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洋爸媽教育寶寶的“手段”
借鑒洋爸媽教育寶寶的“手段”
西班牙:體罰寶寶屬違法行為
在西班牙有一個名為“教育但不打罵”的運動,已經持續(xù)將近兩年了。很多志愿者,包括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教育工作者以及社會工作者力圖使更多人相信。打罵不是教育的最佳手段。當然,一記耳光或是簡單的大聲斥責確實立竿見影。但時間長了難免出現懲罰效果打折的情況。在教育中,體罰想必是一種最嚴厲的懲罰手段,如果父母頻繁使用,打孩子打出了習慣,寶寶自然也就對“打”沒有了畏懼,說不定還會產生抵觸情緒。
組織者提倡很多方法來取代打罵。很多時候,寶寶做錯事只是因為他并不知道那樣做是不正確的,爸媽態(tài)度上要對這樣的不良行為堅決反對,耐心地向寶寶講解這樣可能造成的后果,明確地告訴寶寶什么是被允許的、什么是被禁止的,并以身作則,讓寶寶明白正確地做事情是應該的,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比如,當爸媽發(fā)現寶寶喜歡搶同伴玩具時,不應馬上斥責寶寶,尤其是不能在人前,把寶寶拉到一邊,告訴他“搶別人的玩具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正確的做法是和別人共同分享、一起玩。如果不這樣,很有可能兩個人都沒有玩具可玩了?!比绻麑殞毴匀话l(fā)脾氣,最好的方法是不予理睬,而絕非打罵。
英國:避免父母在外打孩子
英國上院通過一項法律修正案,“家長可以關起門來適當打孩子”。法律允許老爸老媽打他們的屁股了,寶寶們的皮肉多少還是要受一點兒苦的。所謂“適當”,這個尺度掌握有些困難。打孩子的時候,父母一般是情緒激動的,甚至是失控的,要做到“適當”確實有些難度。
不過換個角度講,起碼這條法律可以避免父母在外人面前打孩子。寶寶盡管年齡很小,但仍然有自己的“面子”,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被打總是很挫敗自尊心的。
美國:父母教育原則要一致
美國法律規(guī)定,體罰4歲以上孩子是違法的。大多數孩子在4歲以后有了相對固定的玩伴和“朋友圈子”,獨立自主意識有了較好的發(fā)展,自尊心越來越強,開始努力地做事情,強烈渴望憑借自己的能力、勤奮不斷帶來各種成就。這時體罰容易傷害寶寶的自尊心,更有可能喪失成長所必需的成功體驗,產生消極、自卑的情緒;并且在這一時期進行的體罰,寶寶能夠清楚地記住,在心靈上多少會留下一些陰影。
在美國,年輕父母更加注意維持教育原則的一致性,并不主張“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無論家中有多少成員,在面對小寶寶的教育上都應先達成共識。如果家中的長輩或其他家庭成員無法建立一致的教育模式,那么也會出現你打我疼,讓寶寶愈來愈難以教育的情況。教育原則一致,如果寶寶犯錯,其他人也不會偏袒或是縱容,那么寶寶就不易出現讓人惱怒的哭鬧行為。
仔細想想,很多時候寶寶吃到的“棍棒”都是因為一些小事,父母的打罵也很有可能是下意識的。寶寶執(zhí)意將手指插入電插座,在超市里見什么摸什么,不斷哭鬧給他買東西,不好好吃飯,到時間不睡覺或不按時從床上爬起來,躺在地上撒潑。這樣的情況在所有寶寶身上都會發(fā)生,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如果您比較關注這個話題,本期的特別策劃可要用心讀了。
- 讓孩子盡快度過“撕書期”
- 男孩女孩學習能力不一樣?
- 我該怎樣回答孩子?
- 成功打造寶貝完美迷人的性格
- 你的態(tài)度讓我好難過!
- 間接教育法,讓教育自然而有效
- 和寶寶一起體驗故事魅力的經驗
- 借鑒洋爸媽教育寶寶的“手段”
- 誠信教育
- 請讓孩子在游戲中快樂學習
- 關于為什么青春期的男孩為何富于攻擊性
- “菜鳥”如何教好“老鳥”
- 寶寶血型蘊含的神秘力量
- 低聲調教育孩子更有效
- 美術活動教案:種子鑲嵌畫
- 小班音樂教學活動:雞寶寶
- 高二黑板報
- 第一次拔牙_小學生作文:三年級
- 辛苦的句子說說心情220句
- 小班語言教案《可愛的動物》反思
- 中班健康教案《人體骨骼》反思
- 宣傳地暖好的朋友圈文案34句
- 奶兇奶兇的王者名字376個
- 《山間有點田》省試與會試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