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開放課堂的論文 研讀感悟

關于開放課堂的論文 研讀感悟

關于開放課堂的論文 研讀感悟

一、整體感知  探究深讀

師:上節(jié)課咱們從閏土的外貌中體會到他是一個健康、可愛的紹興農村孩子,這節(jié)課將重點研究閏土的語言和動作,體味他的個性特點。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68節(jié),完成填空:(          )的少年閏土??梢愿鶕滩膬热萏睿部勺砸严?,可以填一點,當然更歡迎填幾點。(此時,學生有的大聲朗讀、有的輕聲速讀、有的默讀……都在根據自已喜歡的方式研讀。)

開放的填空,給了學生開放的思維空間;開放的要求,激起了學生讀文的興趣和自信,按自已喜歡的方式研究,大大豐富了讀的內涵和方式,提高了讀的質量。

師:不忙回答,先同桌交換一下意見,有必要可離開座位,尋找合作伙伴。

生:我填“能干的少年閏土”。從閏土雪地捕鳥這件事中看出來。

生:我覺得應該填“知識豐富的少年閏土”。因為他不僅知道海邊的各種貝殼,還知道許多“我”和“我”的朋友們所不知道的事。

生:我想填“機智勇敢的少年閏土”。因為當時海邊沙地上,他一個人敢管瓜,猹來了,他也不害怕,還捏了胡叉去刺猹,要是我早就嚇跑了。

生:我說是“心中有無窮無盡稀奇事的少年閏土”。因為他知道下雪天怎么捕鳥,懂得稀奇古怪的貝殼、兇猛的猹和有趣的跳魚兒等等。

師:請幾個同學根據剛才的交流,將課文中介紹的幾件事整理后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寫在自已的本子上,看誰寫得正確,而且字又漂亮。

(雪地捕鳥  撿貝殼  看瓜剌猹  看跳魚兒。教師根據學生的板書在用詞上做適當的指導。)

板塊研讀,彈性填空,學生多元讀解。既感知了課文整體,又豐富了閏土形象。

師:那么,“我”對哪件事印象特別深刻呢?為什么?

生:雪地捕鳥。因為閏土一到,我便要他捕鳥,可見“我”對閏土捕鳥的本領很佩服,印象特別深。

生:我認為是“看瓜刺猹”。因為上一堂課我們學過,“我”與閏土分別了三十年,一看到閏土,就想起他少年時看瓜刺猹的畫面,課文第一節(jié)描寫著,可見對這件事印象非常深。

師:是呀!所以課文中這二件事也就較詳細地寫了。

二、重點研讀  隨機點拔

師: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他寫的文章都有十分精妙的詞句,請大家重點研究“雪地捕鳥”和“看瓜刺猹”這兩部分內容,找找最值得研究的詞語、句子、甚至是標點;可以自個兒單獨思考,也可以同桌或四人小組討論;還可以離開座位與他人合作。等會兒交流時,可以匯報自已的研究成果,也可提出問題請大家?guī)椭?。(學生研讀課文,不時地圈點、評注、查資料、討論;教師巡回,不作任何提示性指點。)

還課堂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憑自已的知識積累、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自已解決問題,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師:好!下面咱們來交流你的研究成果或發(fā)現(xiàn)的問題。

生:我發(fā)現(xiàn)閏土捕鳥很有經驗。從“掃出空地、支起短棒、撒下批谷、一拉”等詞語中可以看出。尤其是支起竹匾用短棒,而不是長棒,更能看出他是捕鳥高手,因為一拉短棒,匾很快落地,鳥想飛走已來不及了。

生:我認為閏土不但捕鳥很有本事,還很勇敢。你聽,猹咬得西瓜啦啦地響,當時又沒個伴,他不僅不害怕,還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

