊畫,有的是想象來畫,有的幼兒牙齒縫大,有的幼兒牙齒有蛀牙,這些問題幼兒都清楚地反映了出來。

13、大班美術教案《好朋友》含反思

  活動背景:

  我們都知道,幼兒生活經驗越豐富,對周圍事物理解越深刻,美術表現的情感素材就越豐富,進行創(chuàng)作活動的動力就越充足。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從幼兒生活中尋找具有豐富情感的題材是培養(yǎng)幼兒審美感知能力、審美情感、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幼兒園是個快樂的大家庭,小朋友在朝夕相處中加深彼此了解,感情也日益深厚。以幼兒身邊熟悉喜歡的人——自己的好朋友作為主題,易于幼兒把握、表現。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作品,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情意。

  2、學習觀察同伴的特征并畫出來。

  3、在活動中使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增進同伴間的情感交流。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名畫欣賞《一群好朋友》。

  2、幼兒已掌握一些繪畫技巧,學畫過正面人物畫像。

  3、畫筆、畫紙。

  活動過程:

  一、名畫欣賞。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圖畫,你們想看嗎?待會兒,請大家一邊看一邊想,然后把你看了之后的感覺告訴大家!

  幼A:我看了這幅畫,覺得有很多小朋友在看什么東西,有的心里很高興,臉上笑嘻嘻的。

  幼B:這個小朋友的臉真美,特別是她的嘴巴像兩片花瓣很迷人。

  幼C:這些小朋友手拉手在對我們微笑。

  二、觀察活動:我的好朋友

  1、談話引起幼兒觀察興趣。

  師:我們看了剛才的畫,發(fā)現小朋友每一張臉都不一樣。首先是臉的形狀,有方形、圓形、心形。頭發(fā)呢,有的是長的有的是短的,有的梳著馬尾有的是卷卷的。眼睛、鼻子、嘴巴也各不相同,就像我們小朋友的臉。現在請大家找一位好朋友,仔細看看,找出它臉上最特別或是你最喜歡的地方,然后請你上來介紹一下。

  2、幼兒找到好朋友,進行觀察。

  要求:仔細觀察,找出對方臉上最特別或是自己最喜歡的地方。

  3、幼兒向大家介紹好朋友。

  幼A:支嘉豪的眼睛很有趣,他開心時眼睛笑得能笑成一條縫,真的很有趣。

  幼B:陳燕掉了兩個大門牙,說起話來有點漏風,笑的時候有點難看。

  三、幼兒作畫:

  師:小朋友你們看得真仔細,找到了好朋友臉上最特別的地方,還有自己最喜歡的地方,那么你們想不想把他們畫下來呢?

  提出作畫要求:

  1、活動時可以和好朋友坐在一起,再仔細看看他臉上特別的地方或是最喜歡的地方是什么樣的。

  2、畫好后把繪畫工具整理好,放回原處。

  四、講評。

  師: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每幅畫都很漂亮!現在就請你來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吧!

  活動延伸:

  共同收集家庭成員之間的照片,制作成相冊,鼓勵幼兒根據照片畫出自己喜歡的人的臉部表情。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后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煉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為,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于啟發(fā)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tài)、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著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14、大班美術教案《小火車》含反思

教學目標:

  1、在掌握火車外形特征的基礎上,能畫出有火車頭(車燈、窗、駕駛員)、一節(jié)節(jié)車廂和許多輪子的火車。

  2、能在車廂里添加人、動物或各種貨物。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5、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實物火車,幼兒繪畫用紙、筆。

教學過程:

  一、游戲:開火車,引出課題。

  老師帶著幼兒邊念兒歌邊做開火車的游戲。

  出示實物火車,觀察火車。使幼兒知道每一列火車都是長長的,都有火車頭、車廂、輪子等。

  二、講解示范。

  1、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個連接著的長方形,然后在第一節(jié)長方形上畫出車窗、車燈、駕駛員等,使其變成火車頭,并告訴幼兒,后面的一節(jié)節(jié)長方形畫上輪子就是一列貨車,若再畫上一排排窗門,畫上人,就是裝滿旅客的火車了。

  2、引導幼兒討論:火車有什么用?

  三、幼兒練習。

  1、鼓勵幼兒大膽地用線條畫出火車的外形,細心描繪車頭和輪子。

  2、啟發(fā)幼兒在車廂里畫上許多自己喜歡的東西,如小朋友、鮮花、玩具等,并大膽添加有關內容,如鐵軌、田野等。

  3、及時表揚在繪畫過程中認真細致的幼兒。

  四、講評。

  請先畫好的幼兒互相參觀,自由談論自己畫的火車,評議別人畫的火車。

教學反思:

  從小班開始,火車就一直是幼兒們談論的焦點,只要一說到火車的話題,幼兒們就滔滔不絕,很開心的談論起來,而自己畫一輛火車,更加成為了許多孩子的愿望,所以在活動中,幼兒們大多很認真,能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進行,并掌握好尺寸,在進行裝飾時,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添畫上個中不同的東西。不僅掌握了畫火車的技法,還能為主體進行裝飾,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的繪畫創(chuàng)作。

15、大班美術教案《堆雪人》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自由設計畫面,創(chuàng)作出有生活情景的下雪天堆雪人的場景。

  2、能根據需要自由地選擇繪畫材料進行作畫。

  3、幼兒可根據需要,可單人進行作畫,也可自由結對進行作畫,讓幼兒充分體驗合作的快樂。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chuàng)造,喜歡裝飾。

  5、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準備:

  (1)場地準備:事先在活動室布置下雪天的場景。

  (2)物質準備:

  1、各種顏色、大小不同的繪畫紙;

  2、水彩筆、油畫棒、勾線筆;

  3、大的展示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愉快地玩音樂游戲——《堆雪人》

  1、在創(chuàng)設的雪景氛圍中導入課題。

  2、音樂游戲——《堆雪人》

  啟發(fā)幼兒用夸張的表情表現雪人的情緒。同時啟發(fā)幼兒用優(yōu)美的姿態(tài)表現下雪天堆雪人、玩雪仗的場景。

  二、教師示范畫,引導幼兒相互討論。

  1、教師:“冬天來了,小雪花悄悄地飄落下來。小朋友,在下雪天里你最喜歡什么玩什么游戲?”

  幼兒討論并回答。

  師:“堆雪人,這個主意不錯,可是我們這沒有雪該怎么辦呢?”引導幼兒說出用繪畫的形式表現。

  2、師引導幼兒描述雪人形象,并示范畫一種雪人的形象。

  師:“那我先來堆一個大雪人,大雪人是什么樣子的?”

  師:“大雪人看到那么多的小雪花來和它做游戲,心情怎么樣?

  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開心的表情。

  師根據幼兒口述的雪人形象,繪畫自己心目中的雪人。

  三、交代要,引發(fā)幼兒作畫的欲望。

  師:“瞧,老師畫的大雪人孤零零地站在雪地里,它覺得有些寂寞,你們有什么好主意來幫幫它?”

  幼兒相互交流并回答。

  引導幼兒繪畫出自己心目中所想要堆的雪人模樣,并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進行添畫,如冬天的房子,很多小朋友一起游戲等。

  四、幼兒自由選擇繪畫的紙和筆進行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五、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

  六、音樂游戲——用舞蹈的形式表現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1、鼓勵幼兒用動作語言來表現自己喜愛的作品,可以是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是同伴的作品。

  2、鼓勵幼兒主動邀請客人老師一起來用肢體語言表現自己繪畫的作品內容。

活動反思:

  整個教學活動打破了常規(guī)美術教學活動的模式,有機地將藝術領域中音樂與美術有機結合起來,首尾照應。同時,無論是在音樂動作表現還是在色彩構圖表現上,教師都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主動性,注重了幼兒情緒情感的真實體現。

  在繪畫材料的選用上,教師也打破了原來繪畫的傳統,而是為幼兒提供豐富的不同色彩和大小的紙張,讓幼兒自由選擇,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幼兒的創(chuàng)作欲望非常強。整個教學活動活而不亂,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十分高漲,基本功也十分扎實。教師真正做到了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并努力引導幼兒從動作和色彩中感知了美,創(chuàng)造了美。

16、大班美術教案《艾瑪捉迷藏》反思

活動目標:

  1、感受艾瑪的體色和大森林的關系。

  2、獲得動物體色是保護色的經驗。

  3、萌發(fā)對動物的興趣,樂意親近小動物。

  4、增進參與環(huán)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5、在想象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每人一張大象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引起興趣。

  1、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件禮物,是什么禮物呢?

