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的認識(三)
長方體的認識(三)
1.通過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長方體特征,形成長方體的概念.
2.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觀察后回答:
①我們已經(jīng)學過這些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
②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有意歸類并板書.
?、壑钢筮厗枺哼@些都是什么圖形?(板書:平面圖形)
?、苤钢疫厗枺哼@又都是什么圖形?(板書:立體圖形)
2、出示第19頁圖中的各個實物,觀察后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什么圖形?(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
?、谶@些立體圖形的特點是都占有一定的什么?
?。臻g,占有一定空間的圖形叫做立體圖形.)
?、勰阒肋@里面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肥皂、牙膏盒、墨水盒)
?、苣氵€見到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讓學生說)
二、揭示課題.
從今天開始,我們的數(shù)學課主要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這節(jié)課我們首先學習長方體的認識,并板書課題.
三、教學新課.
?。ㄒ唬?strong>教學例1,拿出一個長方體的紙盒來觀察它們的特征.
1、認識長方體的面.
?、儆檬置幻袔讉€面?(注意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觀察)
?、诿總€面是什么形狀?(注意出示也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勰男┟嫱耆嗟龋浚ㄑ菔窘o學生看)
歸納: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2、認識長方體的棱.
在長方體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
①數(shù):長方體有多少條棱?(要說出數(shù)的方法)
?、诹浚簞邮至恳涣棵織l棱的長度,看哪些棱的長度相等?(有什么規(guī)律?)
歸納: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3、認識長方體的頂點.
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長方體有幾個頂點?(8個)
4、拿一個長方體放在講臺上讓學生觀察.
最多能看到幾個面?(3個面)
3、說出下圖表示的物體是什么形狀,并且說明:
?。?)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它的右側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它的下面和后面各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ㄗ⒁飧闱宄L方體的長、寬、高與它的每個面的長、寬之間的關系.)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六、課后作業(yè).
自己設計一個長方體模型,量一量長、寬、高,然后與同學交流.
七、板書設計.
面: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棱:在長方體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12條棱,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頂點: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8個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長、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