生:我給他補充一點,猹是很兇猛的,你向它走去,它不會跑掉,反倒向你奔來,多可怕呀!但閏土刺猹好似家常便飯,什么都不在乎,可見他真機靈、勇敢。

生:我在研究課文中的四個省略號和二個破折號。我認為略省號是表示語意未盡,破折號都是表示解釋說明。

生:我不同意,課文中的省略號有一處是表示列舉事物的省略,例:藍背……。不過,我發(fā)現(xiàn)有一處標點用錯了:稻谷,角雞,鵓鴣,藍背……中間應用頓號而不是逗號。

敢于向教材挑戰(zhàn),這是真正的超文本學習,是研究性閱讀中創(chuàng)新的體現(xiàn)。

師:你真了不起,但據我考證,作者當時寫這篇文章時還沒有頓號,所以就用逗號。

生:“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我先前單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賣罷了。”從“素不知道”這個詞中可以看出“我”對閏土說的這些事從來也沒聽過,感到十分新奇。從中也能看出“我”了解得很少,知識貧乏。連水果是怎么來的都不知道。

師:“素”字你怎么理解呢?

生:“素”是向來的意思。

師:課文其它地方還有哪些詞句也值得研究呢?

生:課文中有一句話,含義非常深刻,“?。¢c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我好象有點知道,但又不是十分明白。我覺得這個“啊”字加一個“!”是表示“我”對閏土的贊美,羨慕他心中有那么多無窮無盡的稀奇事。

這是第二板塊研讀中最難解的一句話,學生是懂非懂,處于一種“憤悱”狀態(tài),需借點拔、引導之力。

師:你說得很有道理,這句話確實值得研究。(點擊課件)出示:“??!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span>

點拔:

1)讓學生自由地充分地讀。

2)師:無窮無盡稀奇的事指哪些事?“他們”指誰?“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什么?這句話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生:“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指的是剛才講到的雪地捕鳥、撿貝殼、刺猹、看跳魚兒等事?!八麄儭敝浮拔摇钡囊恍┡笥选⑸贍攤?。“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是指天空很小,

生:我認為沒那么簡單的,“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不僅僅指天空小,實際上借此來說明“我”和“我”的朋友們生活的空間小,眼界狹窄,知識貧乏。

生:我有補充,與前面的感嘆詞“??!”連起來一讀我發(fā)現(xiàn)“我”在對閏土敬佩、羨慕的同時,還表示“我”對自已生活環(huán)境的不滿,渴望有象閏土一樣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我也明白了這一點,課文中說“四角的天空是院子里高墻上的,”這真是這些少爺們生活的地方,與閏土的生活環(huán)境一比,他們覺得自已太封閉了,也想到外面去看看,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感嘆。

師:請同學們將“??!”和“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連起來想一想,再讀一讀,體會“我”當時的這種感情。(指讀——點拔——再指讀——齊讀)。

適時、適度的點拔,解放了學生的大腦,開闊了他們的思路,使其茅塞頓開。教學也就此推向縱深。

三、爭辨研讀  開放課堂

師:我曾了解到有一個班的學生為閏土和“我”誰知識多而發(fā)生爭論,有的學生說閏土知識多,有的學生認為“我”知識多,同學們!你們認為誰多呢?(同學們躍躍欲試)今天咱們也來爭論一番,但老師有幾個要求:

1)認為閏土知識多的坐到右邊。(稱正方)認為“我”知識多的坐到左邊。(稱反方)

2)先在組內討論,準備充分的理由,可在課文中找,也可以自已想的。

3)在爭辯過程中,當你覺得對方言之有理,可改變你的選擇,并變動座位。(學生坐兩旁,認為閏土知識豐富的人數稍多一些。)

圍繞課文主旨,精設專題,引導爭辨。在爭辯中進行語言實踐活動,充分展示學生心靈自由,凸現(xiàn)個性。

師:好!時間到,下面請雙方陳述自已的理由,人家在講時你一定要專心聽,并積極想對策反駁。

正方:我認為閏土知識多,因為他懂得捕鳥,還會刺猹;見過海邊各種各樣的貝殼等等。

反方:我認為少爺“我”知識多,因為他是少爺,家里條件好,又讀了許多書,在書中獲得許多知識。

正方:少爺“我”雖然在書上獲得了許多,但還有不少知識書本上是找不到的;如:雪地捕鳥、撿貝殼、看瓜刺猹等;即使有,也沒有實實在在地做來得有趣。]