  2、什么是捉迷藏?

  師:今天艾瑪和小動物一起捉迷藏,你們看看艾瑪是什么樣子的?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怎么玩游戲的。

  二、觀看課件,分段理解故事。

  1、艾瑪可能會躲在什么地方呢?小鳥找到艾瑪了嗎?

  2、小鳥發(fā)現了誰?它為什么一下就發(fā)現了熊貓和七星瓢蟲?

  小結:原來我們發(fā)現一個秘密,這些小動物都找了一個顏色跟自己身體很接近的地方躲起來,這樣就不容易被發(fā)現了。小動物們也就是利用這個本領來保護自己,躲避天敵。

  4、故事中的艾瑪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5、在生活當中,艾瑪還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三、拓展

  1、觀看圖片中有誰躲起來來了?他們躲的好嗎?

  2、小結:原來jiefangjun叔叔也是向動物學來的本領,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也是從動物那學到的本領,我們回去再發(fā)現發(fā)現。

  四、幫助艾瑪的朋友躲起來。

  1、出示大象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你喜歡哪只大象?為什么喜歡它?它們身上的顏色怎么樣?

  小結:原來這些大象身上的顏色都是相近色。

  2、請你們去想辦法,讓艾瑪的朋友躲起來。

  3、展示幼兒作品。說說哪知大象藏的最好,哪知大象最容易被發(fā)現?為什么?

活動反思:

  聽到捉迷藏,孩子們可開心了,但對于怎樣藏才安全?怎樣藏才不容易被找到?幼兒的經驗明顯不足。在閱讀圖書環(huán)節(jié)中,幼兒能夠通過畫面信息,很清楚的知道艾瑪躲在什么地方,并說出大象所在的位置,如大象藏在彩色樹的后面等等。圖畫中的地方都是幼兒能直觀感受的,因而幼兒比較容易理解,學習的興趣也比較濃,課堂氣氛較為活躍。故事的結局也頗有幽默感,孩子們對這個結局興趣盎然,津津樂道。整個活動中,幼兒積極性強,但是孩子們都搶著說,想第一個公布答案,顯得課堂秩序有些混亂。

17、大班美術教案《瓶畫臉譜》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受瓶上作畫的快樂,喜歡并主動參與活動

  2、通過觀察臉譜的特點并寫生,提高幼兒的觀察力。

  3、鞏固復習線描畫,學用密集排列的線條裝飾花瓶,提高幼兒的表現力和想象力。

  4、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PPT課件、花瓶若干只,臉譜一個、水粉顏料、排筆、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1、放音樂,出示京劇臉譜;師:"你們看,誰來了?大花臉來我們班作客,你們高興嗎?小吳老師還為他準備了一份大禮物。"

  2、出示范例瓶子。

  師:"你們瞧,這是什么?"師以大花臉的口吻:"這花瓶真漂亮,咦?這上面是我嗎?謝謝你們的禮物。不過我想知道小吳老師是用什么方法把我弄到瓶子上去的?"

  二、探討方法。

  1、介紹寫生畫。

  直接對著物體來畫,叫作寫生畫。寫生時一定要畫得像,看到的東西是怎樣的,畫出來的也要是怎樣的。

  2、用臉譜裝飾花瓶。

  演示將臉譜貼在畫好的花瓶上。

  (1)師以大花臉的口吻:"你們畫的花瓶真好看,讓我再仔細瞧一瞧!"

  (2)師邊講邊演示:"大花臉看著大花瓶,大花瓶怎么了?"

  (3)師小結:那么我們就叫它花瓶臉譜。

  2、講解示范用臉譜裝飾花瓶。

  (1)先畫出它的大鼻子,用胖胖的三角形表示;

  (2)現在大鼻子兩邊畫上兩只圓眼睛;

  (3)然后在大鼻子下面畫上一張大大的方嘴巴,里面畫上尖尖的牙。

  (4)既然是"大花臉",那就要把臉畫花,畫滿,那我們就用線描的方法在它的臉上畫上密密麻麻的線條或圖案,可以用直線、曲線或折線、波浪線等,也可以用圓形、三角形來裝飾。

  4、幼兒練習裝飾花瓶。

  (1)提醒幼兒線條排列要密集,可用粗細不同的勾線筆進行線描。

  (2)鼓勵幼兒大膽裝飾出與別人不同的花瓶臉譜。

  (3)鼓勵幼兒以桌布為背景,用線描法進行添畫。

  三、作品點評。

  1、表揚線條排列密集,畫得大的幼兒。鼓勵其他幼兒更大膽一些。

  2、花瓶臉譜帶著所有的"新伙伴"隨音樂做各種京劇動作走出場外。

活動反思:

  傳統藝術是美術欣賞中十分重要的內容,我們可以用傳統藝術鮮明、獨特的作品風格來拓展幼兒創(chuàng)作思路,達到欣賞、表現美的目的。同時也能讓幼兒進一步了解中華藝術寶庫中的各種奇葩,懂得欣賞、熱愛我們的民族藝術。

  臉譜是中華民族藝術中的瑰寶,它濃烈的色彩,鮮明的藝術風格很容易吸引幼兒,因為這樣的內容正符合了幼兒對色彩敏感的心理特點。同時,臉譜中優(yōu)美流暢的線條,讓幼兒繪畫的筆觸變得靈活,擴大、夸張表現的五官滿足了幼兒喜歡表現新奇的思維。

18、大班美術教案《體育用品》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幼兒學習用廢舊物品制作體育用品。

  2、發(fā)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

  3、培養(yǎng)幼兒愛勞動,勤動手的好習慣。

  4、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5、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chuàng)新意識。

活動準備:

  多媒體設備及相關的體育圖像、體育用品實物、各種不同類型的廢舊物品、手工制作的用具用品(如:剪刀、透明膠、雙面膠、訂書機等)

活動過程:

  1、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欲望。

  小朋友,你們喜歡做運動嗎?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很多廢舊物品,小朋友可以利用這些東西制作你最喜歡的體育用品?,F在請小朋友先去看看有哪些材料。幼兒自由觀察、發(fā)言)

  2、教師操作多媒體,引導幼兒觀察多媒體圖片中的是什么體育項目。(項目:羽毛球、乒乓球、游泳、拳擊)

  提問:運動員在進行這些運動項目的時候用到了什么體育用品?(羽毛球拍、羽毛球、乒乓球拍、乒乓球、游泳鏡、拳套)

  3、引導幼兒觀察體育用品的外形特征及結構特征。

  (1)羽毛球拍是由拍面和拍柄組成的,拍面是橢圓形的,里面用膠線以橫向和縱向編成一長球拍網,非常整齊、好看。(出示網拍的半成品,示范操作)

  (2)游泳鏡是有兩個鏡面和松緊帶組成的,提問:游泳鏡的鏡面是什么形狀的?游泳鏡的鏡面象什么?一會在做手工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什么東西來代替游泳鏡的鏡面呢?(幼兒自由發(fā)言)

  (3)拳套是怎樣的?(圓圓的)在制作的時候,你們想到了要用什么東西來制(幼兒自由發(fā)言)

  4、提出手工的作業(yè)要求及使用用具的安全要求。

  下面,老師就請小朋友們來做體育用品的設計師,一起來制作體育用品。

  5、幼兒自由選擇手工材料進行作業(yè),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發(fā)揮想象,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出各種體育用品。

  6、評價個別幼兒作品,

  7、展示幼兒作品。

  小朋友,你們都非常棒,都做出了自己喜歡的體育用品,現在我們一起來跟著音樂,把我們自己做的展示給老師們看,好嗎?

