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幼兒愛上音樂課:基礎演奏教學法基本思想3

讓幼兒愛上音樂課:基礎演奏教學法基本思想3

讓幼兒愛上音樂課:基礎演奏教學法基本思想3

讓幼兒愛上音樂課:基礎演奏教學法基本思想3

我們這種基礎團體演奏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及在許多游戲場景中都很重視通過自己的游戲告訴對方些什么!但要告訴人家什么也需要有愿意仔細去聽的耳朵。如果我長時間只是自顧自地演奏,那么聽眾要么會提出抗議,要么就會走開。當然,我也可以用自己的演奏讓其他一起做游戲的人很難過,比如就象故事中那個魔鬼一樣不讓別人有“說話”的份兒,或者想大聲壓住其他人的演奏......誰不曾經歷過這種情況!根據拉菲克·沙米的故事對這種情況所做的描述或許對這些孩子能有所幫助:
“聲音是敏感的魔花,它們只在他人的耳朵里才能夠生長起來。如果沒有人再想認真地聽,那么聲音被演奏完畢后就枯萎了;但如果在演奏時重新注意他人的演奏,別人就會再次仔細地聽你演奏,聲音將再次如花兒盛開;宛若剛剛澆灌過一般!”
看、仔細地看和思考
我們談及“世界觀”時指的是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我們“了解”某事或某人,這也表示我們對某事或某人怎么看。孩子們對世界的看法與此不同,他們不知道的東西就用想象力去填充。成年人如果了解某件事情,他們太多數情況下也想很快確定所看到東西的價值。孩子們尚沒有進行這種評價式的思考,他們描述自己看到的東西,尋找氣氛(找到了就對了)和感覺。他們也不僅僅用眼睛去看,他們的解釋中包含了所有感官的感知(例如,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看到什么東西就想去觸摸,去“按按碰碰”),這樣他們所做的描述是完全可以觸摸得到的;但盡管如此(或者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睜大耳朵-還是聽到了充滿感人詩意與哲理性的描述,也聽到我們與之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們這樣描述。
“形象逼真”這一概念在兒童工作領域教學法中隨處可見。所有教育工作者和教師都有過這樣的經驗,那就是抽象描述的作業(yè)對孩子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基礎演奏的游戲場景通常借助“充滿美妙想象”的圖畫,這可以調動起孩子們的情緒;使孩子們聽得到能夠看到的東西并看得到能夠聽到的東西。對于孩子來說,感官感受之間的區(qū)別常常不復存在。有個5歲的小女孩黃昏時分在霧中對她媽媽說:“媽媽,我什么也看不見,一切都在輕聲低語”。我們可以由此做個游戲:“挑選一件樂器,通過演奏告訴我們霧是如何輕聲低語的!”一個5歲的小男孩在自己的房間里觀察太陽輻射的光影游戲,他真地以為看到了大使:“它們不是白的,它們五光十色,顏色淺淺的,并且玩我的玩具。”演奏音樂時可以提出這樣的要求:“你知不知道什么樂器能為天使奏出五光十色的、淺色的舞曲?”后來小男孩看到外面的霧,然后他會說看到的不再是大使;而是在天際劃過的閃爍的小星星:“我眼睛出什么問題了嗎?”-“閉上眼睛仔細聽:你也能聽到星星在閃爍嗎?”
   孩子們“觀看世界”時的想象力能為我們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如果我們了解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就能夠為他們創(chuàng)造直觀且充滿想象力的游戲場景!
  給予空間一贏得時間
還需要時間考慮、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做實驗和積累經驗的人要求“給我更多的空間”,但在這一請求背后還有更多的東西。提出請求者除了時間以外,還要求運動自由、坦誠和耐心。他所指的“空間”是“游戲空間”,是他的行為所需要的“自由空間”。
孩子在上小學以前對空間與時間的關系還相當沒把握,要理解那么多概念并且要把它們正確歸類為各種極不相同的情況。“現在!”,“馬上!”,“等會兒!”,“立刻!”,“等一下!”,“催什么!”,“請讓一下!”,“退后,退后!”,“過來!”,“走開!”,昨天,今天,明天,后來,不久,總是,上上下下。來來回回,到這里來,到那里去,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時間如何流逝,它去了“何處”,它“從何處”來,“如何”擁有或者“不擁有”時間,孩子們如何區(qū)分這一切并用內在圖畫加以填充?我們同孩子一起演奏時,他們完全本能且無意識地處理聲響、音響和聲音的長度:他們不是很快就演奏完畢,就是沒完沒了地演奏下去,熱情洋溢,演奏個沒完......告訴他們“這可是一支很長的樂曲,下次試著演奏得短一些”通常難以奏效!孩子們會睜大眼睛看著我們;他們心里或許暗自在琢磨著“什么是很長的樂曲?是不是象一條長圍巾那樣的東西?’,
“很長一段時間”是根本無法直觀的東西,從房間一頭到另一頭的一段長路卻是我可以看得到的東西!我還能看到這條路的起點與終點。如果我走在這條路上,我的經驗便獲得了空間,于是我就贏得了時間!我們在空間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結構有助于孩子們經歷并理解演奏的時間結構,開始時是無意識的,后來便越來越有意識了。
  、有關腳注
(1)卡爾·奧爾夫:《音樂教育-回顧與展望》,見1963年奧爾夫學院年鑒;美因茲(邵     特)。
(2)烏爾里克·容麥爾《基礎入門:卡爾·奧爾夫意義上的音樂與運動教育》,美因茲(邵  特);  1992年,第 242頁。
(3)公德烈斯·弗里特納:《游戲-學習:兒童游戲的實踐與說明》,慕入黑(皮佩爾),  1986年(第8版),第84頁。引自威廉·斯特恩:《兒童早期心理學卜萊比錫,1921年(第  2版)。
(4)莉莉·弗里德曼:《孩子用聲音演奏》》。沃爾芬布特爾及蘇黎世(摩灣勒爾);1971  年,第6頁。
(5)弗里特納;  1986年,第 83頁。
(6)參見弗里特納,1986年,第89頁。
(7)威廉·凱勒:《魯迪音樂2,聲音游戲》,波帕/萊茵及薩爾茨堡(富爾達), 1972年,第   10頁。
    (8)卡爾·奧爾夫:《對兒童與外行音樂的考慮》,見《音樂24》,柏林,  1932年。
(9)拉菲克·沙米:《夜語者》;威恩海姆及巴塞爾(拜爾茨);1989年,第239頁起。
 
 #我們每天都會提供一些資料給大家,讓大家輕松備課,歡迎關注,謝謝光臨--中國兒童教育網www.lahainapsychiatrist.com    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