正方:我有補充,課文僅僅例舉了閏土知識豐富的幾件事,但他的生活豐富多彩,還有許多趣事課文中沒寫出來,如果都寫出來,少爺“我“肯定會羨慕死的。

反方:那有什么呢?閏土只不過做了一些有趣的事罷了,但他能做盡天下事嗎?少爺“我”雖然不知道這些事,難免好奇,但他博覽群書,上懂天文,下知地理,還會寫文章,閏土行嗎?

正方:難道你們沒聽說過“生活就是知識”這句話嗎?閏土雖然沒有也不可能像“我”那樣讀許多書,但他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積累了大量的知識,“我”不是還向往這樣的生活嗎?即便是現(xiàn)在我們還不知道猹、跳魚兒是怎樣的東西呢。

反方:你說得有一點道理,但光有生活實踐,沒有一定的書本知識能行嗎?如果說一個人只會玩不會讀書,那他長大了是不會有出息的,肯定會被社會淘汰。我讀過魯迅的《故鄉(xiāng)》,三十年后的閏土你了解嗎?

反方:我給他補充一點,后來少爺“我”成了偉大的文學家,你能說他知識不豐富嗎?

正方:這……暫時無言以對。

正方:讀書是很重要,但也不能死讀書,必須與生活實踐聯(lián)系起來。少爺后來成了文學家,你能說他僅僅是因為讀書嗎?

師:大家爭論激烈,各抒已見,但老師從你們的爭論中明白了一點:書本知識和生活實踐知識都很重要,我們不能強調了一方而顧此失彼,少爺“我”就是因為缺少實踐知識,所以才更加羨慕閏土的。教師建議大家課外好好地去讀一讀魯迅寫的《故鄉(xiāng)》,讀了以后你會對他們有更全面的了解。

爭辨,是教學的一種新機制,它的引入,開放了課堂,解放了學生,學生當家作主,盡情發(fā)揮,在爭辨中明晰內容,發(fā)展思維,展示個性,也較好地培養(yǎng)了口語交際的能力。

 

賞析:

一、重研讀  創(chuàng)教學新路

這節(jié)課,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tǒng)做法,以學生研讀為主體,探究發(fā)現(xiàn)為手段,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在深讀研究環(huán)節(jié),教師出示彈性式填空,“(        )的少年閏土。”并以此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研讀。在交流中,學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豐富填空內容,以較短的時間在整體上感知了教學內容,凸現(xiàn)少年閏土的形象。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已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讀思結合,動靜配合,在研究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在其背后,我們分明可以看到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人。

二、重點拔  亮思維過程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難免碰壁,教師在關鍵處一點,學生便會對疑難豁然開竅,教學也實現(xiàn)由局部向整體推進。本堂課教師的點拔可謂點到了節(jié)骨眼上?!鞍?!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的理解,正如一生所說,我有點懂,但說不明白,這正是學生學習中的“憤悱”狀態(tài),需要教師點拔。在讓學生充分地讀的基礎上,教師引導:(1)“無窮無窮的稀奇的事”指哪些?(2)“我”往常的朋友指誰?(3)“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學生聯(lián)系語境,在解題中逐漸明白其中之意。再通過讀的點拔:將“啊!”與后面“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聯(lián)系起來想一想,結合上下文內容,整句朗讀,反復誦讀,深入體會。學生讀得非常投入,尤其是一個“啊!”字,融少爺“我”的種種情感于一體,在贊嘆中凸現(xiàn)少年閏土的形象,領悟少爺們的心聲,使學生真正感悟到了其中隱藏著的深刻內涵。

三、重活動  展心靈自由

爭辨研讀是整堂課的亮點之一,引活動于課堂之中,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興趣,而且使學生的參與變得真情投入,他們的情感、興趣、個性、思維、人格等在爭辨、交流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學生的心靈自由,在爭辨中進行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課堂是學生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理應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當家作主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