  8,退場,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課改只有通過教師才能更好地被學生所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師是影響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素。任何課改都不能忽視教師的作用。

  在體育教學中,每次新授課我都會引導學生設計、創(chuàng)編新的練習游戲。這樣可以更好的調動起學生練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高興和快樂中復習新的學習內容,從而調動起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游戲的創(chuàng)編。這樣,我就把能力強的學生與創(chuàng)邊能力較差的學生編為一組,讓創(chuàng)編智能弱者共同發(fā)展和進步,在教學實踐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體育教學中的技術動作和技巧動作表現非常出色的學生,不但身體運動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非常好,而且這些學生的節(jié)奏感(音樂智能)也非常強。

  對于體操和技巧動作完成非常出色的學生,身體運動智能和視覺智能非常好,因為在技巧課中的各種滾翻,在支撐跳躍中的各種跳躍和騰空的動作;在田徑課中的各種跑、跳、投的動作;在各種球類課的教學中,對球體運動軌跡的判斷和落點的爭奪等。無論是人體運動軌跡還是器材運動軌跡的判斷,無不體現運動智能和空間智能,二者失其一都不會有好的效果,這是無可非議的。然而,在一偶然的機會里,我發(fā)現這些技術動作非常好的學生節(jié)奏感(音樂智能)非常強。在一次體育課上做廣播操時,我無意中放了一段沒有口令的音樂,有很多學生都找不到拍節(jié),甚至有的學生都無法做下去。而那些平時技術動作表現出色的學生卻跟上了拍節(jié),做的很好。

  為了證實這觀點,后來我又做了多次對比試驗。試驗是這樣進行的,我將平時技術動作很好的學生與平時技術動作差的學生分開站立,然后聽節(jié)奏較明顯的兒童樂曲踏步,要求強拍踏在左腳上弱拍踏在右腳上,聽到音樂一起,兩組學生同學踏步。經過多次的試驗,證明了技術動作非常好的學生,節(jié)奏感也非常強。由此使我又聯想到在跳高和跳遠的教學中,是非常強調助跑節(jié)奏的,如果助跑的節(jié)奏亂,那么后面的技術動作是無發(fā)順利完成的,在跑的項目中如果節(jié)奏感不強,那么就會影響生理平衡,使技術動作下降影響成績,像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所以,任何一個在運動中完成動作非常出色的學生,是身體運動智能、視覺空間智能和很強的身體節(jié)奏感(音樂智能)所表現出來的綜合能力。

19、大班美術教案《水果娃娃》含反思

設計背景

  水果是膳食生活中維生素A和C的主要來源。水果中所含的果膠具有膳食纖維的作用,同時水果也是維持酸堿平衡、電解質平衡不可缺少的?,F在的幼兒都喜歡吃膨化食品,不喜歡吃水果蔬菜,導致幼兒缺乏很多成長需要的營養(yǎng),容易生病。根據這些實際情況我設計了這個繪畫活動課水果娃娃,讓幼兒在學習中了解水果的各種名稱和用途,知道水果的各種營養(yǎng)價值,知道在幼兒健康成長中水果是不可缺少的。從而喜歡吃水果。

活動目標

  1、通過了解水果的名稱用途,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2、學會夸張的造型手法,表現擬人化的水果娃娃,培養(yǎng)幼兒的繪畫興趣。進而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讓幼兒感受秋天水果成熟的喜悅心情,激發(fā)幼兒愛吃水果。

  4、在想象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5、激發(fā)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重點難點

  1、畫出各種水果的外形。

  2、各種水果娃娃的有趣表情。

活動準備

  范畫及繪畫用筆等。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秋阿姨吹口哨,水果娃娃來報到。秋天來了,果園里的水果豐收了,小朋友你們知道秋天都有哪些水果?小朋友知道的真多,水果樂園里有很多水果。這些水果寶寶們要開舞會了,我們小朋友也要打扮一下,把自己也變成一個水果娃娃去參加他們的舞會好不好?那么水果是怎樣變成娃娃呢?

  * 出示水果娃娃的基本步驟。(多媒體)

  我們先看看水果樂園里的蘋果寶寶是怎么變成水果娃娃的。

  * 蘋果娃娃=(蘋果寶寶的基本型狀+五官+四肢+裝飾物)

  這就是蘋果寶寶的變化過程。怎么樣?有意思嗎?

  三、新授

  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節(jié)十分有趣的美術課------畫水果娃娃

  出示課題:《水果娃娃》

  1、示范:西瓜娃娃(秋天的水果很多,可是老師最喜歡吃西瓜,因為西瓜水分多味道甜,除了能解渴還能解熱消暑。所以我想給小朋友們畫一個西瓜娃娃,小朋友要看清老師是怎樣把西瓜娃娃畫出來的,記住每一個 步驟等你自己畫的時候就非常容易了。)

  1)、第一步驟-------畫西瓜娃娃的基本型。(同時將西瓜的簡單基本型展示于多媒體上)

  2)、第二步驟-------畫五官。(請小朋友們同桌互相微笑一下,感覺一下自己和同桌在微笑時的神情變化:都有什么變化? 大笑的時候眼睛是小了,灣了,嘴呢張大了,微笑的時候眼睛彎了,嘴角向上翹了……記住我們要用黑色記號筆,將五官按照剛才找到的感覺表現出來)

  3)、第三步驟------畫四肢。(小朋友想一想開心地,高興地時候你能做出什么樣的動作來?選一種自己喜歡的動作畫。老師呢選一個這樣的動作,看看它的手好像在說:小朋友們快快來,你也畫一個水果娃娃吧。是不是啊?)

  5)、第四步驟-------就是給已經完成好的水果娃娃添加一些裝飾物?如:葉子、頭發(fā)、衣服等等。老師覺得呀給我們的西瓜娃娃買一頂帽子帶帶會更好,所以啊在商店給他買了一頂帽子,好不好看?)

  6)、第五步驟-------途顏色。(綠色的西瓜是戴上紫色的帽子。)

  * 小結:這樣老師的西瓜娃娃已經完成了。我們再看一遍西瓜娃娃變化的整個過程。小朋友們每個步驟都記好了嗎?那么接下來是我們小朋友們創(chuàng)造自己喜歡的水果娃娃的時間了。小朋友要選一種自己喜歡的水果,快快把它畫成水果娃娃吧。讓你們畫的水果娃娃去參加水果樂園里的舞會吧。

  3、出示多種水果的基本形狀和多種表情。(多媒體放映其他小朋友們的作品給孩子們作為參考.)

  4、教師巡回輔導,并放音樂(多媒體:快樂的水果娃娃)

  5、作品展示:設計一個“水果娃娃樂園”的欄目,老師把已經完成好的幼兒作品剪下來讓幼兒貼到黑板上的“水果娃娃樂園”上去。

  6、作品的評選:(小朋友們,我們的水果娃娃樂園里有這么多的可愛的水果娃娃,他們都在干什么呀,他們?yōu)槭裁催@么開心啊?因為秋天到了,水果樂園里的水果豐收了,他們是在慶祝。誰能把這段話完整的說一遍?)

  * 小結:畫了一會我們的小手累了,讓小手休息一會吧。剛才我們也看到了水果樂園里的水果真多,那么這些水果他們都有什么營養(yǎng)價值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四、延伸

  多媒體(水果歌)

  小結:今天我們不僅學會了水果娃娃是怎樣畫出來的,還知道了很多水果的營養(yǎng)價值,小朋友們正在長身體要多吃水果補充維生素,讓你們的身體棒棒的,你們的身體棒棒的那么你們臉上的笑容就多了,老師也開心了。好了,今天的美術課就上到這里,下一節(jié)課我們再見!

教學反思

  今天,幼兒在不斷嘗試和幫助下,掌握了用各種繪畫方法和擬人化的表現手法,使水果娃娃變得可愛、漂亮。還用表現四肢和五官的方法讓水果娃娃充滿了活力。在重難點掌握水果娃娃的畫法的處理上我通過多媒體示范讓幼兒學的直觀易于掌握。今天孩子們畫畫時放的音樂聲音有點大,多少影響了幼兒做畫,今后在這樣的細節(jié)方面我會多加注意。幼兒在評價作品和給作品編小故事的環(huán)節(jié)上,因為剛入學的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有限沒能把自己想說的說完整,今后的美術教學我要加強對幼兒繪畫的基本功和語言表達的練習、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和審美能力還有創(chuàng)造能力。

20、大班美術教案《大恐龍》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欣賞有關恐龍圖片,了解恐龍不同的外形特征。

  2、在認識和了解恐龍的基礎上,抓住不同恐龍的個性化特征進行表現。

  3、大膽表現自己想象中的恐龍。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5、在想象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對恐龍有初步的認識。

  2、各種恐龍圖片,如霸王龍、蛇頸龍、翼龍、劍龍等。

  3、勾線筆,畫紙,油畫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認識恐龍。

  教師:你們知道它們是什么恐龍嗎?(霸王龍、蛇頸龍、翼龍、劍龍等)

  2、觀察圖片,了解恐龍不同的外形特征。

  (1)引導幼兒觀察霸王龍的特征。

  教師:這是什么恐龍?(霸王龍)霸王龍最明顯的特征是什么?(滿嘴都是尖利的牙齒,可以撕咬任何食物)它的頭部是什么樣子的?像什么?它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可以用什么線條來畫呢?

