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經驗 學生確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時間:2008-11-19 01:56:32
小學教學經驗 學生確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教學片斷1] 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以往的教學是在學生直觀認識圓柱體以后,教師將一個紙糊的圓柱體展開,讓學生觀察,學生的感受不深,以致對于求表面積的計算公式沒有透徹理解,容易出錯。現(xiàn)在我改變這種教學過程,先讓學生各自做一個圓柱體模型,讓他們在試驗過程中自己發(fā)現(xiàn)底面圓的周長與展開側面的邊長的關系。)
師:你們會自己制作一個圓柱體嗎? 生:會!
師:好!老師為你們準備了材料,請你們用這張紙制作一個圓柱體。
(給每人發(fā)-份材料如圖:
其中小圓的周長正好等于長方形的長。)
師:做完后,想想你制作成功的訣竅是什么,不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學生的制作過程大致有以下兩種情況。)
(1)有16位學生的第一次制作過程(略)
其中13人在失敗后進行第二次嘗試如(2)。
(2) 另一部分學生制作過程(略)
交流討論。
生1:通過制作圓柱體,我發(fā)現(xiàn)這張長方形紙的長正好是圓柱體底面圓的周長,如果剪另一個圓的時候把紙的長剪短了,那么這個圓柱體就無法做成功了。
生2:對,我把另一個圓畫在了這個圓的上面,剪圓時就是把長方形的長剪短了(圖1略),圓柱體的側面怎么也圍不起來。現(xiàn)在我知道,只要把這個圓畫在紙的右半邊,那么,圓柱體的側面就能圍攏了。
生3:我是這樣做的:先把上面的一個圓剪下來,然后,用剩下的部分對著圓比了比,我發(fā)現(xiàn)用長方形的寬圍不攏,用長方形的長就正好圍攏。所以,我做成功了。
生4:對,通過制作圓柱體,我發(fā)現(xiàn),圓柱體的側面是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正好等于底面圓的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這個圓柱體的高。
生5:老師,我覺得這個長方形的長還可以長一些,用來做接縫。
生6:我發(fā)現(xiàn)制作這個圓柱體沒有我想像的那么簡單!我想: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先冷靜地動腦思考,才有可能成功。
師:現(xiàn)在你們會計算圓柱體的側面積嗎? 生:會。
師:將你們手中的圓柱體側面積計算出來(自己測量,取整厘米數(shù))。
(學生都能列式計算,然后由學生概括求側面積公式。)
師:側面積會算了,那么它的表面積呢?(學生自己解決。)
[教學片斷2] 行程應用題
(這部分屬于“相遇問題”,以往教學就例題逐個分析,學生對于在一條直線上兩個物體運動的許多要素缺少感受,當題中條件稍有變化就困惑了。現(xiàn)在先通過親身演示,讓他們了解出發(fā)地點、出發(fā)時間、運動方向、運動時間、運動結果等要素,然后讓他們獨立思考解決同類問題。)
課上,我把學生帶到操場上進行實地模擬演示:設定A、B兩地,讓甲乙兩位學生進行表演,由教師發(fā)出指令,學生行走,再讓幾位學生用秒表為他們計時。要求全班學生仔細觀察兩位同學的演示過程,思考行程中的各個基本要素的變化,并用線段圖表示,再找出等量關系式。
演示情況大致如下:
(1) 甲乙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結果相遇。
(等量關系式: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全程)
(2)甲乙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結果未相遇。
(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相距的路程=全程)
(3)甲先行,乙后行,結果相遇。
(甲先行的路程+甲后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全程)
(4)甲乙同時同地相背而行,x秒后到達AB兩地。
(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全程)
由于是實地的情境模擬演示,學生在討論出第一種情況的線段圖和等量關系式之后,后面的幾種情況便迎刃而解。演示結束后,同學們意猶未盡,熱烈地討論著其他的行程情況。如:追及的情況,相遇后交叉而過的情況等。在第二天的數(shù)學課上,大部分學生幾乎能“無師自通”。偶爾有學生產生疑問,班中就有學生自發(fā)地在教室中進行實地演示,并畫出線段圖進行講解。這樣,本來需要幾節(jié)課時間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現(xiàn)在只需要兩節(jié)課就能輕松地完成。
通過以上兩個例子,體會到學生學習需要經歷親身的體驗,才能獲得切實的感受,感受越深,理解數(shù)學知識越深刻。
推薦文章
- 關于小學教學 名師課堂的魅力在哪里
- 如何把簡單的內容上出“數(shù)學味”? 蘇教版五上《找規(guī)律》教學評析
- 數(shù)學課堂上提神"妙招"
- 小學數(shù)學教學 細節(jié)成就完美
- 張思明教學藝術:數(shù)學的另一面
- 教師介入不當?shù)乃姆N表現(xiàn)及成因
- 關于簡易的“手指”與“卡片”游戲
- 關于教學課堂組織技能的方法
- 教學課堂結束的技巧和方法
-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的十種方法
- 關于數(shù)學復習的常規(guī)方法
- 關于數(shù)學知識的記憶的方法
- 關于小學計算課該如何上活
-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方法改革的新的發(fā)展趨勢與共同特點
- 幼兒園中班墻面設計 蝸牛
- 讓寶寶長得更健康聰明
- 秀美的黃河廣場
- 汽車城
- 關于相遇的唯美句子243句
- 中班教案《老鼠坐上火箭炮》
- 大班科學教案奇妙的循環(huán)往復
- 大班音樂教案粗心的小畫家
相關文章
- 課堂上的“藝術人生 感受特級教師于永正的教學經驗
-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 “彈性化”的科學實驗教學預設向課堂生成力的轉化
- 小學教師隨筆 抓好“優(yōu)生工程”,提升辦學水平
- 小學優(yōu)秀 教育案例:細微之中見“合作”,互動合作中顯“真情”
- 生活自理能力“弱智” 天才少年輟學中科院
- 勞動才會有“財富”-----讀《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有感_小學生作文:五年級
- 幼兒園管理經驗淺談:幼兒的“編排座位”有學問
- 小學數(shù)學用“平均分”解決實際問題的教案 教學設計與反思
- 小學教學 合理運用“首因效應”精心設計課堂導入
- 小學教學 熱”問題“冷”處理
- 關于小學教學 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命脈”
- 關于小學教學 數(shù)學課中的“預設”、“預設生成”與“非預設生成”
- 小學數(shù)學 “能被3整除的數(shù)” 教學片斷
- 關于小學教學 “我—你”關系對教師溫馨評語的解讀
- 主體參與型關于的論文 設計有效的“主體參與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
- 小學音樂論文 讓音樂課真正“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