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備課經驗

教學備課經驗

教學備課經驗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tǒng)一體。”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呼喚課堂煥發(fā)師生生命的活力,期盼課堂教學靈動的動態(tài)生成,而備課則是將這種教育理念轉變成可以觸摸的教學現象和可以操作的教學行為的中介橋梁。走進新課程,備課的要求更具科學性、人文性、實踐性和生成性。然而,據筆者所知,很多青年教師不了解備課的一般程序,有的甚至不知如何下筆設計教學方案,缺乏一個教師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教學能力——獨立備課能力。
  依據新的課程理念,我們把具體的備課過程歸納為以下九個要點。
  
  一、 深入透徹研讀教材
  
  據筆者調查,教師們日常備課時,解讀文本的環(huán)節(jié)大多被瀏覽“參考教案”所代替。在常態(tài)下撰寫的教學預案里,是見不到“教材解讀”這個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的。教材,是教師實施教學的知識載體,是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的重要范例。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對教材的深入透徹的了解,教師怎么預設準確鮮明的課堂教學目標,怎么去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怎么能恰當設置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教法、學法,又怎么設計出具有語文氣息的、有利于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教學預案呢?
  因此,備課的第一步,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性的一步,就是解讀教材。教師要埋下頭去,靜下心來,專心研讀教材,了解所教課文在整冊教材中所處的“位置”、所擔當的“角色”,讀懂教材的文化內涵和寫作特色,解讀教材的思想內涵和認知目標,破解教材課后練習緣何設計。如此,促使教師在引領學生對話文本之前,自己率先走進文本,融入課文情境,以自己的方式把文本“燉透”,讓解讀文本的過程,成為教師與作者和課文主人公交流對話,接受課文文化的洗禮,享受教材思想的盛宴,實現自我通靈教材的心路歷程。
  
  二、 科學進行理論假設
  
  設計意圖,亦作“理論假設”,即以《語文課程標準》為支撐,搭建教案設計的理論平臺,并進行成果展望。不僅要就整篇課文的教學從宏觀鳥瞰,提出總體設計理念,而且要表明設計每個教學事件,以及破解重點、難點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具體意圖和預期成果。這不僅需要新課程理念的支撐,還需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充分地了解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前期積累的知識經驗和已有的學習能力,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提出自己設計教學預案的理論依據和預期成果,致力使撰寫設計意圖的過程,成為促進新課程理念與課堂教學實踐有機鏈接的過程,由此促進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的提升,促進教師對設計的教學事件、教法、學法自我審視,并形成認真的態(tài)度、嚴謹的教風。這應該是備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頭戲??墒沁@一備課環(huán)節(jié),在教師日常備課過程中,幾乎是被遺忘的角落。
  
  三、 精當設定教學目標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案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只有認知層面,沒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層面;只強調知識的積累,不關注能力的提升;只注重教學的結果,不關注教學的過程。
  從“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統(tǒng)一”這一語文教學的本質特征出發(fā),《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從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預設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這就強調教學目標的設定既要關注教材特色,更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生現有的學習和發(fā)展需求。同時,教師還應注意,不僅要縱觀整篇文章的教學預設教學目標,還要分課時設定具體教學任務。
  
  四、 準確把握重點難點
  
  這里借鑒軍事上的一句話:“集中優(yōu)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來闡述我的淺見。凡事有所側重,對一篇課文的解讀,或是一堂課的教學,皆不可平均使用力量,要依據教材特色、教學目標的預設和學生的實際學情,預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就是我們課堂教學中的“重拳出擊”之處。一般情況下,學生學習的難點,就是我們的教學重點。對教學的重點難點的確定和如何突破的具體構想,當是我們備課的細節(jié)之處,著力之處。
  
  五、 合理安排教學時間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要求教師依據教材的深淺層度、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教學目標的預設,把整篇課文的教學任務盡量均衡地、合理地進行課時劃分,而不是像傳統(tǒng)的教學方案里所顯示的,簡單地寫上用幾課時完成就行。也有稱“課時安排”為“教學思路”的,這就凸顯了對每課時教學任務的具體安排。
  
  六、 有效開展先期活動
  
  傳統(tǒng)教學狀態(tài)下的備課過程,極少關注課前準備。即使有,也只是停留在教師準備教學掛圖、小黑板之類,很少考慮過學生課前是否要做哪些學習準備。在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只要掌握了漢語拼音,有了基本的識讀漢字的能力,就有了一定的獨立學習的能力,與之相輔相成,他們從一年級始便具備了一定的課前預習的能力。同時,學生參與課前準備,也有益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益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應依據各個年級段的教學要求、本篇課文的具體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知識經驗,設想學生的先期活動,包括收集相關資料、準備或參與制作學具、預習課文等;教師的課前準備包括了解學情(含預習課文情況)、搜集處理信息、指導學生制作學具、處理收集的資料、準備教學用具(包括制作多媒體課件)等。
  
  七、 科學構想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又稱作教學過程,即按課堂教學的時序預先設定具體的教學計劃。這是教學方案設計的主體工程。它包括具體的教學思路,教學事件的設計,教法、學法的實施,教學重點難點如何突破,課堂練習如何操作等等。教學過程的設計,要凸顯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細節(jié)處理;設計教學事件,要注重給課堂生成“留白”;設計教法,要注重師生互動,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設計學法,要注重生生互動,凸顯多元解讀;練習設計,要關注個體差異,要有實踐性、層次性、可操作性、可生成性。這樣,才有可能實現預設與生成的同構共融。也是我們備課的重中之重。
  
  八、 巧妙設計課堂板書
  
  板書是十分重要的課堂語言,是一種特別的書面語言。它能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解讀文章內容,引導學生深入對話文本,引領學生追問關鍵字、詞、句、段,領悟文章思想和文化內涵的重要作用。長期以來,老師們習慣了仿照“教參”,習慣了“復制”而不是“自創(chuàng)”教學預案,少有自己動腦設計課堂板書的,有的教師甚至課前沒有板書計劃,課堂上信筆亂寫,隨意涂鴉。精當的、有創(chuàng)意的課堂板書,常常能激起學生的思維碰撞,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積極情感的有機生成,對課堂教學起到價值引領和推波助瀾的重要作用。因而,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不可忽略的,是需要好好琢磨的。
  
  九、 認真撰寫反思教案
  
  簡要地說,反思教案就是對教案的自我評析和修改。這一要點,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下從未列入教案設計之中。日常教學中,教師寫完教案便走進課堂實施教學了。除了上公開課,很少有教師在走進課堂之前對自己設計的教案進行修改甚至重新撰寫的。執(zhí)教公開課,好評如潮也好,議論紛紛也罷,都成定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