  (2)引導幼兒觀察劍龍的特征。

  教師:這又是什么恐龍?(劍龍)在它的外形上有個最明顯的特征是什么你們知道嗎?(身上長著劍一樣的骨質板,從頭到尾都是)這些"劍"是什么樣子的?它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像什么呢?

  (3)引導幼兒觀察另外幾種恐龍,把握恐龍的外形特征。

  教師小結:恐龍一般身體大,尾巴粗而長,后腿粗壯,從頭至尾線條像山坡一樣,它們都有鋒利的牙齒,有甲、劍等生長物。

  3、教師提出要求,幼兒大膽作畫。

  (1)教師:今天我們要用線描裝飾的方法來畫恐龍,可以先在紙上將恐龍輪廓畫出來,再用不同的線條和花紋進行裝飾。

  (2)教師:恐龍畫好后,還可從添畫上我們上次畫過的蕨類植物,來豐富畫面。

  4、展示幼兒作品。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大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fā)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后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fā)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21、大班美術教案《數星星》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繼續(xù)鞏固幼兒對側面人的畫法,使幼兒合理布局畫面。

  2. 教育幼兒愛護自己的作品。

  3. 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 激發(fā)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5. 鼓勵幼兒大膽正確的上色。

活動準備:

  范畫一幅

活動過程:

  1. 由歌曲《滿天星》引出課題。讓幼兒將整首歌曲完整的唱一次。

  2. 老師讓幼兒閉著眼睛想一想天上的星星、月亮是怎樣的?

  3. 啟發(fā)幼兒思考應該如何把自己看星星的場面畫出來。

  4. 老師出示范畫,讓幼兒自己總結繪畫的方法和畫面布局。

  5. 老師示范繪畫步驟:先在作業(yè)紙的一端畫側面的娃娃,再在天空上畫出許多的星星和一個月亮,最后涂上顏色。

  6. 指導幼兒作畫,要求幼兒合理布局畫面。

  7. 同幼兒一起評價自己的作品。

  8. 幼兒進行游戲《摘星星》

活動反思:

  從幼兒最后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教學效果相當的好,基本上達到了家學目標。首先幼兒的作品中體現了數星星的情境,體現了幼兒對夜晚的天空,大地等事物的想象。

  其次,從幼兒的作品中可以體現他們對側面人的理解,側面人和正面人是有區(qū)別的,側面人有些部分是看不到的,如只能看到一只眼睛,一只耳朵等。此外,也體現了幼兒想象力的發(fā)揮。數星星的小孩是一個人,很孤單,小朋友給他找個朋友。從幼兒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朋友是很多的,可以是爸爸,可以是媽媽,也可以是花草樹木,也可以是其他的小動物等。此次美術活動中不僅達到了教學目標,同時也體現了幼兒想象力的開發(fā)。

  對自我成長的反思。

  1.對幼兒美術活動的理解方面。幼兒美術活動的概念很簡單,但要想很深入的了解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理解,每個人也有自己的理解。不管怎樣理解,幼兒美術活動的價值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幼兒為什么要參加美術活動,美術活動有什么意義??赡茉谏险n的時候沒有過多的去想這個問題,但是我們無意中卻重視了這個問題,如,幼兒通過美術活動學到了什么,通過了美術活動提高了什么能力等。我通過此次活動對幼兒美術活動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2.對于幼兒美術活動的設計方面。幼兒美術活動要達到那些目標,整個過程要包括哪些環(huán)節(jié),要設計那些問題,要使用哪些媒體等。一節(jié)美術活動只有三十分鐘,要想開展好卻不是一個容易的問題。因此從中我得到了很多。那就是要不斷的努力。

22、大班美術教案《海馬爸爸》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畫海馬的基本形象,并表現一定的動態(tài)。

  2、引導幼兒掌握一定的涂染順序,合理、耐心地給畫面著色。

  3、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激發(fā)幼兒對水粉畫的興趣。

  4、愿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5、能呈現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1、繪畫用紙(2米×4米):紙上用白蠟筆勾畫出若干海洋生物的形象;

  2、排筆、油畫刷和水粉顏料人手一份;

  3、活動前幼兒已認識海馬。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興趣,引出活動主題。

  1、師:“小朋友們見過大海嗎?你喜不喜歡大海?為什么?如果你們給這張紙刷上大海的顏色,你們會有意外的發(fā)現。你們想試試嗎?”

  2、老師講解用油畫刷由內向外涂染的方法后,幼兒圍在繪畫紙周圍刷顏色。

  二、學畫海馬。

  1、師:“大海里的生物很多。有一種動物是由爸爸來養(yǎng)育孩子的,爸爸身上有個育兒袋。你們知道是誰嗎?”“海馬是什么樣子的?”

  老師在幼兒的描述下畫出海馬的形象:圓臉、喇叭嘴、大肚皮、彎身體、翹尾巴,最后添畫身上的花紋。

  2、師:“海馬真神氣!你們知道老師畫海馬的筆是什么筆?”

  引導幼兒認識排筆及握筆姿勢和使用方法,并請幼兒拿排筆學習抓筆姿勢。

  三、幼兒操作活動。

  1、請幼兒每人拿一支排筆和一杯顏料,圍在紙周圍找一處畫海馬。

  2、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3、啟發(fā)幼兒大膽添畫其他海洋生物和景物,豐富畫面。

  四、評價活動。

  請幼兒與同伴欣賞大家合作完成的作品,再請幼兒一起把作品放到作品欄中。

活動反思

  1、關于目標與內容。

  本活動的目標定位為“嘗試合作、體驗快樂、激發(fā)興趣”。從目標達成情況看,嘗試合作部分目標基本達到,活動中的兩次集體操作活動幼兒能一起合作,有的幼兒還能互相協商。另外油畫刷和排筆帶來新鮮感,涂刷水粉過程中帶來的視覺沖擊都吸引了幼兒的注意,也讓他們感受到了快樂。

  幼兒集體在一張紙上進行創(chuàng)作是第一次,所以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感覺幼兒體驗較倉促。如果集體活動中,紙面再大一些或分成兩組進行活動,幼兒可能會更輕松快樂些。

  2、關于細節(jié)

  在本次活動中我給幼兒提供了顏料和油畫刷,這些東西幼兒都是難得接觸。有幾個幼兒因為不小心手上沾到顏料而不知所措,他們的表現讓我認識到忽略了一個細節(jié):應該為每一個孩子準備一塊濕毛巾,讓幼兒玩得更輕松,使教育活動更完善有效。

  在幼兒用排筆繪畫海馬時,我的示范講解中應增加一點:排筆筆桿的長度可以自由把握這樣幼兒在活動時就可以更自如地在紙上繪畫,而不是因為夠不著都在紙的邊緣,使最后的畫面有一絲遺憾。

  3、關于師幼互動

  在“涂刷顏料”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沒有涂刷的經驗,為此我的指導相應較多,大多數的幼兒能按老師設置的意圖進行操作,但有少數幼兒出現了意外,如顏料弄到身上、碰翻了等等。在繪畫“海馬”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由于幼兒活動前對海馬有了一定的認識,大班幼兒也掌握了一定的繪畫技巧,所以幼兒能輕松愉快地完成工作。因此,我認為教師對幼兒原有繪畫水平及經驗的了解非常重要,這有助于師幼互動更為順暢。

23、大班美術教案《漿糊印畫》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嘗試漿糊印畫的方法,體驗活動的快樂,形成積極探索的良好習慣。

  2、樂意與同伴合作,共同進行創(chuàng)作活動,并能通過協商解決活動中的問題。

  3、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參與交流,提高口語表述能力。

  4、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5、在想象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兩人一份,里面有:彩色漿糊一盆,刷子兩個,小棒若干,毛巾一塊,白紙兩張,報紙一張。

