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小學數(shù)學《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小學數(shù)學《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P56-57例3,練習十四第1—3題。
  教學目標:
  1、理解“相遇問題”的意義,形成兩個物體運動的空間觀念。
  2、引導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相遇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能正確解答求路程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空間觀念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探究和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重點:“相遇問題”的意義和解答。
  教學難點:“相遇問題”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能在理解的基礎上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教學準備:計算機課件、學生一人一輛玩具小汽車。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課件出示:張華每分走60米,他走了3分,一共走了多少米?一輛汽車從甲城開往乙城,每小時行50千米,共行了4小時。甲乙兩城相距多少千米?口答,說說列式的根據(jù)是什么。
  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2、以前學習的行程問題是研究一個物體的運動。今天我們接著學習行程問題,研究兩個物體的運動。
  板書:行程問題
  3、課件出示:一條筆直的公路及A、B兩點,閃爍A、B兩點。問:如果兩輛汽車在這條公路上的兩地同時出發(fā),行駛的方向可能會出現(xiàn)哪幾種情況?兩人一組拿玩具小汽車試一試。根據(jù)學生回答,計算機演示不同行使情況。
  板書:相向、背向、同向
  兩人再拿小汽車試試這三種情況,邊試邊說說它們是怎樣運動的。
  4、剛才研究的是兩輛車的運動情況,如果是兩個人從兩地同時出發(fā),運動的方向可能有哪幾種情況呢?
  二、準備題
  1、課件出示P57準備題,讀題,說說這是幾個人的運動,他們是怎樣運動的。
  2、分析運動過程:
 ?、儆嬎銠C演示走1分鐘的情況。問:兩人1分鐘走的路程和是多少?現(xiàn)在兩人的距離是多少?(分別閃爍兩人走的路程和相距的路程)根據(jù)學生回答,填表。
  130米表示什么?260米又是怎樣得來的?
  ②同桌繼續(xù)研究兩人所走的時間與路程的變化情況,并完成表格。
 ?、劢涣?。問:260米是怎么算出來的?(120+140),還可以怎么想?(130×2)為什么可以這樣算?
  3、發(fā)現(xiàn)運動規(guī)律:
  觀察表格,我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隨著時間的增加,兩人所走的路程和也在增加,而兩人之間的距離在變短,最后變成了多少?這個“0米”說明了什么?
  板書:相遇
  課件再次演示兩人相遇的情景,問:相遇時,兩人所走的路程和與兩家之間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板書:兩人所走的路程=兩地間的距離
  三、教學例5
  1、課件逐步出示例5示意圖:問:小強和小明是怎樣運動的?運動結果怎樣?在哪里相遇?求什么?編成一道完整的應用題。
  2、學生試算。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怎么想的?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60×4+70×4 
 ?。?0+70)×4
  3、比較兩種解法,有什么聯(lián)系?
  四、鞏固練習
  1、“做一做”。P55,第1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第2題只列式不計算。
  2、看書。今天我們學習的行程問題都是兩個物體的運動,它們是怎樣運動的?相遇問題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是什么?
  3、變式練習。課件出示練習十四第2題。
  聯(lián)系圖看看,這兩輛車又是怎么運動的?(學生回答后課件再演示運動情況)運動方向變了,解答方法變了沒有?為什么?
  4、發(fā)展性練習。(小組活動)課件出示:小紅每分跑300米,小明每分跑320米。請你設計運動情況,編成一道有關行程的應用題,并想想怎樣解答。①提示設計運動情況時應注意的問題;②學生分組編題;③匯報,并說說如何解答。
  五、小結
  今天研究的兩個物體的運動,與以前學過的一個物體的運動比較,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