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提高教學

反思提高教學

反思提高教學

  

碩放中心幼兒園       萬詠梅

教學是一門師生交流思想的藝術。在幼兒園教學中,我一直在努力嘗試讓自己的思想與幼兒的認識貼得更近些。在參與園本培訓后,我找到提高教學的鑰匙――反思。美國著名的學者波斯納說過:“沒有反思的經(jīng)驗是狹隘的經(jīng)驗,只有經(jīng)過反思,經(jīng)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并對后繼教學行為產(chǎn)生影響。”在教學中不斷觀察、反思、實踐、再反思,循環(huán)往復使得自己的教學使幼兒更能接受。

案例一:

每天我們做完早操回活動室是要經(jīng)過長長的走廊和樓梯,日子久了,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耐不住了,有的敲打旁邊的欄桿,有的故意發(fā)出重重的腳步聲,還有些吵吵鬧鬧的回到活動室。每當發(fā)生這樣的事我就停下來,制止他們的行為,并要求幼兒能安靜地走路??僧敶蠹抑匦峦白邥r,那些吵鬧的行為又不停的冒出來。也曾進行運用小紅花評比的方式試圖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是效果并不理想。

這是我在每天和孩子們做完操回活動室的真實情景,在多次實施教育方法后效果都不理想的情況下,我對這一行為進行反思。為什么孩子會屢教不改?仔細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每天孩子要經(jīng)過同樣的線路兩回,他們在不斷的行走中也在觀察。于是會這里摸摸,哪兒敲敲,幼兒的好動和模仿的天性是他們的特點,所以會你摸我敲,搞得熱熱鬧鬧。讓他們天天安靜得像個木頭人一樣走路是不可能的。

其二,我們回活動室是幼兒排著隊往前走,常常是一個教師在前面帶路無法看到后面的情景,另一個老師在最后壓陣,所以中間會出現(xiàn)一段長長的“真空地帶”,也會造成孩子好動的客觀原因。

其三是教師在指導幼兒時方法單一,只是從教師的角度來提要求。是將問題提出讓孩子改進,可使他們在短暫接受教師的要求后,依然會我行我故。這樣直接的指導語言只能讓孩子一時接受,不能從根本進行改變。

案例二:木頭人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戶外活動結束前,我和孩子一起玩“木頭人”的游戲,進行放松和調整。在帶著孩子去操場的路上我靈機一動對孩子們說“大家一起來做木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