  2、教師與幼兒相同的材料一份,另加漿糊一瓶,顏料一瓶。

  3、課件一個,電腦一臺,電視一臺,轉換器一個,音樂一盒。

  4、幼兒成圓桌式圍坐。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欣賞作品,感受漿糊印畫的效果。

  重點引導幼兒感受畫面的故事性、情節(jié)化,使活動在點燃幼兒創(chuàng)作欲望的同時,為他們有目的地合作建構畫面作鋪墊。

  師:老師的電腦里有一幅有趣的圖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你覺得這幅畫怎么樣?和平時的畫一樣嗎?在這幅畫中,你看到了什么?(幼兒回答)

  師:原來這幅畫中還蘊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附自編故事:一天,大獅子出來找事物吃,天上的小鳥看見了,連忙大聲喊:“大獅子來了,快逃啊!”,小動物們聽到了,都躲了起來,小兔子躲在了草叢里,大獅子沒看見,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

  2、引導幼兒探索漿糊印畫的三個步驟,并與老師共同進行初次的嘗試。

  師:這個有趣的故事是怎么畫出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個小片子,看了就知道了。

  (幼兒看課件,師根據課件的放映情況作講解)

  師:兩只老鼠出來偷油吃,它們看見了一瓶果醬,哎呀!果醬打翻了,紅紅的果醬鋪了滿滿的一地,小老鼠見了,可高興了,它們這邊吃一口,那邊吃一口,留下許多的線條。果醬太多了,有什么辦法把剩下的果醬帶回洞里,慢慢吃呢?兩只老鼠商量了起來。小朋友,你們也來給小老鼠出出主意。(幼兒自由討論一下)小老鼠想出了一個辦法,是什么辦法呢?我們來看看。瞧!它們拿來了什么?(紙)他們把紙在果醬上壓了壓,然后拖著紙回洞了。我們來看看紙上有沒有沾上果醬呢?(幼兒再次猜想)

  師:原來這幅畫就是這樣變出來的。

  師:老師這里有一瓶果醬,我們也來試試這種畫畫的方法,畫一幅果醬化,好嗎?

  師:我把這張紙當作地板,我們首先該怎么做呢?

  師:哎呀,果醬沒有鋪開來,怎么辦?老師這里有這些工具,請誰來幫忙?(出示刷子和小棒,幼兒自由選擇,引導幼兒知道用刷子刷),(請幼兒自己嘗試后,教師示范,要求刷得薄而勻)

  師:果醬鋪了滿滿的一地,小老鼠是怎么做的?我們沒有尖尖的的嘴巴,而且掉在地上的東西也不能吃,那有什么辦法刮出線條來呢?(引導幼兒探索用小棒刮掉果醬,教師示范)

  師:現在,我們怎么樣把它變成一幅畫呢?(引導幼兒思考用白紙印,教師與幼兒共同印畫,啟發(fā)合作)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白紙上會變出什么?哇!我成功了!大家一起祝賀我一下。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

  3、幼兒自由結對,進行活動。

  師:兩只小老鼠用這種方法變出了一幅“大獅子與小動物”的圖畫,老師也變了一幅畫,老師知道,我們小朋友心中也有許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也象小老鼠一樣,先找一個同伴,把你的故事和他講一講,然后,一起商量一下,怎么樣把它畫出來。(鼓勵幼兒自由結對,然后分散到教室四周,找一份材料開始活動)

  教師指導幼兒更合理地刷色,啟發(fā)他們注意畫面的情節(jié)性,鼓勵他們自己解決合作活動中產生的問題。設置問題,指導先完成的各組幼兒進行互相交流自己的圖畫,如:你知道我的畫中有什么?發(fā)生了什么事等?

  4、作品展示與成果分享。

  師:來,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自己的作品吧!你們真棒!表揚一下自己!

  師:剛才,老師聽到了許多有趣的故事,誰愿意把自己的故事大膽地講給我們聽呢?(根據幼兒的作品及講述情況進行表揚與鼓勵)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一種新的畫畫方法,果醬印畫,你們知道這果醬是怎么做成的嗎?(幼兒猜想,教師出示漿糊和顏料進行攪拌操作)

  師:原來果醬是用漿糊和顏料攪拌出來的,所以果醬印畫又叫作漿糊印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趣的作畫方法,有人用沙子畫畫,有人用泥土畫畫,老師希望我們小朋友在平時能多觀察,多嘗試,下一次,你們來把你們發(fā)現的新方法教給老師和其他的小朋友,好嗎?

  (指導幼兒合作把操作材料搬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本活動是拓印,孩子在活動中的狀態(tài)體現出他們在拓印的經驗上是很缺乏的,他們并不了解這些工具和顏色,甚至該怎么用都不太清楚,只是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在印。但是我的講解還不夠清晰,幼兒在操作時不太明確,加入一些個別幼兒的示范會更好。

24、大班美術教案《動夢》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樂于在欣賞活動中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進行體驗,發(fā)現美、感受美、豐富美。

  2.感受美術作品中線條與色彩帶來的不同體驗,增加幼兒對色調的認識和理解。

  3.在想象與創(chuàng)編的過程中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思維能力和語言水平。

  4.鼓勵兒童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培養(yǎng)幼兒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5.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夢》。

  2.幼兒作畫工具若干、舒緩的音樂、半成品范例兩幅。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出示畢加索的作品《夢》,師幼共同欣賞。

  “有一個國家叫西班牙,那兒有一個大畫家名字叫畢加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一幅畫。

  二、通過賞析:引發(fā)感受和體驗。

  1.教師:畫家畫了一位什么人?(阿姨)你從哪里看出來的?(項鏈、長頭發(fā)、衣服、乳房……)她在做什么?(點擊鼠標,出現作品《夢》)(幼兒:畫家畫了一位阿姨靠在沙發(fā)上睡得好香,她在做夢呢?)

  2.教師:“閉上眼睛,聽音樂,我們一起來學一學畫上的阿姨。(教師用語言講述,幫助幼兒理解畫面——我困了,這兒有個紅色的沙發(fā),軟軟的好舒服,坐在上面,身體也變得軟軟的,很松很松,我就睡著了……)提問:剛才我們學畫上的阿姨,你有什么感覺?

  小結:聽著舒緩的音樂把我們的心情變得很寧靜,身體也很放松,感覺很舒服。

  三、感受美術作品中線條與色彩帶來的不同體驗。

  1.感受線條。

  (1)“現在我們來看看畫家是怎么樣畫這幅作品的,先來看一看他的構線。

  提問:“這些線條看起來怎么樣?”(柔軟、圓滑的曲線)

  (2)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示線條,“把我們自己變成一條線,肢體動作表示圓滑的曲線。”

  你有什么感覺?

  小結:當我們用身體來表示圓滑的曲線的時候,我們的身體也變得軟軟的、松松的,身心都很放松。

  2.感受色彩。

  (1)教師:“看完了構線,現在我們來看看他的涂色。”

  問:“這幅畫上什么顏色最多?”(紅色和黃色)“看到紅色和黃色,你想到了什么?”(花園、草地、沙漠……)“這兩種顏色給你什么感覺?(暖洋洋)”

  小結:紅紅的,軟軟的沙發(fā),襯托出阿姨粉紅色的手臂,畫家把它畫得大大的,主要用了紅色和黃色兩種暖色的調子,給我們一種很放松、很舒服的、很高興、很暖和感覺。

  (2)幼兒相互討論:“阿姨舒服地躺在紅色的沙發(fā)里睡著了,她做了許多的夢,夢見自己睡在沙漠里,火紅的太陽光照在自己的身上;她還夢到了自己睡在綠色的草地上,那兒的空氣很新鮮,很舒服?!薄澳阌X得阿姨會夢見些什么呢?(在陽臺的月光下、在篝火的旁邊……)為什么?”幼兒討論后請個幼回答。

  小結:你們的眼睛可真亮,真會動腦筋,通過看畫面的色彩就能知道阿姨夢到的東西,可真棒!

