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活動中兒童過度焦慮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音樂活動中兒童過度焦慮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音樂活動中兒童過度焦慮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音樂活動中教師不當的教學處置將會引起兒童過度焦慮,其主要表現(xiàn)有如下幾種。

    一、干巴巴的說教

    《懶惰蟲》是一個非常詼諧有趣的歌曲。小朋友們和老師在邊唱歌邊做著找"懶惰蟲"的游戲中體驗著歌曲和游戲帶來的情趣和快樂。然后當一個小朋友出人意料地說自己是"懶惰蟲"時,老師馬上停下正在進行的游戲,對全體兒童進行了一番"'懶惰蟲'多不好呀,我們都要做勤快人,不做'懶惰蟲'……"的說教。游戲的氣氛被破壞了。那個說自己是"懶惰蟲"的小朋友卻因為老師的說教和評價而感到難受,其他小朋友輕松愉快的情緒狀態(tài)也因為老師這種嚴肅突兀的說教而突然受到阻斷。聰明的老師則可能會這樣做,她會說:"啊,小朋友們,我們終于找到了一個'懶惰蟲',我們帶他到草地上去勞動勞動吧。"因為她知道即使不做專門的說教,小朋友也都知道"做'懶惰蟲'是不好的"這樣一個道理,所以她仍然提供了一個游戲的情境,讓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情境中自己去體驗勞動的快樂。這種靈活機智、因勢利導的方法能使兒童在輕松自由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二、一次性給兒童的解釋性話語和選擇性要求過多

    在一次小班兒童的歌唱活動《小貓吃魚》中,老師想讓全班小朋友分成吃飽的和沒吃飽的;吃飽的小朋友站起來,沒吃飽的坐下;吃飽的小朋友去喂沒吃飽的小朋友。為了讓小朋友明白這些要求,這位老師是這樣說的:請吃飽的小朋友站起來,沒吃飽的坐下,吃飽的小朋友去喂沒吃飽的小朋友。結果是:有幾個小朋友站起來了,其他小朋友幾乎都跟著站了起來。老師一看這種情形又說:請沒吃飽的坐下。結果是:有幾個小朋友坐了下來,其他小朋友又跟著幾乎全都坐了下來。老師只好又著急地重復了一遍,小朋友則更加迷惑,越發(fā)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怎么辦,整個活動一片混亂。在這種混亂情境中,兒童的焦慮是可以想見的。一是,老師一次性給出那么多的語言信息,小班兒童根本記不住,又怎么做選擇;二是,小班兒童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以形象思維為主,在沒有視覺形象呈現(xiàn)的情況下,他們不明白老師到底想讓他們做什么;三是,老師一次性給兒童三個選擇性要求,沒給兒童留下思維轉換的時間,必然導致思維的混亂,從而引起情緒緊張;四是,老師給出的三個選擇性要求不是相互獨立的,前一步的選擇影響著下一步的選擇,而小班兒童只能對每一個要求做出單獨的選擇,考慮不到它們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如他會在"吃沒吃飽"這一問題上選擇"吃飽了",而在"站著還是坐著"這一問題上選擇"坐著"。這樣自然會導致混亂;五是,兒童本來就有一種從眾心理,看到別的小朋友站起來了,自己自然也想站起來,別的小朋友坐下了,自己也想坐下來。面對這樣的情境,有經驗的老師可能會把要求分解:"誰愿意做吃飽的小朋友",留給小朋友一定時間思考后再提出第二個要求"請吃飽的小朋友舉手",等小朋友選擇之后再提出第三個要求"請舉手的小朋友站起來",然后再讓站著的和坐著的小朋友結伴站好,再開始喂。按照這樣的流程每個兒童都會思維清晰,行為有序,效果會好得多。類似這樣在我們成人看來好象是把簡單問題復雜化的教育處理,對低齡兒童來說恰恰是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明了化,從而使兒童在。心理上能夠輕松愉快、舒適地接受和理解,進而選擇相應的行為。


    三、活動節(jié)奏過快,超越兒童能力水平

    舉一個《三只猴子》的例子。這首歌中有一句歌詞的節(jié)奏是這樣的:

     × ×× ×× ×× | ×× ×× × O

有 一只 猴子 頭上 摔了 一個 包

    有位老師在范唱和教唱時沒有很好地考慮到歌曲的特點和兒童的接受能力,一直用常規(guī)的速度歌唱,到這一句時也沒有意識到該放慢速度,兒童還沒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