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體育教學對學生情感智商的培養(yǎng)

淺談體育教學對學生情感智商的培養(yǎng)

淺談體育教學對學生情感智商的培養(yǎng)

     最新的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歸諸IQ(智商)的高低,而80%取決于EQ(情商)。姑且不論其結果的正確與否,但從中我們起碼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學生學習效果的優(yōu)劣,其情感取向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智商顯然有其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智商,"動其主觀"呢?
  
    一、自我認識
  
    正確地評價自己是建立自信心,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基礎。
  
    個案分析:一名早產(chǎn)兒童,其身體素質(zhì)及發(fā)育狀況與同齡人相比都很差,在平時的體育學習中時有怯懦畏懼現(xiàn)象,成績很遭。通過與其家長一同近3年的努力(每天綁腿、跳繩、跳步等),不僅糾正了其跑步中的"O"型腿,提高了身體素質(zhì),而且在長期的磨碩中使他樹立了能正確地對待挫折與失敗,在逆境中頑強拼搏的心態(tài)。 因此,我們要針對不同的情況,讓學生去經(jīng)歷各自的"風雨",使他們的性情堅韌起來,增強他們過去沒有的才能--認識自我。
  
    二、人際關系與認知他人
  
    個案分析;學生A體育成績差,文化成績卻很好,其父母受文化學習中心論影響,對其體育鍛煉放任自流。學生自己也認為"一俊遮百丑",常常對那些熱愛體育的同學冷言冷語:"體育好有什么用!還不是要成績好才行!"等等。慢慢其心理出現(xiàn)偏差,嫉妒他人,以我為中心,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與別人的長處。 對于這類學生運用"森林效應"比較好。良好的班級體育集體氛圍,具有一種獨特的心理效應--"森林效應"。學生在班級中交互作用,能喚起學生積極的個性狀態(tài)。此外還可運用疏導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成就激勵
  
    成就動機是一種激勵人克服困難,達到優(yōu)異標準,獲得成功的內(nèi)在動力。
  
    1."撿豆"效應
  
    個案分析:學生B,協(xié)調(diào)性很差。跳繩動作不能很好地連貫完成,每次跳繩練習時,別人跳,他卻站著看。為解決這個問題,老師運用"撿豆"效應對其進行成就激勵。老師讓他每天練習跳繩1分鐘x 8次,有進步就加2分,無進步不加分,退步就減1分,一個月下來看看100分的基礎分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結果這位學生跳繩成績穩(wěn)步提高, "撿豆"效應其實就是一種自我教育手段。蘇圖姆林斯基說: "只有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不作過高的要求,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并知道成功的艱難。
  
    個案分析:學生C,耐力素質(zhì)差,無論是400m跑還是50mx8往返跑,成績都很差。老師向這名學生提出每天堅持早鍛煉,一個星期成績提高2s的要求,學生經(jīng)過近一個月的早鍛煉,其400m成績達到了良好的標準。過后,老師問她有何感想,她說;"起初很苦,很累,可現(xiàn)在我跑好了,很開心……"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高水平的情商是現(xiàn)代學校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有著許多需要深入探討和實踐的內(nèi)容,結合學校體育教學,我想要根本改變那種"身順心違"的現(xiàn)象,必須轉(zhuǎn)變教學思想,深入改革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我們的體育教學才能適應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