  四、啟發(fā)幼兒作畫,并給予一定的引導鼓勵。

  “小朋友,阿姨還夢見了什么?比如:她在陽臺的月光下,或者綠色的花園里,不同環(huán)境的背景色彩給我們的感覺不同,請你也來試試看,把阿姨夢到的東西用一些線條勾畫出來,然后在用蠟筆給它涂上漂亮的色彩。”

  (1)對沒構思好的幼兒,幫助其建立構思。

  (2)對不太敢表現的幼兒,鼓勵其大膽表現。

  (3)通過表揚提示幼兒大膽使用色彩,涂畫背景。

  五、作品評價。

  展示幼兒的作品,可請幼兒通過色彩等方面的感知,猜猜別人畫的是什么,并請個別幼兒講講自己的作畫意圖。

  活動延伸:在美工區(qū)進一步培養(yǎng)孩子運用色調進行表現的興趣和能力。

活動反思:

  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向幼兒展示散文詩的內容情節(jié),很能吸引幼兒的興趣,同時,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表達語言能力的機會,使他們能一步步深入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散文詩非常的優(yōu)美,加上課件優(yōu)美的意境,保證了幼兒整個活動的質量。在活動中,我只是活動的引導者,把更多說的機會留給孩子,讓幼兒真正做活動的主宰者。

25、大班美術教案《踢足球》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夠把踢足球的人物動態(tài)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2.嘗試群體人物畫的構圖形式。

  3.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感受團隊精神對人們的影響。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經驗:幼兒有踢足球的經驗,在電視里觀看過足球比賽。

  2.學具準備:蠟筆、畫紙等。

  3.教具準備:足球比賽圖片,幼兒用書《踢足球》,會動的小人模型。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欣賞圖片,回憶已有經驗,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的欲望。

  1.出示足球比賽圖片。

  教師:小朋友,你看過踢足球嗎?看看這些圖片,在綠色的草坪上,分成兩隊的球員積極拼搶,爭取破門進球。擦很難過面很激烈喲,我們把這些場景畫下來吧!

  二、師幼共同討論人物踢球的基本動態(tài)。

  1.學習踢球動作。

  教師:踢球時的人物身體動態(tài)是怎樣的?哪位小朋友來模仿一下,讓大家看清楚。

  2.教師出示會動的小人模型,擺出各種踢球姿勢,讓幼兒理解運動中四肢的變化和軀干的重心變化。

  教師:踢球時奔跑的人四肢是怎么運動的?正在用腳踢球的人的動態(tài)是怎樣的?(本文.來源:快思.教案網)幾個運動員爭球時又是怎樣的姿態(tài)?

  3.提出繪畫要求。

  教師:兩隊的著裝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教師:參加足球賽的人數很多,所以每個運動員就不能畫得很大,要盡量畫出球門和多一些的運動員。

  小朋友要仔細觀察后再動筆。

  三、幼兒小組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1.幼兒操作

  教師注意提醒幼兒合理布局,要求表現人物踢球時的多種動態(tài)。

  四、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

  欣賞并評價構圖合理、姿態(tài)生動的作品。

  活動延

  1.區(qū)角活動:收集各種團體比賽的圖片資料張貼在區(qū)角里,供幼兒欣賞,體驗團隊團體合作的精神。

  2.領域滲透:結合健康活動,開展小小足球比賽,引導幼兒充分體驗足球運動的快樂,學習一些簡單的足球運動技能。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設計的目的是讓幼兒對射門活動有所認識。在活動中,幼兒常常要多次才能將球射入門中,而不是一次就能射進。經過多次的練習后,幼兒能夠一腳踢,雖然命中率不夠高,但踢球射門的熱情非常的高。但還是存在不足之處,本次活動主要以技能訓練為重,在游戲化方面體現的還不夠,在以后的活動設計中應多增加游戲的成分。

26、大班美術教案《小蝌蚪》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為了激發(fā)幼兒對大自然的興趣,使他們更加了解小蝌蚪的特征,讓幼兒先觀察蝌蚪,再進行點化小蝌蚪。通過這一實踐活動,使他們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小動物,喜愛美術。培養(yǎng)和提高幼兒的觀察和實踐能力。

活動目標: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2.學習用手指點畫的方法進行繪畫。

  3.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美術常規(guī)。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手指點畫的方法。

  難點:有創(chuàng)意的安排畫面。

活動準備:

  1.一盆小蝌蚪、示范畫。

  2.各種顏色的顏料、盤子、白紙。

活動過程:

  1.認識小蝌蚪:出示小蝌蚪,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說一說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2.游戲:組織幼兒模仿小蝌蚪在水里游來游去。

  3.手指點畫小蝌蚪:

  (1)出示示范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有什么,它們在干什么?

  (2)老師示范點畫方法:先用手指蘸一些黑色顏料,在白紙上點一個圓就是小蝌蚪的身體,再蘸一些黑色顏料添畫小蝌蚪的尾巴,示范添畫各種不同形態(tài)的尾巴并使畫出的小蝌蚪向不同的方向游,最后示范添畫水草。

  (3)幼兒嘗試用手指點畫小蝌蚪,老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顏料不要蘸的太多,小心弄臟衣服、畫紙或桌面,同時鼓勵幼兒添畫水草、小魚等。

  4.繪畫結束:組織幼兒課后整理,養(yǎng)成幼兒良好的美術常規(guī)。

  5.分享評價:組織幼兒展示繪畫作品,交流欣賞。

教學反思:

  1.這節(jié)美工課,我在備課過程中,自己經過深思熟慮,依照《綱要》中的有關教學理論,深入了解了幼兒的認知能力,我感覺到這節(jié)課切合幼兒實際,能通過教師的引導,會大大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2.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容易理解,留給幼兒適當的空間。讓幼兒通過觀察,模仿做游戲,動手點畫《小蝌蚪》以及展示幼兒繪畫作品。小朋友學會了用手點畫《小蝌蚪》,小朋友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了解了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培養(yǎng)了幼兒良好的美術常規(guī)。

  (1)幼兒這節(jié)課的興趣濃厚,積極的用手指點畫《小蝌蚪》,小朋友在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均得到自主發(fā)展;

  (2)自己初步了解了幼兒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和個性特征,基本能把握教育內容核心,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3)師幼互動良好。教師能以幼兒的需要調整教學。如:示范添畫小蝌蚪不同形態(tài)的尾巴,從而使小蝌蚪向不同方向游。

  3.本節(jié)美工課,活動效果良好,目的明確,重點突出。今后自己要不斷充電,不斷更新知識。

  4.當節(jié)聽課的老師對這節(jié)課評價很好,但自己深深地感覺到學無止境,今后一定要進一步努力。

  (一天又一天,小蝌蚪慢慢長大,先長出后腿,再長出前腿,最后變成小青蛙,到莊稼地里吃害蟲)

27、大班美術教案《影子游戲》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勾畫動態(tài)影子,再進行借形想象畫。

  2.感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體驗藝術的趣味。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油畫棒、水粉、筆刷、彩卡。

  2.幼兒知識經驗準備:玩過各種影子游戲,了解各種動物,知道物體在陽光下有影子,影子是會變化的。知道太陽發(fā)出光亮,光亮被擋住了,就會有影子。

  3.教師自身知識準備:游戲音樂,尋找一片適合影子畫的空地。

  活動過程:

  一、觀看影子舞視頻,引出話題

  ——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帶來了一段視頻,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小朋友剛剛看到了什么?(動物……)

  ——這些動物是什么變得呢?(影子)

  ——小朋友的身體能擺出特別的造型嗎?!.快思.教案網!小朋友們都試一試吧。

  ——我們怎樣才能將影子留在我們的紙上?

  ——什么樣的情況下我們才會有影子?

  ——我們的影子某些地方在畫紙上重疊了怎樣畫呢?(遮擋)

  二、幼兒作畫

  ——今天小朋友要將我們的影子畫到紙上,聽好老師的要求:

  ——整張紙上要畫滿影子;線條不要斷開,要拉好手;要用到藏起來和跑出去的方法。

  ——三個小朋友一組,一個小朋友擺造型,兩個小朋友用黑色油畫棒勾畫出影子,然后再交換。

  三、借形想象

  ——我們的影子里藏了很多的小動物,小朋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想象,給小動物畫上五官,動物的眼睛要畫大,身體可以畫上花紋,向里、向外添加都可以。

  四、作品展示

  ——小朋友說一說你把影子變成了什么動物?

