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強化孩子的“人來瘋”

別強化孩子的“人來瘋”

別強化孩子的“人來瘋”

“人來瘋”——從理論上講是孩子正常一種心理活動,是幼兒心理上的宣泄,但這種宣泄卻常被成人誤認為行為有問題。


  因為在成人眼里,孩子的行為就應該是說話柔氣、謙虛、行事文雅得體。而不是見人就瘋。瘋而不止。如果您的孩子得到別人的贊許,做父母的也許會覺得臉上有光;如果別人對您孩子的評價是“這孩子怎么有點人來瘋”,這時候,做父母的也只好附和著,待回家后,再對孩子進行一次狠狠地“教育”,使得孩子下次不敢再犯。這樣做也許會使大人顧全了自己的體面,卻會給孩子帶來一種無形的壓抑,這種壓抑不但會扼殺孩子和他人交往的熱情,還會形成負作用——強化孩子的“人來瘋”行為。

  誠誠是某幼兒園大班的一位聰明伶俐的孩子,拒他父母反映,他就有“人來瘋”的毛病。只要家中一來客人,他就一反常態(tài)的在家中竄來竄去,甚至還爬到客人的身上,去親客人的臉頰,這使得他的父母非常尷尬。在幼兒園里,想誠誠這樣的幼兒還有不少。剛來的實習老師極有可能被一群幼兒圍在教師中,而他們的目的只是為了引起實習老師注意甚至還有幼兒用賴在地上的方法來討實習老師的喜愛。對于這種情況,指導老師說得最多的莫過于:“不要來人來瘋啦!”這句話在當時有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但一段時間后,他們依舊如此。

  其實,幼兒在客人、新老師面前一反常態(tài)的表現(xiàn),正是孩子以自己獨有的行為方式來宣泄他們心中的喜怒哀樂,這就如同成人找伴聊天,去的士高一樣,用這種方法來宣泄感情,以此表達到心理平衡。而現(xiàn)出一種不顧場合、不顧對象的行為來。

  因此幼兒在宣泄時,其實是在暗示著一種最基本的心理交際需要:爸爸、媽媽、老師,多給我一些關(guān)注吧!實際上,孩子的這種交際需要嬰兒期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嬰兒在降生后的大哭打鬧,除了饑餓、不適外,就是與生俱來身心需求的體現(xiàn)。嬰兒最初是通過和母親的接觸來學會初步的人際交往方式的,孩子從媽媽的微笑中感受到母親的關(guān)愛,了解到母親對自己的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和照顧,同時也會從母親的嗔怒笑罵中體會到母親對自己的不滿,孩子從母親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中,學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

  隨著寶寶的長大。學會說話、走路,他的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加強,孩子要求獲得更多的關(guān)注,他們不再滿足于以往僅僅和母親的交往方式和圈子,這時,父親便成了寶寶重要的游戲伙伴,孩子也從中學會了不同于母親的交往方式,這時的父親成了嬰兒交往的重要人物??梢坏┑搅擞變浩?,父母對幼兒的關(guān)注相對于嬰兒期來說,在很大程度上有了轉(zhuǎn)移。孩子發(fā)現(xiàn)父母已不再象以前那樣給予愛撫,特別是有客人在場時,他受到的關(guān)注比平時更少,于是他便希望在客人面前得到額外的補償性關(guān)注。

  同樣,在幼兒園中,從老師一方來看,帶班老師不可能給予每個幼兒都是同樣的愛;從幼兒一方來看,孩子在幼兒園中已經(jīng)看慣了老師的老面孔,未免看“膩”了,一旦看到了新鮮的、陌生的面孔,焉有不高興之理?他們希望能在新老師那邊得到更多的關(guān)注與愛撫。希望雖好,但由于幼兒對是非分辨能力差,只要發(fā)現(xiàn)有些行為能夠引起人們注意,就盡力去表演,且由于幼兒的控制力比較差,一高興過了頭,就瘋起來了,即使成人批評、指責、甚至罵他,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