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孩子的秩序感的方法
培養(yǎng)孩子的秩序感的方法
案 例:
晚上,陸陸坐在泡沫墊上用積木蓋房子、玩小汽車。到了準備睡覺的時間,媽媽說:“寶貝,準備睡覺吧?!标戧懸贿呑焐现貜椭鴭寢寗傉f的話:“到點啦,不能玩啦,要睡覺啦?!币贿呴_始拆房子,把積木一塊塊放到裝積木的桶里,最后再把桶放到玩具箱旁邊、小汽車放到玩具箱里。然后對媽媽說:“可以睡覺啦!”
分 析:
以上事例就是孩子具有秩序感的具體體現(xiàn)。孩子不是天生就具有秩序感,它是靠后天培養(yǎng)的,而且必須從小開始,從點滴小事開始,家長是啟蒙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
培養(yǎng)方案:
Step1無聲示范
無聲示范也可以說是環(huán)境熏陶,就是通過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給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加以影響。當孩子很小時,他們會用眼睛來觀察這個世界。這時大人的行為就會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當然,好的行為能起到好的作用,不好的行為也會起到壞的作用。這就要求大人用完物品后盡量物歸原位,家里保持整潔有序,無形中就在孩子的腦海中留下很好的秩序感。
無聲示范貫穿孩子成長的整個過程,直至孩子形成穩(wěn)定的行為習慣。
Step2有聲示范
通過家長說做結合來培養(yǎng)孩子的秩序意識。家長在做有規(guī)律的工作時,告訴孩子自己在干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等等。如,早上洗漱時,孩子在旁邊看,就對孩子說:“爸爸(媽媽)在洗臉、刷牙,每天早上起床后都要洗臉、刷牙”;在孩子吃飯前給他穿外套時說:“寶寶在吃飯前要穿上小外套,不然就會把衣服弄臟了”;吃完飯,家長在把椅子和桌子歸到原位時對孩子說:“吃完飯了,要把椅子和桌子放到原來的地方,不能亂放”,如此等等。通過家長的說和做讓孩子對一些規(guī)律性事情有個大致的了解,使孩子對秩序感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Step3行為培養(yǎng)
當孩子可以參與做一些簡單的事時,家長通過和孩子一起完成工作,來強化孩子的秩序意識。如當孩子玩完玩具,家長對孩子說:“寶貝,玩具不玩了,就要收起來,不能放在地上了,來,咱們一起把它放到玩具箱里吧”;吃完飯了說:“寶貝,咱們一塊把椅子(桌子)放到原來的地方吧”等。家長都要盡量讓孩子參與力所能及的事情。行為培養(yǎng)不但是培養(yǎng)孩子秩序感的主要方法,而且還能增強孩子主動做事的意識。
Step4啟發(fā)誘導
當孩子無意忘記做一些事時,家長通過提醒來引導孩子完成。如,當孩子弄了一地玩具要出門時,對孩子說:“寶貝,玩具不玩了,應該怎么辦啊?”當孩子還不明白時,再進一步提醒說:“是不是要把玩具收起來啊?”當孩子把衣服亂放時,提醒說:“脫下的衣服應該放哪啊?”如此等等。當孩子回答正確時要給予鼓勵和表揚,當回答不正確或不完整時,要給予糾正和補充,一步一步直到孩子把物品放到應該放的地方為止。
這時家長不能急躁,要循循善誘。提醒后可以給孩子一定的思考時間,也可以通過重復提醒來增強誘導的效果。當孩子就是不愿意做時,家長要幫助完成,讓孩子知道必須這樣做才行。
Step5及時督促
在做好前幾步的基礎上,有時孩子一時忘記或有意偷懶,知道怎樣能做而沒有去做時,家長要及時提醒,提醒不行就要批評糾正,必要時也可采取一些強制措施。如不收拾好玩具就不能去玩其它東西等。通過以上步驟使的孩子的秩序感從無到有,逐漸加強,慢慢養(yǎng)成講秩序的好習慣。
講秩序的內(nèi)容很多,例如定時吃飯、睡覺,飯前便后洗手等等,方法可參照以上進行。在培養(yǎng)過程中,家長要適時給予表揚鼓勵,堅持誘導、表揚為主,批評為輔的方法。由于孩子行為的不穩(wěn)定性,培養(yǎng)過程中,孩子的行為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反復,這是正常現(xiàn)象,家長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但只要能時時留心、處處注意,在自己的言傳身教下,孩子的進步也是很快的,孩子一天天的變化同樣會讓你感到欣慰。
- 關于寶寶需要獲得用雙手“思考”的機會
- 寶寶必須掌握的技能
- 給孩子一份錦繡“錢”程
- 培養(yǎng)孩子的秩序感的方法
- 音樂啟蒙的建議
- 幼兒犯錯的懲罰方法
- 我答應過,就得做
- 寶寶媽媽逛商場的案例
- 激發(fā)孩子對科學的興趣的方法
- 自己玩 也就必須自己收
- 當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怎么辦
- 小兒早學用筷子好處多和相關知識
- 寶寶天生氣質(zhì)能改變的經(jīng)驗
- 糾正孩子壞習慣的相關知識
- 幼兒秋季最佳食譜
- 中考沖刺寫作專號構思模板演示篇
- 螃蟹跑了
- 魯迅曾辛辣地抨擊過家庭教育中的極端方式
- 《語文園地三》教學設計,教案
- 大班音樂教案《星星和螢火蟲》反思
- 大班健康教案《著火了,怎么辦》反思
- 小班語言教案《動物聚會》反思
- 六五環(huán)境日朋友圈文案36句
- 電動車廣告朋友圈文案36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