  ——小朋友們想得真好,畫得真美!真是個小畫家,讓我們把這些畫帶到教室里,讓其他小朋友也來猜一猜。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很有趣我提供了三種不同的材料,進行了三次。第一次孩子們在塑膠場地上兩人一起合作進行添加想象,孩子經過合作將影子畫出來在不同的角度尋找畫里的動物,孩子們畫的非常認真,一個影子里找出了3種小動物,雖然孩子們畫得有些凌亂但細細品味能感受到大地藝術帶給孩子們無限的樂趣,所以我們進行了兩次這樣的活動孩子們依然有興趣。第二次活動我將牛皮紙放到了地上,讓幼兒擺出特別的造型,雖然是第二次進行因為材料的變化他們很積極,這次不會再出現單個影子,第二次加大了難度需要小朋友將影子用躲出去、藏起來的方法。孩子們邊畫邊思考多人合作當孩子們看到完成的作品都很震撼很高興。

28、大班美術教案《小書簽》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會使用繪畫、剪貼的方法制作書簽。

  2.了解書簽的作用,養(yǎng)成愛護圖書的好習慣。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實物書簽。

  2.鉛畫紙、彩筆等。

  活動過程:

  1.欣賞各種漂亮的書簽,初步了解書簽的作用。

  (1)出事一個書簽,了解書簽的作用。

  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愛它是做什么用的?

  (2)原來書簽可以幫我們護書籍,記下書看到哪里。

  2.討論書簽的制作方法。

  小朋友,上學以后你們也會用到許多的書,讓我們來做一張漂亮的書簽吧!

  (1)大膽暢談自己的創(chuàng)意。

  3.幼兒操作,鼓勵幼兒選用不同的材料及制作方法。

  活動結束

  1、評語

  2、總結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較突出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1、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幼兒對某內容感興趣了,才會產生學習的動機,在活動中,我首先魔術般地翻到上次學習的地方,給孩子們一種神秘感,以此引了書簽,再充分利用書簽的美外形、美的色彩來刺激幼兒的眼球,讓他們對書簽本子產生了興趣,為后面的賞書簽、做書簽、評書簽作好了輔墊。

  2、審美教育貫穿始終

  美術教育的核心是審美教育,我們的美術教育不是培養(yǎng)畫匠,而是要培養(yǎng)有審美情趣,有審美理想,有審美能力的人,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在本活動中,我通過賞書簽、做書簽、評書簽等環(huán)節(jié),將審美教育貫穿始終,讓幼兒從小學會審美,有一定的審美觀。

  另外,在活動中,我還通過臨近畢業(yè)換書簽這一環(huán)節(jié),促使幼兒聯絡感情,增進友誼,待到長大時,見物思情,可引起一段美好的回憶!

29、大班美術教案《小房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各種線條,圖形,色彩畫出小房子高興和傷心時的心情,對新穎的作畫形式產生好奇心。

  2.通過活動培養(yǎng)幼兒發(fā)散性思維及敏銳的觀察能力。

  3.增進參與環(huán)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4.訓練幼兒繪畫房子的能力。

  5.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活動準備:

  1.ppt

  2.抽象畫圖片

  3.背景音樂

  4.作畫工具:排筆每人大小各一支,調色盒每人一個,濕巾每人一張,顏料多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幫助幼兒理解心情與顏色之間是有聯系的。

  開心的心情會是怎樣的顏色?(粉色,紅色,黃色,五彩繽紛的顏色。)

  1.觀看ppt.

  2.小房子開心么?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嘴巴翹翹的看出小房子是開心的。)

  小房子為什么開心呢?(引導幼兒觀察小房子周圍的環(huán)境和主人對他的態(tài)度。)

  小房子每天看到什么?(引導幼兒按早上和晚上天空的變化進行觀察。)

  小房子每年看到什么?(引導幼兒按季節(jié)地變化,從大地的色彩,花草樹木等進行觀察。)

  3.欣賞抽象畫,初步認識和了解抽象畫形式和特點。(用點、線、面等表達內心的情感。)

  4.介紹作畫工具—排筆的使用方法。

  5.在音樂聲中,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小房子快樂的心情。(本文.來源:快思.教案網)(要求用抽象的線條,圖形和色彩大膽,自由作畫。)

  6.交流感受:看到這樣的畫,開心,高興,想歌唱,跳舞。

  二、發(fā)現小房子傷心時的色彩變化。

  1. 觀看ppt,理解故事情節(jié)并知道小房子不開心的原因。

  從哪里看出小房子不開心?(顏色和小房子的表情。)

  小房子為什么不開心?(周圍發(fā)生了變化,不能看見美好的景色,主人們也離開。)

  不開心的色彩會是怎樣的?(灰色,藍色,黑色等。)

  不開心的線條會是怎樣的?(有些亂。)

  不開心的圖案會是怎樣的?(要爆炸的圖形,有很多尖尖的角,不規(guī)則的圖形。)

  2.在音樂聲中,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小房子的另外一種心情。

  3.交流感受,這些畫會讓人難過,想哭,想吶喊,想逃跑。

  三、知道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心情,引導幼兒做個有心人,多去用眼睛觀察,多用心去發(fā)現身邊的事情變化,尋找色彩,線條等的秘密。

  1.感悟色彩與心情之間的關系,產生探索色彩的愿望。

  2.幼兒作品展示與欣賞。

  你喜歡哪幅畫,為什么?

  幼兒自由交流結束活動。

  課后反思:

  藝術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地創(chuàng)新,幼兒藝術活動的活力也在于不斷地求新求異的創(chuàng)新。我的大班美術活動《小房子》以小房子的心情為主線,讓幼兒自己去感受小房子不同時期的心情,讓孩子們走進小房子的內心世界,體驗小房子的快樂與憂傷?!爱嬓那椤睘樗麄兊南胂蟛迳狭藭w的翅膀,孩子們憑著自己的理解,大膽,自由繪畫,像個小畫家,他們用色彩,線條,圖形表達各自的想法,他們體驗著創(chuàng)作的快樂與神奇

30、大班美術教案《滑稽小人》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觀察舞蹈的滑稽小人,了解滑稽小人的動態(tài)、服飾和面部表情,感知人物快樂的情緒和夸張的動作。

  2、學習用連貫的曲線,表現舞蹈者的面部表情和動態(tài)。

  3、用版畫的方式大膽表現人物的主要特征。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顏料、水、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舞蹈動作,感知跳舞的姿態(tài)和表情。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跳舞嗎?跳舞時的心情怎么樣?誰來給大家跳一個舞蹈動作?

  幼兒跳一個動作,師簡筆畫出來,讓幼兒直觀地感受表現人物動態(tài)的方法。

  二、回憶感知舞蹈的滑稽小人。

  師:上次我們用繪畫的方式畫了滑稽小人,今天要請小朋友用版畫來畫一個滑稽的小人,你想設計一個滑稽小人在做什么?

  師:他穿了什么有趣的衣服、鞋子,他在哪里?可以用蠟筆添上背景。

  三、幼兒作畫

  1、制板,提醒幼兒能大膽構圖,線條流暢。

  2、拓印,注意顏色搭配,衛(wèi)生。

  四、作品展示。

  幼兒相互評價作品。

  活動反思:

  一個教學活動的好壞,其目標的設定是活動的關鍵。通過本次活動,幼兒感受到了小人的滑稽,理解了什么是頂天立地。了解了小人結構部位的變長與紙的折疊方法的關系。教師與幼兒的交流方式應該多樣化,不能簡單的一問一答的方式。這樣幼兒在繪畫過程中才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31、大班美術教案《夢》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欣賞畢加索作品《夢》,感受作品傳遞的快樂和舒適的感覺。

  2.能結合對作品色彩的感知,為自己描繪自己睡夢中的狀態(tài)并能配上相應色調的背景。

  3. 體驗自我創(chuàng)作夢境帶來的快樂。

  4. 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 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會畫熟睡的自己。

  教學具準備:PPT、音樂《沉思曲》、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作品,共同欣賞。

  昨天左老師做了一個夢,我夢到了一幅美麗的畫,瞧,這兒有個紅色的沙發(fā),軟軟的好舒服,坐在上面,身體也變得軟軟的,很輕松很輕松,慢慢地我就睡著了……原來這幅畫的名字就叫做《夢》。

  二、賞析作品,感受色彩。

  1、分析作品,體驗作品傳遞的快樂和舒適。

  咦,畫上是誰?你覺得她像在干什么?

  (幼兒:畫家畫了一位阿姨靠在沙發(fā)上睡得好香,她在做夢呢?)

  我們也來學學畫上的阿姨,坐在自己的軟軟沙發(fā)上,放松自己。

  躺在柔軟的沙發(fā)上休息了一下,你的心情怎么樣?(輕松,舒服,快樂)

  小結:是啊,畫中的阿姨和我們一樣,在沙發(fā)上舒服地睡著、夢著,這讓我們看畫的人也覺得很舒服,很快樂。

  2、感受色彩,理解不同的背景色調。

 ?、傩蕾p作品中的主要色調,感受作品的輕松,快樂的基調。

  提問:這幅畫上什么顏色最多?(紅色和黃色)

  這兩種顏色給你什么感覺?(暖洋洋)

  小結:紅紅的,軟軟的沙發(fā),襯托出阿姨粉紅色的手臂,畫家紅色和黃色兩種暖色調

  給我們一種很舒服的、很高興、很暖和感覺。

 ?、诔鍪静煌谋尘吧{引導幼兒相互討論,感知不同色調帶來的不同感受。

  背景出現藍色的夜空

  提問:如果阿姨的背后換成了夜空,你覺得她又會夢見什么呢?

  背景出現遼闊的草原

  提問:如果是綠色的草原呢?

  背景出現冰川

  提問:如果阿姨的背景是冰川,這幅畫又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呢?

  小結:你們的眼睛可真亮,真會動腦筋,通過看畫面的色彩就能知道阿姨夢到的東西,可真棒!

  三、選擇背景,創(chuàng)作夢境。

  介紹工具材料。

  想一想你做過什么樣的夢,這個夢是溫暖快樂的,還是恐怖詭異的,請你選擇合適的夢境背景顏色進行繪畫。

  四、作品展示,教師講評。

  展示幼兒的作品,可請幼兒通過色彩等方面的感知,請個別幼兒講講自己的夢的內容。

  結束語:小朋友們真是了不起,能將自己的的夢畫下來,告訴你們這幅《夢》是西班牙著名的畫家畢加索創(chuàng)作的,看來你們比他還厲害呢。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用她優(yōu)美的音樂結合輕柔語言和肢體動作引導幼兒感受《夢》的輕松、舒適的感覺,結合自身體驗說一說作品帶來的感受;其次利用PPT增加了幼兒對色調的認識和理解,培養(yǎng)了幼兒運用色調進行表現的興趣和能力。[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在幼兒畫自己的夢地時候,通過引導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背景去畫自己的夢,作品設計大膽而豐富,小部分孩子畫的非常有創(chuàng)意。

32、大班美術教案《自制面具》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發(fā)現本班幼兒動手能力比較弱,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及對手工活動的興趣,我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面具,學習面具的制作方法。

  2.能綜合運用剪、粘貼、挖洞等技能制作面具。

  3.體驗制作面具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面具,學習制作面具的方法。

  難點:能運用剪、粘貼、挖洞等技能制作面具。

  活動準備

  1.面具范例(黑人、小丑、小豬)

  2.彩色卡紙.固體膠.皺紋紙、棉花、吸管等材料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1.“猜猜他是誰”

  指導要點:請三名幼兒上臺,老師要給他們施魔法,請小朋友猜猜它們變成了誰?

  2.認識面具

  提問:1.某某幼兒是怎么么變成黑人/小豬/小丑的

  2.小朋友們在哪里見過面具,我們什么時候會戴面具

  小結:我們表演節(jié)目時,游戲時會面具,戴面具可以使我們的表演更精彩。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面具,看看它們都有什么特點

  二.探索發(fā)現

  1.欣賞觀察幾種面具,發(fā)現其特點

  指導語:它們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么都是什么形狀的,這些部位都用了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制作?

  2.探討材料的用途

  指導語:今天老師準備了彩色卡紙、皺紋紙、吸管、羽毛、棉花等材料,小朋友們想想你準備怎么運用這些材料呢?

  小結:皺紋紙可以搓成小球或繩子,<.本文來源:快思教案.網>還可以折剪出花形來制作我們的面具

  3.制作方法介紹(邊示范邊講解)

  首先選自己喜歡的顏色的卡紙剪出臉型,然后用挖洞的方法剪出眼睛、嘴巴,再制作裝飾其他部分.

  三.創(chuàng)作表現

  1.分發(fā)材料.提出常規(guī)要求

  2.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輔導

  四.欣賞評議

  1.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創(chuàng)意

  2.所有幼兒帶上自己的面具大家一起欣賞,說說誰的面具最漂亮,為什么?

  五.活動結束

  師幼共同整理物品,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1. 幼兒對面具有了一定的認識,并能制作出漂亮的面具,少部分幼兒不能理解到挖洞的方法,需要經常練習。

  2. 孩子對面具非常感興趣,能體驗到制作面具的快樂。

33、大班美術教案《動物口罩》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對稱的方法畫動物的五官,感受生活中的美。

  2、能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體驗成功的喜悅。

  3、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征。

  4、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口罩若干、水彩筆、PPT。

【活動過程】

  一、感知各種口罩(看PPT)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圖片,你們看看他們都戴了什么?

  2、這些人為什么要戴口罩呢?

  3、你喜歡哪一款呢?為什么?

  4、如果是你,你想怎么設計你的口罩呢?

  二、教師示范,幼兒仔細觀看。

  1、老師喜歡小貓咪,所以我要設計一個貓的口罩,這個口罩有兩個面,我們只要設計一個面就可以了,另一個面是用來罩住嘴巴的,以老師在口罩上做的紅色圓點記號的一端放在最上面。請小朋友仔細看老師是怎么設計的。

  2、我先畫上小貓咪的鼻子,再以這個為中心,畫上小貓咪的臉,另一邊該怎么畫呢?再是嘴巴。小朋友想想看,還缺點什么呢?(小貓咪的胡子)

  3、你們看,老師的口罩變漂亮了哦(老師戴上口罩表演貓叫),那你們想不想讓自己的口罩也變漂亮呢?

  重點:告知幼兒動物的臉的兩邊是對稱的。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要求:

  1、請小朋友們用對稱的方法設計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動物口罩。

  2、畫好的小朋友把報紙和彩色筆放在桌子中間,把椅子塞到桌子下面,可以去告訴你的爸爸媽媽,你畫的是什么動物口罩,請爸爸媽媽幫你把口罩戴上。

  重點:教師引導幼兒用對稱的方法畫動物的五官。

  四、口罩秀。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首模特歌,請你們戴上漂亮口罩,我們一起來走模特路。

  2、教師播放音樂,幼兒兩兩組合走模特路,展示自己的口罩。

  五、教師小結。

  小朋友們表演得真棒,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把漂亮口罩送回區(qū)角星光大道,我們下次再來走模特路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在理解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以層層遞進的提問為主線,關注幼兒的經驗,以猜想、討論的方式激發(fā)幼兒主動學習。相信本次活動后,幼兒在共用生活用品、同吃一根糖時會有很多的顧慮,將會避免很多不衛(wèi)生的現象發(fā)生。本活動幼兒不僅學習如何保護自己、預防感冒,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以提高,活躍了思維,豐富了情感體驗,實現了多元化的教育目標。

  活動中,突破傳統的故事教學模式,讓幼兒觀察,講述。幼兒參與很積極,對故事充滿了興趣,講述主動、討論交流很踴躍。達到了預期效果。

  小游戲“我來做,你來猜”,預期目標是希望快樂的游戲氣氛在幼兒注意力即將分散時,又一次抓住孩子的心。讓幼兒更形象地感知感冒的癥狀,使得活動流暢自然?;顒又?,這一環(huán)節(jié)火候不夠,但目標實現還不錯。

  引導幼兒討論“預防感冒的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設計的小獎品,充分激發(fā)了幼兒的競爭意識。幼兒紛紛根據生活經驗主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爭先恐后、氣氛熱烈,說出了很多方法,目標實現較好。

  一次活動的目標實現好壞不僅僅限于本次活動的結束,道理孩子們是明白了,但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因此,我們會在日常生活中關注、督促幼兒,使目標更好、更深入的實現。

  活動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對孩子的有些回答做出的回應和評價還不夠及時、準確,師幼互動有待進一步提高等。懇請大家給予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